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宣戰

剛烈的牌子遞進去,立刻就叫起,且是獨對。剛烈自入軍機以來,都是與別人一起叫起,頭上又始終有個韓榮在,總覺得自己被人壓制,有志難抒,心內不平。

今日一抒胸臆,登時有揚眉吐氣之感。想着路上李來忠對他的一番言語,在心裡默背幾次,確保一字不錯。想着這一回扶正祛邪的大功着落在自己身上,日後必可名標青史,整個人都變的異常興奮。

慈喜的臉色很不好看,目光陰冷,肝火極旺。先是問了幾句其在諑州見聞,隨後便冷聲問道:“剛烈,你往日做過許多糊塗事,我念你是個忠心的奴才,便不追究。可今天問你的話,你要是有半句虛言,我要你全家的腦袋!”

“老佛爺明鑑,您對奴才天高地厚之恩,奴才絕對不敢欺騙佛爺。”

“那好,你跟我說一說,這飛虎團是可用,還是不可用?”

剛烈往日裡唸白字,鬧出過無數笑話,可是今天,他的頭腦卻格外清明,狀態出奇的好,口齒和思路也非常清晰。

“老佛爺,如今不是飛虎團可用或不可用,而是該如何用。其術雖未必儘可當真,但其心卻無虛假。民氣不可違,民心不可傷。我國器械不如洋人,兵力不如洋人,戰技亦不如洋人。所能憑藉者,民心而已。若是我們連民心都失去了,則再無一物可恃,國將不國,祖宗基業,勢難保全,望老佛爺明察!”

見他摘了自己頭上的頂戴,跪在那裡用力的磕頭,慈喜擺擺手“罷了,你說的這些,我也明白。可是他們鬧騰的太過分了,洋人接二連三的發文書抗議,言辭也一天比一天激烈。一旦觸怒洋人,惹來兵禍,又該如何?”

她以爲剛烈初入京中,對情形並不清楚,這話問他,必能得到實信。卻不知剛烈已與飛虎團取得聯繫,知道慈喜在昨天得到了一份電報,乃是以坐鎮松江的蘇州道羅嘉傑名義發出。說各國協力謀華,已有成議,決定向中國提出四個條件:第一,政權歸還皇帝,太后訓政立即結束;第二,下詔剿辦拳匪,各國願出兵相助;第三,中國朝廷練兵數目,須經各國同意,並聘洋人擔任教練;第四,朝廷所有賦稅收入,須由洋人監督,並控制用途。

這四個條件一旦答應,金國不戰自亡,而其中尤其以結束訓政一條,最爲觸怒慈喜,爲此甚至不惜與各國決戰。剛烈心知,這電報內容並非出自羅嘉傑之手,而是僞造,乃是董五星身邊軍師李來忠買通韓榮身邊管電報的幕友王季訓,共同做的騙局,背後操縱者是端王。

但是他一來想要投靠未來太上皇端王,二來這事即使將來敗露,也是政敵韓榮遭殃,三來也擔心武衛後軍與飛虎團報復,搶自己的當鋪。因此並不揭露,反倒是按着李來忠的囑咐說道:“老佛爺,您不必擔心,洋人未必就敢動武,真要是動武,我們也不怕。如今可不是高麗那時候了,動手,咱們也能贏。”

“哦?這話是怎麼說?當初我們在高麗,對扶桑一個小國,尚不能取勝,如今與這麼多國家交戰,我們又怎麼能贏?難道,你也是說,要靠飛虎團的神通?還是說你跟徐豫如一個看法,認爲洋人一共就兩個國家,其他各國皆是編出來騙人的?”

