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臂膀

東陽近來做了一張視力表,用來測量兄弟姐妹的視力,並且還有要將這個視力表發揚出去的架勢。

將測量視力當作一種條件,將眼鏡當作一種價值連城的買賣,很簡單的道理,只要北苑賣出一副眼鏡,就足夠花用很多年。

帶着爺爺參觀現在的北苑,李承乾道:“其實還有很多方式可以賺錢,現在孫兒是越來越討厭費力不討好的事。”

李淵拄着柺杖,“吃力不討好?”

李承乾道:“嗯,如果明白了當年的匈奴,現在的突厥就羨慕他們當年的生活是有多麼愜意,餓了就去搶,搶了就能吃,飽了就回去。”

李淵緩緩道:“朕不喜,那些不事勞動的人。”

在北苑走了一圈,李淵不想太久地打擾孫女,就離開了這裡。

爺孫倆走在龍首原的旱塬上,從這裡遠眺渭北,又時而回首能看到長安的皇宮。

“殿下,洛陽送來消息,陛下動身回長安了。”

李淵冷哼道:“當初你父皇還說要建設夏宮,呵呵……他自己還不是要在洛陽避暑。”

李承幹揣着手道:“父皇回來也好,朝臣需要主心骨。”

“是擔心你父皇會意氣風發地去遼東?”

“也不全是。”

貞觀十六年七月,大唐的皇帝終於回到了長安,太子李承干與魏王李泰,晉王李治,以及紀王李慎,還有朝中的百官在春明門迎接。

隨着一起回來的還有恪弟與劉仁軌,以及一羣老將軍。

迎駕的隊伍從春明門一直排到了朱雀門,直到皇帝的車駕回到了宮。

衆人走入朱雀門之後,李世民便讓百官去忙政事,就連一衆皇子也各自回去了。

李承幹看着父皇走下馬車,出去一年的父皇如今看起來神色多了幾分疲憊,鬍子茂密了許多。

“怎麼?一年不見,不認識朕了?”

注意到兒子的目光,李世民從車駕下來,雙腳穩當地踩在地面上,問了一句。

李承幹作揖道:“父皇一路勞頓,母后就在太液邊的別苑,還望父皇先去休息。”

李世民拍了拍這個兒子的肩膀,沉聲道:“承幹啊。”

“父皇可有交代?”

李世民又重重拍了拍這個兒子的肩膀,道:“國事也好,家事也罷,爲難你了。”

李承幹躬身行禮。

目送着父皇走入承天門,李承幹看向身後的幾個兄弟,又道:“父皇是回來了,軍中與朝中還有一堆事要安排,恪弟與青雀留下來幫孤安排一些事。”

兩人齊聲道:“喏。”

李治擡首道:“皇兄,那弟弟呢?”

“你啊……”李承幹稍一思量,又道:“你回你的王府好好讀書。”

“啊……”李治頗爲不願,但又被皇兄瞧了一眼,他便只好老實地低着頭離開。

李慎還要去看望跟隨父皇回來的母妃。

大唐的朝政體系很簡單,其實父皇出遊在外,身邊有鄭公,還有尉遲大將軍,又有權萬紀他們在,就算是在外面也有個移動的小朝廷。

現在小朝廷回來了,朝中還有很多事須佈置,尤其是漠北一戰之後各路將領的封賞。

還有此番出行之後,鄭公所記錄的各地民風民情,都要整理好。

皇宮,一個孩子就這麼躺在太極殿前的臺階上。

還沒人敢這麼躺在大殿外,只不過這個孩子的身份很特殊。

正舒服地躺在大殿檐下的陰涼處,本來他就在宮裡橫行無忌,幾個太監與宮女也都常常追在這個孩子的身後。

本來這孩子應該好好養在東宮,可太子殿下似乎不願太過管束,每隔兩天,允許他走出東宮一天,隨他在皇宮裡玩耍。

“你怎敢睡在這裡?”

聽到一聲喝問,小於菟睜開眼,眨巴眨巴眼,瞪眼看着眼前這個大鬍子的男人。

李世民又道:“怎麼?還不服氣?”

剛滿兩週歲的小於菟奶聲奶氣,道:“你誰呀?”

“呵呵,誰?”李世民當真被氣笑了,左看右看,兩側的太監與宮中婦人都低着頭,額頭有了少的汗水。

李世民不知是笑還是氣,指着這個孩子,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這個孩子竟然不認識他爺爺了。

說來陛下離開時,小於菟才一歲,那時候的孩子還不記事。

小於菟雙手支撐着地面,用小短腿緩緩站起身道:“我要回去了。”

他剛邁開腿,李世民便一手將他提了起來。

小於菟眼睜睜看着地面距離自己越來越遠,雙腳騰空被眼前的大鬍子拎着。

足智多謀的小於菟終於用出了他的絕招,那就是哭,一邊大喊道:“嗚嗚嗚……姑姑!”

