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第503章 老君山

寒風從山麓呼嘯而過,遮蓋住了這片山谷中說笑聲,當狄仁傑與裴行儉走入一處帳篷,大營內依舊很熱鬧,就這麼熱鬧了一晚上。

有充足的糧草與酒肉,人們在這裡熱鬧一晚上都不會覺得累。

翌日,天氣又恢復了晴朗,今天的陽光比昨天更溫暖一些,這處大營中還有剛熄滅不久的火堆,正在升騰着煙。

西域人哆嗦着身體從大營中出來,目光看着遠處,因剛睡醒後有些模糊的視線,正在慢慢變得清晰。

終於,他看清楚了遠處的景色,那是一隊兵馬正在朝着這裡而來。

那西域人用生疏的關中話,大聲呼喊道:“有兵,有兵馬!”

也有剛從帳篷中出來的唐軍打着哈欠,口中吐着熱氣,擡眼看去見到了正在朝着這裡而來的兵馬。

再一看確認是大唐將領的旗幟,那唐軍便翻身上馬前去詢問。

幾個西域人還在低聲說着話,他們用西域話交談着,狄仁傑早就站在邊上,聽他們的議論,大抵是在說這支唐軍的人數很多,肯定要去大宛城去打那些胡人。

對方到了大營的轅門前停下,裴行儉道:“見過高將軍。”

高侃笑着道:“昔日長安一別,如今又相見了。”

其實高侃年過四十,鬚髮茂密,神色帶着笑容,他翻身下馬,吆喝了兩聲讓身後的隊伍拉上來了糧草和酒肉。

李孟嘗下了馬,目光先是看了看大營中的唐軍與西域人,他小聲道:“裴將軍?”

“末將在。”

“跟着老夫來的還有一個吐蕃人,此人可認識?”

裴行儉擡眼一望,見到了一羣帶着吐蕃人衣裳的兵馬,爲首的人正是欽陵。

不過只是驚詫了片刻,裴行儉笑着道:“哈哈,沒想到你們吐蕃人也來了。”

欽陵用吐蕃語對身後的吐蕃兵吆喝了幾句,一夥吐蕃人就打算就地紮營。

隨着高侃而來的,是三千唐軍與兩千吐蕃兵,裴行儉盤算着糧草,蹙眉道:“白方人呢?”

狄仁傑道:“一早就出去了,不知道他去做什麼。”

高侃與李孟嘗還在笑呵呵地與樑建方大將軍打趣說着話,那欽陵帶着自己的吐蕃兵就紮營在邊上,他們不與西域人講話,也鮮有與唐軍走動,將糧草分好之後,這些吐蕃人就守着他們自己的營地。

與唐人或西域人相比,這些吐蕃人顯得很排外。

過了半天,等白方回來的時候,他又帶來了十餘車的糧草與一大羣羊,甚至還有酒水,在這裡的西域人歡呼着。

只要在天山地界,白方總能給大軍帶來充足的糧食,保證兵馬不會餓着。

現在大營中的糧草足夠這支兵馬用半個月的,算上現在帶來的,裴行儉看着糧冊道:“你送來的糧草也只夠三天的。”

“三天?”白方遲疑道:“只有三天?”

裴行儉合上糧草道:“你看看我們的兵馬,昨天一直吃到了深夜,再多的糧食都不夠吃。”

白方撓了撓頭,神色有些無辜,湊近道:“裴將軍,你我相識這麼多年,我現在的長進如何?”

自從當初跟着張士貴將軍來到西域,就結交了白方,那時候的白方還是一個龜茲的西域僧。

之後,白方殺了龜茲的西域僧,成了一個人犯,再之後就成了西域守備大將軍。

陛下登基之初,只有一次大赦天下,而就那一次大赦天下,赦免的人也寥寥無幾,白方與玄奘就是其中被赦免的兩人。

而現在玄奘,不知去處,白方成了一個將軍。

所以說,足可見……白方對如今的天可汗有多麼忠心。

白方常常自詡,他比突厥人阿史那社爾更忠心。

裴行儉還要爲眼前的事忙碌,唐軍與吐蕃人沒有動手,倒是西域人和吐蕃人動手了。

樑建方大將軍又是一個只管驍勇,不管軍務的將軍,而身爲軍中副將的裴行儉,面對雙方爭吵的場面一度覺得頭疼。

但好就好在,軍中有了一位十分和藹的高侃將軍,這位將軍和善可親,在他的勸說下,吐蕃人與西域人保持距離之後又安寧了許多。

裴行儉將這裡的情況寫下來,寫了兩卷文書遞交給兩個傳令兵,吩咐道:“快馬加鞭,送去西州城,碎葉城。”

“喏。”

戰馬嘶鳴聲響起,傳令兵策馬出了大營,便各自離去。

碎葉城,大雪幾乎快將這座城給吞沒了,城門被厚厚的積雪擋着根本推不開。

而在碎葉城前,有一隊人順着繩索從城牆上爬下來,雙腳套着木板,正在滑雪。

這正是當今太子,一邊滑着雪一邊歡呼着。

張大安收到了裴行儉讓人送來的軍報,坐在碎葉城的城牆上,再看了眼底下正在玩鬧的將士們,將紙張打開。

今天的風依舊很大,聽着城內的喧鬧聲,張大安將紙張打開,風吹過時紙張便飄了起來。

張大安只好拿着信紙揹着風看,他現在心底裡有些想念羊皮捲了,羊皮卷該不怕被風吹走。

軍報上所寫的消息也很簡單,無非就是高將軍與李孟嘗大將軍,還有吐蕃的欽陵到了伊塞克湖邊大營。

軍報上,裴行儉還說他們糧草充足,問碎葉城是否需要糧草。

張大安看罷書信,有些憂愁,這裡當然不缺糧草了,城內的糧草充足。

碎葉城內崔玄暐,還有牛進達將軍,更有當今太子。

總的來說,碎葉城的兵事全由牛進達將軍掌管。

而城內事務皆由崔玄暐與自己來主持。

牛進達披着一件大氅,走來詢問道:“來軍報了?”