剛烈想着李來忠的一番言語,這套話路上已經背熟,此時正好發揮作用,當下不慌不忙的回奏道:“回老佛爺的話,奴才也知,以一弱國而敵天下,並非易事。只是如今的局勢,與高麗之時也不相同。當日高麗開戰時,朝內翁放天與章少荃失和,彼此掣肘,互爲牽制,以至於自相殘殺力不能專,這未戰便已輸了三分,這是失人和。交戰之地在高麗,不在我們自己的國土上,人地兩生,糧餉不濟,這是失了地利。且彼時,所用的兵,又都是淮軍,遠離家鄉,在高麗作戰,思鄉情切不肯效力,將領又不堪用,這便不可敵了。而扶桑方面,乃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存着拼命的心。此消彼長,高麗之敗,也是因此而起。”

“那現在呢?”

“現在不然,老佛爺再次訓政,萬民歡騰上下一心,軍民同力,人心在我們一邊。再者我們要打,是在大金的國土上打。人地兩熟,佔了地利和人和。再說,我們這回打仗,一用武衛軍,二用虎神營,三用飛虎團。那些百姓和洋人是死仇,見面就要拼命,根本退不下來。一夫拼命,萬夫難敵,洋人所長者,是水軍,我們把他們放到陸上打,使敵舍長就短,這都是我們的先機。”

他這一句老佛爺訓政,算是點中了慈喜心思,只是後者在這種大問題上,也不會輕易下決斷,而是沉吟片刻“舍水就陸,也不見得就是好事,當初聯軍破京城時,僧王就想着把洋人放到地上來打,結果八里橋,就吃了個大虧。黑龍江馬隊,都敗的全軍覆沒,這是前車之鑑。”

“老佛爺聖明,當年僧王確實是有這一記失着,可那時僧王的兵,不比洋人多,洋人手裡又有洋槍洋炮。再者,奴才說一句罪該萬死的話,當時的黑龍江馬隊,也不是祖宗那時候的馬隊了。我們現在,有槍有炮,論兵器不比洋人差。人馬又比洋人多,只要選好了戰場,先用槍炮轟他,再用飛虎團上陣,十種法術,只消靈驗一種,就能把洋人殺個落花流水。即使法術都不靈,還有武衛後軍,董五星雖然驕縱,但是在西北,是和洋人真的見過仗的,他的兵,絕對不怕洋兵。奴才敢保證,今日之戰,與八里橋絕不相同。”

“你這話,說的也有三分道理,可是那麼多國家,難道就憑你這點道理,就能打的贏?”

剛烈道:“老佛爺,奴才雖然不在事務衙門應差,可是也看西洋的新聞紙,對他們國內的情形,略知一二。泰西列強,並非鐵板一塊,奴才敢說,他們的心,絕對不會齊。”

慈喜誒了一聲,似乎也被引起了興趣,問道:“這是怎麼個話,你細說一下。”

“回老佛爺的話,泰西人的事,都寫在新聞紙上,軍情也難保機密,所以很容易被探聽明白。阿爾比昂人的藩屬,叫做布爾人的,起兵作亂。其情形,與我朝平定大小金川的情形類似,阿爾比昂人的兵力,主要都在平定藩屬,抽不出多少兵馬來進犯我國疆土。且爲着這藩屬的事,他們與普魯士交惡,兩個洋人之間,先就有了爭端。揚基人則因爲小呂宋之亂,用武於此。那裡叢林密佈,瘴氣橫生,一如我國之雲南。士卒水土不服,未戰先倒,三五年內,難以分出勝負。其他諸國要麼距離遠,要麼本國也抽不出大兵,名爲列強,實能犯我者,也不過兩國而已。”

“是啊,就算它是兩國,一個鐵勒,一個扶桑,哪個是好對付的?”

“回老佛爺的話,這兩個國家若是單打獨鬥,確實都不好對付。可偏一組成聯軍,那就好對付了。因爲他們彼此之間,早有心病,早就想着要打一仗了。前者三國干涉還遼時,扶桑就與鐵勒結仇,這回要是讓他們組成聯軍,必然彼此掣肘,互不相救,這聯軍,反倒是不如自己派兵。且他們都不會爲了對方出死力,來的兵馬不會太多。咱們就算與各國開戰,敵所來者,不會超過三萬人。我們有拳民,有虎神營,以十敵一,總不能叫個兩三萬洋兵就給戰敗了。若是這麼打都打不贏,我大金怕是要一輩子,受洋人的氣。”

