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

主要是因爲朱見深從小的經歷,時不保夕擔驚受怕,所以纔會迷戀上比自己大十七歲的萬貴妃,總覺自身不安全。隨即就建立了西廠,由汪直統領,欽定校尉人數多於東廠一倍。

就是這一年,已故少保楊榮曾孫、福建建寧衛指揮同知楊曄與其父楊泰暴橫鄉里,慘害人命,被馮俊追捕,於是入京行賄,當時這個案子並不是西廠受理的,但楊曄看到了汪直的崛起,想多拜一尊菩薩,便通過別人向汪直行賄。汪直得到消息後,正式涉入此案,這不是瞌睡遇到枕頭嗎?西廠剛成立正好把此案用來立威,立即令人逮捕楊氏父子,關進西廠監獄嚴刑拷問,供出了實情,並牽連出許多朝臣,份量還都不輕。一時西廠“權寵赫奕,都人側目”。

汪直可不管你什麼楊家牛家,立刻派韋瑛直接闖入窩藏犯楊士偉家,將楊曄逮捕歸案。經過刑訊之後,楊曄認罪。朱見深震怒,立刻派太監錢喜和韋瑛一起到福建將楊家抄家,並把楊泰及家中男女百餘口一起押送京城。

經過漫長而嚴酷的審訊,楊曄不堪重負,死於獄中。楊泰判依律處斬。楊仕偉降調台州府通判。董序降調河間府通判。楊泰堂弟中書舍人楊仕儆,降調惠州衛經歷。犯受賄罪的錦衣衛百戶高崇死於獄中,刑部主事王應奎發邊衛充軍。

朱見深這一次對楊家從重從快的打擊,主要是想加重皇權,自己設立個西廠已經被這些文官噴的“狗血淋頭”,天天上奏摺,要求裁撤西廠,對楊家的處理不但令整個文官集團深感震驚,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憤怒。直接把矛頭指向了西廠汪直。 楊榮是文官集團的領軍人物,多年來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處理楊家,也就是在打這些人的臉。是可忍熟不可忍!經過一個月的串聯策劃,文官集團開始發難。 內閣首輔商輅等人上疏,言西廠“伺察太繁、法令太急、刑網太密”,並聯合六部九卿請罷西廠。

內閣大學士商輅,學士萬安、劉珝、劉吉聯名上奏。在這份奏章裡面,文官們對此事的反應是這樣的:“內外文武重臣,託之爲股肱心膂者也,皆不安於位。百司庶府之官,資之以建政立事者也,皆不安於職。”這是對皇帝赤裸裸的威脅,表示你這樣的行爲,我們百官非常不滿。隨後在長篇大論描述西廠的惡行之後,文官們接着拋出一記嚴厲的警告:“不然此風日長,衆口嗷嗷。國之安危,未可知矣。”

朱見深在收到奏本之後立刻察覺到其中的危險信號,派司禮監太監懷恩質問四人:“朝廷用汪直緝訪奸弊,有何壞事?爾等遽如此說,是誰先主意?”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懷恩和文官集團沆瀣一氣,同流合污,是一夥的,私下統一口供回覆皇帝是四個人“同一主意,誰獨爲先?”四人中商輅是前朝老臣,萬安、劉珝、劉吉三人則是成化皇帝做皇太子時候的身邊舊人。對於這三人也一起反對自己,朱見深在震驚之餘,知道現在不是和文官集團正面衝突的時候。於是他立刻改口說:“卿等所言良是。汪直壞事,朕實不知。今便革去西廠,散遣官校,卿等各安心辦事。”

第二天,兵部尚書項忠又會諸部院大臣一同上奏逼宮,朱見深將奏章留中不報,但卻迫不得已解散了西廠。汪直退還本監,韋瑛調於邊衛差操。在雙方的第一次交鋒中,朱見深雖然失敗,但並不甘心。很快又手詔調錦衣衛副千戶吳綬於鎮撫司問刑。當時西廠雖然革罷,但是汪直在皇帝的授意下仍然沒有停止探聽外界的消息。而吳綬因爲“頗通文移,善詞翰”,被選中作爲汪直的副手。

項忠是正統七年考中進士,授予刑部主事職,晉升爲員外郎。跟隨明英宗北征瓦剌,兵敗被俘。瓦剌人命令項忠養馬,項忠乘敵軍不注意挾持二匹馬往南奔逃。馬跑不動了,項忠棄馬,光腳徒步走了七天七夜,纔到達宣府。

天順初年,任陝西巡察使。

成化元年七月,韃靼毛裡孩擾榆林,八月擾延綏,項忠與彰武伯楊信合力抵禦,大敗。毛裡孩深入六州縣,擄掠而去,兵部爲此劾項忠,但得到朱見深原宥。

成化四年,滿俊反叛,滿俊又名滿四,滿俊的祖先巴丹,自明朝初年率領部屬歸附朝廷,世代統領千戶的遊牧部落。沿用過去俗規,無捐稅徭役。其地在開城縣的固原裡,接着邊境。滿俊蠻橫,向來收藏壞人盜賊,常出邊境搶掠。恰好有官司牽連滿俊,有關部門追蹤來到他的家,多方索求,滿俊發怒,於是煽動部衆作亂。

