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第219章 調令

“臣能夠感受到,除卻洛陽與關中的黔首,有些人的眼神是不同的,他們的笑也是不同的,人也就不一樣了。”

張玄弼又舉例道:“就像是野人與有志向的人,只滿足口腹的人和不止於滿足口腹的人,這是不一樣的。”

張玄弼是當世大儒谷那律的弟子,父皇不見得會重視這個言行有些誇張的人。

不過他是有價值的,如果可以藉由他將那位傳聞的東夷大儒谷那律收入朝堂,這無疑讓朝堂在士林中得到更大的話語權。

又因朝中褚遂良之極力舉薦張玄弼與東夷大儒谷那律。

李承幹旁觀着父皇與張玄弼談話,望着遠處的雪景沉默不語,打算這段時間什麼都不去想,安靜地度過這個冬天。

當關中的冰雪還沒開始消融,到了二月關中又下了幾場大雪,依舊是一片白雪皚皚的樣子。

一隊官兵從西面的官道而來,他們駕着快馬一路從咸陽橋而來,大聲喊着道:“邊關急報!邊關急報!”

咸陽橋上的鄉民與商販紛紛慌亂地讓開路,讓這隊官兵而過。

李承幹閒來無事還是會在咸陽橋邊上釣魚,這一次就連李治與李慎也跟着來了。

看到送來的急報的兵馬,李承幹向着薛萬備點頭。

他當即安排了兩個侍衛,前去長安查問消息。

其實劉仁軌並不喜歡當朝太子來咸陽橋釣魚,可這位太子近來不知怎麼了,總是愛來咸陽橋邊。

他一度懷疑是不是自己爲官哪裡做得不對,讓太子殿下不滿了?

不然太子爲何屢屢來咸陽橋釣魚。

李恪知道其實劉仁軌是一個沒什麼大志向的人,甚至想要一輩子就當個縣令。

“劉縣令,說不定皇兄只是閒來無事,順路過來了。”

劉仁軌神色麻木,看着百步外,正在釣魚的太子,道:“從去年開始來咸陽橋釣魚十次。”

其實不僅僅是懷疑太子故意在爲難自己,劉仁軌擔心太子若是在咸陽橋有什麼閃失,哪怕是跌入河中。

他劉仁軌這個縣令死了就死了,這沒什麼,可咸陽縣這麼多縣民該如何是好。

這一次不僅僅是太子來了,而且還帶着晉王與紀王。

李治是不喜歡釣魚的,他乾脆在椅子上躺下來,又道:“慎弟,肉串烤好了嗎?”

李慎先是嚐了一口,在嘴裡嚼着道:“還沒好。”

這兩個弟弟到現在看來還沒怎麼長高,李治十一歲,李慎也才十歲。

李治又道:“你別一個人都吃光了。”

李慎又往烤肉上放着椒鹽,道:“弟弟不會吃完的。”

一個時辰之後,有快馬朝着這裡而來,來人翻身下馬。

李承幹看着一動不動的魚線,道:“魚被驚了。”

策馬而來的小卒聞言有些不知所措。

“你說吧,孤聽着。”

“喏。”他回稟道:“陛下召集了尉遲大將軍,牛進達大將軍,以及兵部尚書侯君集,房相,趙國公與張行成在興慶殿內議事。”

李承幹沉聲問道:“軍報上是如何說的。”

“回殿下,軍報上說欲谷設在伊犁河北岸稱汗之後,先後收攏了西突厥東面的諸多部落,欲谷設與高昌聯合,屯兵在阿爾泰山南面的一座城,自稱可汗浮圖城,陛下送去旨意讓高昌王前來長安朝賀,並且給予封賞,高昌王稱病不來。”

聽他言罷,李承幹看向薛萬備,道:“薛將軍覺得呢?”

“回殿下,欲谷設北靠阿爾泰山屯兵,恐是與高昌共同阻擊唐軍。”

李承幹接過李慎遞來的羊肉,這才大概明白了,其中的戰略意圖,北靠阿爾泰山屯兵,再看高昌的位置,也就是後來的庭州與西州。

這確實是一塊要地,也是經略西域的重要樞紐。

其實欲谷設與高昌王就算是再愚蠢,再自大,也清楚西域的要害之地所在。

李承乾沒了釣魚的興致,站起身道:“他們在西域割據阻斷商路,往後還怎麼好好貿易,欲谷設與高昌王真會添亂,還真是從來不缺添亂的人呀。”

薛萬備沉默不語。

“回去了。”

太子殿下一句話,護衛在四周的兵馬紛紛整軍收攏,護送着皇子回長安。

李慎慌忙拿起一大串烤好的羊肉跟在皇兄身後,一邊吃着一邊走。

夜裡,李承幹並不知道父皇與衆將商議了什麼。

父皇便封侯軍集爲交河道行軍大總管準備討擊高昌,命張士貴在河西走廊整軍兩萬兵馬。

兩路大軍共擊高昌。

大軍開拔的這一天,關中還下着雪,長安城外建設了一個點將臺,擂鼓響個不停。

從去年秋季朝中就有傳言,大唐要出兵西域了。

而這件事與所有人的預料都差不多,大唐終於是出兵了。

皇帝與太子站在長安城的城牆上,父子兩人迎着冷風而立。

李承幹遲疑道:“父皇真的如此信任侯君集嗎?”

