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

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

這片戰場的戰事像是剛結束不久,薛仁貴查看着屍體的分佈,低聲道:“這兩支兵馬像是突然遇上的,不得不打了起來。”

放眼看去,屍體數百具,裴行儉很認同薛仁貴的分析,並且還能看到地上的車轍印,該是運輸輜重時交戰的。

薛仁貴回頭看了眼來時的方向,以及車轍印去的方向,情況就很明顯了,從吐蕃方向來的輜重似乎是運去天竺的,半道上遇到了大食人的阻截,也就能解釋爲何這裡會有這麼多吐蕃兵了。

裴行儉坐在馬背上,蹙眉看着這裡不語。

薛仁貴道:“吐蕃往來這裡的兵馬多嗎?”

茹來傑道:“很多。”

慕容順道:“先去天竺吧。”

裴行儉有些遲疑,詢問道:“此事,要告知吐蕃都護府。”

薛仁貴也頷首。

拉住馬匹的繮繩,裴行儉又對身邊的裨將王方翼叮囑了幾句,就讓他去吐蕃送軍報。

兩位唐軍將領有了決定,茹來傑與慕容順都不好多言。

薛仁貴是唐軍的將領,他行事自然不可能只有橫平豎直的果決行爲,當即就派出一隊兵馬前往吐蕃,告知吐蕃都護府的李安期。

衆人休整了片刻,將這些屍體焚燒之後,這才繼續前往東天竺。

有了先前的場面,裴行儉與薛仁貴都警惕了幾分,一路上派出斥候查探,擔心還有大食人埋伏。

慕容順策馬在一側,道:“裴將軍。”

裴行儉的目光還在觀察着這片荒涼戈壁,道:“怎了?”

慕容順道:“裴將軍,如今的戰事早已不是大唐與大食的戰事了,事涉塞人,波斯舊民,還有吐蕃人,天竺,還有小勃律國。”

裴行儉詢問道:“你放心,大唐不會置身事外。”

茹來傑道:“王將軍就在前面了,沿着獅泉河走就到了。”

隊伍又走了一天一夜,還算是順利,裴行儉在這裡見到了一隊隊天竺人。

這些天竺人赤着腳舉着木盾,酷熱的天氣里正在河邊飲水,他們看到唐軍紛紛站起身,甚至有人往後跑去。

薛仁貴讓馬兒在河邊休息飲水,雙方人馬就在這裡互相觀望着。

似乎天竺人認識唐軍,也沒有敵意,甚至還投來笑容。

過了一個時辰,一騎快馬而來,來人穿着唐軍的甲冑,大聲吼道:“末將王孝傑,敢問是哪路將軍!”

“蔥嶺薛仁貴,裴行儉!”

王孝傑駕着馬走入河中,馬蹄踩着淺淺的水面過了河來到近前。

裴行儉道:“王孝傑?聽說過你的名號,當年陛下出遊軍中將領對你多有誇讚。”

王孝傑朗聲道:“裴將軍過譽。”

薛仁貴問道:“這裡形勢如何?”

聞言,王孝傑領着衆人過了河,一邊講述着這些天發生的事。

五天前,大食人南下攻打天竺,四大天竺王將國事一應都交給了王玄策,並且讓王玄策統兵。

裴行儉道:“恐怕,大食此番派來的兵力不少。”

王孝傑道:“正是如此,已派人去查探了。”

