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

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

李世民手捧着卷宗翻看着,又瞧眼了走進來的兒子,緩緩道:“怎麼有空來朕這裡了?”

李承乾笑道:“兒臣來看望父皇。”

皇帝的目光依舊在卷宗上,只是淡淡說了一句,“賜座”

“謝父皇。”

“還有西域送來的葡萄。”

李承幹從一旁的一串串葡萄中摘了一棵吃着。

李世民笑道:“怎麼?涇陽的葡萄還沒種出來嗎?”

殿內兩個溼漉漉的太監還跪在地上,臉貼着地面正在發抖。

李承幹忽然道:“跪着做什麼?”

李世民低聲道:“他們覺得做錯了事。”

“這是做錯什麼事了?”李承幹走到一旁低聲道:“你們不是剛剛在太液池給孤送柴火的嗎?”

“太子殿下!”那太監跪在地上,哆哆嗦嗦道:“老奴,老奴……”

李承乾麪帶笑容,接着道:“是做了什麼錯事,讓你們這麼跪着的,小心得了風寒。”

李世民也是面帶笑容,“聽到沒有,太子殿下不用你們跪着了。”

太監依舊跪在地上,不敢擡頭看着陛下,更不敢直視太子殿下。

“父皇,兒臣今天去看了看別苑的工事,建設得很順利,六月之前就能完工,到時候父皇住在別苑中,說不定還能吃到涇陽種出來的葡萄。”

“朕的兒子想得真是周全。”

李承幹揣着手,蹙眉道:“父皇應該相信兒臣。”

“朕自然是相信伱的。”

“父皇不會派人監視兒臣吧。”

“呵呵呵……”李世民笑着道:“朕怎麼會派人監視你,你是朕的太子,朕最信任的就是你。”

李承幹作揖道:“謝父皇體諒,兒臣早就知道父皇絕對不會派人監視的。”

“還有別的事嗎?”

“兒臣告退了。”

“把葡萄也帶走。”

“謝父皇。”

太子殿下拿起了一盤葡萄,而後腳步不急不慢地走出甘露殿,而後聽到了雨點落在雨傘上的聲音。

李世民終於放下了手中的卷宗,看着走入雨中的兒子,又看還跪在地上的太監道:“都聽到太子的話了?”

“老奴聽到了。”

李世民低聲道:“往後就留在甘露殿做事。”

太監又是連連磕頭,道:“謝陛下。”

雨勢時而大,時而小,到了傍晚時分,天邊才遲來地出現陽光。

李承幹坐在東宮的前殿,給弟弟妹妹改着作業,除了李治與李慎還有些跟不上,其餘人都可以學習較爲複雜的應用題了。

李麗質吃着葡萄,低聲道:“皇兄,幾何數學真的需要這麼多公式嗎?”

李承幹頷首,“需要,孤只是將一些較爲複雜的數術道理用公式的形式表現出來。”

剛下過雨的宮裡還是溼漉漉的,宮女正在安靜地擦着前殿的地面,讓殿內儘可能保持潔淨。

李麗質看着幾何公式,蹙眉沉思着。

翌日,李承幹下了早朝,便來到了太液池邊,與這羣工匠一起忙活着,親手爲父皇搭建這個別苑。

“太子殿下,你不用這樣的。”一旁的老工匠笑呵呵說着話。

“孤能學到一些是一些,你們不用這般拘謹。”李承幹拿着一個木錘,將榫卯敲入木架的連接處。

太子是個辦事很認真的人,因此這裡的木匠活,太子掌握得很快。

李承幹穿着圍裙,手上戴着布手套,先用這裡的木料做了各種尺子,甚至還給自己做了一個圓規。

在木料上畫好標註好之後,再用鋸子鋸下來。

有工匠好奇,太子殿下的這些工具究竟要怎麼用。

工匠們習慣了把一塊石頭掛在木架上,來確認牆壁的垂直,這是一種工匠們口耳相傳的技巧。

而太子手中有一個三角尺子,只要在牆角一放,便可能知道是否有偏移,甚至用一個半圓木板,可以測量出角度。

李承幹可以很輕易地量出九十度角,與四十五度角。

而工匠多是憑藉經驗,在直角的兩端做標記,找出太子殿下所謂的兩個四十五度。

工匠們不知道什麼是四十五度角,他們一般習慣地稱爲對角。

“皇兄!”

遠處傳來呼喊聲,李承幹擡眼看去,就見到了兩個弟弟快步跑來。

李治與李慎很多時候都是跑着來的,李承幹也習慣了他們這個德行,一直都是來如風,去如動兔。

等他們跑到了近前,看着他們額頭的汗水,李承乾道:“跑慢點,小心摔了。”

李治擦着額頭的汗水,道:“弟弟來看看皇兄。”

現在太液池邊已沒有盯梢的太監了,父皇多半也不會再派太監來。

“父皇讓你們來的?”

