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驚蟄

相較於以前的打仗方式,現在派出去將軍與官吏多,反而兵馬不多,關中沒有感受到募兵的壓力,這種壓力被西域人與吐蕃人分攤了。

皇帝身在關中不知西域的形勢如何,外面的樑建方與李奉誡在西域主持大軍,還有劉仁軌與崔玄暐主持西域治理。

兵馬多寡不重要,領兵的將軍倒都是驍勇的將士。

蔥嶺的地勢與氣候不見得對唐軍有利,因此從一開始英公就沒打算在關中大規模地募兵,並且排除了大規模,大規模行軍方式,而是讓那些將軍以幾百人或者近千人的隊伍,各自帶着一路兵馬攻打

而在蔥嶺可能會有數十路小股兵馬,規模不大且會像一根根針紮在蔥嶺的腹地。

看着孩子們在陽光下,吃力地拉着小號長弓,英公道:“陛下應該多來驪山走走的。”

驪山的確是個很好的地方,比如說還能與某個千古一帝當個鄰居。

本來大家都是關中的皇帝,大致來說其實一直都是鄰居。

李承幹詢問道:“近來朝中如何?”

李績道:“許敬宗罵褚遂良是個賤人,褚遂良罵許敬宗是老狗,唉……”

倒春寒之後,將大朝會的事安排好之後,其實也就沒什麼事,對皇帝來說在昆明池的開掘沒有見到成效之前,自己這個皇帝都會很清閒。

再者說,大朝會那天的旨意送出去,直到送到西域也需要一個月左右的路程,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接下來的一個月內,自己這個皇帝的大可以留在驪山行宮,不回長安城都可以。

李承乾道:“朕一直覺得他們鬥來鬥去,遲早累壞自己。”

英公道:“馬周與于志寧,不會摻和的。”

待父皇也回來了,李承干將空間留給父皇與英公,自己則去教孩子們如何拉弓。

連續十餘天的轉暖,就連山風吹來時也帶着些許暖意。

樹木都搶先抽出了新芽,半月後,幹慶十一年三月,驪山行宮終於被收拾一新,就連華清池的池水也變得更清澈了。

李承幹見到了喜鵲飛入了驪山的山林中,這說明暖春到了。

雨水節氣剛過,接下來就等待着驚蟄的到來,李承幹坐在華清宮門外,看着女兒鵲兒往華清池中倒入魚苗,她笑道:“等魚兒長大了,父皇也就能來驪山釣魚了。”

李承乾道:“朕更喜歡坐在外面釣魚,哪有人進山裡釣魚的。”

小鵲兒稍稍擡頭思量了片刻道:“父皇在意的不是在山上釣魚,而是在池中釣魚,華清池總歸只有這麼點大,魚兒總會咬鉤的,於父皇而言這反倒少了幾分趣味?”

“嗯,你說對了一部分。”

她遲疑道:“還有魚的種類?”

李承幹搖頭道:“還有人,在各縣的河邊坐着,就能夠見到各種各樣的人,而在驪山行宮,看到的就只有景色而已。”

小鵲兒上前拉着父皇的手,道:“那是父皇喜看人間。”

李承乾道:“朕本就在人間。”

小福走來道:“陛下,該用飯了。”

李承幹這才起身領着孩子去用飯。

今天的飯食都是小福就地取材的,所以飯桌上的菜餚顯得素了一些。

如今一家人的飲食都是小福在安排,陛下什麼時節什麼時辰愛吃什麼,不能吃什麼,清淡或口重,也只有小福最清楚。

在驪山的這段時日很清閒,清閒到孩子們都養成了晚睡的習慣,因皇帝開始休假了,孩子們的學業也暫時停下了。

陛下的孩子們還是很特殊的,偶爾孩子們還會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語言,那種語言很好聽,一字一音咬字清晰,鏗鏘有力,像是人世間本就該有這種語言一般。

太上皇與皇太后已回龍首原的村子了,餘下的時日裡,陛下還留在驪山休暇。

閒暇的時候,待婉兒照顧着孩子睡下,李承幹才得以親自過問國事,看着手中的奏章,道:“寧兒,還有筆墨嗎?”

這些天,孩子們練字用去了不少墨水,寧兒這纔將長髮束起來從桌上拿起一方硯臺,在挑揀了一番後總算找到一個能用的。

她將墨研好,將硯臺放在陛下的桌前,道:“許多物件還留在長安,帶來的硯臺沒這麼多。”

見她要去準備,李承幹拉住她的手道:“不着急,過兩天我們也回去了。”

寧兒點着頭幫着陛下整理紙張。

蘇婉道:“近來總感覺記不好事,纔想起來還有不少書卷沒收起來。”

她纔回過神,又道:“快去看看天色是不是要下雨了。”

幾滴雨水落下,華清宮外已是一片雨,其實不用皇后吩咐,宮女已將殿下們的作業收進來了。

李承幹接過小福遞來的一碗粥,道:“這粥放芹菜了?”