早在長安時,薛仁貴就也聽說過王玄策與大食人有過節,這個過節還要從當年征討阿羅那順說起。

大概是玄奘回到了關中,王玄策出使天竺,也就是大食滅亡波斯之時,就是那三兩年間,王玄策就與大食人交手過。

聽聞當年蔣師仁還差點死在大食人的牲口口中。

過了獅泉河之後,裴行儉與薛仁貴見到了慕容順的五萬兵馬。

慕容順很誠實,他說自己有五萬大軍,那就真有五萬大軍。

越往獅泉河的下游走去,一路上的天竺人對這支唐軍十分恭敬。

來到一座漂亮的大城之前,東天竺王親自來迎接這支唐軍,薛仁貴下馬還打算客氣一番,卻見一年多不見的王玄策先一步走上前。

“王將軍!”薛仁貴抱拳道。

“來城內說話,讓大軍先休息!”王玄策二話不說攬着薛仁貴走入城內,直接無視了站在原地極爲尷尬的東天竺王。

東天竺王是個很年邁的老人,當年王玄策拿下了阿羅那順之後,就願意投效大唐,甚至願意拜入道祖門下。

要說這個老人家是會審時度勢也罷,鼠首兩端也好,怎麼看都讓人提不起什麼好感。

裴行儉也是無奈一笑,就領着大軍進入了獅泉河邊這座大城,這座城很漂亮,它的北面是雪山,面朝獅泉河。

這座城也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作波特瓦爾。

而這裡就是天竺的西大門,與大食人就差隔着獅泉河相望,越過了河就是戰爭。

一走入城內就能聞到糧食的香氣,這座城內有各種各樣的城堡,可是因爲戰爭,這裡的一切資源都是爲戰爭準備的,所以這裡的人基本上沒什麼生活。

王玄策將這裡打造成了一座邊疆重鎮。

蒸出來的稻米很香,看到天竺人將碗遞來,裴行儉又見到他們往稻米上澆了一些溼潤的豆泥,就沒有多大的食慾了。

這裡的王宮邊上有幾間裝點華麗的土屋,這些土屋上種滿了鮮花,裴行儉與茹來傑,慕容順三人暫時在這裡住下。

隨之而來的大軍到了天竺之後,由王孝傑照顧。

吐蕃老人茹來傑頗有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他一進屋內便自得其樂地煮着奶茶,吃着糌粑。

這位老人家好似有吃不完的糌粑與奶茶,不論到了哪裡他都不會委屈自己。

好在這間土屋外種着不少鮮花,不然屋內的味道也不會太好聞。

茹來傑見到裴行儉不願意吃天竺人的飯食,又見陶鍋內的奶茶煮好了,茹來傑倒出一碗,看裴行儉在屋內來回走着,有點焦急不安,在等着薛將軍的回來。

薛仁貴與王玄策多半有很多話語要講,因要一起對付繼續南下的大食人。

茹來傑遞上一碗奶茶,又道:“裴將軍喝碗奶茶如何?”

裴行儉這才停下腳步,接過這碗熱乎的奶茶,就着一張餅吃着。

再看慕容順,他倒是不挑食,吃着天竺人的豆泥與稻米飯。

三人簡單地對付了一頓,茹來傑解釋道:“其實整個天竺已是王將軍說了算的,裴將軍不用擔憂。”

裴行儉嚥下一口奶茶,遲疑道:“當真?”

茹來傑撫着花白的鬍鬚點頭,道:“當年我在吐蕃都準備好去死了,是王將軍將我帶來了天竺,他說我這樣的人要是就這般死在吐蕃的雪山上,太可惜了。”

“王將軍與天竺女王的孩子已成了新的天竺王,還有唐軍在,其餘三大天竺王只能成爲附庸,呵呵……其餘的幾個天竺國都是個膽小怕事的。”

茹來傑說起了當年的緣由。

去年,王玄策帶着天竺女王一家人回到了天竺,天竺的臣民迎接了他們的新天竺王,並且這位新天竺王是說關中話的。

而王玄策回到曲女城時候,崇文館的劉弘業已在天竺經營多年了。

等王玄策與天竺女王回來,劉弘業已爲王玄策備足了糧草,人口與牲口。

 

王玄策重回曲女城休整了一番之後,就召見了其餘幾個天竺王,並且將這幾個天竺王客客氣氣地收入曲女城中,將他們照顧了起來,應該是軟禁更合適一些。

聽到這裡,裴行儉帶着懷疑的神色詢問道:“王將軍真的沒有將刀放在那幾個天竺王的脖子上?”

茹來傑笑着道:“他們都是真心實意地將王權交給王將軍的,如今曲女城的天竺王是唐人血脈,既然是唐人血脈的天竺王,一統天竺也還是應該的。”

慕容順嘴裡還嚼着米飯道:“王玄策本就是天竺王的父親,天竺女王說天竺臣民都是天可汗的子民,也就不分東天竺還是南北天竺了。”

茹來傑繼續講述着,之後的一年,王玄策一直在招兵買馬,如今天竺有兵馬十餘萬,苦役二十餘口,並且劉弘業在天竺各地開墾田地,修建驛道,將後方的糧草源源不斷地運送過來。

外面的天色已入夜,聽茹來傑說完了天竺的近況,裴行儉走在這座王城中。

夜色的王城內實行宵禁,只有唐人將士能夠在這裡走動。

劉弘業從王宮內走出來就撞見了等在這裡的裴行儉,行禮道:“裴將軍?”

“正是,當面是……”

“在下天竺崇文館的主事劉弘業。”

劉弘業是長安關中人士,看起來也就三十多歲的模樣,顯得很老成,只是在天竺久了,依舊沒有改變他的爲人儀態。

說來也是,只有唐人改變別人的,沒有別的地方的人能夠改變唐人。

先前裴行儉就聽說了劉弘業的事蹟,吐蕃老人茹來傑將他說成了一個很了不起的人。

王玄策在天竺有如此成就,並且能夠要挾天竺諸王,與劉弘業有很大的關係。

茹來傑說劉弘業是中原出身的謀士,應該算是一個天生的謀士,不論是手段還是治理才能都十分了得。

茹來傑只可惜他的吐蕃孩子中,沒有這樣的能人。

裴行儉心中明白,其實劉弘業是劉洎的兒子。

大家都在異鄉,其實都不容易,裴行儉不知劉弘業這些年是怎麼過來的,拍着他的後背道:“這些年有勞你了。”

