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結網待天時

神京城東,毓屏街,後巷。

夏日炎炎,光明耀眼,後巷之中異常冷清,少有人走動,恍若與世隔絕。

惟有巷底那塊粗大梧桐,婆娑枝葉在夏風中搖曳,投下斑駁細碎的光影,枝頭樹梢傳出單調響亮的蟬鳴。

坐落在巷底那幢宅院,黑油光亮的大門,雕花筒瓦鋪就檐頭,在榕樹樹蔭的遮蔽下,顯得異常幽靜雅緻。

院中花木扶疏,鬱鬱蔥蔥,初夏豔陽照耀下,透着難於遏制的生機與活力。

院中陽光明媚,正屋左側架起一座榆木藤架,上面爬滿枝葉翠綠的凌霄,開滿色澤火紅的凌霄花,蔚爲壯觀。

藤架下襬着石桌木凳,桌上的紫砂提壺煙氣蒸騰,茶香四溢。

相貌俊雅的中年人,穿了件白綢褂子,領口釦子鬆了兩個,兩袖也微微卷起,顯得適意而不拘小節。

他舉起桌上的黑陶茶杯,將杯中熱茶一飲而盡,神情頗爲怡然。

宏錦綢緞莊老闆劉文軒,正坐在中年人對面,他拎起紫砂提壺,將中年人的空杯蓄滿茶水。

說道:“東家,此次會試最後揭榜,實在出人意料,張文旭居然能大魁天下,當真是時運驚人。”

中年人端起茶杯,漫不經心抿了一口。

微笑說道:“張文旭能奪狀元之名,不是他文章名望冠絕同倫,是因賈琮官爵貴重,林兆和又意外淪落。

他這個會榜第四,又是出身平俗之門,不過是恰逢其會罷了。

原本我們扶持的平門子弟之中,張文旭也算一號人物,會榜第四原能入二甲前列,那纔是最具價值的位置。

既有入翰林之姿,又有六部閣臣潛質,而且還不引人注目。

可他偏偏大魁天下,堂堂會試會元,卻屈居其下。

你可聽說前些日子,今科進士御街誇官的事蹟,你覺得賈琮和張文旭,哪個更像大魁天下。

原本張文旭名列會榜第四,也稱得上才華出衆,想來沒有人會有疑義。

但是他偏做了狀元,有賈琮的人物存在,旁人不會覺得張文旭才華冠絕,只會覺得他沐猴而冠。

如今他的狀元之名,天下皆知,衆目睽睽,簡直是立了個活靶子,他的價值反而大打折扣。

如果我們還敢用他,必定會引人注意,此人從此閒置,不要和他多有牽扯。

當今皇帝這步棋有意思,用張文旭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他器重的賈琮毫無損傷,然而聲望高漲。

劉軒,落罪貶遷官員空缺之事,進展如何?”

……

劉文軒說道:“本次春闈屬官,因舉子聯名舉告之事,經大理寺和推事院審訊覈查。

共有十六名官員與舉子往,因受賄漁色等敗德之舉,被朝廷處於重罪,皆去職罷官,不少人流配邊地。

反而首犯徐亮雄,因非蓄意舞弊,而是大意瀆職之過,只是被提前致仕,趕出神京。

其中還有他本爲朝廷重臣,會試主考官,朝廷顧忌體面,處置收緊尺度,以免再生非議。

不過昨日傳來消息,徐亮雄回鄉途中,途徑膠州之時,突然爆發癰毒,在驛站不治而卒。

這幾日消息傳回神京,衆人議論紛紛,流言四起,有人說他自獄中遭受酷刑,根基受損,這才引發暗疾而死。

也有人說當今皇帝深恨其引發會試舞弊案,使皇帝和朝廷的顏面大損。

因顧及朝野非議,法典明令難以重責,於是在他返鄉途中,以鴆酒賜死。

只是這些說法,都爲市井流傳,並無實證。”

中年人端起茶杯,將杯中殘茶一飲而盡。

冷冷說道:“仕途官場,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博取功名,不生則死,我們種因,有人得果。

徐亮雄驟得會試主考之位,如果他不是急功近利,制題時足夠謹慎,得過他指點的舉子,如何會有可乘之機。

他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劉文軒繼續說道:“除了十六名官員被罷官論罪,另有三十一名春闈屬官,因牽連不軌之舉,被貶官出京。

