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

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

自漢,魏,兩晉,前隋,再到貞觀一朝的東征之後。

幹慶六年的九月,大唐交出了一份十分完整的答卷,遼東種出了兩千萬石糧食。

除卻江南,蜀中,嶺南,大唐又多了一個十分龐大的糧倉。

這個糧倉擁有近八千萬畝土地。

郭駱駝走在人羣中,領着自己的孩子正在吃着湯餅。

許敬宗快步走來,道:“郭兄,司農寺真的在遼東種出了這麼多糧食?”

今天朝中還未開朝,酷暑過去之後,郭駱駝帶着孩子城裡走走,他解釋道:“其實早在前幾年開始,遼東種出來的糧食就很多了,那時候陛下與老夫都沒有聲張。”

許敬宗神色稍有困惑,可擋不住溢於言表的驚喜,神色很複雜,複雜到一會兒笑,一會兒蹙眉。

郭駱駝道:“有人說遼東苦寒,也有人說遼東距離外敵太近,其實這些話都沒錯,可遼東本就是富庶之地,比西域好太多了,那裡不需要開挖坎兒井,只需要播種與開墾就可以了。”

“嗯……”郭駱駝給店家付了幾錢飯錢。

店家忙道:“我們可不敢收郭寺卿的錢,郭寺卿是我們農戶的大恩人。”

見店家不收,郭駱駝還是將銅錢留在了桌上,道:“以前家境貧寒,現在陛下給瞭如此豐厚的俸祿,家裡也吃不窮了。”

說着話,郭駱駝又輕拍了拍兒子的後腦。

看許敬宗還站在眼前,他又道:“早在幾年前就有成果了,爲了遼東安穩,陛下才會默許阿史那社爾去攻打靺鞨人,靺鞨人就在遼東的北面,現在長安城都在傳遼東豐收的消息,無非是瞞不住。”

“瞞……瞞不住。”許敬宗一時間語塞。

“就是瞞不住罷了。”郭駱駝平靜地道:“我親自去過遼東,看到遼東山林中有許多高大的樹木,成片成林,我就知道那裡的土地很肥沃,樹木高大直入雲霄。”

許敬宗感慨道:“有生之年也要去遼東看看。”

郭駱駝搖頭道:“許府尹其實不用去,今年朝中派出了三十名官吏與兩百支教夫子前往遼東了。”

許敬宗與郭駱駝的年紀相仿,也都年過四十,臨近五十歲,他又是一聲長嘆,道:“我們這些人中你是最苦的,在西域數年,又去遼東,還去蜀中,真是苦了你了。”

“老夫這些事說不上苦,只會種地罷了,司農寺的那些人年輕都可以獨當一面了,老夫也可以頤養天年。”

許敬宗道:“陛下多半要給你封賞。”

郭駱駝頷首,“都已入凌煙閣還要什麼封賞,此生足矣。”

貞觀年間,當年的天可汗給大唐打下了大片的疆域,北征突厥兩年,征討了吐谷渾一年,征討高昌,掃平了西域前後又是五年,與吐蕃在鬆州一戰,之後又是東征的三年。

再有後來的東征,貞觀一共二十年,至少有十年在打仗。

當年的大唐,戰爭是很頻繁的。

而幹慶一朝,至今爲止只有蔥嶺一戰。

天竺那一仗還是王玄策借兵打的,勉強也算吧。

不是這一朝不好戰,而是貞觀一朝開闢出來的大片疆土,大唐還在消化中,甚至現在還有點消化不了。

這種消化不良,具體體現在制度,或者是崇文館的建設方面,又或者是都護府的建設,還有安西四鎮的建設。

郭駱駝在西域開挖坎兒井,也算是一種消化手段。

遼東的糧食也是消化手段的一部分。

如今的大唐,放在眼前的問題也很簡單,將打下來的疆域要消化並且加以利用,成爲養分讓這個大唐更強大,讓人口更多,糧食更多。

李承幹登基之後,說什麼三年的規劃,五年中的籌謀,其實就是在消化貞觀朝的積累。

蔥嶺一戰是必須要打的,不打就不能讓伊犁河安寧,驅趕外敵也好,殺光外敵也好,都是爲了天山與伊犁河的安寧。

如此,大唐才能夠安心消化貞觀朝打下的基礎與疆域。

那麼遠處的大食人呢?他們的統治應該是更原始,更殘暴的。

而朝中人手與制度的不夠完善,也導致了現在的疆域對如今的大唐來說,實在是棘手。

更何況,王玄策他……

唉!

