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

只見章子俊不慌不忙,站起身來,施禮道:“臣說不可,望陛下慎之,如若逆來,必定星象有變,到時東嶽崩矣。”

這短短的幾句話,又引來了所有人的震驚,古人對這種玄學特別看重,而且深信不疑,那是一種敬畏。

東嶽指的是泰山,也指向東宮,東宮就是太子啊。章子俊爲何要這樣說是有記載的,成化年就是改換太子不成的最大原因,就是泰山連續地震,才阻止了這一次廢立,所以章子俊就賭一把,是不是跟歷史書上記載的一樣。

此時在場最着急的就數內官樑芳了。說道:“平安伯,這是從何說起,不要搞一些妄測之詞。”

章子俊回道:“下官是說,此事不妨先放一放,緩之,如若東嶽安好,就行之,如若近日東嶽動了,爲臣以爲這太子之位就不能動,改換東宮不可爲之。”

靜,真的很靜,整個大殿之內,能聽到了飛蟲煽動翅膀的聲音及每個人的喘氣聲。

而章子俊卻看到了萬貴妃眼中對自己的殺氣,不禁驚出一身冷汗,轉看朱見深時,卻在作沉思狀。

不一會朱見深傳令,着欽天監監正及太史院太史令前來,問道:“平安伯說近日東嶽會有異象,可有發覺?”

監正道:“回陛下,前日下官觀天象,“臣夜觀天象,見中原旺氣正盛,奎星犯太白,不利於西川。又觀北斗,“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下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這位監正回答的不知所云狀,跟東嶽毫無關係,接下去太史令道:“臣觀之,東來紫氣正旺,西南有流星衝太白也。”

章子俊在一邊閉着眼睛在發笑,對於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想多了就成神經病了。

事實上從本質上來看,“星象學”和“太極”,“河圖”,“洛書”,“周易”,“八卦”等學術一樣,都是來源於史前時代,是古人對於天體運行規律的觀測。 其最初的目的是爲了推演大地上的節氣和季節變化,是爲了更好地把握自然規律。

如果你要說,這些天象起不到什麼作用,那就錯了,尤其是在古時候行軍打仗時,這種天象觀測更是非常有必要,一旦出現任何紕漏,就很有可能影響到最終的戰局。而且在古代戰爭史上,也有許多借助天氣之利打勝仗的例子,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其中天時就是指的天氣或者當時的季節是否對自己有利。

而對於這方面的觀測和記錄,古代文獻中也同樣有所提及。例如《尚書·洪範》中就曾經提到過:“箕星好風,畢星好雨,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這就是古代版的天氣預報,難道說古時候真的有能人異士,能夠通過夜空中天體的運行變化,來推算當下的天下局勢嗎?其實這裡面的確存在着一定的關係,但是同樣沒有這麼神乎其神。因爲在各方面生產力都相對落後的古代,如果出現連年自然災害的情況,天下就很容易發生動亂。

例如有很多史學家都認爲,明朝後期之所以會滅亡這麼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爲趕上了小冰河時代,導致全國各地自然災害頻頻發生,朝廷一度陷入了兵荒馬亂的狀態。對於這一點,的確有跡可循,如史料記載明末的萬曆至崇禎年間,基本上每一年都有一種或幾種自然災害,僅從崇禎元年到崇禎十七年,就發生了一系列的水災、旱災、雪災、蝗災,一些地區還發生地震。

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導致明朝全國各地民不聊生,起義軍四處橫行,最終覆滅了大明王朝的統治。

然而,在這些自然災害發生之前,也的確可以通過對天文和星象的觀測,以及以往經驗的積累,提前做出一定程度上的預測。即使是五百年後的天文學家,也是在以同樣的方式觀測着宇宙自然的變化規律,只是手段比古時候更加高明。

天上有專門觀察天氣的衛星,還有遠離地球的飛船去觀察太陽風對地球天氣的變化等。

因此,在古代每當天下即將有大事發生的時候,這些天官的話,多少還是有一些可信度的。

但是與此同時,歷史上也出現了不少故意造謠的說法,那些事情中摻雜着太多的人爲性因素。就像秦始皇在位時天降隕石,上面刻着一些文字,這件事情很明顯不可能是自然形成,而是有人刻意爲之。

