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

“老夫看見了,你那一腳踹在了使者的膝蓋上。”

蔣師仁冷哼道:“你看什麼見了?你哪隻眼看見某家踹他了?”

“你休要狡辯!”

聞言,蔣師仁也來了脾氣,他張口大聲道:“是他自己摔下去的,憑什麼說是某家踹的。”

那御史的年紀不小了,再開口道:“兩國交戰還不斬來使者,你怎能殿前行兇!”

王玄策道:“某家看到了,那使者真的是自己摔下去的。”

“哼!王將軍走在前面還能看到身後發生的事?你後面是多長了一隻眼嗎?”

也不知是哪個御史附和一句,王玄策上前道:“老夫就是看到了,怎麼?就你能看到,老夫看不到?”

樑建方也停下了腳步,靠了過來站在了蔣師仁的身後,道:“爾等御史平日裡跋扈也就罷了,還敢欺負某家麾下的將領!”

“樑建方!你膽敢包庇麾下將領,你也該論罪。”

見人就要衝上前,已捲起了朝服的袖子,裴行儉連忙攔道:“樑將軍,大殿之前!大殿之前吶!”

眼看又要打起來,那位御史身後也跟着不少御史臺的同僚。

武將與御史雙方站在太極殿前,劍拔弩張。

敢與樑建方叫板的就是新任的諫議大夫孫處約,此人乃是與來濟等人同輩的博學之士,在朝中或御史臺也頗有名望。

孫處約大聲道:“有本事你現在打死老夫,否則老夫現在就去告知陛下!”

“孃的!”樑建方捲起了袖子,大喝道:“弟兄們,這御史膽敢欺凌我等!”

“給我打!”

雙方在殿前當即拳腳相交,毆打成一片。

許敬宗看着這場面,感慨道:“當年老夫也是這般意氣風發。”

上官儀道:“是呀,朝堂依舊,大唐依舊。”

許敬宗看了看上官儀與李義府,問道:“你們兩個也是御史臺的,怎麼不去幫忙。”

本着看熱鬧不嫌事大態度,許敬宗打趣的問道。

上官儀嘆道:“老夫年邁了,不善拳腳,告辭。”

李義府道:“我體弱多病,怕被打死。”

這上官儀年才四十就說年邁,一個李義府殺了這麼多官,還說體弱多病,許敬宗由衷地感慨,大唐的才俊真是越來越多了。

太極殿前的亂架一時間越打越兇。

宮裡的內侍與殿前的侍衛也都見怪不怪了,很是熟練地去稟報陛下。

李承幹坐在興慶殿前,正喝着茶水,嗮着太陽看文書。

內侍道:“陛下,大殿之前,將軍們與御史們打起來了。”

李承幹平淡地問道:“因何事打起來了?”

“那大宛使者摔斷了腿,有御史指認是蔣師仁下的黑手。”

李承幹擱下茶碗,又問道:“那大宛使者還活着嗎?”

楊內侍回道:“陛下放心,老奴已讓人將大宛使者打暈了,斷不能當場指認的。”

李承幹稍稍擺手道:“餘下的事朕就不吩咐了。”

楊內侍會意一笑,又道:“老奴這就讓人將那大宛使者送出去,絕不會再出現在人前。”

待他帶着幾個年輕內侍離開,李承幹依舊看着手中的文書。

這朝中的將軍們越來越年輕氣盛了,這當然是好事了,只不過容易闖禍,還要有人幫他們找補,希望他們以後能夠靈醒一些,真是不懂事。

現在的大食內部,他們情形恐怕不太好,若大食還是一如既往的好,他們的哈里發也不會這個時候讓人來議和,而且大唐還沒有正式的宣戰。

足可見他們的憂慮,以前在西域的傳說中黑衣大食滅了波斯,這等威風令蔥嶺諸胡畏懼。

可兩國之間的較量從來不能只看前線,不然智謀蓋世的諸葛武侯出了祁山後,說不定就平定中原了,也就不會有那望天興嘆。

兩國較量比拼的是綜合實力,現在的大食人恐怕在內部並不安穩,在這個時間段的大食出了一件事,他們的先知穆罕默德過世之後,那些實力強勁的大食貴族開始了奪權。

大致上,李承幹覺得應該是這個節點,應該是與阿里有關,也就是先知留在世上最後一支純潔血脈的傳人,多半是被刺殺了。

大唐自然是不可能議和的,就如此草率地議和,往後邊陲諸國會怎麼看待大唐。

自父皇在位開始,不論是北征突厥,還是滅漠北,再是東征高句麗,失去的總是要拿回的,有仇的總歸是要報的。

李承幹自語道:“朕應該讓大唐的風氣好好延續纔是。”

