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

長安城,左領軍被帶出去一隊隊兵馬,自陛下派兵西征之後樑建方一直心心念念再次出去打仗,軍功誰都想要。

只可惜,樑建方在軍中的人脈並不廣,這一點不像李績的兒子李震在河西走廊爲征討西域的大軍籌措或調度糧草,就能被封爲交河道折衝府都尉。

更不要說巴結侯君集或者張士貴了。

這些年一直任一個閒職,去年才經由尉遲大將軍之手,被調任到左領軍當一個裨將,尋找出兵的時機。

眼看一隊隊兵馬走出去,樑建方將手中的八尺長槊放下,叫來一個兵卒問道:“怎麼忽然調兵了?”

那人回道:“不清楚,是程大將軍奉太子調令調兵。”

“陛下不在,太子守備長安,這個時候調兵出城?”樑建方反問道:“調兵去做什麼?”

這個士兵的話語帶着地道的關中鄉音,囫圇說了一句,搖了搖頭。

樑建方再問道:“調了多少兵馬?”

“一千人。”

在長安城內的守備兵馬有六萬,算上民壯怎麼都有十萬了,而且還有李道彥,更有張士貴大將軍坐鎮。

聽到調兵的人數,樑建方若有所思,道:“就一千人?”

兵卒回話道:“就只要一千人,將軍也要去?”

樑建方的心又放回了肚子裡,大手推開了這個兵卒,拿起自己的八尺長槊八尺擦拭了起來,若有所思的臉色還在思量。

京兆府尹與京兆府少尹急匆匆走入朱雀門。

中書省內,李承幹手裡拿着一卷紙,揣着手看着陰沉沉的天空,看起來這場雪還沒有停下的架勢。

“太子殿下。”

兩人走到面前,李承乾笑道:“新年了。”

李道宗感慨道:“是啊,恭賀太子殿下又長一歲。”

“恭賀殿下。”

許敬宗也順着話語作揖道。

若是作爲儲君,能夠順利地成長,健康地長大,這無疑是值得慶賀的事情。

李承幹坐在中書省門前的臺階上,神色親和道:“今年二十了,難怪昨晚舅爺對孤沒什麼好臉色。”

李道宗道:“是因老先生過世?”

“倒也不是。”李承幹收拾了一番心情,道:“今年大雪,各縣的情形如何?”

李道宗回道:“各縣送來的呈報,有不少的房子被壓塌了,情況不是太好,還有不少縣被大雪堵了路,被困的人亦有不少。”

李承幹吩咐道:“立刻派出人手各縣各鄉都要到位,治理雪災,馳援被困的鄉民,必要的話準備糧食與衣物。”

“喏。”

李承幹遲疑道:“孤記得渭南縣收了不少舊布舊衣裳,現在就派人過去。”

許敬宗連忙作揖道:“臣這就去安排。”

李承幹遞上一卷紙道:“這是新擬定的救助方略,記住了但凡各縣各鄉的官吏有救助不及時,出了狀況各縣縣官自己前來領罪,孤就在中書省,在治雪還未結束之前,但有情況隨時來告知。”

“喏。”

許敬宗心中急轉,快步離開,走了兩步之後,在冷空氣中深吸一口氣,一路飛奔。

李道宗看了眼遠離的許敬宗一眼,道:“聽說殿下還調動兵馬了?”

“是啊。”

“這個時候調動兵馬難免會有人多想。”

“孤也就只能調動幾個賦閒的大將軍,讓皇叔見笑了。”

“倒也無妨,殿下也是爲了陛下安危考慮,就是……”李道宗的話語一頓,又補充道:“就是免不了彈劾。”

“無妨,誰家皇子不被彈劾呢?”

李道宗勉強一笑。

有道是家國強大,可觀萬木反青,百里河開,或者是役馬成羣。

嚮往是美好的,但也不得不面對這現實的一地雞毛。

要說冬至時節的京兆府有多麼清閒,現在就有多忙。

許敬宗拿着太子的一紙救助方略,不如說這是一紙調令,顏勤禮,狄知遜以及京兆府的三十個官吏,帶着一隊隊人離開長安。

他們一路上召集民壯,奔赴各縣。

官道上早已被積雪掩埋,風聲呼嘯個不停,遠遠看去一個個的村縣那些房子被埋在雪中,只能看到一點火光從窗戶裡透出來,預示着那戶人家有人。

顏勤禮招呼民壯道:“挖!把路挖出來。”

一夥民壯紛紛動手,將雪鏟起。

狄知遜到了渭北,他朝着遠處的幾個縣官喊道:“京兆府有令!各縣互助,但有所需上報京兆府,但有疏漏出了什麼岔子,你們這些縣官自去領罰!”