眼下神京各衙有四十七個官員空缺,我們的人得到消息,各衙會趁勢縮減官編,但還會留下四十個空缺。

這些日子各方權貴都在奔走,爲自己的人脈親信謀求官職,眼下過半官職都有候選。

我得了東家吩咐,調用可用的人脈關係,花費許多金銀美色,已對其中十五個空缺加以運作。

因東家選中的官位,都是這些空缺之中中低階官職,不太引人矚目,屬意之人也相對少些。

眼下事情進展順利,這些空缺都在篤定之列,只是需要花費大筆銀子,加上已支出之數,需要二十萬兩。”

中年人說道:“如果花費這筆銀子,能謀得這十五個官位,這筆生意很合算。

當初杜衡鑫勾結鄒懷義,掠劫外夷海船,搶到如山金銀,朝廷最終起獲的贓銀,只是其中極少部分。

其餘大部分金銀,都在我們掌握之中,二十萬兩算不得什麼。

我們對此事籌謀許久,就是爲了這一樁,只要能謀得這十三個空缺,再多的銀子都值得。

如果神京各官衙之內,有十五個我們扶持的官員,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中年人眼中閃動奇光,繼續說道:“這十五個官職都是各衙實職,只要我們能始終掌控這十五人。

朝堂之上於我們而言,幾乎沒有秘密可言。

這十五人上任之後,還會培植自己的下屬和親信,這是爲官之道,誰也無法免俗。

事態將因此孳生壯大,這將是一股難以估量的力量,爲商之道,謀世之事,皆多了份倚仗。

但是有一事你需切記,雖然我們不缺銀子,謀求空缺之時,出入銀流不可過於巨大,違背常理。

否則會引起推事院、錦衣衛等密衙鷹犬的注意,到時候就會節外生枝。

切記,謀取之事,人脈運作爲上,銀錢疏通爲輔,要和那些權貴同流,才能和光同塵,泯然衆人,深隱其形。”

劉文軒回道:“東家的話我記下了,此事在籌謀之處,我靠着綢緞莊的名頭,結交了不少人物。

對神京官場行情,已有不少熟悉,科甲之士謀求京官,不在於官職大小,而在於爲京官時積蓄權貴人脈。

此後即便外派爲官,有了京中的權勢爲後盾,就比旁人贏先了大步,仕途榮盛也有更大可能。

所以,官員花費過萬銀錢,謀求京官空缺,是神京官場常有之事,我得東家指點,銀錢之事,必會更加謹慎。”

……

中年人突然想到什麼,問道:“我聽到傳聞,說東城外火器工坊,最近頗不平靜,據說賈琮在營造新式火器?”

劉文軒回答:“東家,此事我也多有留意,據說當今皇帝曾親臨火器工坊,之後工坊外圍加派大批禁軍守衛。

工部在城內僱傭許多車輛,但都不用車行把守,據說頻繁往火器工坊運送東西。

而且,皇帝親臨工坊之後,賈琮便突然被加封從四品宣武將軍,必定是他又造成新式火器,所以才被封賞。

戶部還從各地招攬不少工匠,頻繁出入工部火器司官廨,據說要經火器司篩選。

我那家綢緞莊所在街區,店鋪林立,我平日與商家掌櫃,多有人情來往,所以常聽些市井消息。

據說有外鄉工匠在酒肆聚飲,有人酒後談論,被火器司遴選剔除,還有兩名外地工匠,被錦衣衛緝拿入獄。

至今生死不明,據說是做了不法之事。”

中年人聽了此話,眼神微微沉凝,片刻之後微笑說道:“看來有好奇心的,並不止我們,有人已經付之行動……”

劉文軒問道:“東家,我們是否動用人手,一探其中究竟?”

中年人目光閃爍,沉思片刻,說道:“皇帝加封賈琮官爵,即是付以重任,也是讓他身擔其責。

賈琮是謹慎精明之人,他必定深知其中輕重,他不會給人留下什麼破綻。所以,我們暫不介入,靜觀其變……”