李世民負手而立,道:“怎麼?難道你不信任他?”

“倒也不是,兒臣只是覺得有一個御史能夠管着侯君集會更好。”

“軍中號令不能通達,要是一個將領將令有所被限制,對軍心不好。”

李承幹神色凝重地作揖道:“父皇用心,兒臣受教了。”

李世民輕笑一聲,心說伱這個孩子有的學。

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快步走來道:“陛下都準備好了。”

李世民頷首走向城樓上,李承幹一直陪在一側,就見到了李恪。

“父皇,皇兄!”他穿着一身甲冑行禮。

正要出兵,李世民也沒有搭理這個兒子,而是徑直走入了這個城樓。

其實李恪的心思一直很簡單,他想要跟着大軍出征西域。

李承幹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相對。

WWW▪Tтkǎ n▪c ○

見到皇兄的微笑,李恪頓時明白了什麼,心頭大動,再次抱拳施禮。

李承幹收起笑容,而後也走入了城樓。

兄弟之間不用太多言語,眼神交匯便能夠明白其中意思。

城樓內,一幅地圖掛在牆上,侯軍集正在講述着這一次行軍路線。

李承幹接過薛萬均遞來的將領名冊,也見到了對方投來的笑意。

薛萬均的弟弟薛萬備現在就守衛在承天門,平日裡就是太子出行的護衛。

這一次薛萬均亦在出徵將領之中。

將領名冊上有交河道行軍大總管,還有契苾何力,更有一直留在長安的阿史那杜爾所領的三千突厥人。

契苾何力帶着鐵勒族人兩千兵馬已奔赴河西走廊,與張士貴所部兵合一處。

張士貴除了自己部下的六千兵馬,還有一萬人吐谷渾人。

這就是天可汗的威勢,天可汗號令之下,突厥人,鐵勒人,吐谷渾人皆要聽從號令。

既然西突厥的欲谷設與高昌王想要阻斷參天可汗道,阻斷商道,阻止西域各國向大唐進貢。

這片大地上就一定要有戰敗的一方。

與天可汗爲敵,就是與天下麾下所有的臣服之國爲敵。

李承幹聽着侯君集向父皇講述的行軍意圖,低聲道:“拿下高昌之後就在西域建設西州如何?”

侯君集抱拳道:“殿下說的是,末將定拿下高昌,活捉高昌王來長安。”

這纔有些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將士出征在外誰也不知勝負如何。

李承幹看着地圖上的行軍路線,憂愁道:“有勞大將軍出征。”

“末將定不負陛下與太子殿下所託。”

“錢糧的事不用擔心,你們出征之後,孤會安排人在沿途建設接應的軍寨。”

“謝殿下。”

意識到父皇投來的目光,李承幹又道:“父皇,不如就讓恪弟走一趟吧。”

侯君集抱拳躬身沒有吱聲。

李世民道:“軍中錢糧都是你這個太子一手在支應,朕不答應你,也算是有違軍心了?”

“兒臣絕無此意。”

“進來!”

聽到父皇渾厚又震耳的嗓音,李恪縮着脖子走來。

李世民朗聲道:“封吳王李恪爲交河道參軍,隨交河道行軍總管征討高昌!”

李恪神色激動,身子都有些哆嗦,“謝父皇!”

李世民再看向一旁的兒子,低聲道:“恪兒有什麼好歹,你讓朕如何向楊妃交代。”

侯君集道:“末將定會護吳王殿下週全。”

李承幹帶着李恪一旁,低聲交談着。

身爲皇帝,更身爲天可汗,李世民覺得自己的意見被兒子左右很不舒服,尤其是這小子拉着李恪走到一旁,也不知道他們兄弟又在密謀什麼。

交代好話語,李承乾道:“恪弟,不管戰事如何?平安回來。”

李恪朗聲道:“喏!”

言罷,他隨着侯君集大將軍走下了城樓,一同站在點將臺上。

李承幹站在城牆上看去,三萬大軍立於城牆,看起來也是嗚嗚泱泱的人馬,遮天蔽日。

“父皇,孤記得薛萬均也是咸陽縣人吧?”

李世民頷首道:“朕都讓恪兒隨軍出征了,你還有什麼不滿嗎?”