罷了……

李承幹想到此處,也只能想着在制度上縫縫補補,儘可能消化得精細些。

父皇太猛了也不好。

李承幹揣着手走在太極殿前,身後跟着兩個女兒與小兒子,也都是揣着手走路。

爹爹走在前頭,三個孩子在後方從高到矮走成一列。

最大的那個兒子如今十一歲了,一直是父皇在撫養,那是父皇當初說過的,他要撫養於菟。

李承幹忽然停下腳步,身後的三個孩子也跟着停下腳步。

是有內侍匆匆來報,道:“陛下,趙國公來了。”

李承幹頷首,示意將人請來。

當長孫無忌到了,三個孩子上前圍着喊舅爺。

自從舅舅告老之後,就很少再來宮裡走動。

三個孩子圍着舅爺好一會兒,直到長孫無忌拿出了一個紙鳶,她們才一起去玩。

李承乾道:“勞煩舅舅了。”

長孫無忌道:“不勞煩,臣聽聞遼東種出了千萬石糧食?”

“是啊。”李承幹依舊揣着手走着,道:“遼東種出了這麼多糧食,恐怕有人要笑掉大牙了,這麼多糧食,民部也買不過來。”

長孫無忌道:“臣以爲朝中不必都買了。”

“不買?”李承幹又道:“那些指望着大唐早日滅亡的人,以及那些支教反抗名仕多半是這麼想的,可是朕買得起。”

長孫無忌一時間無言。

шшш●ttκд n●¢ ○

“朕買得起,爲何不買?”

從太上皇的口中聽說過,現在的朝中很富有。

買得起三個字,像是一塊巨石砸在了心口,長孫無忌忽然咳嗽了兩聲,接着道:“既然買得起,那是臣多慮了。”

“他們也多慮了,也勞煩那些名仕對朕的社稷掛念在心,真是有勞那些人牽掛。”

長孫無忌又是無言一笑。

李承幹依舊走在太極殿前的開闊平地上,道:“其實他們是一羣很有趣的人,他們不在朝中爲官,卻對朝政指指點點,甚至他們連反賊也算不上。”

話語一頓,又道:“舅舅就當朕太閒了,朕閒着沒事做,就想着專研他們的心思,專研久了就會這樣。”

長孫無忌作揖道:“陛下有如此心境,臣便放心了。”

李承幹看着正在太極殿前放飛紙鳶的孩子們,道:“以前朕還年少,如今朕已年過三十,看事看人的態度也就不一樣了。”

長孫無忌想起貞觀一朝,那時候朝中還在編撰氏族志,當時太上皇也還是陛下,對姓氏的排名十分地不滿。

若那時候的太上皇有陛下現在的心境,鄭公,樑公與舅父該多省心吶。

思來想去,當年的事也都過去了。

現在的陛下行事雖說嚴苛,但卻是一個十分豁達的人。

長孫無忌心中暗想,陛下說他的心境變了,可眼前來看,陛下的模樣還是如十八九歲那時一樣的年輕,陛下的心也與當年一樣,面對頗受寵溺的魏王也是這樣。

當年是這樣,現在也如此。

說變了,其實眼前這位年輕的陛下,根本一點都沒有變,應該說陛下根本就沒想過改變自己。

舅舅臨走前,李承幹讓人送去了西域各地進獻的瓜果。

夏沐之後的早朝,李承幹如往常一樣聽着朝臣們的爭論,站出朝班有數十人。

遼東種出瞭如此多的糧食,朝中肯定是要勸諫的,雖說長安的糧食如今漲到了八錢一斗,這是人口多了,糧食才貴了。

可要是遼東的糧食運輸到關中,所消耗的人力與本錢根本划不來。

朝中甚至有人說要將糧食在遼東就地儲存,哪怕是爛在遼東也不得運入關中。

民部尚書褚遂良站出朝班,行禮道:“陛下可以借運河將遼東的糧食運送至洛陽的糧倉。”

此言一出羣臣的議論聲就停下了。

李承乾道:“運河的河道如何?”

褚遂良又道:“回陛下,運河如今通暢,只要轉運順利,千萬石糧草運送到洛陽不在話下。”

不論是天時還是地利,老天都在眷顧大唐。

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唐的癡人真的太多了,老天才會這麼眷顧大唐。

李承幹正色道:“由兵部尚書于志寧籌備人手,協助民部,京兆府,司農寺運送糧草,來年開春前送至洛陽糧倉。”

羣臣聞言,躬身行禮。

夏沐之後的第一場早朝雖說有爭論,可結束得還是很順利的。

近兩千萬石糧食,聽起來還是很嚇人的,河北各地不缺糧食,關中洛陽也不缺糧。

難道說等糧食運來之後,要往人嘴裡塞嗎?