三萬?慈喜心思一動,她所顧慮者,就是洋兵聯合來犯,力不能支。聽剛烈說的頭頭是道,並不是虛言糊弄,可見他有確實的把握。如果真是兩三萬洋兵,彼此之間離心離德,即使沒有飛虎團,只靠京城自己的兵馬,也足以應對。只要打敗了洋人的聯軍,再行談判,則主導權就在自己,不在洋人。那四條電文要求,也就不了了之,不會有人提起。

再者剛烈最後的話,也着實打動了她,如果自己一方在這麼多優勢條件下,還不能打,也不敢打,那這個國家,也就沒法再叫個國家,不亡亦亡。這算是上天落下來的一個機會,不一定可以打勝洋人,但至少可以讓自己一方提高地位,這個機會不應該放過。

剛烈這時又上奏道:“奴才進城時,剛聽了個喜報,飛虎團在廊坊,打了一個極大的勝仗。殺了數百洋兵,打傷的洋兵過千,聽說連洋人的統帥西摩爾,都受了傷,可見這就是上天保佑,咱們合該一雪前恥。”

慈喜聽到這消息,也是一喜“宮裡還沒得到信,你這信可準?”

“準,一定是準,宮裡沒得到信,多半是本章還沒遞進來,奴才想用不了多久,佛爺就能看到。”

“就算是準,廊坊是程功亭的防地,你怎麼說是飛虎團的功勞?”

“老佛爺,程功亭與飛虎團仇怨極深,他殺了很多飛虎團的人,飛虎團恨其入骨,必不能相容。現在我們正是要用飛虎團效死之時,就不能不抑程而揚團,程功亭即是朝廷命官,身受皇恩,就該明白顧全大局,不會爭功。這一次我們旌表,只能旌表飛虎團以及虎神營和武衛後軍。只有把他們揚起來,這些人才會去爲了朝廷拼命。至於武衛前軍,程功亭雖然善戰,但卻是個洋派……他和逃犯王昭,曾經換過貼。用他打洋人,奴才以爲萬萬不可,我怕他會手軟賣陣,引洋人進京。”

程功亭和維新黨人王昭結拜的事,並不是秘密,慈喜也知道這個情況。但是對於新黨,朝廷採取的方針是隻抓首惡,不問協從。再說官場裡結拜的事情很多,大多數時候,這種結拜也說明不了什麼,所以沒因爲王昭而加罪於程。

可是這次洋人發來的電報第一條,就是要求歸政於皇帝,慈喜就不能不考慮一下,程功亭是否會因爲這一點,而心向洋人。

如果自己重用武衛前軍,而前軍反倒在關鍵時刻反水賣陣,這就是引狼入室。對比之下,反倒是愚頑的飛虎團,更值得自己信任。要是一陣就能殺傷上千洋人,即使有水分,幾百也是有的,那飛虎團就絕對可用,而且要重用。

慈喜做了決斷“如果這消息是真的,那就如你所奏,給虎神營、武衛後軍還有飛虎團發犒賞,另外給他們兵器給他們口糧。反正他們就是要刀槍,不要洋槍,從老祖宗到現在,咱們打造了許多的刀槍弓箭,用不上,就給他們算了。可是,剛烈,我有句話要問問你。你說的飛虎團這麼狠,怎麼打個北堂,都打不下來呢?那裡一共纔不到一百個洋兵,可是死活也攻不進去,這民心沒像你說的那麼管用。”

剛烈不慌不忙“老佛爺,因爲上面的心沒有定下來,下面的人,就下不了拼命的決心。大家不知道朝廷是戰是和,打的時候,自己都沒底,這仗又怎麼贏呢?只要老佛爺您做出決斷,奴才願立軍狀,帶着飛虎團,去打西什庫!”

“你要帶兵去打西什庫?你就不怕,洋人的槍彈?”