李治道:“父皇說皇兄在太液池造房子,弟弟便想來看看。”

李慎解釋道:“弟弟想來幫皇兄。”

李承幹手中看着剛鋸下來的木料,用尺子確認切割面的平整,低聲道:“造房子又不是什麼好玩的事。”

看着兩個傻乎乎的弟弟,李承幹吩咐道:“幫孤將這些木環都掛上。”

李治好奇問道:“這是做什麼用的。”

“掛窗簾。”

繼續忙着手上的活,李承幹側目看去就怕這兩個弟弟拿着木棍,會像個孫猴子一樣舞動棍子。

再一看,好在他們沒有這麼做,還算是懂事地將一個個木環掛上去。

不多時,寧兒拎着一個食盒而來,她遞上道:“太子殿下,該用飯了。”

李承幹在池邊洗了洗手,叫上兩個弟弟一起用飯。

回頭看去見工匠們都有自己帶乾糧,他們吃着一張餅便能夠幹活。

李治低聲道:“皇兄,他們都不用吃肉嗎?”

李慎道:“工匠們都是拿錢辦事的,皇兄要付給他們銀錢的,他們自然能吃肉,只是不願意在我們面前吃肉。” 李承乾笑着沒有講話。

一頓飯簡單吃好,李承干將碗筷放回食盒中。

寧兒拿出一卷紙低聲道:“這是京兆府送來的書信。”

京兆府尹是皇叔李道宗,他能夠第一時間將各縣的情況稟報給東宮,或者是稟報給父皇。

裴行儉這個縣尉終於開始做事了,其實讓他做的事很簡單,所謂渭南的三年的規劃,比之涇陽的五年規劃難度低太多了。

圍繞着渭南的水土情況,大規模種植大蔥與柿子。

本來想要在渭南多種一些黃花菜,只是對現在的關中來說,黃花菜在關中遍地都是,因此現在還沒有大規模種植的必要。

因此種大蔥與柿子,並且製成更好的柿餅成了渭南縣未來三年的規劃。

畢竟渭南華縣的大蔥一直都是關中的一大特色。

只不過將這個特色提前種出來。

有了足夠的大蔥,豬肉就有了更多的可食用方式。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涇陽的養豬業今年年初開始紮下根基,來年渭南的大蔥有了成效之後。

雙方是相輔相成的,也是可以長久合作的。

只不過現在的裴行儉與許敬宗都不知道,他們兩縣之間的關係。

東宮太子嘛,一直秉持着因地制宜的方略辦事。

這是辦事的準則,也是一種本能上的習慣。

慢慢建設大西北,給大西北逆天改命,在不久的將來,在西北種出一大片的樹林,讓戈壁成爲樹林。

人生理想有很多,眼前不過是人生理想的一小步而已。

父皇的避暑別苑已經有了框架,牆壁都已砌好,房樑也已架好了,剩下的就是鋪設瓦片,鋪好地面。

關中一旦入夏之後,皇宮確實悶熱,年輕人尚且能夠捱過去,母后與皇爺爺可不行。

“皇兄,弟弟會用尺子了。”李慎咧嘴笑着,露出一口剛換過的門牙。

李承幹又道:“你畫個三角形,再從三角形中畫一個圓。”

李慎聞言,拿着尺子先在一塊木板上畫了一個三角,而後又在三角形中貼着三條邊,用圓規畫了一個圓。

這個弟弟還有建築學方面的天賦?

李承幹吩咐道:“你將這個別苑整體框架圖紙畫一遍。”

李慎笑着點頭,目光望着這個正在興建的別苑,用尺子畫着圖紙,利用他眼前的僅有所見,畫出這個別苑圖紙的總圖。

當皇兄的時而去看一眼他的進展,時而給三兩句教導。

其實李慎的數學成績很差,跟李治一樣差。

不過仔細看起來李慎對圖形的理解能力很強。

寧兒道:“殿下對京兆府還有交代的話,需要轉述嗎?”