……

神京,錦衣衛衙門,指揮使許坤官懈。

最近這段時間,許坤因要緊辦理之事,毫無進展,感到頗爲頭痛。

因火器司工坊研製出新式火器,聖上御駕親臨,龍顏大悅,敕封火器司監正賈琮爲從四品宣武將軍。

工部火器司雖然隸屬工部,但只是隸屬掛靠屬性,工部尚書李德康對火器司並無協領管轄權限,火器司事務一向由宮中直領。

火器營造涉及軍國要秘,火器司到底研製出什麼火器,連工部尚書都不知道,更不用說錦衣衛指揮使許坤。

但以許坤的世故老練,即便不知新式火器爲何物,但聖上只親臨工坊一次,就對威遠伯賈琮敕封官爵,可見新研製火器必定非同凡響。

這之後宮中加派大批禁軍,將火器工坊團團拱衛,工部徵調大批物資運抵工坊。

戶部也緊急從各地收羅一流工匠,供火器司篩選使用。

錦衣爲更是接到聖上口諭,番子暗探密佈城內,加強戒備。

許坤由此可知,聖上對火器工坊新式火器,及後續火器營造,何等重之慎之。

他自然不敢稍有懈怠,火器司篩選外來工匠,他更是派人密切關注。

火器司監正賈琮親自問詢遴選工匠,居然真的被他找出端倪。

錦衣衛立即將嫌疑工匠入獄,大刑之下,兩名工匠招供受人指使,潛入工坊之事。

許坤曾因此振奮,一旦偵破奸佞覬覦火器之事,便是通天大案,錦衣衛將立下奇功。

沒想到在緝拿幕後主謀之事,卻就此陷入僵局,錦衣衛暗中大索全城,卻一無所獲。

如今時間過去快十日,事情依舊毫無進展,宮中更屢次口諭追問,許坤如坐鍼氈。

他知道眼下正當新式火器營造,當今聖上對覬覦火器之事,愈發忌憚防範。

當初聖上親自選調點將,將王彰江派往金陵任錦衣千戶,追查金陵火器私造案後續,便是早早佈下未雨綢繆之舉。

前段時間,王彰江曾向許坤發來秘報,甄世文涉嫌火器私造一案,取得要緊進展。

王彰江已親自帶人去福建泉州,緝拿重要嫌犯人證。

如今時間已過去十幾日,按上次王彰江密函之中,預估事情進展,及兩地快馬傳信時長,原本因在昨日就有消息送達神京。

但昨日許坤等了一天,都沒等到金陵錦衣快馬緹騎入城。

如今指使工匠竊取火器機密的主謀,一直無法緝拿歸案,許坤只能指望金陵王彰江有所斬獲,不然錦衣衛無法向聖上交待。

正當他心急如焚,一籌莫展之時,官懈外響起急促的腳步聲。

有錦衣校尉入官懈急報:“稟告大人,金陵錦衣衛快馬緹騎入城,送來金陵王千戶密函,如今來人在正堂等候!”

許坤聽了這話,不禁精神大振,喝道:“馬上傳他進來!”

沒過一會,一位風塵僕僕的緹騎小校,身被黑漆革囊,快步走入官懈。

說道:“啓稟指揮使大人,王千戶已於八日前,在福建泉州將嫌犯擒獲。

六日前將人犯押回金陵,並已取得要緊口供,卑職奉王千戶之命,送密函入京,請指揮使大人親啓。”

那小校說完話,便解下背上的黑漆革囊,取出火漆蠟封秘盒,雙手呈給許坤。

許坤聽了小校稟告,心中不由大喜,迫不及待接過秘盒,查過火漆封蠟,取出密函仔細瀏覽。

他飛快讀過密函,神情驚喜之中,帶着一絲凜然,喝道:“備馬,本官要即刻進宮!”

……

大周宮城,幹陽宮。

大殿中的氣氛有些凝重,吏部尚書陳默躬身站在御案前,神情木然,不露悲喜。

嘉詔帝看着手中奏本,臉上神情格外陰沉。

問道:“徐亮雄正值壯年,從未聽聞他身有隱疾,只是出京數日,怎麼會突然暴斃,當地官府可有查證死因?”

陳默說道:“徐亮雄雖爲罪貶致仕,畢竟當然部衙高官,身份特殊,不好等閒視之。

他的死訊傳到神京後,吏部、大理寺都已派員趕去事發之地。

大理寺對其遺體進行勘察,之前徐亮雄不肯招供,受刑之後方肯供述,其身體留有刑訊傷患。

但是大理寺行刑恪守分寸,只是皮肉之傷,並未留下內攻暗疾。

聘請當地名醫診斷,並依據其家僕敘述當時情狀,皆符合癰毒發作症狀。

因此,推測他是定刑論罪之後,心情積鬱過度,加之沿途勞頓,身體虛弱,這才引發癰毒,死因並無可疑。

只是,徐亮雄死訊傳回神京,朝野內外多有流言蜚語。

言其身爲會試主考官,玩忽職守,引發舞弊大案,敗壞科舉清明,論罪當誅。

朝廷顧忌顏面留其性命,但其終究難逃一死,其中揣測之意,頗爲不敬……”

