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爺孫倆

這兩天,舅舅天天早晨來東宮門口等着,就怕這個做太子的不去早朝了。

太子監理朝政能休息嗎?

李承乾蹙眉想了想,又從東宮拿出了幾顆雞蛋放在籃子上,用一塊布包好茶葉,匆匆去了太極殿。

一路走着,長孫無忌又多看了一眼殿下手中的籃子,道:“昨天批覆的奏章,中書省看過了。”

“房相他們覺得如何?”

長孫無忌擡首看向太極殿,道:“可圈可點。”

再看這個大外甥的神色,長孫無忌低聲道:“聽聞昨日秋獵,魏王殿下打了一頭鹿,魏王覺得那頭鹿還幼小便將鹿給放了,秋獵時陛下聽聞這般舉動,又褒獎了一番魏王。”

李承乾滿不在乎地笑了笑,道:“孤的弟弟心地善良。”

“若是太子殿下得到小鹿會將其放生嗎?”

李承乾沒有當即回答,而是笑道:“其實青雀就算是將小鹿當場宰殺了也無妨,因它不死在弟弟手裡,也會死在別的獵人的手裡。”

“就算是青雀殺了小鹿,父皇也不會批評他,反之青雀覺得他有必要放了小鹿,從而來得到父皇的褒獎。”

長孫無忌沉默了,低着頭跟着太子腳步,也不知該如何迴應這番話。

這話很誅心,也很現實。

忽然間,又覺得對這個大外甥瞭解並不多。

走到殿前,李承乾對殿前的侍衛道:“幫孤拿一下。”

“喏!”侍衛朗聲回答,一手接過籃子,另一隻手還放在刀柄上。

羣臣早就到了,就等着太子殿下來早朝。

本來嘛,平時早朝都是踩着點匆匆而來,如今陛下去驪山秋獵了,在羣臣眼中,這位太子的行事作風依舊和平常一樣。

陛下在或者不在,沒什麼兩樣。

李承乾走到衆人面前,道:“還請房相主持早朝。”

“喏。”房玄齡應聲,站出朝班開始主持早朝。

其實昨天東宮將該批覆的奏章也都批覆了,就連困擾朝堂許久的俸祿問題,也都被殿下用祿米加銀錢,按照官位品階用各種比例,分發下去了。

以往陛下還在爲俸祿頭疼,東宮批覆之後,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這也沒什麼不好,祿米就是糧食,存在家裡也好,拿出去賣也可以。

賣出去就在坊間交易中消化,朝中也減少了負擔。

就算是不拿去賣,還給了銀錢,倒也不至於短時間沒錢花。

這個安排得到了朝野文武的多數好評。

太子殿下初理朝政,已頗有明君氣度。

以至於,今天的早朝沒其他問題,房玄齡聽完各部稟報之後,又問詢了一番陛下秋獵還需要的糧草,早朝便結束了。

看着殿內的官吏三三兩兩離開,李承乾正要準備離開,又見房相還站在原地,疑惑道:“房相,可還有叮囑的?”

房玄齡招手先讓站在李百藥走來,道:“你說吧。”

李百藥低聲道:“太子殿下,波斯使者遠道來長安,想要請出兵馳援他們。”

“波斯使者?”

一邊說,李承乾朝着殿外走着。

房玄齡與李百藥跟在太子身後。

拿過殿前侍衛手中的籃子,李承乾提着一籃子的雞蛋,腳步匆匆又道:“一起去武德殿說,孤順路看望皇爺爺。”

太子殿下有孝心,作爲臣子自然沒什麼好反對的。

武德殿內,李淵手裡拿着一個羅盤神神叨叨。

李承乾帶着房玄齡與李百藥走入殿內,好奇道:“皇爺爺?您做什麼呢?”

李淵噓聲道:“朕在尋方位,你說南是在哪個方向?”

李承乾蹙眉道:“咦?這是司南嗎?”

“當然。”又走了一圈,這個司南根本不動,李淵沒了心情道:“假的,李淳風這個混賬道士給朕的東西是假的!”

李承乾氣餒一嘆,命人拿來了一盆水,將羅盤上的司南取下來,在水盆上一塊木片,將這個小巧的司南勺子浮在水上。

李淵俯身瞪眼看着,見司南終於指向了南方,轉動水盆試了試,“原來司南要這麼用?”

李承乾拿過羅盤端詳,羅盤上有一根針,就插在羅盤的正中心,古時人們依靠太陽的日照點來確認節氣和時辰,羅盤的邊沿的刻度與指針的影子一重合便可以明白大概。

房玄齡站在一旁,看着爺孫和睦的場面,笑着不語。

又讓武德殿的人拿來了爐子,李承乾將水倒入一個大陶碗中,放入些許的茶葉。

碗並不大,只能放下五顆雞蛋,李承乾道:“煮半刻時辰就可以吃了。”

爺孫倆坐下來,李承乾先讓房相與李百藥在殿內坐下,又說着昨日巡視長安城防的事。

“爺爺,程咬金大將軍說與孫兒英雄所見略同。”李承乾將茶水端到太上皇面前,道:“你說孫兒是不是可以做一個將軍?”