“兒臣沒有不滿的,父皇聖明。”

大軍在長安城外整軍半日,便朝着西面開始行軍。

風雪又一次落在長安城了,李承幹回到中書省,用自己的太子調令,命河西走廊的李震先一步將糧草送出去。

這一次的攻打高昌,錢糧調度都在太子手中。

而經驗也無別的,無非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河西走廊的先頭部隊一定要先動起來。

直到夜裡,薛萬備拿着太子的調令讓太子右率安排人手,將調令送去河西走廊。

如果有人問起太子爲何要在邊關屯糧,這個原因其實很好解釋,大唐的戰爭首先一定是對外的。

東宮太子希望朝章政事有條不紊,這一次大軍出征,如何運糧,如何佈置糧草,攏共五萬大軍,東宮太子佈置了八萬大軍所需的糧草。

六十萬石糧食,如果一日兩餐省着點,足夠十萬大軍兩月左右的用度。

現在的河西走廊的存糧,足夠五萬大軍用到今年夏天。

之後幾天關中的運糧民壯就被調動了起來,一車車的糧草在風雪中緩緩行進,有的繼續運去潼關,有的後續調動到河西走廊。

戰爭是需要花錢的,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五萬大軍的開銷真的不是小數目。

李承幹還在東宮加班加點與妹妹統計着後續調動的糧草。

李麗質道:“皇兄,聽說吳王隨軍出征的那天,楊妃哭得很傷心。”

李承幹聞言,放下手中的賬冊,走到殿下。

河西走廊,這裡的風雪更大,一隊快馬而來帶着皇帝的旨意與太子的調令而來。

李大亮反覆看着出征旨意,目光在雪夜中好似會發光。

李震道:“末將遵太子調令,開敦煌郡城門,調糧出城。”

“張士貴就在吐谷渾養駱駝,你去吧。”

“喏!”李震當即帶着一隊人策馬出了武威郡,只是他出城的時候見到慕容順以及一羣商賈也出了城。

他策馬上前喝問道:“你們出城做什麼?”

慕容順笑道:“自然是出城買賣。”

“馬上就要打仗了,你們賣什麼!”

“李將軍有所不知,此番西域開戰,正是我等商賈立功的最好機會,我們商賈有自己的行事方式,李將軍就不用擔憂了。”

李震騎在馬背上,忍受着迎面而來的風雪道:“你們出了這河西走廊,你們死活某家就管不了了。”

慕容順身邊跟着很多西域商賈,他行禮道:“這些天有勞李將軍照拂,我等還要前往高昌,不敢耽誤將軍的軍機。”

李震多看了這些牽着駱駝的商賈,快馬前往了敦煌郡。

wωω⊙ TтkΛ n⊙ C○

敦煌郡前,薛仁貴與裴行儉苦哈哈地站在城前,忍受着風雪的折磨,倆人好不容易混進了這支護糧隊。

“要打仗了!要打仗了!”一個士卒踉蹌踩着積雪而來,他大聲道:“長安送來調令了,三萬大軍正在往這裡來,河西走廊兩萬兵馬與侯君集大將軍共擊高昌。”

裴行儉蹲坐在城牆角落,思量着道:“先取高昌再拿欲谷設嗎?”

這些天他沒少打聽軍報,河西走廊是個商賈興盛的地方,消息來往也最多,因此他對西域的形勢也是知曉一些的。

試圖理解這一次的攻打高昌的意圖,再一想這個戰略很簡單,簡單的連裴行儉也能看懂,卻是最有效的。

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326章 蘇亶家事488.第488章 陳子昂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11章 圖表第84章 戰書第153章 崇文館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86.第286章 轉變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572章 長安再見339.第339章 議東征385.第385章 登基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56章 告老辭官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176章 唐人的城309.第309章 發兵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98章 奉命放假368.第368章 新設493.第493章 李孟嘗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512章 倒春寒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503.第503章 老君山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159章 父子春遊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358.第358章 軍心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524章 同盟第153章 崇文館424.第424章 重逢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257.第257章 活捉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533章 冬至大壽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113章 班底構成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423.第423章 江邊第536章 成了傳說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77章 立冬宴席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309.第309章 發兵第12章 等暖風來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
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326章 蘇亶家事488.第488章 陳子昂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第11章 圖表第84章 戰書第153章 崇文館第525章 塞人騎兵第20章 忠誠不極端286.第286章 轉變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572章 長安再見339.第339章 議東征385.第385章 登基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56章 告老辭官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176章 唐人的城309.第309章 發兵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98章 奉命放假368.第368章 新設493.第493章 李孟嘗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512章 倒春寒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503.第503章 老君山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159章 父子春遊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358.第358章 軍心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524章 同盟第153章 崇文館424.第424章 重逢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257.第257章 活捉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533章 冬至大壽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113章 班底構成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423.第423章 江邊第536章 成了傳說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77章 立冬宴席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309.第309章 發兵第12章 等暖風來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