嘉詔帝聽了這話,神情大怒,重重拍了下御案,大殿中氣氛頓時有些陰森。

說道:“徐亮雄害人不淺,如果不是他瀆職枉爲,如何會引動舞弊大案。

以致牽連衆多舉子和官員,如今他死了也就罷了,還要讓皇家接他這盆髒水。

他一個落罪之官,朕要殺他還不容易,用得着使這些手段!”

陳默說道:“聖上是有爲明君,春闈之案,法理刑斷,合情合理,天下昭然,無可挑剔。

但總有陰邪悖逆之人,揣測妄言,擾亂視聽,朝廷既要查究,也需匡正。”

嘉詔帝嘆息一聲,說道:“陳愛卿所言有理,國事紛擾,應接不暇,君臣當同心戮力,方爲正道。

偏有忤逆,譁衆取寵,晦暗君恩,擾動視聽。

朝廷不會給他們留下話柄,徐亮雄雖是罪愆之身,畢竟曾爲正三品高官。

朕憫他早亡,賜他恩典,加恩戶部右侍郎官身,三品官服入葬,陳愛卿,此事交由你去辦。”

陳默說道:“臣遵旨,聖上寬宏大量,臣感聖恩,臣一定會辦妥此事。”

嘉詔帝神情有些疲倦,揮了揮手,陳默連忙拜辭,退出了幹陽殿。

他走出大殿之時,不由自主回頭望了一眼,心中迷惑難解。

徐亮雄突然暴斃,怎麼看都有些蹊蹺,但他沉浮朝堂半生,些許眼光還是有的。

雖然,當今聖上登基以來,一貫狠辣果決,斬殺徐亮雄的魄力,他絕對不缺。

但是對聖上而言,會試舞弊案已塵埃落定,徐亮雄活着比死了更有價值。

將一個三品高官,貶官至八品致仕,可比殺了他更加解恨,更能以儆效尤,更能彰顯法理詔詔。

以聖上的權衡謀略,怎可能在大案了結,徐亮雄離京之後,才動手取他性命。

這無異於授人以柄,給皇帝自己抹黑,留下涼薄狠辣的罵名……

如果徐亮雄不是自然病故,也不是當今聖上派人除去,到底是誰下的手?

陳默腦中思緒盤旋,不免預想可能人物,只是一時並沒有頭緒。

他正低頭出宮之時,眼見個小黃門迎面急步而來,擦身而過,直入殿門。

聽到殿內傳出話語:“啓奏聖上,錦衣衛指揮使許大人,在承天門外覲見。

言有要務向聖上稟奏,金陵舊案已有斬獲……”