在殿內小憩的小兕子這才醒來,快步走到殿外,心說是怎麼了,見到了大哭的小於菟,又見到了父皇。

她遲疑道:“父皇回來了?”

奈何小於菟哭着,別看這孩子還小,折騰起來的力氣還有些大。

李世民將他放下,這小子就跑到了他姑姑的後背,目光十分地委屈。

小兕子道:“於菟,快喊爺爺。”

“爺爺?”小於菟的哭聲止住了,他道:“爺爺回來了?”

李世民問道:“平日裡都是你帶着他?”

小兕子牽着於菟的手,一路跟着父皇走着,解釋道:“明達有了空閒就會帶於菟玩,有時東陽姐姐與麗質姐姐也會來看他。”

這個孫兒自打一出生,就有這麼多孩子照顧。

一路走到太液池,小於菟坐在奶奶的懷裡,聽着奶奶的講述,他才認清楚一個現實,這個大鬍子正是爺爺。

又將小於菟交給小兕子照看。

長孫皇后給遠行而歸的陛下修發修面。

躺在椅子上,李世民閉着眼問道:“這些天家裡可還好?”

“陛下不在宮中這些時日,家事國事都是承幹在忙碌,這孩子肩膀上的擔子重,聽蘇婉說他處置了江王與滕王之後,時常有心事。”

李世民低聲道:“漠北大勝之後,朕回到洛陽就聽聞朝中衆臣對太子的讚譽頗多,朕會給他封賞的,這一年着實爲難他了。”

修了鬚髮之後的陛下看起來精神了許多。

李世民看向坐在桌上的孫兒道:“聽聞你將王羲之的字帖撕了?”

小於菟警惕地看着這個中年人。

李世民接着道:“朕還聽聞你將朕的拼圖毀壞,還將朕的卷宗,書籍,字畫都給撕了?”

小於菟明顯有些害怕了,他丟了手中的積木,又逃回了奶奶的懷中。

長孫皇后溺愛地抱着孫子道:“陛下何故與他發脾氣?”

李世民端坐着飲下一口茶,道:“朕若是再晚幾年回來,恐怕這小子要將朕的皇宮也拆了。”

小於菟將臉埋在奶奶的懷中,不願面對這個兇巴巴的爺爺。

“朕也不知承幹是如何教導孩子的,怎能如此慣着他。”

似乎小於菟也聽懂了這個爺爺在數落爹,他拿起桌上的積木砸向爺爺,而後又將臉迅速躲進奶奶的懷中。

一塊積木正好落在陛下的後腦上,一側宮女與太監似乎連呼吸都停止了。

他們神色驚恐地看着陛下。

李世民端着碗的手有些顫抖,沉聲道:“他很喜歡拿東西砸人嗎?”

小兕子神色多了幾分擔憂道:“小於菟只砸他討厭的人。”

“朕……”

李世民剛要開口,放下了茶碗,失落地撫着額頭,道:“罷了,朕不會與一個孩子計較。”

陛下此番回來,肯定是想要抱一抱孫子的,現在別說是抱了,這孫子見到他就跑。

直到明達領着孫兒回了東宮,長孫皇后安慰道:“陛下,這孩子自小就聰慧,往後慢慢來,離開太久了,難免的,等他再長大一些記事了,就不會這般。”

出行歸來的李世民很疲憊,回到這裡之後這種疲憊感更重,躺在別苑外就睡。

一直到了夜裡,中書省內還燈火通明,當今太子領着朝中百官還在加班加點,這一次陛下回來帶了卷宗足足有三車,皆是對各地查問之後的記錄,直到臨近子時,李承幹這才讓衆人先回去,明天再忙碌。

回到東宮,兩個孩子都已睡下了,蘇婉看着疲憊的丈夫,道:“今天於菟在太液池拿積木砸了父皇。”

李承幹閉着眼,感受着妻子揉着太陽穴的力道,“是因何事?”

“母后讓人送來消息說是父皇與於菟有了些誤會,還說是父皇離開太久了,於菟都不認識父皇了。”

李承幹忽然一笑。

蘇婉也不知道丈夫在笑什麼,也跟着笑了,稍加思量也覺得這件事挺有意思的。

翌日,皇帝回來之後,早朝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改成了原來的時辰,只是太極殿與先前一樣開着窗。

這一次皇帝回來準備了不少旨意,第一道旨意便是敕天下括浮游無籍者,限來年末附華。

第二道旨意:“封長孫無忌爲司徒,房玄齡爲司空。”

