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第493章 李孟嘗

這如何不讓各縣的縣官緊張,一旦被查出來治理上有什麼問題,輕則被剝去官身,發往西域種樹,重則說不定就會人頭落地。

每到這個時節,各縣的縣官都會覺得人頭只是暫時在自己的脖子上。

律法嚴厲的當下,哪怕是人頭落地了,也是當今陛下聖明。

李承乾道:“贊普?”

松贊干布上前一步。

“朕總覺得你的書信能夠管欽陵一時,說不定他以後還會去攻打小勃律國,朕還聽說已有小勃律國的人去吐蕃求援了。”

還未等松贊干布開口,李承幹又道:“其實也無妨,要打也可以,他必須要有正當的理由攻打。”

松贊干布點頭。

“這裡景色不錯,就在這裡休整,諸位覺得如何?”

羣臣行禮道:“喏。”

大家各自散去,去忙碌自己的事,有人帶來了菜,有人帶着肉,還有些帶着鍋與爐子。

許敬宗看着褚遂良點火燒爐子,嘖舌道:“你會點爐子嗎?”

褚遂良道:“這有何難。”

許敬宗冷哼道:“陛下可說了,一應吃食都要自己動手,你我在朝中身居要職,若連一頓吃食都做不好,豈不是讓人笑話。”

看到已有別人點了火,在煮着茶水。

褚遂良點燃一堆乾草,再將蜂窩煤放入爐子中,燒了片刻,壓在煤下面的乾草熄滅了,煤依舊沒有着。

看得一旁幾個文吏着急。

許敬宗則是輕描淡寫地站在一旁,事不關己吃着棗子。

褚遂良起身道:“許敬宗!”

“如何?”

“你怎麼不來點。”

“某家不會呀。”許敬宗面帶笑意,一臉真誠地道:“不會就要請教,不是嗎?”

褚遂良紅着老臉,眼看就要發作動手。

上官儀腳步匆匆而來,道:“老夫來。”

言罷,衆人看着上官儀手腳麻利地將爐子內的乾草全部掏出來,而後重新點燃,待火焰足夠大再將蜂窩煤放入,如此煤也就燒了起來。

上官儀又解釋道:“這種事不能着急。”

褚遂良作揖道:“多謝。”

上官儀客氣道:“無妨,餘下的事老夫來安排,你們且坐着吧。”

誰讓他褚遂良自小就是勳貴人家,一個生火都做不好的人,更不要說做飯食了。

要是這飯食不好吃,說不定又會被衆人奚落。

朝中雖忙,皇帝還是會帶着大家出來遊玩,換一換心情,並且讓六部官吏通力合作辦事。

有人搬着座椅,有人洗菜洗肉,還有人切着肉菜。

上官儀自小就獨立生活,這些事難不倒他,他一個人就能熟練地安排着五個爐子,五個鍋。

看得許敬宗與褚遂良皆是無言以對,一切看似忙碌,但又有條不紊。

褚遂良小聲道:“老許啊。”

許敬宗也低聲道:“講。”

“這個上官儀能在寒山寺殺這麼多人,絕非虛名。”

許敬宗神色凝重地點頭。

再回頭看去,卻見陛下已經走到了遠處。

許敬宗本想跟上去,卻見一個文吏正在爲了殺一隻鴨子忙碌,只好上前幫忙。

田埂邊,老農見到對方衣着華貴,身邊還有侍衛,便恭敬行禮。

李承幹問道:“現在種地可還順利?”

老農嘆道:“現在種出來的糧食不怕沒人要了,關中的田地都漲了不少銀錢。”

李承幹頷首。

老農又道:“當面可是朝中官吏?”

李承乾笑道:“嗯,在朝中任職。”

老農看了看四下,小聲道:“現在的朝中可不比以前,某家聽聞朝中那些官吏都忙得不可開交,今年就連過年都沒有好好過,早早就去當值了,你們是不是對皇帝很不滿?”

李承幹依舊面帶笑容,道:“所言極是,當然對皇帝有怨言。”

“可不敢!”老農忙道:“可不敢對皇帝有怨言,當年洛陽死了多少人呀,老漢我聽說洛陽城前的血現在都洗不乾淨。”

李承幹呵呵笑着,道:“這話都是聽誰說的。”

老農就在田埂邊坐下來,看着自己的孩子拉着牛在耕地,又道:“皇帝是好的。”

這位老農給了一個很簡單的評價,他只能如此樸素地評價皇帝了,至於其他的事,這位老農也看不到全貌,接受的信息也都是有限的。

聽這位老農說了很多,他也知道朝中的種種政令,講着這些政令給他們帶來的變化。

朝中官吏很忙碌,但官吏們的忙碌對農戶們的生活沒影響,他們還是和以前一樣。

回到營地時,李承幹吃着官吏們做的飯菜,道:“這都是上官儀做的?”

