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兵馬未動

休沐時節,被拉起來當值的感覺很不好,死了幾個漠北人,長安城各處衛府都活動了起來。

許多胡人也在第一時間被看管,整個長安城在這個早晨進入了戒嚴的狀態。

李道宗口中罵罵咧咧,他提了提褲腰帶與幾個官兵走入朱雀門,準備去朝中稟報,又道:“孃的,大冬天的也不讓人睡個踏實覺。”

同樣罵罵咧咧地還有許敬宗,他走在街道上怒罵着,“阿史那杜爾這個混賬!竟敢這麼殺人,某家苦心經營,被他攪壞矣。”

上官儀神色則是淡定了許多,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杜爾人還在長安時,我們的肥皂就已送出去了。”

許敬宗還是罵道:“要是杜爾被拿了,我們不就前功盡棄了。”

兩人來到朱雀門前,等着朝中送來的第一手消息,這件事事關涇陽,不得不緊張起來。

許敬宗低聲道:“你知道杜荷公子打算將賣給突厥人的肥皂定什麼價?”

上官儀低聲問道:“你去作坊看過了?”

許敬宗頷首,“一斗肥皂渣,賣三百錢。”

“這未免……”

“可武士彠還說杜荷公子的肥皂賣得還是太實惠了。”

不多時,有一個老人家從朱雀門走出來。

щщщ● тtκan● ¢O

許敬宗連忙上前行禮道:“見過姚老先生。”

來人正是當年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的姚思廉,他拿出一支筆道:“老夫僅有的湖筆不多了,眼下還留有一支便送你了。”

許敬宗雙手接過這支毛筆,道:“老先生,下官還有一問。”

姚思廉撫須道:“伱說吧。”

“朝中打算如何安排阿史那杜爾?”

姚思廉嘆道:“剛有了說法,房相他們說既然阿史杜爾說了,平滅漠北之後自然會來向天可汗請罪,事涉當年恩怨便也由着他去了,如果他事後還活着,便來長安城請罪。”

“在長安殺人,他自當要領罪的,若是他死在了漠北人手裡,就當是漠北人復仇了,此事就此揭過。”

許敬宗又恭敬道:“謝老先生相告。”

姚思廉點頭後,便又走回了朱雀門。

當年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的姚思廉,如今任職著作郎是朝中首要編撰,兼修國史。

再看許敬宗手指的這支湖筆,上官儀心中還是羨慕,低聲道:“聽說吳興湖筆難求,沒想到許縣丞竟然還結識了這位老先生。”

姚思廉即是行文,編撰文學大家,又是吳興人士自然有湖筆。

許敬宗解釋道:“某家的夫人裴氏,她家族人與姚老先生有來往,老夫不過是借了自家夫人的那邊的人脈。”

上官儀心裡感慨,搖頭苦笑。

各處城樓上還有官吏拿着黃絹高聲宣讀着當今陛下的旨意,大致意思是貞觀八年了,堅持節儉作風,勵精圖治等種種話語。

貞觀八年了,長安城一天比一天熱鬧。

兩人正走着,忽然有一個士卒攔住,抱拳道:“許縣丞,上官學士,杜荷公子請你們去一趟。”

倆人相視一眼,只好走回去,一路來到杜府。

因涇陽的作坊有應公在,幾人也可以抽身來長安。

走入府邸,兩人來到府內正堂。

杜荷手中正在把玩着一個魔方,低聲道:“坐吧。”

上官儀沒有當即坐下,而是作揖道:“杜公子,是不是杜爾的事出了差錯,太子殿下怪罪了。”

杜荷也不過年十七八歲的模樣,他將魔方放在一旁,低聲道:“殿下什麼都沒有說,根本沒有過問。”

上官儀垂手不語。

許敬宗坐在一旁接過僕從端來的茶水,一口接着一口地喝着。

堂內安靜了片刻,上官儀又道:“當初就不該找杜爾。”

杜荷擡頭看了他一眼,依舊沉默。

許敬宗道:“杜荷公子放心,下官已打聽過朝中對此事的態度,此事朝中不會太過追究。”

杜荷拿出一份卷宗,道:“你們兩人看看吧。”

平時杜荷公子的話就很少,現在話語更少了,像是受了什麼打擊。

許敬宗拿過卷宗,這是一份朝中準備的互市方略。

杜荷低聲道:“知道這份卷宗的人還不多,是太子殿下送出來的。”

上官儀道:“現在說這些又有什麼用,突厥與漠北就要開戰了,難道讓突厥人拿着肥皂去打戰嗎!”

