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江東

第368章 江東

十一月,江東,吳郡、吳縣。

步入仲冬的江東,已日趨寒冷。

孫權聽聞劉景於數月前攻取武陵,一統荊南,並再度大破蔡瑁於水上,立時動了心思,當即大置酒會,宴請江東文武。

孫權今方弱冠之年,其繼承了父親孫堅的優良基因,生得形貌甚偉,方頤大口,目似朗星,奕奕有神,儀表十分出衆。

孫權雖然年少,卻十分好酒,每次舉辦酒宴,不醉不歸,今日宴上亦如從前一樣,頻頻舉杯,乃至起身行令,與羣下對飲。

不久,孫權行至一名冠劍革履,體貌魁奇的青年面前,持杯邀飲道:“子敬,請滿飲。”

“諾。”魯肅已有幾分醉意,其舉止豪邁地飲下杯中之酒,趁機進言道:“將軍,荊州與江東比鄰,順水而北可直達中原,其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孫權聽到“帝王之資”四字,一時嘿然,這讓他不由想起去年魯肅剛剛來投時,所獻《榻上策》,其開篇直接宣稱“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暫時“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接着爲孫權鋪陳出未來之路,即“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是時孫權才十九歲,不久前還在私自挪用公款,並讓手下做假賬欺上瞞下廝混度日,豈料兄長外出狩獵,遇刺身亡,其繼位江東,完全是強行趕鴨子上架。

孫權年少無威嚴,卒領江東,不僅廬江太守李術不服,連自家兄弟,叔父孫靜長子孫暠亦懷異心,企圖取而代之。江東境內山越、黃巾、士族、豪傑……無不對其虎視眈眈,孫權當時處境之艱難,唯有用“內憂外患”來形容。能否保住江東基業,尚未可知,更勿提“建號帝王以圖天下。”魯肅所言,在孫權聽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但不可否認的是,魯肅這番言論,深深地打動了孫權的心,讓素來沒什麼遠志的少年,隱隱有了一種名叫野心的東西。

不遠處張昭聽到魯肅當衆毫不避諱的言及“帝王之資”,登時面露不悅之色,出言斥道:“小子安敢在此胡言亂語!”

張昭話音一落,堂中原本歡快的氣氛,頓時一掃而空,衆文武紛紛停下酒杯,面面相覷。

《榻上策》雖是魯肅私下獻與孫權,可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

孫策在世時,張昭就以長史的身份,輔佐孫策掌管江東文武事,孫策將其視爲自己的管仲。

後孫策遇刺,臨終將孫權託於張昭,並直言“若孫權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張昭地位更上一層樓,達到人臣極致,幾可與後來的諸葛亮相提並論,在江東根本沒有事情能瞞得住他。

張昭乃徐州名士,本就看不上豪族出身,年少粗疏的魯肅,聞其所獻《榻上策》,言論中充滿大逆不道之語,內心更惡其人。

以江東之形勢,孫權能夠最終保住基業,當個竇融第二,便已是天幸,魯肅竟暗中唆使孫權逐鹿天下,簡直就是不知所謂。

張昭後來多次在公開場合貶低魯肅狂妄無知,謙下不足,不可重用。可惜孫權已被魯肅的狂瞽之言徹底迷住雙眼,不僅不聽勸告,反而對魯肅更加看重。

“張公所言有道理,‘帝王之資’豈是人臣所能用。”孫權擺擺手道:“孤執掌江東,惟願繼父、兄之志,輔佐漢室,成就桓、文之業,如此足矣。”

張昭乃江東之望,連孫權都畏懼三分,魯肅爲人再狂傲,也不敢與張昭反脣相譏,只得故作不聞,繼續說道:

“昔董卓廢立天子,殘害國家,天下義士,蜂起討之,然而關東州郡盡皆大敗,唯有烏程侯一路北上,所向無敵,走董卓、復洛陽,西入函谷,董卓喪膽。豈料袁紹、劉表不顧社稷興廢,出兵襲於後,烏程侯中劉表詭計,殞於峴山。將軍與劉表,乃有國仇家恨,勢不兩立。”

