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徐庶

第332章 徐庶

鄧禹乃雲臺二十八將之首,其少與光武帝劉秀結識於太學,二十二歲聞劉秀出撫河北,隻身仗策北渡,投於帳下,立即成爲劉秀股肱、謀主。二十三歲以前將軍持節身份,督軍西入關中。二十四歲克定山西,拜三公司徒,封萬戶侯,東漢以來,無人可及。後雖有敗衄,瑕不掩瑜,劉秀將其比作孔子之於顏回,乃是當之無愧的中興第一功臣。

劉景以世祖劉秀鄴下相逢鄧禹,來形容自己此刻內心的喜悅之情,對諸葛亮期望之高,連諸葛亮本人也感到有些意外。

他雖常自比管仲、樂毅,心懷遠大抱負,但今年畢竟才二十歲,且和鄧禹情況不同,鄧禹投奔劉秀時,雖是二十出頭年紀,卻已是享譽南陽的名士,而劉秀除了大義名分,幾乎一無所有。相比之下,諸葛亮毫無名聲,劉景則已據有荊南,創下基業。因此,他並沒有奢望一入長沙,就被劉景委以股肱、謀主之任。

不過很顯然,諸葛亮大大低估了自己在劉景心中的地位,其實一直以來,他都能感覺到劉景對他有一種謎一般的自信,沒想到雙方闊別數年,其依然未變。

諸葛亮想到車中的好友徐庶,勉強平復心緒,問道:“仲達,你還記得我之前在信上,和你提到的好友徐元直嗎?”

“自然記得。”劉景聞言心中一動,諸葛亮這番話自不會是無的放矢,莫非徐庶也來了?

諸葛亮又道:“他素聞仲達明智忠信,寬厚愛人,尊賢重士,因此特意隨我南下來投……”

徐庶聽到諸葛亮的介紹,從犢車中行出,對劉景長揖道:“在下潁川徐庶,拜見劉零陵。”

“果然……”

劉景好奇地打量着徐庶,其年約三旬,身長七尺餘,疏巾單衣,腰佩長劍,容貌剛毅。

歷史上的徐庶遠沒有演義中那般神乎其神,卻也是一個人才,諸葛亮評價徐庶、石韜、孟建三位好友仕進可至刺史、郡守。

然而這只是諸葛亮年輕時的觀點,數十年後,其北伐之際,聞徐庶、石韜在曹魏官位不高,感慨曹魏人才這麼多嗎?以致在他眼中的良才卻不受重用。

二人當初若不北上歸降曹操,而是選擇留下,必定會取得更高的成就。尤其是徐庶,以劉備對他的器重程度,只要不死,鐵定躋身蜀漢的權力核心。未來不說和龐統、法正同傳,至少也可以比肩劉巴、董和之輩。

可惜自古忠孝不能兩全,老母被曹軍俘虜後,徐庶內心方寸大亂,他做不到像朱靈那樣,面對敵人以母弟相脅,最終做出捨棄母弟,“破家爲國”的“壯舉”。當然也沒有如畢湛那般,全家被張邈俘虜後,表面向曹操表達忠貞不二的決心,引得梟雄曹操爲之落淚,轉頭就秘密出逃。

徐庶當面向劉備請辭,以手指心,言語之懇切,聞者無不動容,兩人遺憾未能共創王霸之業,卻也留下了一段歷史佳話。

“想必徐庶母親也隨他一起來到長沙了吧……”劉景心裡想道。隨着他崛起於荊南,越來越多的歷史人物命運被他改變。

同時,他心裡亦不免對此刻正在汝南扯曹操後腿的劉備生出幾分憐憫之意,諸葛亮、徐庶、霍峻、黃忠、魏延、馮習、高翔……劉備尚未來到荊州,班底就已經被劉景挖了個底朝天。

“元直不必客氣。”劉景伸出手拉住徐庶的小臂,大笑道:“孔明在信中屢屢誇讚元直之才,稱元直諷《詩》《書》、明《申》《韓》,博通儒、法,乃是不可多得的才俊之士。”說到這裡,劉景頓了一下,又道:“荊南這幾年天災人禍不斷,如今郡縣疲敝,百廢待興,最近我常常向上天祈禱:‘思皇多士,生此王國。’不意今日上天就將兩位世間賢才送到我的面前。”

徐庶一臉謙虛地道:“在下年長孔明九歲,讀書仍然鈍學累功,務於精熟,而孔明讀書不守章句,獨觀大略而已,卻能明於要義,我不如也。”

諸葛亮在一旁搖頭道:“有人讀書喜精研,有人讀書好博覽,二者並無高下之分。”

“孔明言之有理。”劉景點頭表示認同,又道:“對了,孔明,我聽人彙報,你乃是舉家而來,怎麼不見你的家眷?”

