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第252章 范陽案

第252章 范陽案

又有一隊大理寺與戶部的官兵到了渤海地界,這是第三波人手了。

一個叫盧元的年輕人將自己關在一間屋內,大約二十歲的年紀,原本乾淨的衣衫已是髒兮兮的。

“盧公子,崔老先生讓公子去貝殼湖邊相會,說是已有安排了。”

屋內安靜了良久。

站在門外的婢女又喚道:“公子?”

“真的安排好了?”

屋內傳來盧元疑惑的話語。

婢女又道:“此番有崔先生幫襯,族中的人都說可以安排妥當的。”

木門緩緩打開,一個消瘦的少年人走出屋子,他低聲道:“那我去湖邊。”

婢女點頭送別。

從這個蕭條的村子走出,就算盧元現在的穿着不好看,四周的村民也紛紛不敢靠近。

貝殼湖東臨渤海,南接齊魯,往西便是一大片的平原。

因這裡的貝殼堤而得名。

此刻細雨淅淅瀝瀝,正是遊湖的最好風光。

崔仁師坐在湖邊,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湖邊有一個老漢拉着一條小船而來,這個老漢先是抹了抹脖子,而後做了手勢,他張着嘴發出奇怪的聲音。

這個老漢是個啞巴,崔仁師朝着他笑了笑又是點頭。

盧元淋着雨快步走到湖邊,目光掃視四周,終於落在了戴着斗笠的崔仁師身上。

“弟子見過先生。”

崔仁師嘆道:“聽聞盧兄過世了?”

盧元紅着眼道:“家父是被族中的人逼死的。”

崔仁師搖頭道:“十萬石糧食,經手的人是你們父子,難道要牽連大半個范陽嗎?”

“弟子……”

“既然盧兄已過世了,朝中多半不會太過追究。”

盧元慌忙上前道:“可聽聞朝中又派了一波人來查問,說是現在朝中掌權的人是太子,太子不在乎死多少人,他只在乎賦稅去了何處。”

崔仁師嘴角抽了抽,似笑非笑。

“現在家父死了,他們要是來問弟子,弟子該如何是好?只是十萬石糧草呀!朝中還想如何?”

崔仁師拍了拍他的後背,道:“你不會有事的。”

wωω .tt kan .¢ ○

見老師走上了船,盧元遲疑了片刻也跟着上了船。

崔仁師望着廣闊的湖面,呼吸着這裡的空氣,站在船尾仰頭再一次深呼吸。

老漢不會唱歌,也不會開口說話,他只能哼着小調,悠閒地搖着船槳。

小船距離堤岸越來越遠,船槳也在湖面劃出一道漣漪。

雨幕中的堤岸已看不清了,小船到了湖中心的位置。

崔仁師低聲道:“糧食雖說是你們父子經手,但伱們父子從未拿過半分好處,分了錢糧的人是你們的大房。”

“正是!”

因到了湖中心,四周沒有其他船隻,一片茫茫的湖水。

盧元這纔敢大聲講話,他又道:“他們拿的好處,憑什麼讓我們三房來背罪責,這算什麼?這世上哪裡還有天公地道!弟子跟隨老師從太原一路來到渤海,學的不就是這些道理嗎?”

崔仁師神色平靜的道:“你還年輕,這點事就讓你不知所措了?”

盧元欲言又止,連忙拜倒:“還請老師相助!”

船槳的划水聲一下又一下,雨水忽然停了。

崔仁師道:“老夫帶你去個偏遠的地方先躲起來,衣食老夫給你安頓好。”

盧元顫顫巍巍道:“謝老師,弟子到如今這步田地,只有老師肯搭救,從此以後,弟子願拜老師爲義父。”

崔仁師忽然笑了,他又道:“朝中的人是這樣的,他們一次兩次不得手,往後再抓不到人,就會收手了,這些人老夫見多了,他們那些人不過如此,都是一個樣子。”

說着話他又將盧元撫了起來,接着道:“好,老夫收你這個孩兒。”

盧元笑道:“謝義父。”

說話間,崔仁師用手拍着他的後背,道:“凡事不要焦急,遇事要冷靜,切莫無端尋他人幫助。”

“義父教誨,孩兒……”

話語說到一半,崔仁師用力一推。

失去了平衡的盧元摔入湖中。

船隻繼續划着,一直往前走。

盧元落在湖中,他在水中不停地撲騰着,試圖將手伸向遠處的船隻,幾次將頭伸出水面。

可每次一張口,就會有湖水灌入口中。

小船上,崔仁師看着湖面逐漸恢復了平靜,他還盯着盧元洛水的位置看了許久。

見遠處的湖面不再起波瀾,崔仁師拿出一卷書遞給一旁的啞巴道:“靠岸吧,告訴你們大房,老夫已將事辦完了。”

