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

四周還未出嫁的女子,都悄悄地在觀察陛下,有的偶爾瞧一眼,還有的有意無意用目光關注着。

這是她們難得能夠見陛下的機會。

從史書上歷朝歷代的皇帝來看,如今的陛下該是少有的,清心寡慾的皇帝。

不會大修宮殿,也不會窮奢極欲,更是儉樸又勤政。

這位陛下已是如今老一輩功勳口中的標榜,他們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養成當今陛下這樣的品行。

高坡的另一頭,李承幹推着老師的輪椅走着,身邊跟着舅舅,又道:“朕的孩子不能總是驕傲的,祿東贊有個好兒子,欽陵可以成爲於菟的對手,這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房玄齡笑着沒有言語,陛下一直都是個很清醒的人,少年時如此,如今更清醒。

陛下一直知道需要做什麼,不需要做什麼。

爲了西域的棉花,征討蔥嶺是必要的,爲了洛陽與關中的富饒,修建漕運也是必要的。

房玄齡道:“老朽只願唐人的孩子一直都是驕傲,唐人的孩子一直都是健壯的。”

長孫無忌道:“如今運河兩岸的人越來越多,聽聞去年關中收來的賦稅也不少。”

遠處,程咬金啃着一個桃子,目光看着長孫無忌那個老年帥氣老大爺的模樣,道:“你說他一把年紀了,怎還這麼有儀態?”

牛進達扣了扣牙齒縫的肉,隨後將扣下來的肉絲一彈,道:“某家怎知,你怎麼不自己去問?”

程咬金又用力咬下一口桃子,道:“來年某家也去告老。”

牛進達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再等幾年,你我一起告老。”

李孝恭也附和道:“我等三人齊告老,必定是一段佳話。”

只有李道宗神色帶着憂愁地看着遠方,背對着三人,與他們爲伍的,只好沉默不語。

程咬金又咬下一口桃子,目光盯着風度翩翩的長孫無忌。

而長孫無忌則無視了這充滿敵意的目光。

欽陵對於菟來說是一塊磨刀石,當然了對於自己這個皇帝來說。

李承幹覺得要弄死欽陵很簡單,簡單到甚至可以佈置出各種死法。

物盡其用,人盡其用,欽陵這個人既然有用,大可以留着他。

上官儀抱着自己的孫女,看着皇帝一家終於離開,也鬆了一口氣,他看了看孫女。

上官婉兒道:“爺爺,公主殿下很有學識。”

“嗯,老夫也可以教你學識。”

上官婉兒咧嘴笑着,露出米粒大小的牙齒。

一陣暖風吹過這片草場,皇帝離開之後,各家勳貴也陸續回去了。

衆多官兵收拾之後,整個草場也恢復了原本的模樣。

處理國事之餘,李承幹也時常會與蘇亶談話,近來這位老丈人時常來覲見,說的都是一些關於崇文館的事。

涇陽印出來的書越來越多了,應該高興纔是,蘇亶的擔憂反倒是越來越多。

李承幹喝着茶水道:“人到中年了,應該豁達一些。”

蘇亶道:“臣只是擔憂,那些書會讓天下的文人對朝中的成見越來越多。”

李承乾親自給這位丈人沏了一碗熱茶,坐在承天門邊,笑着道:“聽聞金春秋見到了他兒子之後,嚎啕大哭,朕讓吐蕃收兵之後,小勃律國的使者在承天門前叩拜了一天。”

蘇亶雙手接過陛下遞來的茶碗,低聲道:“陛下英明,自然是有更多人的朝拜。”

正說着話,楊內侍前來稟報道:“陛下,宗正寺卿來了。”

李承幹頷首道:“讓崇義兄過來吧,正好今年關中新種出來了茶葉。”

李崇義被年邁的楊內侍請着走到近前,作揖行禮道:“陛下。”

李承乾道:“關中今年種出來的茶葉風味不錯,你也來嚐嚐。”

李崇義雙手接過茶碗,道:“謝陛下。”

如今的李崇義與當年相比變化很大,以前少年意氣的模樣不在了,現在他留着短鬚。

飲下一口茶水,李崇義感慨道:“不知不覺也到了要管住嘴的年紀。”

李承幹疑惑道:“你怎麼了?”

李崇義道:“到了這個年紀,有些吃食就要少碰了。”

李崇義已年過四十了。

言罷,他又道:“臣聽聞祿東贊兒子離開了長安。”

李承幹又將水壺放在爐子上,道:“朕允許的。”

“還聽聞祿東讚的兒子與太子比試,是平手?”