陛下就這麼自語了一句,讓殿內殿外的太監又困惑了。

李承幹又拿起一份文書,這是褚遂良所寫的,這人像是想不到勸諫的理由,尋找了一個新羅婢的由頭來勸諫。

這種勸諫的好處就是,皇帝採納了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哪怕皇帝不採納,對他來說也沒有任何的負擔。

這種勸諫,是那種不管皇帝接納與否,都不得罪的結果。

與許敬宗相比,褚遂良反倒顯得更聰明瞭,能在皇帝面前有存在感,還能說出一些不會有大影響的決策,不論皇帝怎麼選,都是皇帝聖明。

其實新羅婢是東征後,纔開始大規模出現的人羣,她們是東征勝利之後的附帶物。

更像是大唐在高句麗如饕餮進食之後,順便打包待走了一些零嘴,新羅婢就是如此。

而之後這些新羅婢進入中原之後,就像是東征勝利之後的剩菜,被唐人不斷消化吸收,成爲了另一種養分。

這種養分說不上壞,也說不上太好,是大唐與新羅的來往中,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局面。

金春秋爲了討好大唐,恨不得讓所有的新羅女人進入大唐,成爲新羅婢女。

在這個生產力還很匱乏的大唐,人口是一種提振生產力的手段,這種“剩菜”被坊間人們消化,而大唐社稷也在吸收着其中一部分的養分。

並且這種風氣在還沒掏空新羅之前,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也就金春秋至今還活得好好的,也不知他的壽命怎麼會這麼長。

見到陛下看着文書蹙眉,內侍們將姿態放得更卑微,連呼吸都是小心翼翼地。

在這個戰爭還很古典的時代,將士們在戰場的拼殺,想要與之換來的就是財富與階層的躍升。

就如怛羅斯一戰,充分體現了自貞觀年間的戰爭風氣,當唐軍蔥嶺四城,帶走了能帶走的一切,人口,牲畜都被運送到了伊犁河。

雖不知唐軍將領們私自帶了多少,但從通關的文書上來看,絕大多數都交給了朝堂,至於他們是怎麼在戰爭中得到財富的,那就只能說箇中自有個中高手。

將士們在戰場上得到的財富與軍功自然是屬於他們的,而一個靠着關係晉升的官吏,哪怕是你多麼地光明磊落,也會被人們用羨慕以及嫉妒的目光,罵一句奸佞。

因此啊,即便是將軍們胡鬧,且愛闖禍,他們的人脈自上而下,一直是那麼地好,人脈也保持着向上且擴大的趨勢。

這些事,李承幹覺得都不需要在意,野蠻的大唐需要有擴張的動力,不斷去開拓疆土獲得資源。

將今天各部送來的文書看完,李承幹就離開了興慶殿。

等陛下走遠了,站在陽光下的太監們這才上前將陛下的文書都收拾起來,就將桌子曬在殿外,天黑之後再將桌子搬進殿內。

去年的冬季是寒冷的,今年剛到上元節,關中就吹來了一陣陣暖風,暖風令興慶殿前的銀杏樹,也早早抽出了新芽。

李承幹邁步走到武德殿前,看着正靜坐在陽光下的爺爺,道:“孫兒剛忙完國事了。”

李淵感受着陽光的溫暖道:“最近也不知怎麼了,總覺得身上涼颼颼的,二郎啊,把龜茲人進獻的毯子拿來。”

聽到爺爺的話語,李承幹神色平靜點頭應聲:“嗯。”

後方的內侍悄悄抹着眼淚,老太爺越來越糊塗了,老得都有些神志不清了,內侍忍着抽泣將毯子蓋在了老太爺的身上。

今天的陽光如此溫暖,萬里無雲又無風,幾個內侍都被曬得有了汗意,可老太爺怎麼還覺得冷。

李承幹抓着爺爺形同枯槁的手,道:“還冷嗎?”

李淵閉着眼道:“不冷了。”

安靜地陪在爺爺的身邊,李承幹又將毯子往上提了提,一直蓋在爺爺的下巴處。

現在的爺爺就像是個孩子,喜怒無常,記性也越來越差了。

就這麼坐了一個時辰,李淵緩緩道:“承幹啊。”

“孫兒在。”

“朕有多久沒喝酒了?”

“有十二年沒有飲酒了。”

李淵深吸一口氣,再次閉上眼,緩緩道:“朕……朕想飲酒了。”

李承乾道:“拿酒來,拿最好的酒。”

“喏。”內侍早就哭紅了眼,腳步匆匆去拿酒。

酒水倒入碗中,李淵拿起酒碗稍稍啜了一口,抿嘴道:“這不是好酒,朕嘗不出酒味。”

內侍忽然跪在地上,抽咽着道:“陛下,這是最好的酒水了。”

李淵冷哼道:“休要騙朕,朕喝遍天下美酒,豈會不知什麼是好酒?”

