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投降

第455章 投降

文聘稱自己身爲荊州大將,倍受恩遇,卻只能眼睜睜看着國敗主降而毫無所爲,心中既感悲痛,又覺恥辱,無顏早見劉景。

文聘這番話在外人聽來,倒也入情入理,卻不是他遲來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在接到劉琮書信相招後,心存猶疑。

文聘並非只有歸降劉景一條路,他還可以北上投奔曹操。

故主劉表滅亡於劉景之手,文聘深受劉表厚恩,實在很難心安理得的歸順劉景。

相反,投靠曹操就沒有顧慮了。

曹操奉天子以討不庭,擁有大義名分,天下有識之士,莫不歸德,荊州人北投曹操者不在少數,如江夏李通、南陽鄧展等。

就連文聘的同族昆弟,也有不少人投靠曹操,畢竟文氏一族所在的宛縣就在曹操治下。

不過文聘想要率衆北投曹操,卻有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那就是他和麾下將士家眷,皆在襄陽,就算他能夠狠下心來,拋棄妻、子,麾下將士也未必肯。

且劉景水軍已由沔入淯,截斷了文聘北歸新野之路,劉景步軍亦登陸北岸,對樊城虎視眈眈,想要脫身,簡直比登天還難。

文聘考慮良久,最終不得不屈從於現實,選擇歸降劉景。

當然,劉景乃當世人傑,其英明神武,恢廓大略,有高、世之風,王霸之器,堪爲明主,文聘投其麾下,倒也沒有怨言。

“荊州之敗,非仲業之罪。”劉景撫其手背安慰道,“仲業勇而有謀,鎮守北境,折衝外御,威震敵國,若劉荊州以仲業守宜城,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將軍謀略超世,用兵如神,自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聘一介凡人,豈是將軍敵手。”文聘頗有自知之明,荊州一干名將,有一個算一個,對上劉景,無不大敗,非死既降,他不認爲自己會是一個例外。

劉景笑道:“仲業若是凡人,世間就再無人可稱良將了。”

接着爲文聘介紹諸葛亮、龐統、蔣琬、王粲等心腹之臣。

文聘不敢怠慢,一一見禮。

之後劉景拉着文聘就坐,詢問北方之事,文聘當即毫無保留,娓娓道來,章陵郡下轄十四縣,有戶三萬,口十餘萬。

章陵境內的兵馬,分別掌握在文聘與章陵太守黃射的手中。

黃射眼下不在章陵,之前江東軍大舉進犯江夏,黃射接到其父黃祖求助,親將兵馬,南下馳援。如今文聘又率衆歸降,這意味着章陵已經沒有可用之兵了,劉景隨時可以將其收入囊中。

章陵郡地界與曹操勢力接壤,乃荊州北方屏障,劉景再膽大,也不敢用文聘這個新降之人守章陵,他暫時只適合擔任副職。

能居此重任者,除了必須是劉景親信之人,還要有內撫士民,外御強敵的才能,使劉景日後攻略江東時,不爲北方所憂。

劉景環顧手下諸將,最適合的人選,莫過於族兄劉宗。

不過劉景並未急於做出決定,還需視江夏那邊的情況而定。

儘管昨日劉琮信誓旦旦向他保證,必能說服黃祖、黃射父子歸誠,但世間哪有萬無一失之事,還是等江夏那邊有了結果再說。

文聘當前的官職是奮武中郎將,由劉表所任,而今投入劉景麾下,自然不宜再用,劉景改表其爲揚武中郎將。

傍晚,劉景於州部之中,召集文武,爲文聘舉辦歡迎酒會。

酒會上,文聘的座次與劉宗、甘寧、韓廣等同,甚見親待。

三日後,劉琮信使長途跋涉數百里,抵達沙羨,面見黃祖。

黃祖今年雖已年近六旬,卻體格魁梧,面色紅潤,絲毫不顯老態。

對於劉琮來信,黃祖開始還有些漫不經心,以爲是來信向他求援,然而他打開書信一看,才知大錯特錯,不禁驚駭而起。

劉景率軍北上前,爲防備黃祖,分別派兵駐於長江上游的州陵,及漢水上游的諸口,使黃祖既不能溯江襲擾巴丘、江陵,也無法沿漢水北上馳援襄陽。

州陵、諸口駐軍雖不多,但黃祖連戰孫權、劉景,兵船亦折損大半,根本無力突破封鎖。

黃祖坐守沙羨,消息十分閉塞,哪裡會想到,劉景竟然旬日之間就擊破了宜城這個荊州軍最後的防線,進而包圍襄陽,劉表憂病而死,劉琮舉州而降。

黃射見父親看過信後竟如此失態,心中大感不妙,急問道:“大人,諸郎信中所言何事?”