李承幹還是點頭。

李崇義小聲道:“原來這都是陛下的安排。”

“祿東讚的兒子是個驕傲的人,朕的兒子也是個驕傲的人,互相磨礪也挺好的,就當是給孩子找個目標。”

蘇亶聽着關於外孫的事,心中多少有些不滿,他祿東讚的兒子怎麼能和太子相比,將來定要殺之後快。

可話又說回了眼前,李崇義開始彙報着宗室的。

自從父皇的兄弟姐妹們也都低調了許多之後,現在的很多事都是與東陽她們有關。

其中談論最多的就是麗質。

無它,就是因這個妹妹實在是太優秀了,她的技術院專研了一種新的技術。

這項技術也很簡單,就是製造建設房子的預製板,鑄造一種石板,雖說比宮殿所用的石板廉價許多,但能夠大大提高現在的長安建設房子的速度。

而這個技術,麗質又不求回報地將其公佈了,她希望關中可以多出一種新的作坊,這種作坊用來製備建材。

先前李麗質擔憂人口太多,資源不夠,她一直在鑽研生產工具。

作坊業是她的第一個突破口,爲了避免馬爾薩斯理論上的陷阱發生,增加着唐人的生產工具,建設出種類更多的剛需作坊。

李麗質還不知道馬爾薩斯是誰,但是她的理論水平已到了這一步,並且正在實踐。

對別人來說預製板的出現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對她而言這不過是開闢新道路上的一個小小嚐試而已。

如今的大唐,十分渴求新的生產工具。

本來坊間就有做這種買賣的作坊,只不過一直以來沒有太好的技術。

也沒有麗質那般的高超水平,從某種意義上看,雖說不是改變了生產方式,但卻改變了生產順序,從而讓建設房子的效率更高。

現在各縣都知道了這種預製板的秘方,惹得許多買賣石料的人的不滿。

再者說東陽,前些天孫思邈去看過那座醫院,並且那座醫院有了孫思邈的認可與背書,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醫院看病。

坊間還是有零散的或者行醫爲生的人,如今越來越多的病人都去公主封地內的醫院救治,並且價格還十分低廉,也引得諸多醫者不滿。

李治還在建設涇陽的作坊,李慎與他一起再一次將造紙作坊擴大了,他們兩兄弟一個搞技術,一個建房子倒是相得益彰。

臨川主持的北苑,一直都是關中各縣的依仗。

各縣在建設的同時,涉及土地,建設,或者是人口都會去北苑請教一兩句,北苑也會給出意見。

各縣不見得都會採納,但會着重考慮。

如今的關中就以這種奇怪的關係發展着,北苑不是官邸,但又勝似官邸。

自李麗質協助各縣建設之後,北苑在關中各縣心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今的北苑開始謀劃天下資源的佈局,如煤,油,木柴,泥沙,或者是銅鐵礦。

北苑與文學館時常有聯繫,甚至還編譯出巴蜀各地進獻的古籍,在古籍的斷斷續續記錄中,在西南地界發現了一座十分龐大的銅礦,是至今爲止,西南第一大的銅礦。

一切都在按照麗質所設置的路線發展着,只不過是這種變化不明顯,也很慢。

或許多年之後,會厚積薄發,爆發出巨大的力量。

聽罷李崇義的稟報,李承幹給兩人又添了茶水,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大唐的祥瑞,後來覺得爺爺是大唐的祥瑞,現在覺得李唐就是祥瑞。

“朕還打算在洛陽興建一個漕運監,由工部管轄。”

聽罷,蘇亶與李崇義沒有當即說出看法。

如果英公在這裡,肯定是會點頭的。

朝臣們都覺得英公這位護國大將軍,除了掌管天下兵馬之外,只負責給皇帝點頭。

其餘諸事,片葉不沾身。

蘇亶道:“陛下但有所需,崇文館鼎力相助。”

李承乾道:“改造朝堂是一個很複雜且漫長的過程,朕也不能一句話就能讓六部成爲心中所想的模樣,只能一步步來,哪裡缺人哪裡缺少職能,補上所需。”

見丈人與崇義兄聽到這話,神色很是糾結。

李承幹拿起茶碗又道:“朕不得不面對變革過程中的困難,變革是夢想,困難是現實,人總該多想想現實,不要想得太好,也不要想得太壞,大概也不會更壞了。”

再看眼前兩人又沒講話。

楊內侍站在一旁爲陛下感到不平,有些話陛下不會與外人說。

但現在陛下對丈人與堂兄說了這些話,卻沒有迴應。

李承幹神色平靜,如同自言自語一般,道:“這些話,朕也就對你們說。”