李淵嘴角一抽,冷哼道:“你小子記好了,這長安這麼多將領,信誰的話都不能信程咬金的那張嘴。”

“孫兒一定聽您的話。”

以往都是陛下來看望太上皇,現在有了太子來看望,武德殿這位老人家心情比以往更好了。

太子說話語氣隨和,又謙遜,偶爾幾句玩笑話,還能讓李淵笑口常開。

隔代親在這一刻體現得很明顯。

李淵看向在座的房玄齡與李百藥,問,“你們有朝政之事要商議?”

先讓爺爺盡興,再找爺爺學習怎麼拉弓射箭。

古人的箭術與後世有很大的區別,學起來倒是格外有意思。

原本是這麼打算,李承乾揣着手坐在爐子邊,看向兩人道:“說吧。”

李百藥行禮道:“昨日,波斯使者來到長安。”

聞言,李淵忽然道:“朕記得波斯很遙遠,比高昌更遠。”

李承乾點頭示意接着說。

李百藥收到眼神,又道:“這位波斯使者說如今大食人越發蠻橫,一度想要征服波斯,希望大唐可以馳援。”

自漢以來,絲綢之路昌盛之後,中原與西方來往主要還是靠這條古老的商路。

當年波斯還不叫波斯,他們也藉着絲綢之路的古道發展迅猛,佔據絲綢之路要道口,前隋一度恢復這條古道後,他們積年月累變得十分富有。

一個富有又不怎麼強大,還沒有天險可守的王朝自然會被敵人盯上。

李承乾又給一旁的爺爺續上茶水,不解道:“爲何捨近求遠,來大唐呢?”

李百藥又解釋道:“波斯使者一路向東尋找援軍,他沿途問了西域諸國沒人願意出兵,後又去西域尋高昌王,高昌王爲他指了一條路,此人便到了長安。”

“波斯使者說他在高昌寫了書信讓人回波斯,說是請波斯王子來大唐,表示波斯的誠意。”

武德殿內,房玄齡沉默不語。

李承乾低聲道:“這位使者橫跨整個西域,還能活着來到長安,此人的本事還真了不得,房相以爲呢?”

“殿下。”房玄齡作揖道:“如今吐谷渾戰事才結束,不宜再開戰,勞師遠征更要慎重。”

“孤沒覺得有必要去馳援波斯,這種事當然要父皇做主。”李承乾放下水壺,又道:“波斯使者對大唐有價值,孤的弟弟正在編撰括地誌,西域的地圖遺失的遺失,毀壞的也不少,不如送去魏王府。”

房玄齡滿意點頭。

李百藥行禮道:“臣這就去安排。”

“慢着。”李承乾從鍋中撈出一顆茶葉蛋,放入一個小碗中遞給他,“吃顆茶葉蛋吧。”

“謝殿下賜。”

李承乾又給房相一顆,給爺爺一顆,自己留兩顆。

李淵剝開茶葉蛋,咬下一口仔細咀嚼着道:“這滋味很不錯,以前沒怎麼沒人吃。”

又從籃子裡拿出幾顆雞蛋,放入鍋中繼續煮。

房玄齡與李百藥走了,眼前也沒外人,李淵坐到這個大孫兒身邊,又咬了一口茶葉蛋,剛入口,又湊近小聲問道:“讓你小子巴結住伱舅爺,你巴結住了沒有。”

“您放心,孫兒巴結着呢。”

“當真?”

李承乾回道:“就是舅爺這人不太好控制,孫兒挺被動的。”

李淵道:“你別看朕,朕拿高士廉那老狐狸也沒辦法。”

爺孫又沉默片刻,李淵吃完一顆又從大孫兒的碗中拿了一顆,繼續道:“你可不要學你的父皇。”

“您放心,孫兒要是不上進,再不懂事也不會學父皇的,若坐不穩東宮儲君的位置,李唐江山這麼大一個家,說不定就散了。”

李淵頗爲贊同地點頭,道:“聽孝恭總說,你的東宮一直都不太好過?”

“皇叔他……這也說?”

“呵呵。”李淵道:“那小子在老夫面前不敢有半句謊話,朕給你說個秘密。”

“什麼秘密。”

李淵低聲道:“你別看朕武德殿沒什麼,其實朕在殿內藏了很多金沙。”

“金沙?”