啞巴船伕接過書卷咧嘴笑着點頭,這艘小船緩緩划向了岸邊,穩穩停住之後,崔仁師腳步一跨,從船上走到結實的岸邊。

啞巴船伕划着船又離開了,崔仁師望着這座大湖,低聲道:“幾千年了……”

這裡的消息從渤海地界一路送去了長安。

有人說是朝中逼死盧元父子,也有人說是他們父子畏罪自殺。

長安,皇城,中書省內,李承幹看到這個消息,有些意外。

于志寧怒道:“明明他們瞞報了賦稅,現在反倒有人來指責朝中逼死了地方一門父子。”

房玄齡好似沒看到太子的煩惱,而是帶着幾份奏章離開了這裡。

李承乾笑道:“褚侍郎?”

褚遂良連忙起聲道:“臣在。”

“支教的月例錢都分發下去了嗎?”

聞言,褚遂良蹙眉道:“回殿下,都安排好了。”

“再去問問,要你自己親自確認。”

“喏。”褚遂良收拾好眼前的書卷,匆忙離開了。

張大象與大理寺卿孫伏伽還站在中書省內。

見太子看了渤海送來的回報,似乎就當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孫伏伽詢問道:“殿下,還查嗎?”

李承幹手中拿着一卷賬冊,目光看着賬冊,言道:“查,當然要查,他們瞞報賦稅,拿走的是社稷的資產,一查到底,不見到賦稅絕不鬆口。”

孫伏伽朗聲道:“喏!”

張大象行禮道:“臣這再去安排官吏,協助大理寺。”

兩人走出中書省,見張大象神色苦惱,孫伏伽道:“是在擔憂士族中傳來的閒言碎語?”

張大象道:“他們連朝中都敢抹黑,就差沒說朝中官吏欺凌他們地方。”

孫伏伽笑道:“查,就算他們這麼說也要一查到底的。”

兩人說着話,就見到李百藥急匆匆走入中書省內。

“太子殿下,西域送來的奏章。”

李承幹擱下手中的賬冊,拿過李百藥遞來的奏章。

他還補充了一句,道:“這是郭寺卿送來的。”

奏章確實是郭駱駝所寫,他還蓋着司農寺的印信,奏章說的是張士貴安排了三千人在伊犁河南岸種棉花,一共是兩百頃地。

郭駱駝親自奔赴西域,瞭解棉花這種作物的習性,甚至還養了一條狗,他見到這頭能夠驅趕羊羣,這是一條很靈醒的狗。

李承幹蹙眉看着這份奏章,已想不起來訓練犬類起源是從什麼時候來的。

郭駱駝的設想有很多,這個時節是伊犁河瓜果豐收的季節,也是種植棉花最重要的時節,他到了西域已是三月下旬,這書信快馬加鞭送到長安現在已是四月上旬了。

他覺得現在開始種棉花已有些晚了,往後可以提早月份,且看看如今的棉花能夠有多少收穫。

並且他親自見過西域的水土,還覺得其實伊犁河的北岸,也就是欲谷設盤踞的地界更適合種棉花,但眼下鞭長莫及。

還要在西域種菜,養豆芽,大範圍地建設坎兒井。

西域是很適合建設坎兒井的,而且他還在高昌城內發現了類似坎兒井的建設。

以往在關中沒見郭駱駝有這麼多事要做,現在去了西域,他倒是可以大顯身手。

李承幹錯愕一笑。

後續所記錄的都是一些關於安西都護府建設的事宜。

將原本的高昌城與可汗浮屠城改名後的庭州建設成兩座軍城,用來屯糧屯兵。

在高昌城的南面修建安西都護府。

從北面的庭州開始自南向北,高昌,安西都護府,以此三地建設三座兵鎮,如此大唐扼守西域的東南要道。

李承幹看完了奏章,將其放在一旁,李百藥已離開了。

喝下一口茶水,繼續看着手中的奏章,現在的長安城人口有二十萬戶,大致上有八十萬到九十萬的人口。

算上關中各縣到潼關爲止,攏共有五百萬左右的人口。

這人口數量說不上多,也說不上少,比往年好太多了。

經過十餘年的休養生息,現在關中的壯勞力也越來越多,衛府已很久沒有募兵了。

父皇秉持着輕徭薄賦的方略,並且在兩年前,貞觀十年的時候改制了軍中衛府,減少各地衛府的人數,朝中募兵也只招收二十歲以上的男子。

整理完,中書省的奏章,李承幹從中挑了幾卷,便去尋父皇。

問了太極殿前正巧路過的太監,才知父皇現在凌煙閣。

這些天很忙碌,都快忘了來三清殿拜見道祖他老人家,心想着他老人家應該不會計較晚輩禮數不周的事。

草草在三清殿上了一炷香,便去凌煙閣去見父皇。

李世民站在凌煙閣內,雙手揹負,看着一幅幅畫像,聽聞有沉重的腳步在木製臺階的吱呀聲。

回頭看去,見到是兒子,他又道:“忙完了?”