話音落下,狄知遜策馬朝着渭北其餘各縣而去。

渭河早就被凍上了,戰馬可以踩在河面上,穿過河道。

眼下的關中,不斷有人策馬離開,一時間入城的人少,出城的人多。

接連兩天,李承幹幾乎是住在了中書省,每天東宮將飯食送來,寧兒甚至還給準備了被褥。

知道皇兄牽掛關中情形,李治與李慎,還有小兕子與東陽見皇兄這兩天都不回東宮,也乾脆住了過來。

中書省內,兩個爐子點着不曾熄滅。

今天,京兆府開始陸續將各縣的呈報送來了。

李道宗解釋道:“還有幾個鄉縣在雪中被困,一時間消息送不出來。”

看太子忽又蹙眉,他又道:“不過京兆府已經派人過去了。”

李治與李慎帶着小兕子坐在一側,也幫着皇兄整理各縣的呈報。

李承幹低聲問道:“凍死者有多少?”

“凍傷者有不少,按照殿下的吩咐,將房屋有破碎,或者年久失修的房子中的縣民全部遷了出來,幾家聚在一起取暖,各縣將縣衙都讓了出來,讓許多縣民進入縣衙取暖,人多了就不怎麼冷了。”

“還有咸陽縣的劉仁軌,我們京兆府的人還沒到,劉縣令已將受凍的縣民住入縣衙,暫避風雪。”

外面又下起了雪,看着呈報一邊聽着皇叔的講述。

不多時,舅舅領着鄭公也來了。

魏徵還一路咳嗽着。

長孫無忌神色憂慮道:“都說了,鄭公你不用親自來。”

魏徵沉聲道:“關中大雪成這般,太子連夜不休監理朝政,老夫怎能不來。”

舅舅的臉色給了一個勸不住的神情。

李承幹先請鄭公坐下,道:“京兆府人手都已抵達各縣了。”

魏徵低聲道:“老夫聽說了,這些天苦了殿下。”

“孤應該做的。”

“好一個應該做。”魏徵雙手放在膝蓋上,低聲道:“自古知曉應該做的人不多,不多矣。”

李承幹繼續坐在老師位置上,繼續看着關中的地圖,各縣的地理位置都在地圖上。

北方的大雪席捲關中,渭北與渭南兩地最嚴重。

魏徵緩緩道:“太子調動民壯兵馬是爲治理雪災,老臣倒要看看,這朝堂上有誰敢彈劾太子。”

長孫無忌沉默不語,陛下給了太子入尚書省之權,這用意很明顯了,歷代以來領尚書省職權的人都是領朝中百官的,陛下是將太子放在這個位置上。

而且距離這個位置已很近了。

東陽將收拾好的一迭奏疏,默不作聲遞到皇兄的桌上。

李道彥快步而來,遞上呈報道:“稟太子殿下,杜荷公子拿出銀錢三萬貫,布絹兩千,馳援各縣。”

李承幹深吸一口氣,又道:“河西走廊那邊的情形如何?”

“還未有消息送來。”

“那就接着等,有消息當即送來。”

“喏。”

李承幹坐在上座,二十歲的太子神色沒有慌亂,反而平靜地梳理着各縣的情形,要說憂慮與着急,只是有些許皺眉。

剛走的李道彥又回來了,他稟報道:“太子殿下,杜荷公子求見。”

長孫無忌先是看了看身側的魏徵,見他沒有出聲,又看向太子。

李承幹喝下一口茶水,道:“他有什麼要事稟報嗎?”

“回殿下,是河西走廊之事。”

“讓他進來。”

聽到殿下平靜的語氣,李道彥連忙將人請了進來。

不是誰都能慌亂的,恰恰是這個時候守備長安的太子最不能顯露出慌亂的端倪。

杜荷穿着一身圓領衣袍,即便是顏色最簡單的衣裳,光是從成色與用料來看都是上好的。

他躬身行禮,“太子殿下,趙國公,鄭公,見過晉王殿下,東陽公主,紀王殿下,見過江夏郡王。”

中書省的一應人,他挨個稱呼了個遍。

李承幹合上手中的呈報放在一旁道:“棉花送到了?”

杜荷回道:“回殿下,去年高昌一戰之後,慕容順便離開了高昌王城,一路遊走西域諸國,在焉耆國主的指引下,慕容順一路尋到了伊犁河畔,並且收到了二百六十石棉花。”

“只有二百六十石嗎?”

