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劉修

第102章 劉修

蔡升是一個民間草莽豪傑,與長沙郡府諸大吏少有瓜葛,加上劉景私下爲之奔走,因此整個招撫過程並沒有出現什麼波折。

很快,張羨就將蔡升召入郡府,善加籠絡,拜爲別部司馬。接下來便是組建營校,蔡升、馬周皆爲遊俠中的佼佼者,可他們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不識字。

歷史上三國不乏文盲將軍,比如蜀漢的王平,其“生長於戎旅,手不能書,所識不過十字。”最後也成爲一代名將。

但這畢竟只是一個特例,劉景總不能奢望蔡升、馬周都能比肩王平。更何況萬事開頭難,以兩人如今的能力,未必能夠應付得來,這時候就急需一個有經驗的人從旁協助二人。

劉景心裡就有這樣一個人選,他也是龍丘劉氏子弟,名叫劉修,字元德,今年四十歲,中平黃巾之亂時,曾以司馬的身份隨州里征討南陽黃巾蛾賊,是龍丘劉氏少有投身於軍旅的人。

而今劉修在家以耕種爲業,他退出行伍的原因是,在與黃巾蛾賊的交戰過程中,被對方猛士一刀斬斷右臂,變成殘廢。

如果不是因爲這個原因,這十幾年裡,他就算熬,也能熬到校尉、中郎將了。

也是因爲這個原因,劉宗之前被拜爲別部司馬,招募宗族昆弟時,沒有招募他。

這個人是劉景計劃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爲了表示足夠的誠意,休沐日備厚禮親自登門拜訪。

劉修固然變成了殘廢,但他本就是中產家庭出身,家中有田有桑,有賓客奴僕,日子過得比曾經的劉景家還要好上一些。其家宅邸亦是前後兩進,只是規模遠遠比不上劉景家。

對於劉景的到來,劉修顯得十分意外,兩人平素少有交集,不知對方爲何而來。

劉景乃是龍丘劉氏新一代旗幟人物,劉修自然歡迎之至,將他請入後堂。

劉景落座後,奉上禮物,和劉修閒聊起來,後者身量和他差不多,在七尺五六寸間,體格強壯,容貌古樸,神色平和,雙目頗爲有神。

劉修非常在意自己的斷臂,每日不管是否外出,皆以木橛纏布,充作假肢,不知詳情的人,根本看不出異常。

兩人談話過程中,劉景儘量不去看他的右臂,簡單的寒暄過後,他先是向劉修鄭重一揖,接着一臉誠懇地說道:“弟今日前來,實則是有一事相求。”

劉修聞言難掩驚訝,他一個廢人,能幫到劉景什麼忙?開口說道:“仲達有什麼事不妨直說,我能做到一定不會推諉。”

劉景不慌不忙道:“從兄應該知道,劉伯嗣被張府君拜爲別部司馬一事。”

劉修點點頭,此事龍丘劉氏可謂人盡皆知,不少族中昆弟都加入其麾下。

如今世道變了,這種事放在在十幾年前絕對不會發生。

“近日,蔡宏超也被任命爲別部司馬。”劉景向其吐露實情道:“從兄或許有所不知,這是我在背後爲其謀劃而來。”

劉修大感意外,並隱隱猜出其來意:“仲達的意思是……?”

劉景微笑道:“蔡宏超的劍術無雙,若是單打獨鬥,整個長沙都難覓對手,可若讓其徵募兵馬,統領一營,就有些力所不及了。從兄曾戎馬多年,經驗豐富,因此我今日前來,便是想請從兄出山,輔佐蔡宏超……”

劉修沉默片刻,面有爲難道:“恐怕要讓仲達失望了,非我故意推諉,不願幫忙,仲達亦知,我身有殘缺,又閒居多年,如今已是難以承受行伍之勞。”

“如果從兄擔心這個,大可不必。”劉景目光炯炯直視劉修,直言問道:“我冒昧問一句,從兄心中是否還有志於軍旅?”

劉修內心十分糾結,幾欲開口,卻說不出一個字。

劉景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意,說道:“不如這樣,從兄暫時先幫蔡宏超將部伍組建起來,之後是去是留,隨從兄心意。”

“這個……”劉修眉毛擰在一處,左手下意識撫向右衣袖,自己一個廢人,能夠壓服士卒嗎?若是淪爲士卒的笑柄……

劉景知道劉修想要邁出這一步,是何等的不容易,深深一拜,說道:“此事對我至關重要,希望從兄能夠助我一臂之力。”

劉修暗暗一嘆,單臂將劉景扶起,說道:“仲達請起,仲達不以我殘缺之身,攜重禮登門,言辭懇切,禮賢至此,我又怎能一再拒絕呢?”

劉景欣然而笑道:“得從兄相助,我可以高枕無憂了。”

劉修苦笑着搖了搖頭,不解道:“我如今心中可謂惴惴不安,唯恐有負仲達重託,仲達何以對我如此自信?”

