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解土

第163章 解土

開始那些自帶茅竹、材木,無償爲市井修建屋舍的百姓,全是劉景讓褚方私下找來的“託”。

不過隨着劉景“探訪賢德之人四十餘,皆免徭役”的消息在酃縣傳揚開來,結果真的有人來市井義務幫忙,雖然不拿分毫,卻幹得比“託們”還要起勁。

起初來的都是被劉景免徭役的賢德之人。要知道,酃縣每年皆要修築牆垣、堤壩等工事,徭役非常繁重,百姓苦不堪言,他們得以從中解脫出來,發自內心感激劉景,因此願意無償幫忙。

這些人皆是閭巷、鄉里的名人,德行素著,備受尊敬,影響力非常大,足以輻射千百人,很多人受到他們的影響,亦自發前來市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不過數日,市井便煥然一新,屋舍連棟櫛比,甚是齊整,總算不再是之前那副寒酸簡陋的樣子。

完工之日,劉景率主簿褚方、功曹龔英、廷掾谷瑁等縣中大吏,親赴市井,爲之“解土”。

後世常言“犯太歲”、“太歲頭上動土”,所謂的“犯太歲”即是指“動土”,在漢代,修房掘地是一件非常犯忌諱的事情,需要“解土”,以避災禍。

王充在其著作《論衡》中記載:“世間繕治宅舍,鑿地掘土,功成作畢,解謝土神,名曰解土。爲土偶人以像鬼形,令巫祝延以解土神。已祭之後,心快意喜,謂鬼神解謝,殃禍除去。”

這是比較“正統”的方法,劉景作爲一個無神論者,對此自然是嗤之以鼻。

然而身在一個迷信巫祝的時代,太過特立獨行絕非好事,解土儀式,哪怕僅僅是象徵性,也要舉辦,否則百姓無以心安。

當日天氣晴爽,風亦止歇,數以千計的百姓早早就聚集於市樓前,皆目向北方,翹首以盼。

等待中,百姓私下議論紛紛:“前任張廷君年紀稍長,可性格嚴苛,爲政剛猛,過於激烈。相比之下,劉廷君年紀稍輕,卻敦厚仁愛,爲政寬和,這纔是一縣之君該有的樣子。”

“沒錯。諺雲:‘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黽。’劉君既是高門,又舉孝廉,卻是一位真正有德有才的君子。他昔日曾爲市吏,所以最知我等市民之苦,乃以自俸爲市作屋。”

“只是……”有人半喜半憂地道:“只是聽說‘銅鬥鐵尺’之法,便是由劉君所創。”

市樓重新鑄造了銅鬥鐵尺,置於各門,並且一改昔日軟弱之相,凡是試圖破壞者,不管有何身份背景,無一例外都遭到了嚴厲的懲處,一市爲之震撼。要說這背後沒有劉景的授意,誰信?

此法一經實行,市井之中,不管是小商小販,抑或豪商大賈,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些影響。

…………

“來了……”

“明廷……”

“劉君……”

劉景及諸大吏的車駕一至市中,數以千計的百姓頓時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

“爲市作屋”是達不到這種效果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劉景免除了那些賢德之人的徭役,而通過這些人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劉景輕易就獲得了酃縣士民的歡心。

龔英看着山呼海嘯的人羣,心中頓時一驚,他久爲功曹,聲名顯著,自詡“深得漢、蠻信服”,可也沒有得到過如此擁護。其實問題主要出在他自己的身上,他爲人素來“重威不重德”,這樣做的好處是人人皆畏其威,壞處便是士民人心不附。

當然了,他也有自己的苦衷,畢竟他不是長吏,處於功曹這個位置,最重要的就是威信,否則何以統御內外,大權獨攬?

龔英心下嘆息,從此以後,他們龔家,算是徹底失去了和劉景分庭抗禮的資格。

不過龔英對自家的未來倒是並未太過擔憂,任何人想要動龔家,都要做好魚死網破的準備。

而魚死網破,對雙方都沒有絲毫好處,相信這個道理,劉景心裡應該十分清楚。

龔英已經打定主意,只要雙方能夠相安無事,他甘願爲此蟄伏,劉景不可能在酃縣待一輩子,總會有離開的一天,到時候,龔家仍舊可以捲土重來。

市掾率市樓諸吏迎接,待劉景一下車,立刻狂拍馬屁:“明廷得民心至此,日後爲政,無有不諧。”

劉景笑着搖了搖頭,對方馬屁功夫了得,且觀其近來舉措,也算有些才能,放在市井確實有些屈才了。

漢代巫祝的費用歷來不菲,劉景以不勞財傷民爲由,只舉行了一個極爲簡單解土儀式,拜後祝道:“興工役者,百姓無事。如有禍祟,我自當之。”

