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劉備

第365章 劉備

就在劉表會見孫幹、糜竺之時,劉備率領不滿千人的殘軍,自南陽舞陰,沿比水南下。

比水出於比陽東北太胡山,向南注入漢江,又名泌水,《詩經》有云:“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飢。豈其食魚,必河之魴……”

早在春秋時期,比水之濱就已經是富饒之地了。本朝建立後,因爲世祖光武出自南陽,南陽一躍成爲“帝鄉”、“南都”,戶口殷實,冠絕天下,張衡一篇《南都賦》,道盡南陽之盛。

可惜隨着天下大亂,位居天下之中的南陽首當其衝,時至今日,南陽早已是十室九空,田疇盡蕪,四野空曠,人煙蕭瑟。

不過中原的情況與南陽並無二致,這些年來,劉備幾乎走遍了中原各個地方,對這樣的景象,早就司空見慣,習以爲常。

劉備騎着愛馬的盧,行於隊伍前方,其今年四十一歲,正值盛年,身高七尺五寸,臂長如猿,方面大耳,相貌不凡。

唯一的不足之處,是其兩頰無髯,頜下鬍鬚也頗爲稀疏,這在“男子以多須爲美”的漢代社會,不得不說是一種缺憾。

劉備年輕時好結交豪傑,郡中游俠、少年爭相附之。後靈帝末,黃巾起,劉備聚財富,合徒衆,入行伍,至今已十餘年矣。

劉備起點雖然很低,僅是“義兵”出身,然他奉行仁義,救人所急,昔日援北海,救徐州,人有所請,無不允之,義無反顧,不但獲得了美好的名聲,更獲得了孔融、陶謙等人的賞識。

此後陶謙病篤,出讓徐州,劉備意外成爲徐州之主。那一年,他才三十五歲,放眼天下,也找不出幾個比他更年輕的牧伯。

可惜,徐州是陶謙所贈,而非劉備自己所創,就如《孟子》所言:“其進銳者,其退速。”基業來得容易,丟得也快,僅僅一年後,徐州就爲呂布所奪。劉備又開始了從前那般寄人籬下的日子,呂布、曹操、袁紹……

而劉表,將是他下一個依附對象。

念及曹操戰勝袁紹,即將稱霸中原,威加宇內,而自己戎馬十數載,除了名聲,一無所成,劉備心中充滿了壓抑與憤懣。

不過即便落魄至此,他仍不墮雄心壯志,換成旁人,十餘年來屢受挫折,飽經磨難,可能早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劉備卻是初心不改,百折不撓,雖身處困頓,常以高、世自勉,昔高祖劉邦有鴻門之險,世祖劉秀有冀北之厄,可他們最後都成功剪滅羣雄,創下偉業。劉備亦有於亂世建立功業之心。

劉表如今的形勢頗爲不妙,其北有曹操,南有劉景,東有孫權,西有劉璋,可謂是四面環敵,危如累卵。比之當初陶謙在徐州,外有曹操覬覦,內有泰山羣寇的形勢還要險惡數分。

是以,劉備此番投奔劉表,必將受到重用。且劉表今年已經六十,垂垂老矣,兒子又非英傑,日後未嘗不能重演徐州故事。

數日後,劉備率衆抵達漢、沔北岸的鄧塞,而劉表及荊州吏士,早已在此等候多時。

劉表身爲“皇伯”,穿戴天子所賜,象徵諸侯王身份的兗、冕,即繡着卷龍的黑色禮服與前後各九旒(珠簾)的冕冠,立於華蓋之下,左右笳簫鼓吹,車騎滿道,場面宏大,備具威儀。

劉備遠遠望見劉表華蓋,立刻翻身下馬,徒步行至劉表面前,未等見禮,劉表便迫不及待上前握住他的手,上下端詳一番,朗聲笑道:“世人皆言:‘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乃當世人傑。’今日一見,誠副所望也。”