杜荷道:“這是他能收到的最多棉花,高昌人並不看重棉花種植,高昌王戰敗的這半年,慕容順已用盡辦法了。”

“因後續收來的棉花都很零碎,他只好先將棉花存放在了河西走廊,以便後續向西域人收,囤積足夠再想着立冬時節送來,今天他慌忙找到了在下,說是三天前送來的消息,他囤積在河西走廊的棉花送到了岐山附近,可至今沒有送來,多半是被大雪困住了。”

長孫無忌聽着這些話,神色狐疑,他看過當時陛下手中的軍報,也見到過伏允可汗慕容順的名字。

去年秋季,軍報送來之時,高昌王自縊,高昌戰敗,欲谷設西逃,戰敗之前慕容順正在與高昌王慶賀。

而後慕容順便消失不見了,在有消息的時候,他出現在了焉耆。

而這個慕容順一直遊走在西域諸國,到了入冬時節纔回到長安。

入冬時,陛下還下旨將慕容順退位一事,斥責了一頓,後又發佈旨意告知吐谷渾臣民,昭告天下。

這件事還沒有回信,眼下又有岔子了。

杜荷站在中書省內,要不是情況緊急他也不會急匆匆來中書省求見。

李承幹看向一旁的江夏郡王,道:“皇叔,可以派出人手尋找這支被困在雪中的商隊嗎?”

李道宗回道:“可以從領軍衛再抽調人手,只是……”

魏徵朗聲道:“怎麼?還怕臣子彈劾?”

見太子沒再說什麼?李道宗連忙行禮,與杜荷一起離開。

等人走了,長孫無忌這纔開口問,“這杜荷與慕容順的事是什麼時候安排的?”

李承乾道:“高昌戰敗之後就開始安排了,不過這些事都是杜荷在主持,孤是不干預的。”

長孫無忌瞭然點頭。

太子調令一份份地送出去,京兆府的行動帶動大半個長安城。

站在城頭上看去,可以見到剛剛清理出來的官道上,有人騎着戰馬來來回回。

只是現在有不少勳貴都不在長安,他們與陛下都在驪山。

大雪剛剛停歇一天,又有一批糧草送到了驪山大營。

營帳內,坐在母后身邊的李麗質熟練地撥動着算盤,隨後書寫出現在的糧草盈餘。

本來驪山大營的糧草事宜,都是將領在安排,只不過皇帝又將四百石糧草給了驪山下的幾個縣的縣民,大營的糧草就不夠用了。

這個時候還是需要長樂公主來妥善安排,如此一來,這裡的糧草大權都在公主手中。

長孫皇后笑道:“麗質自小就跟在承幹身側,現在辦事多有幾分承乾的風範。”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一碗黍米飯,沉默不語。

李麗質將幾份急報遞上,道:“尉遲大將軍分出三千人手去驪山周邊除雪。”

尉遲恭有些遲疑,想着要不要聽從長樂公主的安排,目光看向陛下。

李世民微微點頭。

他這才朗聲道:“喏。”

不僅僅是眼下,這位公主表現出來的氣度頗有幾分太子的模樣,就算是在平時,宮中的弟弟妹妹都要聽她這位長姐的安排,是絕對的服從。

如今這位公主在驪山大營更有一種當家做主的感覺。

只見她將一堆軍報放在父皇的桌上,而後坐下來看着一卷卷各縣送來的呈報,與皇兄遙相呼應,默契配合,她知曉皇兄在長安派出人手,不如眼下的驪山大營方便,尤其是驪山以東的幾個縣,一時間無暇顧及,可以讓父皇這邊派人過去。

皇帝關心關中各縣的情形,當程咬金帶着兵馬從積雪中清理出一條道路,並且帶着糧食送到驪山大營。

李世民便知曉了太子開始動用京兆府派往各縣治理雪災。

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153章 崇文館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215.第215章 存糧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250.第250章 夜釣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50章 天分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86章 補貼與孝順250.第250章 夜釣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429.第429章 讓步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137章 波斯奇物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542章 再遇玄奘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117章 善意的話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484.第484章 比試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12章 等暖風來第62章 對錯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270.第270章 新家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24章 同盟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542章 再遇玄奘493.第493章 李孟嘗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54章 臣來告老365.第365章 宴席424.第424章 重逢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554章 無底洞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520章 戰前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174章 分寸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379.第379章 歸長安362.第362章 祭拜260.第260章 談人生484.第484章 比試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49章 上架感言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429.第429章 讓步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45章 冒失舉薦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68章 孤有進步嗎?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
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153章 崇文館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215.第215章 存糧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250.第250章 夜釣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50章 天分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86章 補貼與孝順250.第250章 夜釣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429.第429章 讓步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137章 波斯奇物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542章 再遇玄奘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117章 善意的話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484.第484章 比試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第12章 等暖風來第62章 對錯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270.第270章 新家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24章 同盟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240.第240章 老師的一貫作風300.第300章 明達與渾天儀第18章 彪悍的早朝第542章 再遇玄奘493.第493章 李孟嘗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54章 臣來告老365.第365章 宴席424.第424章 重逢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554章 無底洞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520章 戰前第120章 孤的大事業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174章 分寸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379.第379章 歸長安362.第362章 祭拜260.第260章 談人生484.第484章 比試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49章 上架感言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429.第429章 讓步第20章 忠誠不極端第137章 波斯奇物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第130章 請你道歉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45章 冒失舉薦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話語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68章 孤有進步嗎?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