小福道:“東陽公主說陛下吃一些芹菜好,過了這個時節就難找這般鮮嫩的芹菜了。”

“嗯,味道還不錯。”

小福眯着眼高興笑着。

寧兒看着這個丫頭,覺得這個丫頭侍奉陛下這麼多年,她一直很傻,其實她大可以要一個名分的。

私下裡,寧兒時常與小福說過,但這丫頭一直很傻,她卻也很知足。

直到這天夜裡,在皇后的安排下,宮裡的福姨成了福妃。

翌日,平日裡這個時辰就該做飯的小福沒有出現在爐子邊,而是穿着華貴的衣裳走在皇后身邊,與寧妃走在一起。

相較於出身名門的蘇皇后,還有富有才學的寧妃站在一起,小福的光芒黯淡了許多,但她卻一直掌管着皇帝的飲食,以後也不會有人替代她了。

關中三月,驚蟄,皇帝離開了驪山,回到了皇宮。

這位皇帝回到皇宮之後,就召見了于志寧與許敬宗。

新殿內,李承乾道:“這是慕容順給朕的書信。”

許敬宗雙手接過楊內侍遞來的書信,翻看着其中內容道:“陛下,慕容順的確是個有手段的人。”

這一次,慕容順來信就是說他爲大唐準備了五萬兵馬迎接大食人,若加上安西大都護府的兵馬,該有十一萬大軍。

于志寧站在一旁沉默不言。

李承幹站起身走了兩步,揣着手看着殿外的烏雲,驚蟄時節的雷雨似乎要來了,今天的烏雲很沉重。

正想着突然見到遠處的天際閃過一陣雷光,之後便傳來了隆隆的雷聲。

等到有風吹過,又過了半刻時辰外面的雷雨才落下。

剛過三月,南方的暖空氣就急不可耐地北上,一路衝擊到了關中,聽說秦嶺南北這些天的早晨一直有大霧。

也就在這個時節原本覆蓋關中的西北冷空氣還未消耗殆盡,雙方如此一撞,就成了一場雷雨。

雷光又在眼前乍現,雷聲好似要撕開天空。

李承幹走回殿內,道:“慕容順的事是不是可以證實,只要大唐的商人足夠大膽,他們也可以買下一個小國?”

這的確是個很大膽的想法,可這世上能夠做到這樣的事的人,應該只有慕容順有這個實力,況且慕容順得到小勃律國的手段並不是太正道。

于志寧道:“陛下,這世上又有幾個商人能夠如他這般。”

李承幹頷首,道:“當初朕還在東宮,幾次想要接近商人都被攔住了,如今想來,還挺慶幸有諸位勸諫。”

于志寧作揖道:“臣不敢當。”

現在,于志寧講話也帶了幾分老人才有的沙啞嗓音,李承乾重新坐回來,道:“朕也不需要大唐的商人與慕容順那樣爲大唐買下一兩個小國,若朝中與商人走得太近也不好,兩位是有此顧慮?”

許敬宗道:“陛下,光是京兆府與商戶走得太近就已飽受朝堂詬病。”

李承幹長出一口氣,一手拿着桌上茶碗的碗沿,又道:“若大軍在外,唐人的商人能夠走出去,讓諸國與禮部簽訂契約,讓商人前往,是不是可以將大量的財富與貨物帶來……”

大軍開道,官吏領路,商人“搶錢”的模式在陛下的口中講述出來。

當今陛下絕對不是什麼君子,所以如今的朝臣也算不上什麼君子,滿朝文武都是如豺狼,朝堂在經營一道上恨不得將人的價值吃乾淨,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皇帝與于志寧,許敬宗還在商議着。

隨着上官儀也被請入殿內,新殿內的話語聲更多了,而殿外的雷雨聲也更大了,雨水澆灌着大地,在地面上形成了一片水霧。

自今天一早來到新殿之後,于志寧也記不清自己喝了幾碗茶,聽着許敬宗的講述只覺得疲憊。

許敬宗認爲,大軍在外唯有徵服與掠奪,至於陛下所言的經營大可不必多此一舉。

對此上官儀很反對許敬宗看法,他覺得兩國交戰並不是每一次都與東征高句麗那樣,將人口都掠奪乾淨了,有時候戰爭是有一方降了,而另一方進城。

正如當年劉邦與項羽分別入咸陽,那是兩回事,兩種評價,與後人而言相差甚遠。

搶了就會落人口舌,可若是要用一種更正義且正當的方式得到敵國投降之後的財富,就能夠避免被人指責。

于志寧道:“許尚書。”

許敬宗回神道:“講。”

于志寧又道:“平日裡許尚書是個何其精明的人,怎麼如今這時候不懂變通呢?”