劉備搖頭道:“備敗軍之將,顛沛之人,不敢當劉荊州如此盛讚。”

劉表撫着花白飄逸的鬍鬚,言道:“曹操雖包藏禍心,跋扈國家,然其頗能用兵,袁術、呂布,世之梟雄也,皆爲其所滅。唯有玄德,不畏桀虜,數與抗爭,愈挫愈勇,天下莫不讚嘆。”

劉表頓了一下,又道:“本初敗於官渡後,玄德外無援手,猶在汝南堅持近一年之久,令曹操芒刺在背,寢食難安。可惜我受南方所累,無力出兵支援。”

爲了證明自己確實是有心無力,劉表主動談起近來面對劉景進攻,再度慘敗的窘迫處境。

劉備聽罷,不禁面露慍色,憤慨地道:“今國家多難,曹操心懷不軌,孤弱漢室,實乃國之大賊!劉仲達亦爲宗室,不思討伐國賊,報效國家,反而同室操戈,令親者痛,仇者快……”

劉表嘆道:“劉仲達少時曾至襄陽,孤見其頗有才略,未滿二十,便破格舉其爲茂才,不想劉仲達忘恩負義,竟至於此。”

“劉荊州勿憂……”劉備道:“我這便修書與劉仲達,曉以利害,勸其止兵,他若不肯,備願親自統領一軍,爲劉荊州平定荊南之地,解除後顧之憂。”

劉備言語之間,頗爲自矜,顯然並沒有將劉景放在眼中。

這也正常,劉備縱橫中原十數載,對手曹操、袁術、呂布……哪個不是世間一等一的英傑?劉景雖崛起於南方,卻遠不能與天下羣雄相提並論。

“有玄德,孤無憂矣。”劉表嘴上這般說,心裡卻不然。劉備素有雄才遠志,知人待士,甚得衆心,絕非久居人下之輩。

除非萬不得已,否則劉表絕不會考慮用劉備禦劉景,這麼做無異於驅虎吞狼。劉表認爲當下劉備還是更適合接替張繡的位置,爲他把守北方,防衛曹操。

劉表目光望向劉備身後按劍侍立之人,此人身軀魁偉,容貌雄毅,通髯長鬚,豐茂異常,垂於胸前,威風凜凜,好一個偉丈夫。

劉表問劉備道:“玄德,此人莫非就是關雲長?”

“正是。”劉備頷首道。

劉表出言讚道:“足下勇而有義,立功效,舍富貴,歸君父,真乃天下義士也。”

關羽抱拳道:“在下深受將軍厚恩,誓以驅使,萬死無辭,曹公待我雖厚,亦難動我心。”

“壯哉。”劉表拊手道。

接着劉表又對劉備道:“玄德,此地不是談話的地方,孤已在襄陽備下酒宴,請。”

“請。”

劉表喜飲酒,甚至發明伯、中、季三爵酒杯,稱善飲者爲“雅量”,時人以爲雅事。爲慶祝劉備來投,劉表連宴數日。

…………

劉景不知劉備到來的消息,他此刻已經返回臨湘,荊南四郡今年皆獲得了豐收,加之劉景禁酒一年,節約糧食達百萬斛以上,軍屯也收穫頗豐,不但解除了糧食危機,甚至未來一兩年內,都不必再爲糧食而發愁。

八月不僅是荊南秋收的季節,也是“算人”之時,所謂算人,即人口普查。這是劉景主政荊南後,第一次統計戶口。

長沙毫無疑問是荊南人口最多的郡,縱然經歷了長達兩年之久的動亂,猶有六萬九千餘戶,三十八萬餘口。

零陵郡次之,有四萬兩千餘戶,二十三萬餘口。桂陽郡有三萬零七百戶,十五萬餘口。

只有武陵郡,因爲是新近收復,採用的是過往的數據,全郡有兩萬六千餘戶,十四萬餘口。

而今荊南四郡,計有十六萬八千餘戶,九十二萬餘口。比起巔峰時期四十四萬餘戶,二百八十餘萬口,相差甚遠。不過後者將數以百萬計的內附荊蠻全都統計入冊,而劉景這次主要統計的是漢民,唯有單日磾部例外。