第709章 靈巧招人怨第740章 嬌嬈多情癡第480章 雙子降皇恩第683章 情緬財帛心第442章 世情入甕中第164章 逝水譜新章第519章 功業何自許第238章 心思各自藏第279章 功業由此始第三十一章 風雪夜歸人第314章 賈母的算計第124章 此中有蹊蹺第368章 嬌顏擊中流第686章 覬覦生大禍第十四章 除夕第六章 歷史拐進支路第800章 貴賤不由命第214章 豪情千人誦第七十一章 砸玉鬧閨房第四十四章 賈琮回府第114章 面聖乾陽宮第328章 秘劄藏兇機第469章 情切擁良宵第619章 古經祝會榮第769章 帝心多深危第256章 閨閣言商事第552章 房闈生情靡第332章 建功賞殊榮第三十四章 賈府驚聞第810章 巧言正家風第425章 掌櫃色妖嬈第755章 生養昧天倫第594章 梨香映海棠第279章 功業由此始第105章 中車揭私隱第786章 雪夜同榻香第446章 遺秘可傾覆第417章 視死猶如生第548章 由來亂姻緣第243章 陰邪無處藏第133章 棲霞見寧王第458章 榮國孽情生第191章 師徒論天心第403章 相見勘迷局第190章 推功封孝勳第304章 傳詔以勒石第685章 良宵知情心第802章 雪擁錦被香第655章 傳臚賜翰林第753章 夜深情香暖第七十二章 嘔血了夙緣第266章 古怪的請託第690章 昆玉餐柔情第719章 羞說房闈緣第445章 滿城皆絕殺第160章 宗法斷癡情第747章 議和多魍魎第537章 嚴辭難馴心第585章 妙語斷枝蔓第405章 女妖精真多第九十二章 刀劈王家子第589章 綺怨並禍因第420章 鸞帳卸羅裳第131章 翠眉染朱脣第652章 榮盛入一甲第761章 登仙賞雪宴第672章 奇禍欲將傾第658章 冠蓋盛京華第695章 乞巧傳私隱第302章 高麗的野望第700章 大禍從天降第九十七章 好風憑藉力第635章 陰勢指會首第306章 無冕的軍權第483章 榮國難襲爵第492章 深危動千里第615章 御筆定榜書第三十四章 賈府驚聞第443章 詭道制奇勳第十九章 雪裡紅梅第577章 何以言肖母第609章 醉酒生綺念第750章 笑語奪嬌嬈第410章 恩義延兩世第373章 兩淮生鹽危第三十五章 黛玉讀詞第606章 奪機叩青雲第752章 戲語問檀郎第781章 觥籌難敘情第四十八章 迫於形勢第781章 觥籌難敘情第711章 房闈多情事第297章 梨香驚禍危第723章 姨娘的野望第466章 蕭牆生巨禍(月初求票)第798章 宗法撻家風第153章 壽宴起梟然第501章 福禍皆自招第325章 仕途點迷津第759章 俏語榮慶堂
第709章 靈巧招人怨第740章 嬌嬈多情癡第480章 雙子降皇恩第683章 情緬財帛心第442章 世情入甕中第164章 逝水譜新章第519章 功業何自許第238章 心思各自藏第279章 功業由此始第三十一章 風雪夜歸人第314章 賈母的算計第124章 此中有蹊蹺第368章 嬌顏擊中流第686章 覬覦生大禍第十四章 除夕第六章 歷史拐進支路第800章 貴賤不由命第214章 豪情千人誦第七十一章 砸玉鬧閨房第四十四章 賈琮回府第114章 面聖乾陽宮第328章 秘劄藏兇機第469章 情切擁良宵第619章 古經祝會榮第769章 帝心多深危第256章 閨閣言商事第552章 房闈生情靡第332章 建功賞殊榮第三十四章 賈府驚聞第810章 巧言正家風第425章 掌櫃色妖嬈第755章 生養昧天倫第594章 梨香映海棠第279章 功業由此始第105章 中車揭私隱第786章 雪夜同榻香第446章 遺秘可傾覆第417章 視死猶如生第548章 由來亂姻緣第243章 陰邪無處藏第133章 棲霞見寧王第458章 榮國孽情生第191章 師徒論天心第403章 相見勘迷局第190章 推功封孝勳第304章 傳詔以勒石第685章 良宵知情心第802章 雪擁錦被香第655章 傳臚賜翰林第753章 夜深情香暖第七十二章 嘔血了夙緣第266章 古怪的請託第690章 昆玉餐柔情第719章 羞說房闈緣第445章 滿城皆絕殺第160章 宗法斷癡情第747章 議和多魍魎第537章 嚴辭難馴心第585章 妙語斷枝蔓第405章 女妖精真多第九十二章 刀劈王家子第589章 綺怨並禍因第420章 鸞帳卸羅裳第131章 翠眉染朱脣第652章 榮盛入一甲第761章 登仙賞雪宴第672章 奇禍欲將傾第658章 冠蓋盛京華第695章 乞巧傳私隱第302章 高麗的野望第700章 大禍從天降第九十七章 好風憑藉力第635章 陰勢指會首第306章 無冕的軍權第483章 榮國難襲爵第492章 深危動千里第615章 御筆定榜書第三十四章 賈府驚聞第443章 詭道制奇勳第十九章 雪裡紅梅第577章 何以言肖母第609章 醉酒生綺念第750章 笑語奪嬌嬈第410章 恩義延兩世第373章 兩淮生鹽危第三十五章 黛玉讀詞第606章 奪機叩青雲第752章 戲語問檀郎第781章 觥籌難敘情第四十八章 迫於形勢第781章 觥籌難敘情第711章 房闈多情事第297章 梨香驚禍危第723章 姨娘的野望第466章 蕭牆生巨禍(月初求票)第798章 宗法撻家風第153章 壽宴起梟然第501章 福禍皆自招第325章 仕途點迷津第759章 俏語榮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