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

按照舅舅的意思,太子是不能沒有親衛的。

李承幹離開這處長孫無忌家的池塘,從水榭再一次走到前院,又見到了長孫衝。

還在想着東宮親衛的事,李承幹停下腳步。

“聽聞殿下在河西走廊用吐谷渾人徵發徭役?”

“有人是這麼說的。”李承幹頷首。

“衝以爲,大唐征討吐谷渾,他們是敗軍,又是兵犯大唐之人,就應該被徵發徭役。”

李承幹頷首不語。

“衝一直以爲太子殿下徵發吐谷渾人做徭役是最好的舉措。”

殿下沒有說話,而是走出了府邸。

長孫衝望着太子的背影,面帶笑容。

長孫無忌走出來,見到站在原地的兒子,低聲道:“太子已走遠了。”

“父親,太子殿下向來都是這般獨行嗎?”

長孫無忌道:“向來是如此。”

長孫衝面帶笑容,低聲道:“太子是個很強大的人。”

李承乾重新坐在朱雀大街上,身邊跟着薛萬備,街道上來往的行人又不少。

薛萬備問道:“殿下,是要去鎮軍大將軍府?”

“嗯。”

鎮軍大將軍府同樣在朱雀大街上,剛走到門口就有門房前來迎接了。

太子去過舅舅家,得知了還要去看望姑丈,先一步就將消息送來。

倒是省去了通稟問詢的麻煩。

走入姑丈家的府邸,與舅舅家佈局差不多,這裡的府邸也很大。

柴紹坐在一棵剛剛萌發了新芽的枯樹邊,他依舊兩鬢花白,髮絲間夾雜着白絲,穿着一身長長的青衫,神色上看着還是有些虛弱。

“末將見過殿下。”

看到姑丈行禮,李承幹也行禮道:“姑丈不用多禮。”

人正值中年階段的壯年,卻已有許多白髮。

不過看姑丈,像極了那種隱世高人的模樣。

李承幹看着這處院落,道:“姑姑的靈位可在?”

聞言,柴紹先有愣神,而後連忙道:“就在堂內。”

在柴紹家的內堂,這裡燃着香火,其實宗廟中也有姑姑的靈位,因姑姑是親眷中唯一一個按照將士禮葬的,在宗廟姑姑的靈位是與宗室將領放在一起的。

李承幹默不作聲朝着姑姑的靈位行禮。

再走到堂外,見姑丈正微笑地看着靈位,髮妻平陽昭公主之靈位。

“她還在人世的時候,殿下還是一個懵懂的孩子,也時常追在她身後喊着姑姑。”

柴紹又釋然一笑,領着太子走到院中,道:“這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殿下或許都忘了吧。”

李承幹嘆道:“其實爺爺說過,希望姑丈能夠走出來。”

家僕站在一旁,其實鎮軍大將軍平時都很少這般穿着,趙國公府的人送來消息說太子要來了。

大將軍這才命人將衣裳準備好,用最好的面貌迎接太子。

這等鄭重,比之陛下來時更甚。

足可見大將軍對太子看重。

柴紹笑道:“往事就不用再提了。”

說是往事不用再提,姑丈說得越是輕巧,越是說明他心中還是沒有放下當年。

“聽說陛下讓殿下重建東宮右率了。”

李承幹也頷首,在一旁的案桌邊坐下來,姑丈的傢俱沒有用現在長安城的新式桌椅,用的還都是以前的。

“嗯,東宮右率空置很久了,舅舅說東宮太子不可一直沒有親衛。”

柴紹笑道:“其實他的話是對的。”

李承幹拿出一卷紙,遞上道:“還請姑丈看看。”

拿過這卷書,柴紹鋪開紙張,淡黃的紙張上寫着一篇文章,太子的字雖說不好看,但也端正,只能說是一般。

再看看眼前這個侄兒,又仔細看着上面的內容。

李承乾的目光再看向一旁已經開始萌發新芽的枯樹,這應該又是一棵銀杏樹。

在長安的銀杏樹不少,只不過多數都種在大戶人家。

安靜良久,幾隻鳥雀停在了枝丫上。

皇城中的鳥雀其實不少,因皇城中的生人的氣息少,而後在皇宮中還有一些年久失修的宮殿,也有不少鳥雀住着。

只是長安城內的鳥雀就不多。

天氣緩緩轉暖,關中又開始勃發生機了。

看完幾頁內容,柴紹道:“太子是要練兵?”

李承乾道:“不知這個練兵之法,姑丈以爲如何?”