哪怕關中的三百萬多人口一年不耕地,光是吃那些糧食也足夠吃飽了。

但賬不是這麼算的,這麼算只會越來越虧。

一石糧食可以做乾糧一百斤,如果製成吃食,價格能夠更高,有了原料可以增加人口,生產,賣出,消耗產生的市稅,這幾種流程運轉之後,一石糧食可以惠及各個環節。

哪怕是釀酒呢,應該會更划算。

一文錢可以掰開揉碎了,當作好幾份用。

李承幹爲此畫了一張圖,這張圖看似完美無缺,大唐的人力是如此地廉價,簡直就是創業致富的富饒之地。

嗅到商機的不僅僅是當今陛下,還有得到一手消息的各路商販。

當然還有自己的妹妹。

清河與高陽兩個妹妹站在面前,她們低着頭有些緊張。

李承乾道:“伱們想要開食鋪?”

清河低聲道:“皇兄,不是食鋪,是作坊。”

“人手呢?”

“麗質皇姐說會幫我們。”

李承幹神色凝重地喝下一口茶水,再詢問道:“銀錢呢?”

高陽面對皇兄有些膽怯地道:“五貫錢就夠了。”

“朕給你們一百貫。”

兩姐妹一度以爲自己聽錯了,原來皇兄是這麼地寵她們,一時間感動得有些想哭。

李承幹接着道:“但……”

說到但,姐妹倆的神色又緊張了幾分。

李承幹又道:“你們開設的作坊由朝中內侍管,並且一應賬目需要交給寧妃,你們的市稅不經過京兆府,直接交給朕。”

面對皇兄,她們是百依百順的,稍稍一點頭。

李承幹又吩咐道:“回去寫一份詳盡的規劃。”

“喏。”

清河與高陽走出新殿,兩個小姑娘神色還很憂慮,高陽問道:“這個規劃要怎麼寫?”

清河道:“臨川皇姐與東陽皇姐會幫我們的。”

高陽也重重點頭應聲,“嗯。”

又困難就找哥哥姐姐,這是她們自小在東宮學到的,而當年東宮的兄弟姐妹,不論是稚奴還是已出嫁的皇姐,大家都始終如一。

武德殿內,李淵聽聞此事,有些不悅道:“你看看朕的這些孫子孫女,一個個有了封地不好好經營,哪怕是去兼併一些土地!你看看,你看看他們,一個個都要建設作坊,開醫院,建學院,這都是什麼……”

高士廉笑呵呵地撫須,反問道:“他們身爲皇子公主,去兼併土地了,你還欣慰些?”

李淵道:“那是自然。”

自古以來,但凡有了家底的人都想着去兼併土地,能兼併土地誰還想着創業啊。

兼併土地纔是世家大族的主業,哪怕是稍有家底的人,都知道兼併土地纔是正道,不想着兼併土地的都不是好子孫,甚至可以冠以不孝之名。

高士廉道:“你的孫子孫女都是在東宮長大的,都是當今陛下養大的,那些孩子自小所學的知識對土地兼併都是嗤之以鼻的。”

李淵灌了一口茶水,“你在取笑朕?”

高士廉道:“你是宮中的祥瑞,老朽豈敢取笑祥瑞。”

“嗯……”李淵沉吟了片刻,又道:“一個個都學成什麼樣了,他東宮到底教了些什麼東西。”

老太爺又在發脾氣了,宮裡內外都很緊張,聽聞老太爺還摔了不少琉璃杯。

李承幹站在一個沙盤前,看着未來各縣的規劃總圖。

“陛下,老太爺又在砸東西了。”

“讓爺爺砸吧,不夠砸再多給一些,砸個盡興。”

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424.第424章 重逢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74章 太子拜師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83章 頡利的近況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第168章 一夜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85章 兵馬未動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423.第423章 江邊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358.第358章 軍心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73章 “肥羊”第61章 迎接陛下第535章 有很多人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531章 只有利益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80章 漠北恩怨420.第420章 戰象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85章 兵馬未動第155章 狄家父子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321章 臂膀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127章 遊園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161章 監察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270.第270章 新家368.第368章 新設第161章 監察365.第365章 宴席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12章 等暖風來304.第304章 寒冬第91章 及冠賀禮
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424.第424章 重逢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74章 太子拜師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83章 頡利的近況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34.第434章 再遇金幣第93章 苦惱的舅舅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第168章 一夜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85章 兵馬未動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93.第293章 治的建議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423.第423章 江邊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358.第358章 軍心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73章 “肥羊”第61章 迎接陛下第535章 有很多人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197.第197章 叔叔們第531章 只有利益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80章 漠北恩怨420.第420章 戰象第42章 正義的一戰第85章 兵馬未動第155章 狄家父子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321章 臂膀462.第462章 北征的突厥大將軍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127章 遊園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161章 監察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270.第270章 新家368.第368章 新設第161章 監察365.第365章 宴席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12章 等暖風來304.第304章 寒冬第91章 及冠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