劉景恭維道:“從兄知兵法,僅此一點,就遠邁他人。以從兄之能,調教那些市井遊俠、鄉野愚夫,還不是手到擒來。”

劉修撫了撫鬍鬚,這話倒是沒錯,頷首道:“這些年,我雖退出行伍,閒居家中,卻從不曾放下兵法,《孫》《吳》《司馬》早晚誦讀不休。”

劉景讚道:“少而好學,不足爲奇,長而好學,才最是難得。”

劉修失笑道:“仲達再誇下去,我便以爲自己是韓信再世了。”

兩人相視一眼,齊齊大笑。

劉景若想要掌握全軍,單單劉修一個人肯定不夠,然而龍丘劉氏有志於行伍的人,幾乎已被劉宗一網打盡,劉景心裡實在沒有什麼人選,因此求教於劉修。

劉修想了半天,向劉景推薦了三人,大本事談不上,卻也比市井遊俠、鄉野愚夫強多了,同時表示他家中賓客,過去曾與他並肩作戰,也堪一用。

劉景頓時鬆了一口氣,又坐良久,二人相談甚歡,劉景離去時,劉修一直送至門外。

次日,劉景帶着蔡升、馬周親至劉修家,正式向其發出邀請。這麼做一是顯示對他的重視,二是做給蔡升、馬周看的。兩人都是市井遊俠之流,好勇鬥狠慣了,心裡未必會對身有殘疾的劉修服氣,劉景對劉修表現得越尊敬,二人便會越安分。

(本章完)

第153章 龔氏第430章 落幕第86章 醉鄉居第295章 召見第538章 董和第376章 出征第373章 盟約第64章 擒獲第91章 壁畫第167章 收穫第77章 赤驥第113章 啓程第40章 悲歌第382章 西進第1章 重生第239章 嚴法第462章 郊迎第242章 三爵第305章 內附第131章 嫁妝第415章 龐統第74章 變化第163章 解土第369章 出使第303章 復仇第441章 大罵第55章 鄧瑗第268章 填塹第501章 彭虎第508章 南昌第300章 召集第500章 敗慈第538章 董和第197章 喜事第242章 三爵第63章 突襲第417章 柤中第52章 歸家第405章 防疫第429章 逆轉第507章 占卜第156章 邀請第319章 還禮第121章 王粲第57章 示好第344章 中箭第285章 敗逃第415章 龐統第96章 建安第62章 拔刃第475章 妹夫第150章 開戰第180章 回鄉第74章 變化第474章 柤中第274章 攻城(下)第221章 矢石第460章 趙戩第164章 動手第115章 納彩第499章 縊殺第138章 徵辟第446章 入城第46章 馬周第541章 有望第117章 清茶第83章 預言第493章 猝遇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181章 棄嬰第226章 死第238章 求援第466章 射策(上)第267章 比箭第320章 來投第274章 攻城(下)第472章 失策第102章 劉修第381章 江陵第346章 青綬第390章 責備第175章 授田第78章 曬書第508章 南昌第213章 女誡第423章 戰死第171章 結束第494章 戰臨第102章 劉修第462章 郊迎第263章 水戰(下)第267章 比箭第498章 城破第262章 水戰(上)第186章 八月第169章 奔襲第455章 投降第162章 免役第308章 遺願第475章 妹夫
第153章 龔氏第430章 落幕第86章 醉鄉居第295章 召見第538章 董和第376章 出征第373章 盟約第64章 擒獲第91章 壁畫第167章 收穫第77章 赤驥第113章 啓程第40章 悲歌第382章 西進第1章 重生第239章 嚴法第462章 郊迎第242章 三爵第305章 內附第131章 嫁妝第415章 龐統第74章 變化第163章 解土第369章 出使第303章 復仇第441章 大罵第55章 鄧瑗第268章 填塹第501章 彭虎第508章 南昌第300章 召集第500章 敗慈第538章 董和第197章 喜事第242章 三爵第63章 突襲第417章 柤中第52章 歸家第405章 防疫第429章 逆轉第507章 占卜第156章 邀請第319章 還禮第121章 王粲第57章 示好第344章 中箭第285章 敗逃第415章 龐統第96章 建安第62章 拔刃第475章 妹夫第150章 開戰第180章 回鄉第74章 變化第474章 柤中第274章 攻城(下)第221章 矢石第460章 趙戩第164章 動手第115章 納彩第499章 縊殺第138章 徵辟第446章 入城第46章 馬周第541章 有望第117章 清茶第83章 預言第493章 猝遇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181章 棄嬰第226章 死第238章 求援第466章 射策(上)第267章 比箭第320章 來投第274章 攻城(下)第472章 失策第102章 劉修第381章 江陵第346章 青綬第390章 責備第175章 授田第78章 曬書第508章 南昌第213章 女誡第423章 戰死第171章 結束第494章 戰臨第102章 劉修第462章 郊迎第263章 水戰(下)第267章 比箭第498章 城破第262章 水戰(上)第186章 八月第169章 奔襲第455章 投降第162章 免役第308章 遺願第475章 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