“劉景去年崛起於荊南,收張羨餘衆,抗擊劉表。表儒人不知兵事,竟毫無招架之力,一敗再敗,頹勢畢露,無能爲也。”

“將軍繼位江東已有載餘,外平李術,內肅山越,萬里清靜,士庶鹹悅而服之。今江東帶甲十萬,樓船千艘,將士踊躍,將軍若舉兵向西,聯合劉景,必可一戰誅滅黃祖,奪取江夏。江夏一下,順漢水而北,直抵襄陽,劉表坐困孤城,難逃敗亡。”

魯肅最後慷慨陳詞道:“肅不才,願爲使者,出使長沙,說服劉景與將軍共討劉表。”

孫權聽罷怦然心動,尚未表態,張昭即出言斥駁道:“將軍勿信其妄言,事情哪有他說的那麼簡單……”

昔年孫堅討伐劉表時,劉表亦軍敗困守襄陽,形勢一度危急,可最終卻是孫堅命喪沙場。況且江東遠談不上穩固,孫權如派大軍西征劉表,江東必生叛亂。

張昭峨冠博帶,氣度從容,立於堂下,侃侃而談,分別從內外兩個方面,反駁魯肅言論。

從張昭忽視自己,自顧自插話開始,孫權的臉色就變得越來越難看。張昭性情剛強,加上自詡託孤之臣,屢屢在衆人面前折其顏面,令孫權內心常感忿忿。

“我倒是覺得魯子敬建議頗爲可行。”就在這時,一把清朗的聲音響起,傳入衆人耳中。

出言者年約二十六七歲,頭戴白綸巾,身着素雅纊袍,丰姿英偉,相貌軒昂,此人正是和張昭共掌衆事的周瑜,也只有他纔敢與張昭分庭抗禮,聲援魯肅。

周瑜素與魯肅交厚,他深知後者心有壯節計略,乃當世奇才,爲避免魯肅投奔他人,周瑜不惜將其老母接來江東爲“質”。

魯肅在赴宴前,已先和周瑜通過氣,周瑜亦贊同其“聯合劉景,共攻劉表”的策略,甚至有意親率兵馬,討伐劉表。不過此事多半不能如願。

孫堅外甥,孫權外兄徐琨開口道:“舅父一世英雄,卻死於小人之手,此仇不可不報。然仲謀乃江東之主,不可輕動,不若由我統軍西征,爲舅父報仇!”

徐琨雖然在三國曆史上默默無聞,但其此時在江東的身份地位,卻極其崇高,冠絕諸臣。

徐琨初隨舅父孫堅征戰四方,孫堅死後,又隨孫策平定江東。曾率軍擊走袁術所置丹陽太守袁胤,被孫策表爲丹陽太守。不過不久孫策就忌其麾下兵馬過多,以舅吳景代之,將徐琨召回身邊,收其徒衆,壯大自己。

去年孫策遇刺,廬江太守李術不尊孫權號令,陰懷異志。孫權即發兵剿滅李術,此戰孫權名爲親征,實際上前線指揮作戰的乃是徐琨。所以戰後,曹操封徐琨爲廣德侯,遷平虜將軍。

曹操此舉用心十分險惡,要知道,孫權也只是討虜將軍,兩人同爲雜號將軍,官位上不分上下,且徐琨還被封了縣侯,隱隱高出孫權一頭,曹操這麼做,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挑撥離間。

孫權搖頭道:“外兄有此心意,足矣。《春秋之義》:‘子不復仇,非子也。’父仇安能假於他人之手?我必當親取黃祖、劉表首級,告慰家父在天之靈。”連孫策都對徐琨心有忌憚,就更別說孫權了,他可不敢讓徐琨獨自領兵,征討劉表。