許敬宗看着卷宗,又道:“上官兄,少安勿躁,此事說不定又是一個機會。”

給太子殿下辦事,杜荷將自己的身份與位置擺得很清楚,他只是負責生產,至於經營完全交給應公。

而運籌與安排,則是眼前兩個人的事。

因此杜荷覺得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這也是太子殿下的要求,而且太子向來欣賞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人。

上官儀不耐道:“怎麼?這事還有什麼轉機?”

許敬宗低聲道:“既然往後是唐使往來,慕容順能夠做的事就更多了,肥皂的價值不只是對突厥人有用,對西域人或者是漠北人也有用,他們需要糧草錢財,戰亂時這些更重要。”

又覺得不可思議,上官儀不解道:“許敬宗,究竟想要做什麼?”

許敬宗道:“突厥戰亂,對我們來說亦是可乘之機。”

杜荷看着眼前兩人意見相左,輕拍了拍桌子,讓他們兩人安靜下來,道:“且不說這些,肥皂還是要賣的,請許縣丞書寫奏章向朝中表明,涇陽想要通過互市賣肥皂。”

“喏。”許敬宗連忙應下。

“需要提及太子殿下嗎?”上官儀又道。

“不用了。”杜荷低聲道:“此事,原本涇陽就已領先了朝中一步,現在是事後去向朝中報備罷了,也就不用提及東宮太子,行了!就到這裡,兩位各自去忙,有勞了。”

兩人重新走到朱雀大街上,上官儀還在抱怨道:“突厥人不可靠,這個杜爾就差壞了我等的好事。”

許敬宗道:“一波三折,總算是將肥皂送出去了,我等也算是做好了太子交代的事。”

上官儀低聲道:“難道突厥與漠北打仗,突厥人還會將肥皂當作軍糧,拿着啃不成?”

說話間走到了長安城的城門口,便見到了一隊西域人來到城前,隊伍很長,後方還有一車車的貨物。

他們的行狀太明顯了,一看就是西域人。

而且還有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身上掛着不少瑪瑙玉石,身份很尊貴。

許敬宗道:“高昌人。”上官儀笑道:“下官也算是見了世面,原來是西域的高昌人。”

言罷,見許敬宗又朝着涇陽的方向走去,上官儀道:“許縣丞等等下官,你昨天說要給下官找個姻緣,究竟是不是真的?”

高昌來使大唐的使者,正是高昌王麴文泰的兒子,高昌王子麴智盛。

麴智盛回頭看了看剛離開城門的兩個唐人,又客客氣氣與城門前的守軍套近乎。

東宮,李承乾坐在崇文殿旁,看着寧兒帶回來的奏章,道:“父皇果然拒絕了東宮的請求。”

李淵悠閒地品着茶水,道:“你東宮要這麼多工匠做什麼?”

“無妨。”李承乾隨後將奏章丟在一旁的桌上,道:“孤自己來,大不了自己蓋。”

有個太監面色恍惚,顫顫巍巍走來,他撲通一聲跪下道:“陛下,老奴找不到紀王殿下,他多半是走丟了……”

李淵瞪眼道:“走丟了?什麼時候走丟了?”

“老奴找了一個時辰沒找到。”

李麗質神色淡定道:“會有別的宦官將他帶回來的,不用着急,丟不了。”

李淵看着這個心大的孫女,又讓太監再去找。

半個時辰後,有兩個面生的太監將李慎帶來了。

李麗質道:“皇爺爺,就說會有人帶他回來。”

李慎快步走來道:“弟弟去看望母妃了。”

李麗質道:“下次離開東宮記得自己留個字條,教過你的。”

“弟弟知道了。”言罷,李慎心情不錯地走回東宮。

李淵低聲道:“麗質帶孩子還真是……”

李承乾道:“麗質比孤更瞭解她們。”

李淵又舒坦地坐下來,喝着茶水。

頡利死了,長安又死了幾個漠北使者,長安城戒嚴了半日,之後朝中張貼的告示,說清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因突厥與漠北的恩怨從貞觀四年就開始了,也就是說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個爛攤子,連父皇與朝中文武,都不想去管的爛攤子。

貞觀八年的一月剛到中旬,還未到春暖開的時節,天氣依舊是寒冷的。

今天又下起了凍雨,晨練只能取消了,朝中依舊在休沐狀態。

李承乾坐在東宮的屋檐下,吃着昨晚吃剩下的核桃,核桃是烤過的,外面還有些焦黑的痕跡。

繼續看着弟弟妹妹的作業,等雨水稍稍停歇一些了,小福又將早上要吃的餛飩端來了,她將一大碗餛飩放在邊上,道:“殿下,先用飯吧,早上不要吃這個了。”