百姓聽聞劉景之言,無不心悅誠服,紛紛感嘆劉景之仁德,這樣一心爲民,不顧己身的好官,可謂世間少有。

解土完成後,劉景並沒有同諸大吏一起返回縣寺,而是乘車出東郭門,來到耒水河畔,登上自家大艦。

劉祝、王彊、單日磾皆在甲板上相迎。

他們來到酃縣後,並沒有跟隨劉景進城,而是受其指派,私下調查去年王彊船隊遭到荊蠻伏擊一事。經過多日調查,如今總算水落石出,是以密報劉景。

“劉君……”才進入尾樓,王彊便迫不及待地道:“小人之前的猜測果然沒錯,酃縣確有與荊蠻勾結者。”

“是誰?”劉景心裡其實已經隱隱有所猜測。

王彊一臉陰鷙道:“通蠻者不是別人,正是龔家老三,守津吏龔浮。”

“果然是龔家……”劉景面不改色地問道:“消息準確嗎?”

這時一旁的劉祝開口道:“準確。我們之前在船上私設博戲,誘使酃縣之內的輕薄少年、浮浪子弟玩樂,從他們口中收集線索,順藤摸瓜,最後查到龔浮身上。隨後我們找機會擒住龔浮的一名親信,費了一些手段,成功敲開了他的嘴。

在此期間,我們還偶然抓了一個山蠻的間諜,翁叔已經審問過了。兩相對照,絕對不會出錯。”

單日磾衝劉景點點頭。

(本章完)

第501章 彭虎第186章 八月第339章 出戰第173章 南下第143章 縣丞第376章 出征第14章 市井第418章 預備第42章 點評第109章 難題第78章 曬書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127章 襦鎧第382章 西進第133章 鄧芝第496章 鐵壁第386章 面曹第248章 心絞第537章 茂才第427章 身當第399章 攻城(3)第300章 召集第232章 負傷第88章 臘月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83章 定議第491章 徐宗第367章 跛馬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70章 策論第246章 名字第144章 褚方第221章 矢石第497章 來投第88章 臘月第456章 房陵第268章 填塹第53章 道歉第230章 敗走第291章 召見第115章 納彩第24章 郡府第240章 說和第132章 同席第390章 責備第395章 悲涼第92章 先賢第487章 盛匡第461章 守節第120章 茂才第343章 斬將第393章 破城第188章 三年第385章 夷陵第28章 暢談第280章 投靠第45章 弩第414章 託孤第226章 死第134章 流淚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259章 送禮第291章 召見第448章 下馬威第140章 二年第25章 吏舍第152章 改名第539章 所求第437章 薨第38章 諸葛玄第307章 談判第351章 班底第242章 三爵第3章 後母第447章 高義第478章 黃鐘第11章 帶經耕鋤第42章 點評第341章 衝鋒第148章 警鼓第208章 斬殺第236章 看清第437章 薨第124章 宴會第244章 生子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01章 彭虎第189章 噩耗第530章 仁義第74章 變化第182章 慈幼第491章 徐宗第210章第532章 用意第496章 鐵壁第441章 大罵第479章 蒼梧第400章 大雨第367章 跛馬第304章 北上
第501章 彭虎第186章 八月第339章 出戰第173章 南下第143章 縣丞第376章 出征第14章 市井第418章 預備第42章 點評第109章 難題第78章 曬書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127章 襦鎧第382章 西進第133章 鄧芝第496章 鐵壁第386章 面曹第248章 心絞第537章 茂才第427章 身當第399章 攻城(3)第300章 召集第232章 負傷第88章 臘月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83章 定議第491章 徐宗第367章 跛馬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70章 策論第246章 名字第144章 褚方第221章 矢石第497章 來投第88章 臘月第456章 房陵第268章 填塹第53章 道歉第230章 敗走第291章 召見第115章 納彩第24章 郡府第240章 說和第132章 同席第390章 責備第395章 悲涼第92章 先賢第487章 盛匡第461章 守節第120章 茂才第343章 斬將第393章 破城第188章 三年第385章 夷陵第28章 暢談第280章 投靠第45章 弩第414章 託孤第226章 死第134章 流淚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259章 送禮第291章 召見第448章 下馬威第140章 二年第25章 吏舍第152章 改名第539章 所求第437章 薨第38章 諸葛玄第307章 談判第351章 班底第242章 三爵第3章 後母第447章 高義第478章 黃鐘第11章 帶經耕鋤第42章 點評第341章 衝鋒第148章 警鼓第208章 斬殺第236章 看清第437章 薨第124章 宴會第244章 生子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01章 彭虎第189章 噩耗第530章 仁義第74章 變化第182章 慈幼第491章 徐宗第210章第532章 用意第496章 鐵壁第441章 大罵第479章 蒼梧第400章 大雨第367章 跛馬第304章 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