張大安將信紙遞上,道:“問我們缺不缺糧食。”

牛進達看了眼信,先是坐下來,雙手放在膝蓋上,問詢道:“後方的糧草這麼充裕嗎?”

張大安點頭,喝着茶水不語。

“呵呵呵……”牛進達冷哼道:“當初太子要來碎葉城,西域各路將領搶着往碎葉城送糧食,現在倒好!城裡塞滿了糧食,吃都吃不完!”

聽着大將軍的抱怨聲,張大安嘴裡嚼着葡萄乾,言道:“還以爲他們一個個擔心太子殿下會餓着?”

西域的將領有很多,比之當初程咬金來時更多了。

現在的西域有樑建方,李奉誡,高侃,李孟嘗,薛仁貴,裴行儉,牛進達,滿打滿算七路大軍。

如果算上天竺的王玄策,王孝傑……再者說慕容順也算一支兵馬。

只不過因漫長的行軍,這些兵馬如今很分散。

由劉仁軌這個西域京兆府尹主持的西州城,比以往更加繁榮。

西州城外,李奉誡收到了裴行儉的軍報,便急忙寫了一份送回的文書,再寫一份文書讓人送去長安城。

忙完這些事,李奉誡又見到正在親自查問西州商賈的劉仁軌。

顏昭甫快步而來,笑着道:“劉府尹在長安時就這樣。”

顏昭甫的父親是長安城京兆府府尹顏勤禮,當年顏勤禮與劉仁軌共事多年,顏昭甫對劉仁軌很熟悉。

李奉誡道:“某家只是不喜他將關中的那些規矩帶到西域來。”

身爲崇文館支教夫子的顏昭甫,行禮道:“李都護,如今的西州城的確更富饒了。”

劉仁軌治理西州城的確很有成效,這是衆人都心服口服的

李奉誡又覺得如果是張大安來主持西州城事宜,應該也不會差到哪兒去,只可惜這個張大安去了碎葉城。

這都是朝中的安排,李奉誡除了發一些牢騷,什麼安排都做不了,安西都護府的都護還要被京兆府的文官掣肘。

自從越來越多的支教夫子來到西州,李奉誡就覺得來西州的人一年比一年多。

當西域的奏報送到長安城,已是幹慶十一年的新年。

今年新年伊始,正月初二,剛結束新年祭拜的皇帝的父子坐在自家的宗廟前。

父子身後是道祖他老人家的畫像,眼前是現在富有盛譽的李淳風道長。

李承幹本以爲這位道長會一直修建乾陵,後來發現是自己想多了,這人尋到了一片地點之後,確認開工就撒手不管了,真的是撒手不管了,之後也不知道這位道長去了何方。

現在又突兀回到了長安城。

小兕子穿着一身藍色的道袍,手中拿着一卷書,道:“皇兄,道長問何時在老君山上建設一個很大的望遠鏡。”

李淳風笑着道:“陛下,老君山時常在雲霧之上,若在山上架設望遠鏡,定能看到更多的星辰。”

李世民聽了笑道:“朕也甚喜老君山。”

先是看了看站在身邊的妹妹,李承乾道:“那就在山上給你建設一個大望遠鏡,但有些事,朕要先與你說好。”

“皇兄請講,明達聽着。”她笑着道。

“不論望遠鏡有多大,我們都不一定能夠看到星辰的真容,可能看起來的星星更亮一些,更多一些,但即便是窮盡現在的人力,我們也造不出能夠看穿星空的望遠鏡。”

小兕子道:“嗯,正如皇兄所言,我們與天的距離絕不是幾片琉璃鏡可以彌補的。”

接過內侍遞來的紙張與筆,李承乾親自寫下:老君山天文臺。

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219.第219章 調令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74章 太子拜師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45章 冒失舉薦第50章 天分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314章 臘月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573章 終章301.第301章 親衛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82章 搶還是買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37章 舅爺與舅舅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33章 孫神醫78.第78章 解氣?第519章 待價而沽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168章 一夜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478.第478章 臣慚愧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269.第269章 蘇勖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第70章 家事第115章 各縣彈劾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109章 指指點點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82章 搶還是買358.第358章 軍心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第14章 偏心的父皇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102章 科舉揭榜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517章 大宛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3章 太子講故事243.第243章 雪後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27章 長安傳聞第517章 大宛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23章 太子游長安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362.第362章 祭拜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
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219.第219章 調令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74章 太子拜師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45章 冒失舉薦第50章 天分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192.第192章 星圖與名冊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314章 臘月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573章 終章301.第301章 親衛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82章 搶還是買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37章 舅爺與舅舅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152章 東宮舊人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33章 孫神醫78.第78章 解氣?第519章 待價而沽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168章 一夜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478.第478章 臣慚愧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269.第269章 蘇勖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第70章 家事第115章 各縣彈劾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第109章 指指點點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82章 搶還是買358.第358章 軍心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第14章 偏心的父皇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102章 科舉揭榜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517章 大宛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3章 太子講故事243.第243章 雪後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27章 長安傳聞第517章 大宛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23章 太子游長安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362.第362章 祭拜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