守臣派遣滿俊侄子指揮滿王壽前往捉拿。滿俊殺掉滿王壽的隨從,劫持滿王壽反叛,進入石城據守。

石城,即唐代吐番石堡。城非常險固,沒有數萬人是不能攻克的。山上有城牆柵欄,四面峭壁,裡面開鑿五口石井用以貯水,只有一條小路可以上。滿俊自稱招賢王,有兵四千。都指揮邢端等與滿俊交戰,被打敗。不到二個月,滿俊衆至二萬,關中震動。

朝廷就命項忠爲總督軍務,與監督軍務太監劉祥、總兵官都督劉玉率領京營以及陝西四鎮的軍隊討伐滿俊。軍隊還未行,而巡撫陳價等先以三萬軍隊前往討伐,結果被打得大敗。滿俊軍隊藉助繳獲的官軍器械鎧甲,聲勢更加囂張。

朝廷中商議要增兵,項忠考慮到京師的軍隊脆弱不能依靠,而且再派遣大將則擾亂軍隊的統一指揮,因而向朱見深報告說:“臣等調兵三萬三千餘人,足以滅賊。現在深秋野地寒冷,如果再調其他軍隊,恐怕來回需要時間,賊得以遠逃。況且邊兵不能久留,增兵不便。”大學士彭時、商輅表示贊同,京軍也就沒有派遣。

石城尚未攻下,天氣十分寒冷,士兵非常疲乏,項忠擔心叛賊突圍逃走,乘河水結冰過河與河套敵寇匯合,就日夜準備進攻的器具,經歷了大小三百多戰。彭時、商輅深信項忠能夠打敗叛賊,如果項忠三萬多正規軍還打不敗滿俊的烏合之衆,那就真的無語了,所以項忠採取了圍而騷擾的戰術,打了大半年,項忠終於消滅了叛賊。因爲戰功,升爲右都御史,與林聰協同主管院事。

成化元年三月,荊襄流民首領劉通(號劉千斤)聯合石龍(號石和尚)、劉長子等,在房縣大木廠立黃旗聚衆起義,稱漢王,國號漢,年號德勝,攻略襄、鄧,屢敗官軍。

朝廷派工部尚書白圭爲提督湖廣軍務、撫寧伯朱永爲總兵官,會合湖廣總兵李震、河南巡撫王恕入山進討。次年閏三月,劉通兵敗被擒,死於京師。十月,劉長子、石龍被俘。起義失敗,白圭在流民中推行強制附籍與發還原籍的政策,導致成化六年劉通餘部李原(號李鬍子)與小王洪、王彪爲首的流民第二次起義。

李原稱太平王,攻掠南漳、內鄉、渭南一帶,流民歸附者近百萬。 成化六年冬天,朝廷下詔書任項忠爲總督軍務,與湖廣總兵官李震一同征討李原,項忠上奏章請調永順、保靖士兵。而先分兵守住各要害部位,到處豎立旗幟配備鉦鼓,派人進山招降,流民返回家鄉的有四十餘萬,王彪也被擒獲。這時白圭任兵部尚書,他派錦衣百戶吳輔助參將王信的軍隊,吳輔企圖竊取戰功,不希望叛賊瓦解,放出流言,白圭相信了,停止增調士兵。

項忠上疏爭辯,並且彈劾吳輔的罪行,皇帝因此召吳輔回來,而且批准原調兵計劃。加起來二十五萬,分八路進逼,流民歸來的又有幾萬。賊潛伏在山柵,伺機出來掠劫。項忠命令副使餘洵、都指揮李振攻打,在竹山兩軍相遇,溪水上漲,乘賊渡河過了一半發起截擊,擒獲李原、小王洪等,賊被溺死很多。項忠將軍隊轉移到竹山,捕捉餘孽,又招來流民五十萬,斬首六百四十,俘獲八百多敵人,家眷人口三萬餘人。每戶選一男丁,守衛湖廣邊境,其餘的迴歸原籍分田耕種。項忠上疏陳述善後十件事,朝廷全都批准實行。

項忠採用驅殺穩定了荊襄流民,一律逼迫驅逐。如不走,就殺掉。流民中有自洪武年間就自外地遷來,已成爲有戶籍的當地居民,也在被遣返中。守邊的流民乘船途中病死很多。給事中樑王景趁着朝廷因爲星相變化廣開言路之機,彈劾項忠胡亂殺人,白圭也說流民已經立業的,應隨所在地落戶籍,又駁斥項忠所報功的等次互相矛盾,朱見深認爲荊襄流民是朝廷大患,項忠平定了就是功勞,升項忠爲左都御史,蔭庇兒子項綬爲錦衣千戶,對諸將按級別記錄功勞。

成化八年,朝廷召項忠回來,與李賓協掌院事。過兩年拜爲刑部尚書,不久代替白圭爲兵部尚書。

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
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