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

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

孟浩然出生在幹慶二十一年的春天,李承幹聽着慎弟的解釋,孟浩然出生在襄陽,而且是個富裕人家。

李慎恭敬地站在一旁,行禮道:“皇兄,就這些了。”

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倒也沒什麼好查,李承幹也習慣了看着這些人傑一個個出生在盛唐,在盛唐長大。

盛唐是從戰火走出來的,因此現在的唐人依舊尚武。

承天門前,稚奴的表演結束了,那個大爐子又一次熄火了。

李治頗有成就感,遞上圖紙。

李慎也是一臉的期待。

李承幹還未打開圖紙看,吩咐道:“慎弟,近來你去一趟河西走廊吧。”

李慎的神色驚疑不定。

“朕打算在河西走廊建設一座大城關,就在嘉裕山邊。你與稚奴可以一起去,這是一個爲期數年的工程。”

看了眼還站在一旁的李治,李承幹又道:“稚奴,你可以將爐子也帶去,朕讓徐孝德安排了很多工匠,你可以讓那些工匠幫你。”

小鵲兒道:“父皇前兩年就開始安排了,少府監那些手藝精妙的工匠都派去河西走廊,說是開設一個專門用來鑄造鐵器的大城。”

李治有些恍惚,“當真?”

小鵲兒道:“父皇給少府監的旨意,都是我親自送去的,豈會有假。”

能夠招募最頂尖的工匠,將大量的銅鐵資源整合在一起,也只有皇帝能夠做到,李承幹提起筆在圖紙上做着修改,一邊道:“把輪子放在爐子下應該會更好,熱氣是往上走的,利用往上走的熱氣是對的,但朕覺得換向閥應該在上方,不應該在下方。”

正說着,李承干將圖紙倒過來,重新交給他,道:“這樣去試試?”

李治忽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這與他多年前想要造車的想法不謀而合,似乎理所應當的,輪子就應該在爐子下方。

按照皇兄的指點講這個爐子完全可以造成一駕車,再一想……這駕車要成什麼樣,李治便一點頭緒都沒有了。

一樣東西從有到無是很不容易,在此之前,誰也沒有想到這種鍋爐可以推着輪子轉。

幹慶二十一年秋,長安城外準備了一支兵馬,這支兵馬是由工部尚書徐孝德帶隊。

李承幹正在皇宮看着於菟正執筆在一份考卷上做題,這道題是生產資料與生產工具的之間的關係。

這是一道論述題,從皇帝的立場上來看待這道題其實簡單,就像是先前掌握生產工具的杜荷,對皇帝來說解決這個麻煩就很簡單,坐在皇帝這個位置上,可以用很多種手段,將對方的生產工具佔爲己有,並且將這個生產工具,迅速地普及。

成爲更多人的生產工具,這就像是拿杜荷的造紙術來說,朝中先買下杜荷的造紙術,再將其交給各個村縣,進行生產競爭,從而完成一種優勝劣汰的篩選。

如果皇帝得到了某種生產工具,大可以將這個生產工具交給所有的子民,因對皇帝來說,一旦生產工具與賦稅相關,那麼皇帝的利益與廣大的羣衆是一致的。

這種一致性,又從一定程度上加強了集權與資源整合的能力。

那麼繼續往下論述,從生產關係又可以剖析出社會關係。

於菟用了一個時辰寫完了這道論述題,論述題是最難的,也沒有唯一正確答案,他神色不安地將答卷交給了父皇。

李承幹正看着答卷,年邁的楊內侍快步而來,他拄着柺杖,正要開口。

於菟忙上前去攙扶這位年邁的老內侍。

見狀,他先有躲閃,卻見太子已扶住了自己手臂,道:“豈敢讓太子……”

於菟道:“您若在父皇面前站不穩,豈不是在父皇面前失儀?”

楊內侍渾濁地雙眼又看了看陛下,稟報道:“陛下,晉王與紀王已隨徐孝德前往河西走廊。”

“動身了?”

“是的,一個時辰動身的。”

李承幹頷首道:“朕知道了。”

楊內侍朝着太子笑了笑,而後站到了一旁。

李承幹看罷了答卷道:“你覺得當一個皇帝是該成全他人,還是更利己一些。”

於菟遲疑道:“兒臣覺得待人以誠很重要。”

李承幹收起了這份答卷,給了楊內侍一個眼神,而後讓殿內的其餘人都離開,殿內就剩下了皇帝父子。

殿內,李承幹向兒子講述了一個物質世界中人與資本之間的關係。

安靜的新殿內,李承幹向兒子揭露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真相,這個世界的真相是殘酷的。

隨着陽光西斜,於菟認真地聽着父皇的話語,價值觀被一次次地衝擊洗禮着。

於菟道:“父皇,貧富差距的終極真的如此可怕嗎?”