“如殿下所言的拉練,負重跑,還要團隊協作這些,以往倒是少見。”

言罷,柴紹有些疑慮,只是緩緩道:“這麼練也練不出壞處。”

姑丈給了一個十分中肯的回答,如此練兵沒有壞處,但好處好在哪兒也沒說。

“若殿下還不放心,末將可以代爲幫助殿下練兵。”

“姑丈繼續養病就好,東宮右率由河間皇叔代爲練兵。”

“是嗎?”柴紹爲自己的多慮感到無奈,太子身邊不缺少能夠練兵的人,他點頭道:“也好也好,李孝恭這人別看他平日裡散漫,在關鍵之處也絕不會散漫,宗室中人能夠幫助殿下最好。”

李承幹望着姑丈的神色,姑丈不比舅舅。

舅舅依舊身處朝堂權力的中心,許多事也知曉得更爲清楚,比之姑丈還要清楚。

尤其是看到他兩鬢的白髮,李承幹想到了滿城白髮兵,怎敢忘大唐。

大唐需要強大,希望白髮之人都能夠頤養天年。

見姑丈將文章遞了回來,李承幹頷首道:“有姑丈指點,侄兒就放心了。”

柴紹問詢道:“聽說因河西的事朝中對殿下又有議論。”

“早就習慣了。”

柴紹笑着點頭。

看了眼天色,李承幹起聲道:“侄兒就先告辭了。”

“末將送殿下。”

“不用,姑丈且好好養病。”

儘管這麼說了,柴紹還是送着到了家門外,直到看着他走入鬧市中,身影也淹沒在了行人中。

李承幹正走着,就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此人正在鎮軍大將軍府沿街的一處酒肆外。

從這裡一眼就能夠看到姑丈的府邸大門。

更能夠知曉有什麼人進出。

李承幹快步走上前。

杜正倫收回目光,繼續端坐着專心喝着羊肉湯餅。

“杜侍郎好雅興。”

聞言,杜正倫轉身看去,見到說話之人,連忙又瞭然行禮道:“太子殿下。”

李承幹看了看四下,詢問道:“這四周有多少是你的眼線。”

杜正倫笑得勉強又無辜,道:“太子殿下何出此言?”

“你難道不是來盯梢的嗎?”

“殿下誤會臣了。”

李承幹看向他的那碗湯麪,又用手試了試碗麪的溫度,道:“你的湯餅不是剛出鍋的,有些涼了。”

“這……”

杜正倫的笑容又勉強了幾分。

“如果伱是來吃湯餅的,應該趁熱吃,你看看泡的碎餅都已經泡得脹成糊糊,是這個湯餅不合胃口,還是用飯不專心?”

杜正倫低着頭不語,被揭穿之後,只能硬撐着臉面繼續站着。

李承幹拍了拍他的肩膀,作勢就要離開,低聲道:“關中建設正是用人之際,你若是能閒暇之餘幫助京兆府做事,那該有多好。”

留下這句話,太子就離開了。

杜正倫呆站在原地,吞嚥下一口唾沫,用袖子擦了擦額頭的細汗。

被人看穿的感覺很不好,尤其是盯梢太子,反被太子點破,心中想着該如何向陛下解釋。

等太子走遠了,一個民壯打扮的人上前詢問到:“杜侍郎,我們還要跟着嗎?”

杜正倫板着臉道:“還跟?等着被太子拿下,送到陛下面前嗎,你讓陛下如何自處?”

“這……”

“以後每天都換一批人手。”

“喏。”

事情還是要繼續辦的,杜正倫又看了看桌上的那碗湯餅,至於其他能夠解釋過去,唯獨這碗湯餅成了被太子看穿的破綻。

杜正倫一口氣將湯餅喝下,再將幾片羊肉放入口中嚼着,給店家付了錢之後就離開。

一支兵馬是最容易被一個人的意志改變,如果這支兵馬的主人想要讓他成爲飛虎隊,那它就很容易脫離軍中尋常衛府的樣子。

李承幹到了曲江時,就看到了程處默帶着人正在收拾着曲江裡的破敗屋子。

“皇叔,把街道收拾乾淨,這些沒人住的老舊屋子都拆了重建。”

李孝恭遲疑道:“有工部文書嗎?”

建設坊市需要文書,看來東宮右率的建設還需要章程。

李承幹揣手嘆道:“讓徐孝德擬一份就好,不是什麼難事。”

眼看着程處默帶着人忙碌,三百人的隊伍說多也不多,錢糧的事倒不用多在意,身爲東宮太子可以擺平的。

在之前演武的駐紮地,也就是現在東宮右率的臨時駐紮地,這裡放着不少麥子,還有滿滿一袋的銅錢,甚至有一箱子的香皂與羊肉,甚至還在炙烤着一頭小豬。

杜荷出手永遠都是這麼誇張,誇張得令人不敢再找他第二次。

李孝恭解釋道:“杜荷得知是給太子的東宮右率送錢糧,很是高興,他就差將自家的家底全部送過來,好在老夫攔着他了。”