劉弘業低着頭道:“我要回去了。”

裴行儉道:“恐怕天竺人會捨不得吧。”

劉弘業解釋道:“關中送來的家書,我的家書從相隔萬里之外的長安送來,途經西域與吐蕃,再過泥婆羅送到天竺,這種事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好在現在吐蕃有了都護府與崇文館。”

“你知道嗎?”劉弘業的神色上帶着驕傲,他仰頭道:“如今天竺與吐蕃都護府之間竟然能夠有文書往來了,我們天竺的文書能夠在吐蕃都護府有了批覆,甚至可以送去關中,這是千百年來,從未有過之事。”

劉弘業是個謀士,也是一個十分典型的文臣,是呀……他的出身就是文臣,在貞觀年間劉洎就是一個出類拔萃的文人。

裴行儉道:“聽說這裡的幾大天竺王也是你派人綁來的?”

“其實要辦成這件事很簡單,我只是以天竺王的名義給各地的天竺王送去旨意,再讓王玄策帶着大軍出去轉一轉,各地的天竺還以爲王玄策要攻打他們,就紛紛前來投效了。”

“真是投效嗎?”裴行儉又問道。

“要挾也罷,投效也罷。”劉弘業一手揹負,一手拿着一卷書,道:“大戰在即,不得不這麼做,這些天竺王分居各地對天竺來說是個隱患,大戰在前更是如此,一定要控制住他們,並且讓他們全力支持唐軍,與大食一戰,纔有更大的勝算。”

“他們不得不來投效我們,也必須要來,若各地天竺王不來投效,那他們就必須要死。”

話語聲冰冷,裴行儉從這個人的神色上看到了些許剛毅與果決,以及一些不容置疑。

再想如今的朝堂,如劉弘業這樣的人一旦走入朝堂上,想必也會是個很厲害的文臣,有手段,有算計,還有果決。

考慮如今朝堂上的文武矛盾,裴行儉又覺得頭疼,深吸一口氣,又問道:“打算何時歸家?”

劉弘業道:“打完這一仗。”

裴行儉道:“好,打完這一仗我們一起回家。”

身後傳來了腳步聲,是王孝傑,他行禮道:“劉主事,裴將軍,入王宮內說話。”

“好。”

這座王宮內點着幾個火盆,一張巨大的地圖掛在牆上,黃燦燦的火光照在地圖上,圖上可以見到如今的天竺與大食隔着獅泉河相望。

王玄策盤腿坐着,笑着道:“裴將軍,許久不見了。”

裴行儉還記得當初自己還在長安城,王玄策要來天竺時就將兵書送給了自己。

那捲兵書留在安西都護府,倒也沒有隨身帶來。

劉弘業遞上一卷書道:“這是吐蕃都護府送來的書信。”

在這裡沒有外人,只有王玄策,裴行儉,薛仁貴,劉弘業,王孝傑五個唐軍將領。

這場對話,就連茹來傑與慕容順也沒有參與。

劉弘業又道:“吐蕃願意再派出三千兵前來馳援。”

劉弘業看起來是個陰沉的謀士,不過此人有智謀有手段,雖說看起來不像好人,可在這種偏遠險地,就需要這種人。

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326章 蘇亶家事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519章 待價而沽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81.第481章 山下骨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481.第481章 山下骨368.第368章 新設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503.第503章 老君山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33章 孫神醫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97章 謠言79.第79章 家宴第77章 立冬宴席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154章 陳年舊事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13章 耿耿於懷第92章 兄弟三人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138章 從不退讓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84章 戰書471.第471章 河東裴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37章 舅爺與舅舅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68章 孤有進步嗎?206.第206章 真話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174章 分寸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436.第436章 老將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95章 合力撈魚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第49章 上架感言385.第385章 登基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488.第488章 陳子昂
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326章 蘇亶家事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519章 待價而沽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481.第481章 山下骨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481.第481章 山下骨368.第368章 新設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503.第503章 老君山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33章 孫神醫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438.第438章 再來西域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97章 謠言79.第79章 家宴第77章 立冬宴席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193.第193章 何等人物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154章 陳年舊事266.第266章 太子婚事第13章 耿耿於懷第92章 兄弟三人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389.第389章 玄奘歸來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224.第224章 玉璧與金車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22章 愛罵聖人的太子第138章 從不退讓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84章 戰書471.第471章 河東裴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37章 舅爺與舅舅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68章 孤有進步嗎?206.第206章 真話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174章 分寸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436.第436章 老將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95章 合力撈魚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537章 皇帝的那有何妨第49章 上架感言385.第385章 登基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540章 想回家的人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488.第488章 陳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