李承乾道:“兩晉時期,世家正值巔峰,他們相互聯姻控制資源,一旦教書的資源被控制就會出現上品無寒門的局面,人不能被異化,當一個人學會了創造,那麼這個懂得創造的人可以創造出數以千萬倍的財富。”

“倘若教書的資源被少數人掌握,那麼底層與上層的人就不一樣了,在貧富差距的終極圖景下,當上層與底層的教育認知被無限拉開差距,這就像是有的人還在學加減法,而同樣年齡的人卻已掌握幾何數術,其實本來大家都該在同樣的年齡學到一樣的知識。”

“但得利者不是這麼想的,如果上層與底層差距真的已到了如此地步,那就會成爲兩種人,準確地來說教育認識的差距,所造成的最終乃至終極的結果,就是會讓原本一樣的人成爲兩種不同生物。”

“這正是當年世家與底層人的區別,因此人口越來越少,對世家來說這世上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人口,你跟着來濟學過史書,他老人家說過中原最黑暗的時期在哪兒嗎?”

於菟回道:“漢末戰亂死的人最多,兩晉之後的中原卻是最混亂的。”

李承幹又道:“所以朕一直堅持着支教,支教已成了我們李唐社稷的命脈,不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維繫好它,監察與刑部需要看緊了,遏制世家與士族出現的弊端,同時要致力增加生產工具,提高人們的創造力。”

“只有創造才能讓生產力更上一個臺階,是社稷突破生產力桎梏的重要契機。”

直到傍晚時分,於菟才離開新殿,這位太子沒有直接去東宮,而是坐在承天門前擦了擦了汗水,似乎在釋放着心中的壓力。

裴炎正巧路過見到了坐在承天門邊上的太子,上前行禮道:“太子殿下。”

於菟也站起身行禮,道:“見過裴侍郎。”

裴炎又見太子擦了擦汗水,道:“殿下可有心事?”

於菟擺手道:“沒有。”

裴炎神色瞭然,便言語了一聲告退,就離開了。

剛年滿二十的太子坐在承天門前,好幾次深呼吸才平復了心緒,父皇的學識就像是一池深不見底的池水,永遠看不到底。

而父皇所講的多數學識聽起來又覺得朦朧,他苦澀一笑,或許自己真的沒有這麼聰明。

幹慶二十一年,冬。

朝中又一次說了太子的婚事,這天夜裡上官儀又被太上皇召見,聽說是在夜裡……上官儀喝得酩酊大醉。

翌日,李承幹正在喝着一碗粥。

蘇婉腳步匆匆而來,行禮道:“陛下,父皇與母后都說了,讓於菟與上官婉兒成婚。”

李承乾笑道:“好。”

這些年朝章政事一直很穩定,南詔都護府大將軍李義琰帶着三千兵馬掃平了驃國各地,向朝中進獻一頭大象。

這頭大象從驃國途經南詔翻山越嶺送到了長安城。

兵部尚書于志寧稟報道:“陛下,這是驃國國王願意將大半的國土進獻給大唐。”

李承乾笑着道:“朕能拿的,豈需他給!”

于志寧會意一笑,又道:“臣領命。”

幹慶二十二年,今年的大朝會尤其熱鬧,大唐正在遠征,一個叫王孝傑的將軍繼續向着大食遠征,他甚至在波斯舊地成婚,與一個女子有了三個兒子,李承幹封了他一個波斯太守,統領波斯全境兵馬,所掃平城池土地皆是他這個太守的管轄。

在遠征大食的還有一個塞人王,以及天竺各部,自蔥嶺一戰十年後的大朝會上,皇帝又下達了旨意。

大唐要以吐蕃與蔥嶺兩地爲跳板,向着西方進發,派出更多的官吏,更多地支教夫子。

支教,外交與戰爭就是皇帝的三把利刃,對如今的皇帝來說,這場遠征遠遠沒有盡頭,打到哪裡算哪裡,只要大唐旗幟所矗立的地界,那就是唐人的領土。

大唐的領土已到了東面的大海,有一個叫蘇定方的老將軍正在不斷安排人犯送出海,至今沒有任何的進展。

而幹慶二十四年,大唐又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禮,太子終於成婚了,東宮的太子妃是一個名叫上官婉兒的姑娘。

在這場盛大的婚禮中,許多大唐功臣與朝中重臣都來赴宴。

許敬宗像是個老頑童,他拍着上官儀的肩膀道:“當初覺得你上官老弟是個很踏實的人,沒想到這麼多年,你藏得這麼深。”

聞言,上官儀神色僵硬地道:“下官藏什麼了?”