狄知遜道:“正是。”

“嗯,手藝不錯。”

上官儀又道:“飯食簡單了些,臣慚愧。”

李承幹看着眼前一盆魚,與一碗樑米飯,道:“挺好的,朕平日裡的飯食也很簡單。”

大家吃的都是自己做的飯食,見陛下吃得痛快,也都放心不少。

自己做的飯,多數都是自己做的。

上官儀的手藝最好,陛下的飯食就是他做的。

而其餘人,看着碗中的飯食,都是自己所做,再難吃也要嚥下去,當着陛下的面浪費糧食,那是真不想活了。

聽到有三兩人正說着家中的孩子。

李承幹訴苦地道:“你們的孩子也算好的,朕的孩子就不同了,他是太子,他想要出征去西域打仗,被父皇揍了走不動路,才消停。”

羣臣都是笑呵呵的,聽陛下主動說家事,倒是很有興致。

李承幹接着道:“教導孩子的事,朕還要多與諸位討教。”

“臣不敢。”

“無妨,你們多說說經驗就好。”

話題有了,羣臣們也都紛紛各抒己見,說着自己家的孩子,還互相說着對方年輕時的糗事。

灞河邊,笑罵聲不斷。

皇帝與臣子們野炊吃着飯,訴說着家常。

或許再過二十年,當皇帝老了,大家也都老了,那時候鬚髮皆白且年邁的許敬宗再一次來到灞河邊,他回想起如今的場景,也會不由自主地帶着笑容,皇帝與臣子們敞開心扉,在管教孩子的事上,臣子們紛紛給皇帝支招。

皇帝還會說笑幾句,開着一些玩笑話,還說將來讓太子將誰家的女兒娶了,又是一陣大笑。

春天的暖風吹過這片營地,這場野炊直到夕陽落下的時辰才各自散去。

看到陛下離去,再想起先前的話語,羣臣甚至有些不捨,還想與陛下說一說家常,教陛下如何教導兒女。

從先前跟着陛下出來遊玩得戰戰兢兢,此刻將擔子放下,又覺得這位陛下如此親近,與鄰家似乎是一樣的。

翌日,當早朝再一次照看,羣臣在太極殿早朝,又恢復了對陛下的敬重,躬身行禮。

一道道旨意送出皇城,送入各處衛府與官邸。

自年初到現在,幹慶十年的旨意特別多,人們已記不清這是自今年開朝以來的第幾道旨意了。

幹慶十年五月,青海道,李震接到了陛下的旨意,再看眼前的將領,道:“沒想到陛下讓你來換防。”

來人正是柴哲威,他行禮道:“安西四鎮的事就有勞李將軍了。”

李震起身,向着長安城方向行禮道:“末將領命。”

隨着換防的還有鬆州大將軍段瓚,一同前往西域。

李震與段瓚帶着鬆州與青海道的兵馬前往西州。

崔敦禮依舊駐守吐蕃的都護府,看着吐蕃的兵馬。

松贊干布的書信與天可汗的旨意也到了吐蕃的欽陵手中,讓欽陵調任前往龜茲。

各處的兵馬都在調動,朝中的將領接連調動,安西四鎮的建設越來越完備。

龜茲城內,李孟嘗坐在城前,雙腳放在桌上,擡眼看着朝着龜茲城而來吐蕃兵。

李孟嘗手中拿着一根鞭子,道:“吐蕃人怎麼來了?”

高侃道:“是陛下的調令,讓吐蕃兵來西域。”

李孟嘗低聲道:“陛下是讓他們去插手小勃律國的事吧?”

隨着欽陵一起來的還有柴哲威。

見到柴哲威,李孟嘗就收起了跋扈的姿態,上前行禮道:“柴將軍!”

柴哲威拿出兵部的文書,道:“前來調一百石糧草,我們要送去天山北面。”

高侃拿了文書,就親自去準備。

李孟嘗一直在地方的折衝府駐守,由於當初吐蕃與大唐的結怨,他對吐蕃人還是抱有敵意的。

龜茲城前,李孟嘗的語氣帶着些許挑釁,道:“建設好安西四鎮就要去攻打大食了,陛下在西域安排了這麼多將領,一定是要打仗的。”

欽陵道:“我不怕大食人。”

李孟嘗又道:“年輕人,殺你不過兩刀的事,莫要小覷敵人了。”

欽陵本就是暴脾氣,就要衝上前與這個唐人將領動手,被吐蕃侍衛攔下了。

李孟嘗見到對方咬牙切齒的模樣,又道:“小子,戰場上等着見到你。”

高侃帶着糧草出了龜茲城,雙方劍拔弩張的氣勢這才緩解。

欽陵目光極其不友善地看了眼李孟嘗,便跟着柴哲威領着糧草離開了龜茲城。

從吐蕃到天山腹地的一路上,每隔幾裡地都有唐軍駐守的土城。

因此從吐蕃前往天山的路上,兵馬糧草充裕。

西州城內,劉仁軌看着眼前的地圖,在地圖上畫着安西四鎮各地的京兆府與崇文館的位置。

李奉誡道:“劉府尹覺得如何?”

