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

在統計伯府內的佃戶、長工、傭人、丫鬟,依附過來的所有人丁數前,就要說一說目前大明百姓生活標準。有人說大明百姓並不很窮,相反是很富裕的,說這些話的人全是書呆子,看影視劇看的太多了,哪些古裝劇裡面,個個穿着光鮮靚麗,這些大家千萬不要當真,章子俊來到明朝後,從一個小人物慢慢爬升到目前的地位,有偶然的因素,可是作爲穿越者也是必然的結果,在章子俊的眼中,目前明朝人的生活,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可是明朝人沒有感覺到而已。

民以食爲天,首先從吃飯上看,大部份人一日吃二餐飯,包括軍營裡面的軍隊,朝堂裡面的朝臣們。早上一餐,晚上一餐,中午不是餐,而是吃一些糕點之類的點心。如果是平常百姓就沒有糕點,中午是不吃東西的,而更多的窮苦人家一天只吃一餐的,這就是現實。

穿衣,自章子俊來到這個時代,很少看到有穿衣服上沒有補丁的,不是說這些人沒有新衣服穿,有了新衣服也是逢年過節才穿一下,平時的常服,那怕在當官的這幾年中,朝堂上的許多朝臣官服上也有補丁,特別是一些清流官補丁更多。平常百姓就不能說了,能有一件補丁的衣服穿,就算是體面人了。

這些還是在京城這樣的地方上的常態,想想那些邊關,雲南、貴陽、四川這些地方,連年的農民起義就能很好地說明問題了,從大明正統起,這些地方就沒有一年是太平的。連年爆發起義,連年起兵鎮壓。可以想像,這些地方上的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穿衣是這樣,那麼腳上的鞋子又是怎樣的情況,草鞋是大流,麻鞋是主流,沒鞋光腳佔一大半,有布鞋、緞面鞋、皮製鞋這種是大戶人家中的用品,普通百姓要是有一雙布鞋,是捨不得穿,在幹活時就脫下來,塞在腰帶上,等幹完活了再穿上,像這樣的操作無處不在。

這種情況章子俊在沒穿越前也有體會過,當時地方政府跟鄰國巴基斯坦有一個水電項目,作爲政府外派一員,曾有幸出國“遊玩”過一次考察,直到最後變成了東南亞旅遊。

不管是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那邊的貧民窟,每一戶人家全是一塊油布,沒有布的就是草蓆,幾根小木棍支個棚子,就這樣生活在路邊,穿的衣服全是髒兮兮、油膩膩的,光着雙腳。想想這是生活在五百年後,當時章子俊很震撼,來到明朝後,看到明朝底層的百姓都比那些人強,起碼有茅草屋,要不是受天災,成了饑民、流民,生活比五百年後的那幾個國家中貧民窟中的人要好。

章子俊成爲了“平安伯”,在賜地內的人都是擁護的,因爲往後,不用給朝廷交稅了,也不用徭役,這些人丁全部成爲伯爵府中的一員,受到免稅免役的優待。還有大哥刑凱依附過來的這一大子家族,也是出於這個目的,頭上無形中有了一頂保護傘,所以個個喜笑顏開。

章子俊沒法啊,在古代就是這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爲官,全村沾光,這樣就不得不統計全府人口了,這些人以後將圍繞着整個伯爵府討生計,對章子俊來說壓力何其之大。

自己府內的傭人、丫鬟好說,主要是新依附過來的家庭統計,古代一家子不是幾口人的問題,而是十幾口,上百的也有,給出了時間,這些人家裡,不是三服之內的人員不得依附,章子俊只認三服以內,光大哥刑凱一族三服內就有三十七戶人家,有些人家可謂是三世同堂,這三十七戶人口就有四百六十八口,其次是二哥徐經年家三服內十一戶,人口一百零六人,再有傭人杜家,後來的荷香、雪柳家帶來了七戶,四十九人,雅琴家三戶,十三人,光這些人口是六百三十六人,要建房屋六十個小院。

這還不算完,原來本地的東劉莊村共計十八戶人家,人口一百六十一人,也要搬新居,對於這樣龐大的改建,只能慢慢改善,把現在有用的資源從新分配好就成,沒有房住,先期就搭建棚子,能有遮風擋雨就成,比之外面的饑民、流民來說,有一個落腳之所,主要入口有禁軍保護,安全得到保障,不再受盜搶之苦。

章子俊把人員分成了三批,小孩老弱一批,青壯婦女一批,青壯男人一批,除了小孩老弱外,不管是誰都要出力出工,第一就是把空地全部種植糧食,男勞力除了耕地後,就是搭建棚子安家,女青壯在田地裡面種植“高產作物。”