李承幹低聲道:“不用了。”

裴縣尉終於開始做事了,這個新任的縣尉這才任職半個月。

至今纔開始做事,除了領頭做出地方成績,關中各縣富有了,朝中才能富有,纔能有修橋修路,賦稅的改制才能提上行程。

因此各縣的富饒與否,也間接影響着中樞的力量強大與否。

在太液池邊忙了一整天,偶爾還會有太監來太液池取水用,這些太監都儘可能迴避着正在修建的別苑,生怕一眼看到了太子殿下。

在宮裡的傳言中,那兩個盯着太子的太監,已重病不起了。

這位事必躬親的太子,就連給皇帝修建別苑都要親自動手。

朝中不乏對東宮太子的議論,從命人揍了李元昌,再與陛下爭吵。

關於太子的傳聞在朝中一波接着一波,近來太子殿下除了偶爾去中書省處理錢糧調度,大部分時間都在給當今陛下建設別苑。

關中就快要進入六月的時候,涇陽傳來一個好消息,涇陽的葡萄架開始結果實了,雖說果實還很小,比豆子還小一些,但這是一個無比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許敬宗乾脆住在了葡萄架下,每天看着葡萄。

這天,李承幹帶着父皇走在太液池邊,父子兩人一時間有些沉默。

其實東宮已經塞不下外人了,東宮一直以來都是這些宮女在辦事,就算是太上皇所住的崇文殿,那些伺候爺爺的太監,也不能進入東宮。

因此皇帝對東宮的所知越來越少。

李承幹自己啃着一根胡瓜,遞給父皇一個。

李世民接過胡瓜,一邊啃着吃,低聲道:“聽說涇陽種出葡萄了?”

“嗯。”

“還以爲這種好消息你會第一時間告訴朕。”

“父皇都知道,兒臣便沒有稟報這件事。”

走到近前,便見到了一間別苑,前後也就一百尺,看起來並不是很大,可好在主屋後屋,前院,後院都有。

門前還有一個水車,水車上帶下來的水會流入一個兩頭懸空的竹筒中,隨着竹筒上下襬動,帶着流入一旁的蓄水池中。

李承幹解釋道:“兒臣用蓄水池再用水車形成水流,這裡的水也成了活水。”

還有不少工匠正在平整着別苑的路面。

李承幹接着道:“再過兩天父皇與母后便可以住進來了,關中入暑之後,皇宮悶熱,兒臣想讓皇爺爺也住到別苑來。”

李世民道:“朕本就想在龍首原給你爺爺建設夏宮,既然這裡都建好了,就讓你爺爺也住過來。”

“父皇能夠體諒,兒臣便覺得付出的這些都是值得的。”

皇帝與太子談話,也不是所有時候都是夾槍帶棒,就像現在父子走在一起多麼地和睦。

“近來有一個消息,吐谷渾的新可汗爲了涇陽的商隊在奔波?”

李承幹頷首,解釋道:“是呀,許敬宗與慕容順之間的關係十分好,慕容順幫助涇陽的商隊奔走,他也因此賺取了不少銀錢,聽說光是他去突厥的這一趟就賺了上百貫錢。”

李世民忽然一笑,“這些事真不是你安排的?”

“父皇說笑了,此事都是慕容順自願的。”

“讓一個吐谷渾可汗賺取了這麼多銀錢,你就不怕他將來背叛大唐?”

李承幹揣着手走在父皇身邊,低聲道:“沒有威脅自然不怕,他就算是背叛大唐,也不過是得到了一些財富而已,涇陽換一個人同樣可以接着運作。”

“吐谷渾人知道了他們的新可汗慕容順的所作所爲,吐谷渾人覺得他們的可汗拋棄了子民。”

“父皇是天可汗,吐谷渾人一樣是天可汗的子民,從來沒有拋棄一說。”李承乾的腳步停下,又道:“四方館的使者也該派出去了,讓使者去勸說吐谷渾人。”

第179章 效益第554章 無底洞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269.第269章 蘇勖371.第371章 虎牢關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50章 天分第316章 人的孤獨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72章 精氣神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60章 秋獵歸來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47章 伏允的下場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250.第250章 夜釣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153章 崇文館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554章 無底洞第23章 太子游長安436.第436章 老將第517章 大宛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471.第471章 河東裴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181章 老師家事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98章 奉命放假第159章 父子春遊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386.第386章 新年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132章 豪傑依舊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420.第420章 戰象286.第286章 轉變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325章 佳節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
第179章 效益第554章 無底洞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269.第269章 蘇勖371.第371章 虎牢關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50章 天分第316章 人的孤獨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172章 精氣神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60章 秋獵歸來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47章 伏允的下場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250.第250章 夜釣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153章 崇文館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554章 無底洞第23章 太子游長安436.第436章 老將第517章 大宛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471.第471章 河東裴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181章 老師家事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98章 奉命放假第159章 父子春遊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386.第386章 新年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132章 豪傑依舊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420.第420章 戰象286.第286章 轉變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391.第391章 最近不愛吃魚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458.第458章 美麗的雨景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第325章 佳節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