剛烈再次以頭觸地,磕的額頭出血“奴才世受皇恩,粉身碎骨,亦難報皇恩萬一。如今我金國國土之上,洋人橫行霸道,爲所欲爲,官員不能制,民氣不能舒,奴才看在眼裡,恨在心中。今日總算是有機會一雪前恥,痛擊洋夷,奴才又哪會有一個怕字!當年老祖宗護步達崗,以兩萬軍對遼人七十萬,不曾怕;前宋有突火槍,我們只有刀劍,祖宗也不曾怕;再後來過江滅宋時,宋人已有火繩槍,紅夷炮,祖宗也不曾怕;奴才不敢比祖宗,但是洋人的洋槍洋炮,奴才也不怕!只要朝廷明令宣戰,奴才願爲老佛爺效死!”

“好個不怕!這話說的好,若是大家都能像你一般不怕,我們又怎麼會輸給洋人,又怎麼會讓洋人,這麼欺負咱們。”

慈喜的聲音裡,也帶了幾分哽咽,到底是想起了當日遠走熱河,明園被焚的往事,又或者是想起馬關議成,數十年洋務心血毀於一旦的苦楚,外人不復得知。只是她片刻之後,聲音又恢復了往日的威嚴“剛子良,你記住我的話,我不要你死,我要洋人死!”

一個時辰之後,宮中傳旨,於儀鸞殿廷議,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及親貴宗室盡數到齊,這也就是所謂的叫大起,非要至危至急之事,不行此典。而一道早就由達拉密擬好的詔書,就在這次廷儀之後,正式下發:

“朕今涕淚以告先廟,慷慨以誓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連日召見大小臣工,詢謀僉同。近畿及山東等省,義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數十萬人。至於五尺童子,亦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彼尚詐謀,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我大金威嚴宣告,自即日起

與阿爾比昂開戰!

與卡佩開戰!

與普魯士開戰!

與揚基開戰!

與撒丁王國開戰!

與扶桑開戰!

與鐵勒開戰!

與哈布斯堡開戰!

與……開戰!

自高麗兵敗之後,剛剛休養數年的大金,再一次舉起了戰旗,敲響了戰鼓,這次他們的所要挑戰的敵人是:…………全世界!(。)