蘇亶與李崇義正襟危坐,絲毫不敢亂動,這些話能聽嗎?哪怕是夢中說漏了,也要被髮到西域種樹的吧。

見茶水要涼了,李崇義仰頭飲下。

蘇亶深知陛下的心思,又道:“願今年有更多的學子能夠來支教。”

李崇義頷首。

蘇亶又道:“臣明白陛下的壯志,自漢以來能夠左右天下局勢的都是掌權者,而萬民只是跟着掌權者的腳步走,當年的天下興亡只與掌權者有關,而陛下是希望天下萬民能夠參與到社稷中。”

丈人任職崇文館,言語與作風已有了改觀。

李承幹看着高大的承天門,心中思量,其實崇文館從誕生之初,就帶着自己這個皇帝的一己之私,這一己之私是自己強加給崇文館的信念。

蘇亶爲這份信念講出了一番他自己的理解。

歷代以來的皇帝都不太喜歡世間有個人魅力太過耀眼的人,除非這人就是皇帝本人,皇權需要穩固,就需要“天人三問”

在當年的時局下,統治者需要掌控天下,就需要一統理念,而在這個進程中出現了史書,史書上記載的是是非非越來越多,如始皇帝,漢武帝,或者是南北兩晉。

隋煬帝是個十分狂放的皇帝,他的教訓告訴了後來的皇帝,想要完成一場宏大敘事,比如修鑿大運河,就需要有深厚的文治根基,以及能夠掌控天下的一統理念。

在沒有完成這些前置條件之前,楊廣的結果可想而知。

而嬴政奮六世之餘烈,完成了一統中原的宏大敘事。

漢武帝也用了漢初與匈奴之間的恩怨,向匈奴完成一場宏大敘事。

相反地,繼隋之後的大唐,父皇不需要所謂的前置條件,或者說父皇本身就是一個前置條件。

帶着種種前隋的遺恨,以及父皇那個人魅力的光輝下,跳過了前置條件,完成了東征。

短短一盞茶的片刻,李承干將這種前後的關係梳理了一番,忽然一笑。

蘇亶道:“陛下何故發笑?”

李承乾道:“朕只是很慶幸,大唐擁有鄭公。”

蘇亶頷首表示認同。

鄭公是大唐的瑰寶,也爲大唐奠定了文治的核心理念。

即便這事發生在鄭公過世之後。

雷聲在天空炸響,陰沉地天空就要下雨了,皇帝送別了崇文館主事與宗正寺卿,也結束了今天的品茶。

茶葉越來越多了,除了一些老人家或者門閥勳貴還保持着中古時期的傳統,喝着茶湯。

反倒是炒茶,成了一種大衆適宜且不這麼昂貴的飲品。

只因種在山上的茶樹越來越多,積年累月,到了如今,關中的茶葉降價了。

今天的禮部官邸內,許敬宗坐在這裡,他面對諸國使者拍桌道:“茶葉兩百錢一兩,少一錢都不行。”

諸國使者聽到這個價格心在滴血。

小勃律國的使者道:“聽聞阿史那社爾只用十錢一兩的價格,買了十萬錢的茶葉,爲何我們要用如此高價。”

許敬宗又拍了拍桌子道:“社爾又要爲陛下出徵了,你們小勃律國行嗎?”

天竺女王道:“我有很多黃金,我要買下禮部所有的茶葉。”

……

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56章 告老辭官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260.第260章 談人生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336.第336章 老府兵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321章 臂膀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1.第1章 太子殿下第127章 遊園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514章 驚蟄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37.第237章 笄禮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70章 家事第60章 秋獵歸來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92章 兄弟三人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18章 彪悍的早朝385.第385章 登基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37章 舅爺與舅舅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49章 上架感言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163章 杖責298.第298章 中秋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270.第270章 新家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323章 新爺孫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115章 各縣彈劾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513章 華清宮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
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56章 告老辭官398.第398章 君臣坦誠260.第260章 談人生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336.第336章 老府兵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第321章 臂膀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1.第1章 太子殿下第127章 遊園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514章 驚蟄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237.第237章 笄禮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70章 家事第60章 秋獵歸來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92章 兄弟三人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18章 彪悍的早朝385.第385章 登基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76章 就孤最平庸第37章 舅爺與舅舅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第542章 再遇玄奘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49章 上架感言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163章 杖責298.第298章 中秋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270.第270章 新家478.第478章 臣慚愧第323章 新爺孫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115章 各縣彈劾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513章 華清宮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