許敬宗遲疑道:“於尚書是何意思?”

“官吏帶着商人在外發財掠奪的確不好,可換言之,大唐的商人也是唐人,只要是唐人就要得到保護,官吏是在保護商人進行貿易,並不是給商人領路,只要明白主次即可,至於如何去做,想必許尚書比老夫更懂。”

許敬宗老臉也不紅,面對這些話語他理直氣壯,站得也是筆直,道:“的確這件事只有老夫能辦好。”

李承乾麪帶笑容,許敬宗本就最擅長這種事。

于志寧接着又道:“那好,之後的事可還有異議?”

“陛下!”許敬宗又行禮道:“此事臣來安排,但商戶到了西域之後的諸多事,能否交給劉仁軌去辦?”

上官儀道:“陛下,安西大都護府就快建設完備,吏部本打算這兩年就將劉仁軌調任回來了。”

許敬宗道:“那就先讓劉仁軌帶着商戶先試一年。”

于志寧道:“有商戶的人選嗎?”

許敬宗道:“有!自當年老夫主持京兆府,就聽說了一人,此人當年混跡在長安時就拒絕拜在杜荷公子門下,而後在關中站穩了腳跟,現在的家業在河西走廊與西州,此人名叫裴明禮。”

上官儀反問道:“此人好用嗎?”

“好用,爲人靈醒且忠心大唐,以往或有寺廟在河西走廊仗義疏財,可裴明禮從不做這種事,他恪守本分,只做買賣,此人在河西走廊有三處作坊,兩間倉庫,家產該有十萬貫。”

上官儀道:“此人老夫早年聽聞過,當年爲了找你許敬宗,幾次投報無門。”

許敬宗頷首。

上官儀又道:“老夫倒是覺得他恐怕拿不出十萬貫現錢。”

“正是。”許敬宗又補充道:“算上他的家業與作坊,該值十萬貫,陛下!不需要這個商戶有多麼富有,只要此人忠心,且聽話又有些手段,那麼只要朝中給他一個機會,餘下的事他自己就能做好。”

李承乾道:“光這一個不夠,蔥嶺大仗在即,朕還需要更多的人手。”

大軍先去打一遍,再由官吏與投降之國寫好契約,之後官吏就可以保護商人,從此開展貿易,名正言順地掠奪,最終目的是要將財富帶到大唐。

這又是另一種智慧,比如說一個商戶在西域賺了十萬錢,如何將錢帶來。

或者說在西域就開始截流,在交易產生時,只要帶入大唐境內就需要繳納市稅。

再之後,外面的雷雨剛停歇,民部尚書褚遂良也被召入了殿內。

這下可好,殿內吵得更厲害了,李承幹只好站到殿外與上官儀,還有于志寧躲個清淨。

李承幹接過楊內侍遞來的椅子坐下來,看着雨後還溼漉漉的景色,笑道:“以前還聽於尚書說,待老去的那一天寫一篇文集,從此了卻餘生也挺好。”

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243.第243章 雪後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362.第362章 祭拜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309.第309章 發兵第519章 待價而沽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73章 “肥羊”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32章 拜訪舅爺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17章 他要卷死孤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323章 新爺孫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512章 倒春寒243.第243章 雪後420.第420章 戰象第568章 長安之南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41章 大勝而歸第2章 “人肥”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360.第360章 歸心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368.第368章 新設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32章 拜訪舅爺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337.第337章 “奇觀”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131章 折衝府第161章 監察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第6章 小女徐慧第138章 從不退讓260.第260章 談人生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
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534章 人前人後的禮部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243.第243章 雪後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362.第362章 祭拜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309.第309章 發兵第519章 待價而沽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86章 補貼與孝順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73章 “肥羊”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32章 拜訪舅爺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569章 葬了一個時代的昭陵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343.第343章 皇帝出征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17章 他要卷死孤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323章 新爺孫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3章 太子講故事第529章 太子師之爭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512章 倒春寒243.第243章 雪後420.第420章 戰象第568章 長安之南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41章 大勝而歸第2章 “人肥”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456.第456章 最堅定的護國將軍489.第489章 想家的吐蕃人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31章 無建樹的太子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360.第360章 歸心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368.第368章 新設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32章 拜訪舅爺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337.第337章 “奇觀”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131章 折衝府第161章 監察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64章 父皇的權力巔峰伊始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第6章 小女徐慧第138章 從不退讓260.第260章 談人生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第51章 守備長安的太子272.第272章 休沐?休沐?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