上百人一起出工的場面還是很壯觀的,二十頃地,去除居住用地、工坊用地,可種植糧食的地就沒剩下多少,初步規劃後還能有一半能種糧了,這十頃地往後就要養活府內上千人的溫飽是不夠的,雖然是二十頃地,其實遠遠不止,原因是潮白河大水過後就會有改道,留下許多河溝叉叉,光是河灘地就有三裡地,而這些河灘地留有大量的泥沙小石塊,這種地屬於荒地,長有大片大片的蘆葦、喬木等,那麼往後就要在周邊的河灘地上找補,伯爵府佔了三畝,章子俊直接把朝廷的規制修改,關於規制不僭越就行,何況是降制,原本府中三大進院四周全是花園水池,這些統統去掉了,三大進院就圍了一個牆,大門口弄一個半畝地左右的石板場後硬生生多出了一畝多地,將這些地用於建設住房牲口棚子等,在運河邊上還建有一個小碼頭,能停靠漕船。

而這些前期投入的銀錢,章子俊鼓動姚穎把西院給賣掉,把姚穎的嫁妝及家裡值錢的也賣掉,叫做換新,反正有新的伯爵府可住,城內留着這樣大的房也沒人住,換成銀錢去營造新地很划算的,用章子俊的話說,這叫用時間換空間,創造出更大的財富。

現在章子俊跟姚穎在夫妻生活中不斷地理解了許多新詞彙,在姚穎看來,土地纔是根本,兩相比較,當然城外的二十頃地比之這個西院更重要了,而要變賣家財,很是爲難,也知道相公很缺錢,爲妻只能變當首飾了。

作爲大哥刑凱,已經到了五十了,古人一般早死,壽命有限,五十歲對古人來說知天命了,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也。也就想着身後事了,真到了致士時,老家已經回不去了,原因是韃靼一直犯邊,老家現在成了邊牆,所以才帶着全族人遷來京城謀生計,正好章子俊封伯,這不是瞌睡遇着枕頭嗎。

作爲將來刑家在京成發展,尋找一個落腳之地就關鍵了,入住伯爵府最大的好處就是有合法的身份,要不然這麼多家戶,要成爲流民,利用現在自己的關係,幫了一家,那麼其它的怎麼辦?足足有三十七戶,光靠相幫肯定是不行的,而入住伯爵府爲佃戶,就成爲最好的選擇。自己也將在伯爵府封地上營造一個晚年度日之所,所以也是把全部家當變賣的變賣,就跟章子俊的想法不謀而合。

作爲姚家,目前姚夔已經日漸病重,常臥牀不起,現爲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章子俊時常陪着姚穎看望,西院本是姚府連在一起,對於章子俊把西院賣掉,姚夔也不反對,反正時日不多,對這種事情也就看淡了,而姚璽作爲在京城姚家唯一男丁,將一直守着姚夔,直到最後也將護棺回浙江,古人對落葉歸根很是看重。

爲了此事,姚穎不知哭了多少回,終究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又能怎樣呢?

二哥徐經年全族十一戶,一百零六人,跟大哥刑凱一樣,同樣是回不去了,才舉族南遷到了京城,這幾年過的很不好,每家每戶全在京城內做點小商販,給城內大戶人家幫點小工什麼的,基本全是苦哈哈地過日子,而這一次有這樣的機會,不能再放過了,現在又是災年,入了伯府做佃戶起碼能解決溫飽問題,再也不用賣兒賣女到處求生計。

現在杜家老爺子已經快不行了,請了幾回郎中,一直服藥也沒好轉,章子俊看出是長年勞累積攢的病太多,又是心血管病,又是肝病,還有許多併發症,可是杜老爺子很是樂觀,常說:“這輩子能在章家這幾年來是最滿足的,讓杜壯、杜毛蛋各自家一起依附伯爺家,這樣纔能有個依靠,往後不會受欺負。”章子俊不得不答應下來,原因是爲了章子哲,雖然還沒成婚,可杜靈從小跟章子哲在一起,不知不覺間成妾室,這就是封建社會啊,男人成年後,可以先有妾再娶妻,而且還是一種常態。

也是一種等級,杜靈決不可成爲妻,因爲章子哲的地位不允許,這是章府二少爺。就當章子俊同意,姚穎肯定反對,還有陳詩蘊,詩蘊雖爲二夫人,可畢竟也是書香門第出身,當然也是反對,二少爺將來要娶的也要門第相當纔是。目前又爲章家生了個小子,在府中傭人、丫鬟看來雖然是庶出,也是章家第一個出生的小主人,爲了這事,章子俊還殺了幾隻雞鴨,又在禪房中對着那塊刻着奇怪的字符的牌子禱告了半天。

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學之爭(下)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八十二章 愉快地品嚐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序章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一章 五百年後序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序章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交戰(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朝版招商引資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七十三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
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學之爭(下)第二百十三章 神木被困(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一百六十五章 方士僧道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八十二章 愉快地品嚐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序章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一章 五百年後序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序章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奢糜的世家生活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交戰(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朝版招商引資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七十三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