第三道旨意是太子妃蘇氏撫養皇孫辛勞,給了武功故老諸多賞賜,這是爲太子的外戚安撫。

到了第四道旨意,內侍朗聲道:“朕出遊在外,太子主持朝政賢明,領百官治理關內外,無不稱賢明,特賜冠冕一套,賜洛陽大行臺,封安西,鬆州,朔方,北庭,瀚海,洛陽,潼關七道上將軍,掌七地兵馬調動之權。”

“命司徒,司空輔佐太子執掌中書,封太子尚書令,兼領天下百官。”

大殿之內很寂靜,內侍唸了旨意,聲音在大殿內還在迴響。

李承幹站出朝班,躬身行禮。

衆人皆是沉默,也隨着太子行禮。

至此,羣臣心中明白,陛下封太子爲尚書令,執掌中書兼領天下百官,如果皇帝不在宮中,所有的國事太子皆可以參與。

現在的太子距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更準確地來說只有半步之遙。

從去年夏季到如今,太子的一切行爲都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包括對宗室的處置。

接下來還有幾道旨意都是對朝中將領的封賞,並且尉遲大將軍告老了。

直到早朝結束,李承幹還在思量着父皇的旨意。

羣臣三三兩兩離開太極殿。

李恪道:“恭賀皇兄。”

李承幹站在原地道:“我們的父皇,這是準備告老了?”

李泰道:“且不說父皇是否要告老了,之後的許多事皇兄可以放手爲之,也挺好的。”

兄弟三人走在一起,低聲交談着。

李泰忽然道:“父皇多半要召見我等了。”

李恪道:“爲何?”

還未等李泰回話,就有太監匆匆而來,道:“陛下召見三位殿下用飯。”

李承幹上前一步道:“走吧。”

三人齊齊走向甘露殿,如今的太子,吳王,魏王都已成家,並且兄弟之間極爲團結。

李世民正在吃着一碗涼麪,用筷子示意道:“坐吧。”

三兄弟相繼坐下,面前各自放着一碗涼麪,還有一些細碎的羊肉。

李世民痛快地長出一口氣,舒坦地道:“出遊這一年,在各地走動唯獨這宮裡的一碗麪,令朕嚮往。”

李泰道:“兒臣聽聞父皇出遊還去了陰山,那時朝臣一度以爲父皇要去漠北打仗,兒臣還聽聞陰山景色甚好,若得閒兒臣也想去看看。”

李世民將碗中的麪條吃了,雙手放在膝蓋上,又道:“朕在洛陽見到了許多流民遷入,他們都是從各地而來,而這一年朕出遊各地,還是關中的風光好吶,但這天下遠沒朕所想的這麼好。”

“遙想當年,天下豪傑與諸多反王揭竿四起,奈何給世人留下了滿地瘡痍,朕如今再看,二十多年過去,許多地方依舊凋敝,依舊荒涼。”

李世民緩緩道:“朕何以登上泰山,何以言封禪?”

接着父皇又說起了他在這一年的見聞。

李恪跟隨父皇出遊,父皇見過的風景他都見過,因此他此刻最感同身受。

這天下,並不是所有地方都如關中與洛陽那般,應該說絕大多數的地方都是。

殿內三兄弟端坐着,也沒有動筷子,涼麪放在桌上都沒有動一口,安靜地聽着父皇的話語,這些話語並不好聽,甚至父皇開始罵那些地方麻木不仁的官吏。

……

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85章 兵馬未動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第52章 爺孫倆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115章 各縣彈劾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572章 長安再見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163章 杖責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543章 吐蕃往事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336.第336章 老府兵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68章 孤有進步嗎?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34章 儲君心事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60章 秋獵歸來第326章 蘇亶家事481.第481章 山下骨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95章 合力撈魚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174章 分寸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85章 兵馬未動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52章 爺孫倆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33章 孫神醫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43章 一朝一夕間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121章 負重鍛鍊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252.第252章 范陽案270.第270章 新家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554章 無底洞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60章 秋獵歸來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146章 早朝缺席
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85章 兵馬未動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545章 關起來的權力第52章 爺孫倆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115章 各縣彈劾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380.第380章 鄭公交代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第572章 長安再見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第163章 杖責第566章 太子的團隊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480.第480章 鄭公話語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第543章 吐蕃往事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336.第336章 老府兵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68章 孤有進步嗎?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34章 儲君心事231.第231章 修繕長安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第60章 秋獵歸來第326章 蘇亶家事481.第481章 山下骨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95章 合力撈魚第59章 事必躬親的太子第174章 分寸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85章 兵馬未動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5章 東宮前任屍骨未寒第52章 爺孫倆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第33章 孫神醫390.第390章 上官庭芝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43章 一朝一夕間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455.第455章 貞觀到如今第121章 負重鍛鍊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479.第479章 高人指點482.第482章 埋入土中的過往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252.第252章 范陽案270.第270章 新家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第554章 無底洞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第60章 秋獵歸來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146章 早朝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