許敬宗低聲道:“你竟然打東宮太子的主意!”

聽到對方醉醺醺的話語,上官儀板着臉解釋道:“下官從未打過東宮太子的主意。”

在看對方咄咄逼人的目光,上官儀很想解釋,可再一想又覺得不對,似乎是解釋不清了,從自己成爲東宮太子舍人的那時候開始,就解釋不清了。

看着孫女如願嫁給了她想嫁的人,上官儀擦了擦眼淚,低聲道:“罷了,老夫不解釋了。”

站在後方的狄仁傑嘆息一聲,現在的許敬宗成了許老頭,越來越討人厭了,看着他醉醺醺地模樣,狄仁傑上前攙扶。

上官儀道:“有勞狄小子你照顧他了。”

狄仁傑道:“家父叮囑小子要照顧好老先生。”

今天這場太子大婚甚至還有大象助興,長安城解除了宵禁,皇帝並沒有與羣臣慶賀的太久,而是讓父皇主持宴席,自己則去了長安城中。

在長安西市的街巷盡頭,這裡有一個大宅子,李承幹在李道彥的護送下走入這座院子。

這座院子裡有着不少的突厥人,這裡牆上掛着許多突厥人的裝飾。

李承幹一直走到裡屋就能夠聞到濃重的藥味,看到碗中的人蔘便蹙眉加快腳步。

一個突厥少年人跪在地上,道:“天可汗,父親他……”

講話的少年人正在哭着,他是阿史那社爾的小兒子。

李承幹走入屋內,見到了當年那個驍勇的突厥戰士,當年的阿史那社爾受了十餘處刀傷,幾度血都要流乾了,還能活下來。

而現在,老邁的阿史那社爾,枯瘦如柴。

見到天可汗來了,阿史那社爾要從病榻上坐起身行禮。

李承幹按住他道:“你不用多禮。”

阿史那社爾擡首,眼眶中還有淚光閃爍,他道:“天可汗不要再浪費藥材了,喝得再多也會吐出來。”

李承幹抓着他枯瘦的手道:“按照當年約定,朕會將你與頡利可汗葬在一起。”

“謝天可汗。”他低聲迴應了一句,又道:“謝天可汗一直沒忘了往年約定,末將這條命是天可汗給的,當年末將就該死在漠北人的刀下,活了這麼多年都是天可汗借給末將的命,末將早該死的。”

李承乾道:“你萬不可這麼說。”

“末將告罪,末將不能再爲天可汗征戰了。”

李承幹緩緩道:“你爲朕,爲父皇,爲大唐征戰漠北,征戰天山,征戰遼東,你做得夠多了。”

李承幹在這裡陪了一夜,第二天阿史那社爾的孩子再也叫不醒他,就連身體都涼了。

來看望阿史那社爾的還有上官儀與許敬宗,他們與這位突厥將領的關係也不錯。

李承幹吩咐道:“讓他安葬吧。”

“喏。”

阿史那社爾是一個固執的人,他固執了一輩子,只認頡利這一個突厥可汗,其餘的突厥可汗他一概不認,除了他認可的天可汗。

他是很典型的英雄崇拜者,他只會向英雄好漢效忠。

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52章 爺孫倆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146章 早朝缺席79.第79章 家宴第97章 謠言第568章 長安之南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85章 兵馬未動第14章 偏心的父皇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41章 大勝而歸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165章 難免的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250.第250章 夜釣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24.第424章 重逢第34章 儲君心事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429.第429章 讓步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535章 有很多人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360.第360章 歸心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1.第1章 太子殿下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520章 戰前第519章 待價而沽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274.第274章 新年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93章 苦惱的舅舅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152章 東宮舊人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161章 監察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132章 豪傑依舊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524章 同盟第61章 迎接陛下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520章 戰前第141章 陳倉縣尉301.第301章 親衛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321章 臂膀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
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52章 爺孫倆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146章 早朝缺席79.第79章 家宴第97章 謠言第568章 長安之南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85章 兵馬未動第14章 偏心的父皇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41章 大勝而歸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165章 難免的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250.第250章 夜釣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24.第424章 重逢第34章 儲君心事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429.第429章 讓步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535章 有很多人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360.第360章 歸心第138章 從不退讓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1.第1章 太子殿下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520章 戰前第519章 待價而沽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274.第274章 新年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93章 苦惱的舅舅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152章 東宮舊人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161章 監察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132章 豪傑依舊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524章 同盟第61章 迎接陛下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520章 戰前第141章 陳倉縣尉301.第301章 親衛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321章 臂膀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