李承乾拍去手上的核桃渣,端起餛飩便吃了起來。

東宮的規矩就是小福的規矩,每天三餐都不能落下,都要好好吃飯。

她是一個很容易將規矩當作自己行事準則的人。

這一年來她便一直在強調,好好吃飯。

現在她又匆匆走入廚房,坐在門前耐心地包着餛飩。

廚房是她的一方小天地,那裡的一切都是她安排的。

寧兒從後殿走來,她拿出一份奏章,道:“這是關外送來的奏報,陛下命人抄錄五份,給東宮,中書省,各衛府大將軍都送去了。”

李承乾拿過奏報看了起來,奏報上說的是吐蕃的事,松贊干布與祿東贊征服了雪域高原,稱雄吐蕃,完成了對吐蕃衆多小部落的合併,並且定都邏些,與泥婆羅交好,控制了雪山後方的泥婆羅河上游。

並且吐蕃向大唐送來賀書,向大唐天可汗表示祝賀與友好之意。

看完之後,皺眉道:“這奏章還抄錄給了軍中各衛府將領?”

寧兒點頭道:“是的,一早承天門剛開便送去了。”

松贊干布終於走到了這一步,現在他足夠得到父皇的重視。

只不過現在的大唐依舊兵峰正盛,突厥人看到唐軍還要跑。

青海已在大唐的掌握中。

李承乾看着從屋檐落下來的雨水,沉默不言。

寧兒站在一旁,又將這份軍報收了起來。

東宮門外,一個太監站在那裡與東宮的宮女說了兩句話。

宮女回來稟報道:“太子殿下,高昌使者到了,趙國公請太子殿下一起主持接見使者事宜。”

李承乾吃完了碗中的餛飩,拿起一旁的傘走出東宮。

朝中顯得更冷清了,因頡利死了,杜爾殺了那幾個漠北使者之後,皇城短暫地熱鬧了幾天。

而後衆人又迅速恢復了休沐的狀態。

李承乾穿着一身青衫,來到鴻臚寺。

禮部尚書李百藥又和往常一樣,就站在門口迎接。

李承乾走到屋檐下,一臉惆悵道:“這些天不是下雨就是下雪的,真是煩人。”

李百藥道:“太子殿下,下點雨也好,河西走廊的水草會長得更好。”

李承乾揣着手點頭道:“老天真好,偏心我們大唐。”

李百藥低聲道:“殿下,臣任職禮部尚書,近來翻閱典籍,如今朝中兵馬已收回了河西走廊,是否可以重建漢時留下的河西走廊四郡。”

祁連山以北的一條道路便是河西走廊,自漢以來便是中原上好的養馬場,又因大唐這兩年難得好的氣候,讓河西走廊的水草長得更好了。

而控制河西走廊的便是中原王朝丟失多年的四郡之地,四郡分別是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拿住了四郡纔算是真正控制了河西走廊。

只不過如今這四郡多年沒有修建。

李百藥將殿下的雨傘放在一旁,作揖又道:“臣得知陛下讓太子殿下監理朝中錢糧調度,臣便有此一問。”

李承乾瞭然點頭道:“這件事孤會與老師商議的。”

李百藥又行禮道:“臣就等候殿下的消息。”

坐在鴻臚寺內的長孫無忌見到李百藥正在和太子談話,便神色不悅的咳嗽了兩聲,打斷對話。

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351.第351章 少了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163章 杖責第83章 頡利的近況219.第219章 調令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279.第279章 清查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351.第351章 少了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102章 科舉揭榜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304.第304章 寒冬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325章 佳節第74章 太子拜師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215.第215章 存糧215.第215章 存糧第34章 儲君心事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52章 爺孫倆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161章 監察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74章 太子拜師78.第78章 解氣?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436.第436章 老將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37章 舅爺與舅舅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80章 漠北恩怨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84章 戰書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54章 臣來告老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88章 活得明白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96章 以前的事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531章 只有利益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41章 大勝而歸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98章 奉命放假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27章 長安傳聞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
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351.第351章 少了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163章 杖責第83章 頡利的近況219.第219章 調令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279.第279章 清查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431.第431章 寒山寺往事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351.第351章 少了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102章 科舉揭榜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304.第304章 寒冬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325章 佳節第74章 太子拜師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307.第307章 太子的實習期215.第215章 存糧215.第215章 存糧第34章 儲君心事445.第445章 揚威蔥嶺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52章 爺孫倆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161章 監察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第74章 太子拜師78.第78章 解氣?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436.第436章 老將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37章 舅爺與舅舅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80章 漠北恩怨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356.第356章 皇后的家書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84章 戰書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54章 臣來告老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88章 活得明白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96章 以前的事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531章 只有利益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41章 大勝而歸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432.第432章 去過一次就忠心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98章 奉命放假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27章 長安傳聞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