諸葛亮回道:“此次南下,隨身攜帶資物頗多,特別是書籍,絕非一時半刻能夠搬完,因此留家眷在渡口照看。”諸葛亮在襄陽生活的五年時間裡,書籍是最大的收穫之一,這些年他手抄數百卷書,幾乎無一日停歇。

劉景轉而又問徐庶道:“元直想來也有家眷吧。”

徐庶頷首道:“在下家眷寡少,僅老母、妻而已。”

劉景道:“我這便讓人在郡府附近尋兩棟清靜整潔的宅邸,不過今天恐怕是來不及了,目前郡府丞舍空着,孔明、元直,你們和家眷不妨在丞舍暫住一晚,等到明天你們再搬進新宅。”

徐庶扭頭看向諸葛亮,諸葛亮略作考慮,就點頭同意了。

劉景一手攬着諸葛亮,一手攬着徐庶,返回便坐內。

諸葛亮未等落座,便開口道:“仲達,我上月中旬從襄陽離開,在邔縣遇到了文朗……”

當初劉瑍放棄江東路線,執意要走荊北路線前往許都,此路線固然省時省力,可他們和劉表乃是死敵關係,一旦被劉表發現,劉瑍必死無疑。如今從諸葛亮口中聽到劉瑍平安無事的消息,劉景心裡稍稍鬆了一口氣。

談完劉瑍,諸葛亮不動聲色地道:“仲達,我見北津渡口車船充塞,民夫往來,繁忙異常,莫非近日將有大戰?”

“沒錯,”劉景頷首道:“你們再晚來一天,就見不到我的面了。”

諸葛亮問道:“仲達可是要南下與交州牧張津開戰?”

“是。”劉景點頭承認道。

諸葛亮不禁和徐庶相視一眼,撫掌而笑道:“哈哈,我們來的正是時候。”

(本章完)

第159章 退讓第379章 屈服第312章 心意第120章 茂才第140章 二年第53章 道歉第393章 破城第64章 擒獲第361章 巨樓第453章 攔路第226章 死第245章 巡視第210章第528章 惡氣第79章 命案第228章 斬首第5章 虎頭第48章 取字第372章 召見第347章 鬱林第109章 難題391.第391章 大敗第449章 隱戶第368章 江東第226章 死第187章 袍鎧第412章 刺史第99章 王彊第434章 伏擊第330章 封拜第133章 鄧芝第337章 同符第280章 投靠第455章 投降第362章 臨衝第21章 未婚妻第166章 崩潰第74章 變化第44章 單程第480章 買馬第368章 江東第347章 鬱林第312章 心意第54章 鄧攸第191章 計議第300章 召集第282章 建言第490章 盡出第259章 送禮第16章 決定第365章 劉備第140章 二年第412章 刺史第295章 召見第115章 納彩第264章 突襲第245章 巡視第393章 破城第278章 射中第350章 歸來第267章 比箭第437章 薨第349章 璽書第502章 選將第363章 攬才第135章 歸來第425章 中箭第515章 不忠第153章 龔氏第249章 聞訊第102章 劉修第50章 寶珠第129章 雙戟第1章 重生第390章 責備第369章 出使第508章 南昌第109章 難題第192章 開戰第425章 中箭第124章 宴會第155章 拜訪第144章 褚方第282章 建言第163章 解土第189章 噩耗第190章 三窟第149章 要求第487章 盛匡第165章 猛將第308章 遺願第335章 十哲第5章 虎頭第157章 仁和第403章 破城第388章 突破第219章 開戰第241章 蔣琬第303章 復仇
第159章 退讓第379章 屈服第312章 心意第120章 茂才第140章 二年第53章 道歉第393章 破城第64章 擒獲第361章 巨樓第453章 攔路第226章 死第245章 巡視第210章第528章 惡氣第79章 命案第228章 斬首第5章 虎頭第48章 取字第372章 召見第347章 鬱林第109章 難題391.第391章 大敗第449章 隱戶第368章 江東第226章 死第187章 袍鎧第412章 刺史第99章 王彊第434章 伏擊第330章 封拜第133章 鄧芝第337章 同符第280章 投靠第455章 投降第362章 臨衝第21章 未婚妻第166章 崩潰第74章 變化第44章 單程第480章 買馬第368章 江東第347章 鬱林第312章 心意第54章 鄧攸第191章 計議第300章 召集第282章 建言第490章 盡出第259章 送禮第16章 決定第365章 劉備第140章 二年第412章 刺史第295章 召見第115章 納彩第264章 突襲第245章 巡視第393章 破城第278章 射中第350章 歸來第267章 比箭第437章 薨第349章 璽書第502章 選將第363章 攬才第135章 歸來第425章 中箭第515章 不忠第153章 龔氏第249章 聞訊第102章 劉修第50章 寶珠第129章 雙戟第1章 重生第390章 責備第369章 出使第508章 南昌第109章 難題第192章 開戰第425章 中箭第124章 宴會第155章 拜訪第144章 褚方第282章 建言第163章 解土第189章 噩耗第190章 三窟第149章 要求第487章 盛匡第165章 猛將第308章 遺願第335章 十哲第5章 虎頭第157章 仁和第403章 破城第388章 突破第219章 開戰第241章 蔣琬第303章 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