周瑜、徐琨在軍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二人相繼發言,皆贊同出兵之議,孫權亦有此心,張昭心知大局已定,無可改變,只得退而求其次,建議孫權坐鎮江東,遣一將率軍西征。

孫權想也沒想就拒絕了,如今江東軍權,皆在其父、兄舊部手中,他必須抓住一切機會,培養親信,掌握軍權,只有掌握了軍權,他這個江東之主纔算名副其實,否則就只是傀儡而已。

張昭幾番建議,皆被否決,內心頗有怨咎,不免對魯肅有所責難,最終鬧得不歡而散。

(本章完)

第291章 召見第233章 圊溷第218章 樓船第378章 策反第177章 施恩第459章 焚橋第427章 身當第419章 猛將第132章 同席第254章 突圍第65章 後續第480章 買馬第543章 刺孫第293章 奇策第434章 伏擊第230章 敗走第17章 杜襲第19章 桓階第11章 帶經耕鋤第119章 內憂第175章 授田第421章 三英第140章 二年第452章 自白第470章 策論第237章 監九縣第380章 津鄉第469章 重法第111章 歸來第131章 嫁妝第445章 薦才第213章 女誡第250章 說服第321章 瀏陽第494章 戰臨第359章 八月第346章 青綬第150章 開戰第207章 合兵第64章 擒獲第351章 班底第32章 求字第231章 勸降第333章第195章 韓廣第256章 說客第436章 託孤第191章 計議第59章 嚴肅第45章 弩第13章 張羨第476章 冬至第465章 出使第226章 死第527章 有君第144章 褚方第258章第464章 上書第165章 猛將第399章 攻城(3)第463章 三郡第97章 目的第205章 失望第65章 後續第371章 慰問第538章 董和第394章 夜襲第373章 盟約第344章 中箭第440章 匕見第101章 招撫第263章 水戰(下)第276章 張津第127章 襦鎧第318章 放歸第16章 決定第102章 劉修第156章 邀請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503章 餓虎第517章 古樟第242章 三爵第538章 董和第415章 龐統第76章 新左史第390章 責備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225章 勇悍第186章 八月第248章 心絞第388章 突破第286章 軍令第229章 鳴金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150章 開戰第9章 躬耕養客第397章 攻城(1)第57章 示好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2章 點評
第291章 召見第233章 圊溷第218章 樓船第378章 策反第177章 施恩第459章 焚橋第427章 身當第419章 猛將第132章 同席第254章 突圍第65章 後續第480章 買馬第543章 刺孫第293章 奇策第434章 伏擊第230章 敗走第17章 杜襲第19章 桓階第11章 帶經耕鋤第119章 內憂第175章 授田第421章 三英第140章 二年第452章 自白第470章 策論第237章 監九縣第380章 津鄉第469章 重法第111章 歸來第131章 嫁妝第445章 薦才第213章 女誡第250章 說服第321章 瀏陽第494章 戰臨第359章 八月第346章 青綬第150章 開戰第207章 合兵第64章 擒獲第351章 班底第32章 求字第231章 勸降第333章第195章 韓廣第256章 說客第436章 託孤第191章 計議第59章 嚴肅第45章 弩第13章 張羨第476章 冬至第465章 出使第226章 死第527章 有君第144章 褚方第258章第464章 上書第165章 猛將第399章 攻城(3)第463章 三郡第97章 目的第205章 失望第65章 後續第371章 慰問第538章 董和第394章 夜襲第373章 盟約第344章 中箭第440章 匕見第101章 招撫第263章 水戰(下)第276章 張津第127章 襦鎧第318章 放歸第16章 決定第102章 劉修第156章 邀請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503章 餓虎第517章 古樟第242章 三爵第538章 董和第415章 龐統第76章 新左史第390章 責備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225章 勇悍第186章 八月第248章 心絞第388章 突破第286章 軍令第229章 鳴金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150章 開戰第9章 躬耕養客第397章 攻城(1)第57章 示好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2章 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