言罷,老太爺放下了酒碗,裹着毯子繼續側身躺着。

李承幹坐在爺爺身邊,看着爺爺的呼吸起伏,一次又一次,平穩又顯得很重。

爺爺還會偶爾吹氣,鬍鬚也跟着飄動着。

夜裡,東陽來到武德殿,她診脈良久,又看了看爺爺的口中,再觀察爺爺的臉色,而後又快步走到殿外。

“爺爺的身體如何了?”

東陽低聲道:“妹妹也沒把握,爺爺太年邁了,全憑爺爺自己了。”

李承幹望着星空,道:“那就讓爺爺好好度過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吧。”

東陽悄悄抹去眼淚,道:“妹妹知道了。”

翌日,李世民與觀音婢一起來到了皇宮,與一羣孩子來到武德殿陪在老太爺身邊。

朝野依舊很忙,朝中要修建安西四鎮,要建設安西都護府,還要建設漕運,皇帝的錢被一車車地運出皇宮,送去各地。

而這些錢到了各地之後,會交到修建漕運的各地鄉民手中。

于志寧站在城前,對英公道;“陛下,從未想讓那些世家再回來,誰都可以富裕,可唯獨門閥與世家,官吏不能富裕。”

李績望着遠去的護送兵馬,道:“近來總覺得心神不寧。”

英公越年邁越相信自己的直覺,往往這種直覺到了最後都是對的。

幹慶七年,四月,清明剛過三天,武德殿內聚集了不少人。

李承幹端着酒碗,道:“爺爺,多喝兩口酒水。”

一連喝了兩碗,李淵面帶笑意地臥在椅子上,道:“這纔有點酒味,朕感覺又回到了年輕的時候,二郎啊。”

李世民紅着眼上前道:“父皇。”

李淵伸出顫顫巍巍地手,落在這個兒子的肩膀上,道:“朕還想再高歌一曲。”

李世民道:“父皇盡情高歌。”

人吶……誰都想要活五百年,武德殿內,爺爺嗓音帶着些許嘶啞,唱起了這些年一直在唱的那首歌。

這一刻,老太爺容光煥發,高聲地唱着,武德殿內的孩子們安靜的聽着。

直到最後一聲唱完,爺爺終於又躺了下去,似乎是累了,閉着眼還有鼻息。

宮裡的內侍與宮女忙碌地走動着。

今天夜裡,李世民讓孩子們與觀音婢都去休息。

武德殿內就剩下了父子爺孫三人。

李世民道:“李淳風去哪兒了?”

李承乾道:“李道長爲兒臣,去準備身後事了。”

李世民道:“世間皇帝都在尋求長生,有人說每當禮法喪亂,那些自稱有着長生秘術的方士就會無故出現在人間,李道長說每當這些人出現,這天下就會死很多很多人,可從未有一個皇帝長生。”

“父皇啊,爺爺經歷過奔波,也豪氣雲天過,自北周起,爺爺歷經隋文帝,隋煬帝,再到如今,爺爺的一生始終都是燦爛的,爺爺一生從未遇到過低谷,他老人家一直都是驕傲地活着的。”

“兒臣聽說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但誰又敢說人生無意義,人生是漫長的,是不能稱量的。”

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85章 兵馬未動270.第270章 新家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79.第279章 清查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314章 臘月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371.第371章 虎牢關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514章 驚蟄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237.第237章 笄禮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316章 人的孤獨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252.第252章 范陽案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514章 驚蟄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321章 臂膀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568章 長安之南503.第503章 老君山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52章 爺孫倆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43章 一朝一夕間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215.第215章 存糧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471.第471章 河東裴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279.第279章 清查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49章 上架感言第132章 豪傑依舊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351.第351章 少了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52章 爺孫倆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493.第493章 李孟嘗243.第243章 雪後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219.第219章 調令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54章 臣來告老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163章 杖責第32章 拜訪舅爺
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85章 兵馬未動270.第270章 新家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79.第279章 清查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314章 臘月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371.第371章 虎牢關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514章 驚蟄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237.第237章 笄禮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316章 人的孤獨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252.第252章 范陽案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第514章 驚蟄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321章 臂膀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568章 長安之南503.第503章 老君山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52章 爺孫倆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43章 一朝一夕間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215.第215章 存糧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471.第471章 河東裴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279.第279章 清查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49章 上架感言第132章 豪傑依舊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351.第351章 少了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52章 爺孫倆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493.第493章 李孟嘗243.第243章 雪後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294.第294章 山君傳說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219.第219章 調令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54章 臣來告老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163章 杖責第32章 拜訪舅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