劉仁軌道:“若真要攻打大食人朝中會派幾路兵馬?”

李奉誡搖頭道:“沒見到軍中的安排,朝中的意思也只是修建安西四鎮,倒是傳聞有大食的兵馬在波斯舊地走動,”

言罷,李奉誡又補充道:“這是小勃律國送來的消息。”

“現在的小勃律國國王是慕容順?當年伏允的兒子?”

“正是。”

劉仁軌忽然想起來當初狄仁傑一直在查這個慕容順,聽說這個人每年的除夕都會回到長安,狄仁傑還懷疑這個西域商人一定是在圖謀什麼。

如今看來,狄仁傑的猜測沒錯,今年除夕慕容順沒有回長安,他甚至用大量的金錢在小勃律國謀權篡位,成了一個國王。

這件事聽起來匪夷所思,一個西域商人能夠在短時間內買下一支兵馬,就拿下了小勃律?

劉仁軌懷疑其中一定有不可告人的事,低聲道:“這個慕容順一定是籌謀已久了。”

李奉誡道:“這裡是西域,西域人沒這麼多謀略,也不要將小勃律國想得太厲害,曾經借兵給王玄策的小勃律老國王過世之後,小勃律國就開始內亂了,王室互相殺戮。”

“慕容順雖說是伏允的兒子,可他還在長安的四方館讀書多年,深知唐人的行事方式,他能夠拿下小勃律國,不是什麼難事。”

劉仁軌道:“如此說來,是慕容順乘虛而入?”

李奉誡坐在一旁吃着胡餅點頭。

劉仁軌又搖頭,道:“有沒有可能小勃律的老國王過世之後,他們的內亂就是慕容順在幕後安排的。”

聞言,李奉誡嚼着胡餅的動作一停。

從長安京兆府的人不簡單,三兩句話劉仁軌就能想到別人沒想到的地方。

如果真是這樣,慕容順該是很早就開始準備,在小勃律的老國公過世之前。

想法只是閃過片刻,李奉誡又恢復了原本的神情,小勃律國再怎麼樣都與安西都護府無關。

安西都護府是要建設安西四鎮的,小勃律的動亂與安西四鎮無關。

劉仁軌領着從長安京兆府帶來的官吏開始安排安西四鎮的建設事宜。

他們開始了對安西四鎮的建設,調度人口,增設官邸。

以前建設安西四鎮,前後換了兩撥人,先有裴行儉,之後是李奉誡,如今到了劉仁軌手中。

皇帝還是覺得建設安西四鎮的速度太慢了,就派了一個能臣來到西域。

李奉誡帶着安西都護府的將領官吏,岑長倩,李義琰,張說等人,協助劉仁軌建設四鎮。

不得不說,劉仁軌是個辦事能力很強的人,這人來到西域還有一個權力,他可以在西州進行小規模的科舉,任用西域人或者唐人在西域爲官,停滯有四年的安西四鎮,在劉仁軌的主持下,正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逐漸完成建設。

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52章 爺孫倆第163章 杖責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88章 活得明白第533章 冬至大壽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168章 一夜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152章 東宮舊人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368.第368章 新設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503.第503章 老君山360.第360章 歸心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524章 同盟243.第243章 雪後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513章 華清宮362.第362章 祭拜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360.第360章 歸心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27章 長安傳聞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73章 “肥羊”304.第304章 寒冬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91章 及冠賀禮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2章 爺孫倆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07.第207章 演武第57章 善終的老臣386.第386章 新年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第15章 你猜我猜?第95章 合力撈魚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367.第367章 看洛陽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179章 效益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28章 風波乍起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420.第420章 戰象第6章 小女徐慧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
414.第414章 長安鼎沸第52章 爺孫倆第163章 杖責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88章 活得明白第533章 冬至大壽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第168章 一夜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152章 東宮舊人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368.第368章 新設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503.第503章 老君山360.第360章 歸心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524章 同盟243.第243章 雪後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513章 華清宮362.第362章 祭拜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360.第360章 歸心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532章 能有幾個玄奘第27章 長安傳聞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73章 “肥羊”304.第304章 寒冬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91章 及冠賀禮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2章 爺孫倆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07.第207章 演武第57章 善終的老臣386.第386章 新年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第15章 你猜我猜?第95章 合力撈魚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367.第367章 看洛陽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179章 效益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28章 風波乍起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420.第420章 戰象第6章 小女徐慧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