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

伯爵府造了五進三路也住不下帶來的五六十戶、好幾百口人,所以就要建房,圍繞在伯爵府周邊建起一幢幢獨門小院,採用廬州營造模式,要建房就要先建窯燒製水泥,好在此地原材料很豐富,有大量的煤礦,煤矸石、石灰石、石英砂等,還有大量的高嶺土、鋁土礦,特別煤矸石、煤渣是製造水泥的上好材料,高嶺土燒製瓷碗、瓷磚、瓷瓶,也是製造耐火磚的上品,這鋁土礦想要提煉出鋁還缺少技術工藝,不過也是好東西,石灰石和石英砂正好用來製造玻璃,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時間。雖然早就規劃的很全面,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肯定行不通,所以都要分工,而這些都要有人去銜接統籌,那就按照廬州模式那樣,章子俊想了半天此地跟廬州大大地不同,想在此地用房地產去拉動產業行不通,這裡什麼也沒有,沒有人口,沒有商業,沒有基礎產業,唯一就是礦藏非常豐富,在起步階段需要的礦產就地可取,沒有十幾年的發展是看不到成果的,章子俊有點懊惱起來。

前期還是以改善居住及生活環境爲主吧,先解決動力問題,在無定河及榆溪河邊有許多適合駕水車的地方,有了動力才能啓動粉碎機,這一步很關鍵,這就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缺一不可,好在從廬州帶來了許多可拆裝的設備,這些東西看上去很原始,有總比沒有好,比如水車上的多根轉動軸,還有直徑一尺多的“軸承”,擊打式碎石機,研磨機這些都帶來了,這些笨重的東西千里迢迢帶來此時解決了許多的難題,爲什麼車架那麼多,分拆後一大半全裝運這些機器,更多的是一些鐵料,有生鐵有精鐵,只要起窯重新融化就能派上用場。

章子俊還是先做到有,工場簡陋一點可以慢慢改善,先把東西做出來,再慢慢提高產量,就是這樣也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

在建房上,平安鎮跟廬州最大的不同是商品房改成福利房,因爲最便宜的房也賣不出去,在這裡情願找個地方挖個窯洞也比買間商品房便宜很多,有能力就多挖幾孔,沒力氣沒能力就挖一個淺一點的只要容身即可,所以章子俊就把原本規劃好的商品房改成福利房,給哪些前來平安鎮入戶的人居住,獎勵有“功勞”的人員。做這些事也可以慢慢來,只要把水泥、玻璃、木器工場、鍊鐵爐子、瓷窯、養殖場、農場等興辦起來再慢慢地改善居住環境,修路架橋這些就不成問題。發展就是一環套着一環,原始積累是一個最難的階段,唯一的好處就是在這裡天高皇帝遠,想做什麼沒有阻力,章子俊一個人說了算,也沒有別的衙門及官員掣肘,到最後連駐守兩地堡內的守軍也加入到修路挖煤,建造燒窯的行列中。

章子俊知道經過這一次的戰鬥,往後榆林不會有大批的韃靼攻打榆林堡了,只有榆林堡前出去搶蒙古人的馬羊,所以章子俊在等一個時機,等到需要的東西一切準備好,把已經入河套的蒙古人圈起來,爲大明所用,一舉收復整個河套。

所有這一切近在眼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高糧食產量,拋開所有的一切,糧食是基礎,是根本,以往都是從延安地區調撥,章子俊目前迫切需要做的是在榆林糧食自給自足外,還要有富餘,這就需要更多的人口來開荒種地。

在成化八年巡撫餘子俊曾在榆溪河紅石灘修過引水渠,這水渠修的經不住水流沖刷,不到二年就壞了,這可是一大片的農業區,要是把水渠擴大一點,建造的牢固一點,光紅石灘外的農田產量就能供應整個榆林地區食用,在河的兩邊上還有許多的灘地,寬度在一公里左右,綿延三十里,一直延升到李家窯村,把這些茅草改成種上番薯、高粱、土豆這些收成非常可觀,現在只是用來放牧,實在是太浪費,所以章子俊把這一片全部圈進來,屬平安伯田莊,開辦一個農場,把原有的衛所兵戶改成農戶,全部歸平安伯佃戶,這一下可把兩村的兵戶們高興壞了,從此可以脫離兵戶,一躍成爲士農工商的農戶。

自正統年起,在這裡的兵戶有些人家已經三四代了,雖然失去了自家的田地,成了平安伯的私地,從新劃分田地,可是從此就能擺脫世世代代爲兵戶的身份,成爲伯爵府的人了,還不用交稅糧及軍糧,所種產出只要二成歸伯爺府,剩下的全是自家的,這世上還有這樣好的事?我說二毛他娘,官府人真是這樣說的?

二毛娘回道:“他爸,明日村裡會有一個大官,給各家各戶分配田地,聽說比以前咱家的二畝水田,十五畝旱地還要多,既然王家已經不是兵戶了,那麼兒子也不要去當兵了回來種地娶婆姨哩。嗚,可憐大兒去年戰死了,小二頂替去了榆林堡,這下子王家有後了。哈哈!”