“當年朕將很多金子都磨成沙子,就藏在這武德殿,你的東宮要是缺什麼,就與朕說。”

看李承乾還在猶豫,李淵繼續道:“你父皇是個生性薄涼之人,對宗室也好,對外戚也罷,除了你舅舅,宗室或外戚的其餘人對你父皇都是敬而遠之,說來……”

話語停頓片刻,李淵神色黯然,道:“以前你父皇不是這樣的,那時候二郎是個義薄雲天的好男兒,當年天下英雄好漢,十之八九都拜服在他的麾下。”

見爺爺黯然神傷,他又拿了一顆茶葉蛋,李承乾打斷道:“您少吃點,這個蛋吃多了肚子會不舒服的。”

“小子還嫌朕吃得多?”李淵神色不悅道。

“不給您吃了。”李承乾將鍋中的茶葉蛋都拿了出來,裝在碗裡。

“好哇!”李淵惱道:“你不給朕吃,朕就不教你拉弓。”

“不教就不教。”

言罷,李承乾像是個生氣的小孩,端着一碗茶葉蛋,腳步匆匆出了武德殿。

李淵惱道:“混賬小子,給朕回來!”

殿外陽光明媚。

哪裡還有太子殿下的身影。

當然是叫不回來了。

再一想朕不教他拉弓,朝中有的是將領會教他,當爺爺的根本要挾不到這個孫兒。

李淵反而不覺得生氣了,甚至爲承乾的玩鬧與機敏,感到高興。

一旁的太監道:“老奴這就去將殿下召來。”

“罷了。”李淵吃茶葉蛋也吃飽了,半躺着閉眼休息着,緩緩道:“讓這個孩子去吧。”

太監應聲退到一旁。

李承乾端着一碗茶葉蛋回到了東宮,走入殿內拖了束腳的靴子,道:“小福。”

聞言,小福這個胖丫頭從偏房走出來,手上還拿着拉麪,道:“殿下有何吩咐。”

“東宮又吃麪嗎?”

小福看了看手中的拉麪,道:“公主殿下與皇后說想要吃麪。”

李承乾叮囑道:“做好面,把這個茶葉蛋也給母后與妹妹送去。”

小福點頭應聲,又去忙碌了。

秋雨好不容易停了,寧兒將東宮的一些書卷與紙張都拿出來晾曬。

東宮幾個宮女都有各自要忙的事,她們將一些衣服也拿出來嗮,一件件衣裳用杆子掛起來。

衣服連成一片,成了一堵牆,其實她們也會躲在這些衣服後頭,就這麼躺着一動不動偷懶,享受着陽光的溫暖。

寧兒知道她們在偷懶,但也權當不知道。

相比於宮裡其他地方的居住環境,東宮很溫馨,過得也很愜意。

只要照顧好殿下的起居,她們還是很自在的。

寧兒還要將東宮的寢殿打掃一番,通風換氣。

將桌椅也搬了出來,李承乾乾脆坐在東宮外,批覆着中書省送來的奏章。

皇爺爺在武德殿藏了金沙?

這個念頭好幾次出現在腦海中,誰家沒個私房錢,說不定皇爺爺藏的金沙,就連父皇也不知道。

“寧兒姐?”

“奴婢在。”

李承乾批覆完了眼前的奏章,道:“今天就只有這六份嗎?”

寧兒回道:“只送來這些。”

秋風吹過的時候,吹得晾曬的衣服也在飄動,肥皂的香味也瀰漫在東宮。

閒下來,李承乾喝着茶水,打算接下來什麼都不做,忽然覺得監理朝政,守備長安是件很清閒的事。

東宮清閒,朝中很忙。

朱雀門內的皇城,來往官吏腳步匆匆。

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15章 你猜我猜?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13章 耿耿於懷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1.第1章 太子殿下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87章 通達?第155章 狄家父子478.第478章 臣慚愧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351.第351章 少了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499.第499章 千秋殿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237.第237章 笄禮206.第206章 真話250.第250章 夜釣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478.第478章 臣慚愧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86章 補貼與孝順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83章 頡利的近況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55章 認真的一箭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62章 對錯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15章 各縣彈劾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436.第436章 老將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213.第213章 旱情219.第219章 調令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309.第309章 發兵481.第481章 山下骨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12章 等暖風來第130章 請你道歉
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15章 你猜我猜?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13章 耿耿於懷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1.第1章 太子殿下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87章 通達?第155章 狄家父子478.第478章 臣慚愧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351.第351章 少了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499.第499章 千秋殿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237.第237章 笄禮206.第206章 真話250.第250章 夜釣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478.第478章 臣慚愧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488.第488章 陳子昂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86章 補貼與孝順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83章 頡利的近況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55章 認真的一箭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第62章 對錯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15章 各縣彈劾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436.第436章 老將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347.第347章 遼水戰爭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213.第213章 旱情219.第219章 調令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309.第309章 發兵481.第481章 山下骨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12章 等暖風來第130章 請你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