總而言之你若不信,必招天譴,如若真信,豬能上樹,這種不靠譜的半真半假玄虛之意,對古人來說還是信爲好啊。

現在章子俊弄了這麼一出,就把另立東宮之事給掛了起來,廢也不是,立也不是。最後也沒商量出應對辦法不來,只能觀之,是不是近日東嶽真會崩。

對章子俊來說,可謂站在不敗之地,如果泰山沒有地震,就說看吧,東宮不動,泰山當然也就安穩了,反過來說,泰山如果真的地震了,就會說,看到了吧,想另立東宮,連泰山也崩了。

散會,散會了,目前章子俊身後可是站滿了一幫老臣及一些反對改立東宮的大臣,這幫人中,最多的就是這些年來深受萬氏集團之害的人,官位雖高,卻沒有了實權,內心憋悶多年了,今日被平時不聲不響的平安伯利用天象玄學給否定了,真乃是大快人心啊。

好事接踵而來,是章子哲這一次的鄉試考取了,排名還算不錯,得了二十三名,這樣就可以明年參加會試了,如能中的話,那麼章家一門兩進士了,可謂風光無限啊。不過現在也不錯,好歹章府上又出了一位舉人。

爲此,姚穎在家中又大辦了一次酒宴,古人對家族的觀念真的很看重,因爲一個人想要在這樣的時代生存是很困難的,只有抱團才能行。連同所有莊戶,每戶發了五斤白麪,二斤豬肉,一包糖餅。

自從章子俊的一番驚人之語後,這後宮就鬧翻了天,朱見深敵不過萬貴妃的糾纏,雖是皇帝,要另立東宮這樣的事,也要取得內閣和司禮監的同意。可是目前這內閣紙糊三閣老顯然被平安伯的話給嚇住了,“必遭天譴”這四個字人人避之不及。最讓人氣不過的是,此人說完一通玄學天象後,自個回家享福去了,把一堆爛攤子留了下來,宮內壓力下來了啊,說是定在四月二日再行“開會”商議東宮之事。這一次不像上一次那樣了,三品以上的擴大會議,而是內閣加上各尚書,開一個閉門會議,想要強行通過換太子的決議。

這次“會議”商討的不是要立刻換太子,而是先對一批反對者排擠出朝堂,這樣一來,爲接下去東宮易主就減少很大阻力,可憐的章子俊就在名單內,目前章子俊以無實職,按萬貴妃的意思,既然無實職,那就給個實職,名單中還有大學士商輅,左僉都御史丁川,工部左侍郎彭誼,刑部右侍郎林鶚,平江伯陳銳,國子監祭酒周洪謨,大理寺卿王概,工部右侍郎喬毅,刑部左侍郎曾翬… … 。這些老傢伙要麼轉任,要麼讓其致仕回家,要麼免職。

商輅是因爲得罪了萬貴妃,萬貴妃看重商輅的名望,拿出父親的畫像,囑託寫讚語,贈送的金錢禮物非常豐厚。商輅竭力推辭,內官告訴商輅貴妃的意圖。商輅說:“不是皇帝的命令,不敢接受。”貴妃不高興了,這一次就把商輅徹底趕出了內閣。

國子監祭酒周洪謨因大力反對萬氏一黨專橫,把自家子弟塞進國子監被拒,正好趁着此時免職, 大理寺卿王概妥妥地太子黨,這一次保太子上串下跳最厲害,最積極也被降職,左僉都御史丁川同樣被降職,而章子俊更慘,削去爵位,改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加授廬州知府,進左布政使銜。

你章子俊不是很厲害嗎?什麼都懂,妄稱東嶽會崩,自持學問高,那就去南京吧,對一位原本伯爵來說,似乎朝廷有點寡薄了,削爵似乎嚴重了點,一個知府加授左布政使,很明顯南京工部右侍郎是個虛職,從二品,因爲廬州知府纔是實職,正四品,而布政使是從二品,不過是在章子俊這裡是進布政使銜,也就是說能享受從二品布政使的待遇級別,真正的實職是知府,那可是妥妥地實職啊。可問題是這個知府卻是廬州,而不是南京,這就是小鞋啊,很明顯章子俊不光削爵,還被穿小鞋了哇。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下)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七十三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三十三章 徭役猛如虎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一百六十三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下)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七十三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二百三十九章 第一次對陣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