這種又是哭又是笑的鬧劇在整個榆溪河兩邊炸開了,這幾天知事邱駿可謂是忙的四腳朝天,所有人口重新登記入冊,因爲不久就會有新的人口涌入,重新分配田地是因爲要給新人口騰出足夠的土地出來,土地不夠也要劃撥荒地,重新開墾,所有糧稅免交三年,年滿後的稅糧也只是一成,其餘全歸農戶所有。

大膽的章子俊這樣做的原因,不是因爲要改祖制,而是大明這一套兵衛制已經行不通了,往後的弊端會越來越大,如果按照正規渠道上書,奏摺皇帝還沒看到,先被朝廷上一幫人噴死,不如假借平安鎮屬地,圈幾個農莊,反正皇帝自己也在到處圈皇莊,底下各種官員全在圈地,這樣一來,就當有西廠、東廠、錦衣衛密探查實,彙報給了皇帝,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最多地圈大了一點而已,又不是把地圈到了延安,圈到了綏德,恐怕連這些密探也懶的彙報。

還有既然圈地爲莊,那麼這地界上的農戶也就成了平安伯的佃戶,這一番操作沒毛病。

章子俊的設想是往後榆林堡先改兵制,對外還是兵部這一套,對內成立三個作戰營隊,一營兵衛三百人,加上一個附屬炮兵營,只要兵員千人左右,組成一個旅團,全部裝備火器,收復河套就靠它了。既然只有這點人數,還要那麼多的兵員做什麼,作爲預備隊,全部回家種地去。這樣又能省下一大筆軍餉開支,而這一批青壯回家後所產出的效率將成倍增加。種地蓋房娶婆姨,挖煤燒窯建設新家園,章子俊堅信只要五年,五年後就能初見成效。

當一架架大小不一的水車在沿河邊升起時,建設進度也進入到了一個關鍵時期,可是寒冷的冬季也很快來臨,想要儘快在入冬前整修廠房時來不及了,只能停工等待來年開春,這個時候也是章子俊來到榆林後迎來的第一個冬天,前期準備了大量足夠的煤,大部分人家住進了新的窯洞,採用新的燒煤火道取暖做飯成爲了一個新的亮點,每天二十四小時的燒煤,足夠能過上一個溫暖的冬天,而此時也是這大半年來第一批種下的“高產糧”收穫的時刻,土豆的豐收,意味着此地的土壤很適合土豆成長,反倒是番薯有點小,玉米也稀稀落落,畝產不是很高,那就因地制宜,來年就多種土豆多養豬,多生孩子多養羊。番薯藤、玉米杆成爲了青飼料。

大半年來所有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以往的粟米、高粱雖然畝產不多,卻是主糧,有了土豆、紅薯的搭配,這一年的口糧算是保住了,最也不會來年開春鬧饑荒。

西北的苦寒主要是冬季漫長,沒有蔬菜可食,章子俊下決心準備來年一定要營造一個玻璃暖房,種植蔬菜。目前玻璃的窯爐建起來了,像這樣的窯爐規劃中要建三座,就在鐵廠左邊上,鐵廠的右邊就是水泥作坊,這樣就可以利用煤渣碎石料燒製水泥,充分利用資源,也減少運輸成本,規劃中三個廠區就是一個工業區,地方足夠大,這一片多爲鹽鹼地,建工業區最好,將來就在廠區還要建小軌道,運礦石及出渣就能變的省事省力。

古人不缺人材,主要是不知道一些礦料怎麼去用,只要章子俊起個頭,搭建一個架子,用什麼礦石怎麼做出新的東西出來後,一些生產工藝上的改進也就隨之而來,而且做的越來越好,比如製造磚坯,按着此時的做法,是用一個木製框,大小厚度跟磚坯一樣的尺寸,把黃土和好成黃泥,放在木框內,用手把邊角填實,最用竹片颳去上面多餘的部分,散上一把乾土防止粘連,就在地上脫模成磚坯,等晾乾後疊起來等待燒製,這種手工做法實在是太費力費時,還佔地方。

而經過簡單的改進後,利用一架小水車帶動一個圓木轉軸,把一個木製的格子做成一個九宮格,每隔格子的大小正好是磚塊尺寸,裡面填上粘土後,推進轉動的轉軸,經過轉軸的擠壓出來擡起木製格,一次成型九塊磚坯,就這樣幾個人就能組成一條流水線,速度大大加快。

像這樣的創造也利用到了攪拌黃土上,工匠做了一個大號木桶,把這個大木桶放倒,上面開口,可以倒入黃土和水,下面有活門,通過水車的轉動帶動一根圓木傳動軸,直接從桶中穿過,轉動軸在木桶裡面橫插了許多的圓木棍,長度正好能貼着木桶的內壁,就像一個狼牙棍,當轉動時,就能把泥土攪拌起來,當攪拌差不多時,就開啓下面的活門,把攪拌好的泥土扒拉出來,不管怎麼樣比起人工來效率提高了不知多少倍,像這樣的攪拌桶可以串聯成多個,就像是一串糖葫蘆,要看水車的力量夠不夠大。傳動軸轉動的力度取決於水車跟傳動軸銜接處的齒輪對比,大輪帶動小輪全是用木頭做的,這種齒輪是像一個車軲轆輻條,穿過輪子露出一小段圓木,另一個小一點的輪子也是一樣,把二個輪子外露的圓木段交叉咬合一起時還能改變傳動方向,有的成一個直角,有的延長傳動的長度,所以水車出來的齒輪子足夠大,才更有力。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三十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上)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三十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七十六章 萬貴妃後宮弄權,章子俊被貶回家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學之爭(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七十六章 萬貴妃後宮弄權,章子俊被貶回家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序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三十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上)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三十二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三十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七十六章 萬貴妃後宮弄權,章子俊被貶回家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路西北(八)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理學之爭(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七十六章 萬貴妃後宮弄權,章子俊被貶回家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序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二百二十六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九)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