第八十七章一曲鍾情(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收復失地第七百六十三章 遍地都是張宗堯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豐收第一百零五章 帝王心術第二百九十九章 櫻之殤(上)第二百零九章 不回頭第四百零二章 處處皆舞臺第七百五十章 燒香引鬼第一百三十二章 暗子第七百六十四章 陰招第八百一十章 勝負已分第一百零六章 衣錦還家第六百五十三章 四下裡衆番奴猶如海潮第七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一百六十五章抄家(上)第七百零六章 飢卒第五十六章 羣英會第六百九十章 大亂將生第六百八十九章 火種(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宗室基金第四百九十八章 鷹揚第五百零八章 江山誰主(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掘坑待虎(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談判(三)第七百零四章 經濟壓力第一百八十一章 奪親(上)第六百五十二章 爲有犧牲多壯志第五百九十一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風第一百九十二章 劫票第七百五十九章兄友弟恭第六百九十九章 天子大點兵第四百八十一章 善有善報第七百六十七章 薄命第三百一十六章 迴鑾第六百七十六章 天災**第五百一十一章 莫回頭第三百一十四章 失之交臂第六百八十章 名冠海內第六百九十一章 往事重現第七百八十九章 捐軀第三百八十三章 顧命第七百零八章 打賭第六百三十章 斬首(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斷刀(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面聖第七百三十六章 安福俱樂部第四百八十五章 江寧攻防戰(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長安變第四十五章 昔日裡有個三大賢(下)第四十九章 贖指(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鹹魚教習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二百三十六章 炮轟使館(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鹹魚教習第二百四十三章 炮灰向前衝第五章 行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剪辮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殭屍第九十五章 與爾同銷萬古愁第二百七十五章 獻俘第四百六十四章 逃之夭夭第三百四十六章 新變化第五百九十三章 遊子還鄉第七百九十一章 劍拔弩張(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股掌之間第三百二十二章 煽風點火(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軟刀子第六百五十九章 人鬼記(上)第七百二十一章 一切有我第四百四十五章 威風更盛第四章 青梅竹馬第七百六十六章 炮轟第二十三章 大新聞(一)第七百七十五章 湖南亂起第五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驚夢(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白城解圍(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何時再展經綸手第三百一十八章 風起遼東第六百五十章 麻花辮與菜鳥第一百三十一章 談判(三)第七百零二章 雖然是弟兄們情誼有(下)第二百九十四章掘坑待虎(一)第一百五十七章舉棋不定第三百六十三章 樹大招風第六百二十二章 暴風將至(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以友爲敵第五百五十二章首戰潼關(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騎士降臨第六百一十九章 海狼(下)第三百八十章 遺產第七百零四章 經濟壓力第六百六十三章 第二戰場(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奏對第二十章 俠盜羅平第五百四十四章 追擊第三百五十九章 破碎的夢(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密約(上)第二百一十八章掃地出門(下)
第八十七章一曲鍾情(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收復失地第七百六十三章 遍地都是張宗堯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豐收第一百零五章 帝王心術第二百九十九章 櫻之殤(上)第二百零九章 不回頭第四百零二章 處處皆舞臺第七百五十章 燒香引鬼第一百三十二章 暗子第七百六十四章 陰招第八百一十章 勝負已分第一百零六章 衣錦還家第六百五十三章 四下裡衆番奴猶如海潮第七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一百六十五章抄家(上)第七百零六章 飢卒第五十六章 羣英會第六百九十章 大亂將生第六百八十九章 火種(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宗室基金第四百九十八章 鷹揚第五百零八章 江山誰主(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掘坑待虎(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談判(三)第七百零四章 經濟壓力第一百八十一章 奪親(上)第六百五十二章 爲有犧牲多壯志第五百九十一章 來自大洋彼岸的風第一百九十二章 劫票第七百五十九章兄友弟恭第六百九十九章 天子大點兵第四百八十一章 善有善報第七百六十七章 薄命第三百一十六章 迴鑾第六百七十六章 天災**第五百一十一章 莫回頭第三百一十四章 失之交臂第六百八十章 名冠海內第六百九十一章 往事重現第七百八十九章 捐軀第三百八十三章 顧命第七百零八章 打賭第六百三十章 斬首(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斷刀(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面聖第七百三十六章 安福俱樂部第四百八十五章 江寧攻防戰(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長安變第四十五章 昔日裡有個三大賢(下)第四十九章 贖指(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鹹魚教習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二百三十六章 炮轟使館(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鹹魚教習第二百四十三章 炮灰向前衝第五章 行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剪辮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殭屍第九十五章 與爾同銷萬古愁第二百七十五章 獻俘第四百六十四章 逃之夭夭第三百四十六章 新變化第五百九十三章 遊子還鄉第七百九十一章 劍拔弩張(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股掌之間第三百二十二章 煽風點火(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軟刀子第六百五十九章 人鬼記(上)第七百二十一章 一切有我第四百四十五章 威風更盛第四章 青梅竹馬第七百六十六章 炮轟第二十三章 大新聞(一)第七百七十五章 湖南亂起第五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驚夢(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白城解圍(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何時再展經綸手第三百一十八章 風起遼東第六百五十章 麻花辮與菜鳥第一百三十一章 談判(三)第七百零二章 雖然是弟兄們情誼有(下)第二百九十四章掘坑待虎(一)第一百五十七章舉棋不定第三百六十三章 樹大招風第六百二十二章 暴風將至(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以友爲敵第五百五十二章首戰潼關(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騎士降臨第六百一十九章 海狼(下)第三百八十章 遺產第七百零四章 經濟壓力第六百六十三章 第二戰場(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奏對第二十章 俠盜羅平第五百四十四章 追擊第三百五十九章 破碎的夢(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密約(上)第二百一十八章掃地出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