李承幹遞上奏章道:“父皇,這是近來各地的呈報。”

李世民示意讓一旁的太監先拿着,走了兩步,望向窗外,道:“你近來處置朝政政事用的時辰越來越少了。”

“處理朝章政事越來越嫺熟了。”

李世民道:“近來可還有練箭?”

“最近沒有在早晨練箭術了。”

“朕倒是聽說你近來依舊在晨練跑步。”

“晨練不能耽誤,弟弟妹妹也在堅持晨練。”

父子兩走出凌煙閣,李世民道:“渤海的事朕也聽說了。”

李承幹回道:“父皇,他們侵吞的是賦稅,若說整個天下就是我們家的家業,那他們就是在謀奪我們的家產,謀奪社稷賦稅,這是與整個朝堂爲敵,兒臣已與大理寺,民部說過了,這件事追查到底。”

“現在他們壯士斷腕,還要藉此抹黑朝堂,還說朝堂的賦稅賬冊不對,手段倒是高明,可即便再高明的手段,在兒臣眼裡不過是他們想要朝中作罷,他們更害怕了,兒臣不喜歡凡事好商量這種道理,拿了我們李家的,就要讓他們原封不動地吐回來。”

李世民繼續走着,道:“會死多少人也再所不惜?”

“父皇。”李承幹強調道:“十萬石不是小數目,夠軍中一次西征所需了。”

“朕知道,你且回去吧。”

“兒臣告退。”

走到興慶殿,李世民獨自站在這棵銀杏樹下,看着枯枝上的新葉。

杜正倫腳步匆匆而來,看着陛下的背影行禮道:“陛下。”

“范陽的事有消息了?”

“臣正要向陛下稟報。”杜正倫看了看四下,低聲道:“崔仁師先去了范陽,現在又在渤海,盧家的三房父子都死了,現在就算是朝中想查,恐會更復雜,就像是當初的遊園刺殺案一樣,其佈置不像是一兩個人能夠做出來的。”

“臣還查明,范陽的賦稅不對,也是因有人兼併了千畝田地,這些人擔心被朝中查出來,纔會害了那父子,現在想查只能從田畝下手。”

“而從當年至今,今年夏收的賦稅恐怕又會少十萬石。”

李世民撫着下巴的短鬚,道:“朕的兒子對這件事很關心。”

杜正倫正色道:“臣可以走一趟范陽,賦稅乃社稷根本,這一次若不查明,恐以後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還沒到讓你去的地步,讓高季輔去一趟,從百騎挑選三十人護送。”

“喏。”

杜正倫得到話語,便匆匆去安排。

老太監道:“陛下還是想要助太子的。”

李世民迎風而立,道:“這孩子向來手腕強硬,行事頗有銳意,他還只是太子,不能讓他手中沾太多人命。”

老太監佝僂着身子又道:“陛下是擔心,范陽死更多人,會讓太子就範?”

“朕總要爲他着想的,這孩子還不夠強大。”

“陛下用心良苦。”

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33章 孫神醫301.第301章 親衛339.第339章 議東征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336.第336章 老府兵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519章 待價而沽420.第420章 戰象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16章 德智體美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301.第301章 親衛第104章 夕死可矣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90章 天大的誤會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471.第471章 河東裴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325章 佳節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467.第467章 運糧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70章 家事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57章 善終的老臣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267.第267章 蘇亶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371.第371章 虎牢關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337.第337章 “奇觀”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18章 彪悍的早朝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49章 上架感言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163章 杖責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131章 折衝府第11章 圖表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
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33章 孫神醫301.第301章 親衛339.第339章 議東征第67章 熱情的滿朝文武(加更)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433.第433章 兩國使者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452.第452章 不一樣的輔政大臣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336.第336章 老府兵253.第253章 吐蕃使者又來了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519章 待價而沽420.第420章 戰象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16章 德智體美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301.第301章 親衛第104章 夕死可矣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194.第194章 第三代人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90章 天大的誤會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第146章 早朝缺席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471.第471章 河東裴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325章 佳節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467.第467章 運糧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70章 家事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80章 漠北恩怨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第57章 善終的老臣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267.第267章 蘇亶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564章 老君山傳說371.第371章 虎牢關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470.第470章 罪不至死的337.第337章 “奇觀”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18章 彪悍的早朝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536章 成了傳說第49章 上架感言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507.第507章 魏王往事453.第453章 元宵前後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163章 杖責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131章 折衝府第11章 圖表501.第501章 飛雪與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