其等繳納租稅,與漢民一般無二,和過去象徵性繳納貢布、貢錢的內附荊蠻全然不同。

(本章完)

第192章 開戰第272章 魏延第243章 學官第65章 後續第503章 餓虎第368章 江東第125章 新野第478章 黃鐘第326章 相遇第75章 百石第267章 比箭第343章 斬將第304章 北上第268章 填塹第522章 變故第39章 自負第534章 歸心第299章 兵臨第313章 隆中第516章 夜取第204章 曲轅第256章 說客第77章 赤驥第70章 攤牌第404章 赴死第316章 禁酒第227章 火攻第9章 躬耕養客第498章 城破第373章 盟約第283章 洪水第285章 敗逃第367章 跛馬第50章 寶珠第221章 矢石第528章 惡氣第263章 水戰(下)第155章 拜訪第424章 入陣第216章 取名第345章 騎兵第452章 自白第368章 江東第38章 諸葛玄第142章 計劃第124章 宴會第154章 縣舍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12章 擔憂第53章 道歉第450章 官學第219章 開戰第287章 自刎第152章 改名第390章 責備第255章 後續第417章 柤中第144章 褚方第214章 定計第497章 來投第230章 敗走第249章 聞訊第377章 再孕第8章 腫足第436章 託孤第191章 計議第30章 陶觀第419章 猛將第89章 桃板第308章 遺願第226章 死第512章 伏兵第88章 臘月第374章 圍攻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47章 高義第292章 救治第66章 徙邊第81章 必須死第455章 投降第173章 南下第525章 劉曄第173章 南下第215章 南下第115章 納彩第381章 江陵第404章 赴死第470章 策論第213章 女誡第389章 戰死第226章 死第250章 說服第385章 夷陵第383章 李嚴第267章 比箭第431章 獻計第258章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14章 市井
第192章 開戰第272章 魏延第243章 學官第65章 後續第503章 餓虎第368章 江東第125章 新野第478章 黃鐘第326章 相遇第75章 百石第267章 比箭第343章 斬將第304章 北上第268章 填塹第522章 變故第39章 自負第534章 歸心第299章 兵臨第313章 隆中第516章 夜取第204章 曲轅第256章 說客第77章 赤驥第70章 攤牌第404章 赴死第316章 禁酒第227章 火攻第9章 躬耕養客第498章 城破第373章 盟約第283章 洪水第285章 敗逃第367章 跛馬第50章 寶珠第221章 矢石第528章 惡氣第263章 水戰(下)第155章 拜訪第424章 入陣第216章 取名第345章 騎兵第452章 自白第368章 江東第38章 諸葛玄第142章 計劃第124章 宴會第154章 縣舍第95章 別部司馬第112章 擔憂第53章 道歉第450章 官學第219章 開戰第287章 自刎第152章 改名第390章 責備第255章 後續第417章 柤中第144章 褚方第214章 定計第497章 來投第230章 敗走第249章 聞訊第377章 再孕第8章 腫足第436章 託孤第191章 計議第30章 陶觀第419章 猛將第89章 桃板第308章 遺願第226章 死第512章 伏兵第88章 臘月第374章 圍攻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47章 高義第292章 救治第66章 徙邊第81章 必須死第455章 投降第173章 南下第525章 劉曄第173章 南下第215章 南下第115章 納彩第381章 江陵第404章 赴死第470章 策論第213章 女誡第389章 戰死第226章 死第250章 說服第385章 夷陵第383章 李嚴第267章 比箭第431章 獻計第258章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14章 市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