李承幹從懷中拿出一本冊子遞給皇叔道:“這是在東宮想出來的練兵之策,考慮與軍中建制會不會有衝突的細節,先讓姑丈看過了,他說這麼練也練不出什麼大問題的。”

李孝恭笑道:“其實也不用讓他人看,交給老夫就好。”

他一邊說着一邊看了起來,太子很少接觸兵書,而且是第一次寫練兵之法,自然是要看的。

只是入眼的第一條,就有愕然,“隊伍保持潔淨,住處除卻生活必要用具,不得有它物。”

再看第二條,“右率當值期間,不得擅離職守,不得帶外人入軍。”

“不得言語粗鄙,每人每天都要看一個時辰的書。”

“不得中途退出,除卻身體原因,一旦中途退出軍中永不錄用,兵部登冊造案。”

……

第一眼沒有看到練兵之法,而是一條條的規矩。

太子是喜歡規矩的人,這一點倒也沒有什麼,李孝恭心中瞭然,這也是應該的。

是東宮右率,自然凡事要按照太子的要求,而且這些也不是多麼嚴格的規矩。

再一看,本以爲接下來總該是練兵之法了,沒想到又是守則。

“軍紀軍容的整頓放在每天的必要當值事務。”

“吃飯要節約糧食,踐行朝中的勤儉之風,不得帶外物或吃食入軍中。”

李孝恭深吸一口氣,瞪着銅鈴大眼看着一頁頁的內容,終於在最後幾頁看到了練兵之法。

練兵之法很簡單,除卻軍中必要的練法,還要每隔三天拉練,天不亮要繞長安城跑步一圈,每半月負重跑十里地,負重按成效逐步提高。

還有一些用言語也能想出來的練兵之法。

他又仔細翻看了片刻,一本冊子有三十餘頁,其中二十五頁都是規矩,都是軍紀,只有最後五頁講着的是練兵之法。

李承乾道:“要是覺得不夠完善,回去之後再完善一番。”

李孝恭緩緩擡眼,看着遠處還在說笑的半大小子們,他們還不知,往後要面對何等嚴酷的軍紀。

“不用了,老夫以爲很完善了。”

李承幹贊同點頭,道:“皇叔說的是,這只是一次嘗試,如果往後發現什麼問題再補上。”

李孝恭欲言又止,又只好頷首不語。

“景恆!”李承幹喚了一聲。

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兒子,李景恆快步跑來,抱拳道:“末將在。”

李承幹指着杜荷送來的那幾車東西,道:“以後飛虎隊的伙食再安排吧。”

“喏。”

李景恆繼續安排着人手,將太子的吩咐都安排下去,這才感覺踏實一些。

李承幹叮囑道:“皇叔,孤知道這些人中有不少長安的勳貴子弟,可這東宮右率不是他們嬉笑的地方,皇叔以爲呢?”

聞言,李孝恭正色走上前,上前踹了一腳一個正在偷懶的少年人,又是喝罵幾個把玩着棍子的子弟。

直到原本鬆散的場面恢復成了緊張的建設,李承幹滿意地點頭,又叫來了處默。

程處默行禮道:“殿下,末將在。”

李承幹對他道:“這些勳貴子弟有很多可能吃不了苦,往後但凡有人無法適應右率的規矩……”

程處默點頭道:“末將,一定軍法處置。”

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第316章 人的孤獨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73章 “肥羊”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78.第78章 解氣?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137章 波斯奇物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257.第257章 活捉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92章 兄弟三人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11章 圖表385.第385章 登基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499.第499章 千秋殿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15章 你猜我猜?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237.第237章 笄禮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98章 奉命放假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385.第385章 登基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86章 補貼與孝順362.第362章 祭拜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197.第197章 叔叔們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12章 等暖風來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70章 家事429.第429章 讓步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298.第298章 中秋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436.第436章 老將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49章 上架感言252.第252章 范陽案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325章 佳節351.第351章 少了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141章 陳倉縣尉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7章 善終的老臣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150章 仗義出手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98章 奉命放假第314章 臘月
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第316章 人的孤獨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73章 “肥羊”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78.第78章 解氣?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137章 波斯奇物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257.第257章 活捉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92章 兄弟三人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11章 圖表385.第385章 登基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499.第499章 千秋殿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15章 你猜我猜?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237.第237章 笄禮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第98章 奉命放假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385.第385章 登基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86章 補貼與孝順362.第362章 祭拜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197.第197章 叔叔們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12章 等暖風來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190.第190章 下蛋了第70章 家事429.第429章 讓步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298.第298章 中秋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436.第436章 老將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49章 上架感言252.第252章 范陽案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325章 佳節351.第351章 少了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473.第473章 富貴與家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141章 陳倉縣尉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7章 善終的老臣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150章 仗義出手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98章 奉命放假第314章 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