黃祖此時心亂如麻,哪有心情開口,直接將信丟了過去。

“這……”黃射接過信匆匆一瞥,頓時驚得面如土色。

黃祖爲人粗鄙,早年以冶鐵爲業,至今仍有人暗地裡以“緞錫”呼之,劉表卻不以爲他出身卑微,拔擢於卒伍,恩遇甚厚。

如今黃祖、黃射父子更是分掌郡國,權傾荊州,冠絕江漢。

知劉表病死,以黃祖爲人之薄涼,亦不免潸然淚下。

黃射強迫自己鎮定下來,對黃祖道:“大人,現在不是悲傷的時候,兩郡軍民,皆仰望於大人,是戰是降,當早做決斷。”

劉琮信中提到,劉表入葬之日,定於九月十五日,也就是八天後。這也是劉景給他們父子下達的最後通牒,如果他們九月十五日前沒有出現在襄陽,劉景必將揮師東進,剿滅其父子。

江夏西倚南郡,南濱長沙,東臨江東,北接汝南,除了西面,其他三個方向都與外部勢力接壤,可謂四戰之地,難以自立。

作爲後方的南郡被劉景奪取,就更沒有自立的可能了。

江東的孫權與黃祖有殺父之仇,投靠江東無異於自尋死路。

北面的曹操倒是可以投靠,問題是,曹操如今正在全力對付河北袁氏,此時拉攏劉景還來不及,又怎會爲了江夏一塊無足痛癢的飛地,而與劉景交惡。

思來想去,可供黃祖、黃射父子的選擇不多,要麼投降,要麼外逃,要麼死!

黃祖、黃射父子既不想爲劉表殉葬,也不想成爲喪家之犬,那麼就只有投降一條路了。

(本章完)

第413章 潘濬第453章 攔路第370章 同州第11章 帶經耕鋤第335章 十哲第529章 詔書第40章 悲歌第475章 妹夫第462章 郊迎第53章 道歉第315章 甘寧第88章 臘月第181章 棄嬰第313章 隆中第505章 周鳳第299章 兵臨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285章 敗逃第206章 逃亡第32章 求字第210章第466章 射策(上)第227章 火攻第266章 兵臨第319章 還禮第134章 流淚第96章 建安第458章 斬羽第298章 歸來第510章 計成第195章 韓廣第60章 跋扈第36章 劉瑍第308章 遺願第409章 詐降第197章 喜事第291章 召見第398章 攻城(2)第134章 流淚第52章 歸家第451章 水鏡第131章 嫁妝第481章 團圓第490章 盡出第347章 鬱林第367章 跛馬第368章 江東第65章 後續第516章 夜取第392章 落幕第453章 攔路第25章 吏舍第389章 戰死第105章 八陣第474章 柤中第314章 賢妻第64章 擒獲第122章 贈文第466章 射策(上)第156章 邀請第464章 上書第279章 連雨第299章 兵臨第348章 南下第499章 縊殺第477章 要求第537章 茂才第226章 死第219章 開戰第41章 吟詩第520章 厚禮第527章 有君第525章 劉曄第414章 託孤第421章 三英第401章 城塌第102章 劉修第534章 歸心第287章 自刎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113章 啓程第111章 歸來第96章 建安第365章 劉備第15章 救命恩人第88章 臘月第359章 八月第161章 良法第103章 營壘第423章 戰死第517章 古樟第281章 面見第474章 柤中第28章 暢談第78章 曬書第453章 攔路第193章 耒陽第488章 柴桑第129章 雙戟第95章 別部司馬
第413章 潘濬第453章 攔路第370章 同州第11章 帶經耕鋤第335章 十哲第529章 詔書第40章 悲歌第475章 妹夫第462章 郊迎第53章 道歉第315章 甘寧第88章 臘月第181章 棄嬰第313章 隆中第505章 周鳳第299章 兵臨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285章 敗逃第206章 逃亡第32章 求字第210章第466章 射策(上)第227章 火攻第266章 兵臨第319章 還禮第134章 流淚第96章 建安第458章 斬羽第298章 歸來第510章 計成第195章 韓廣第60章 跋扈第36章 劉瑍第308章 遺願第409章 詐降第197章 喜事第291章 召見第398章 攻城(2)第134章 流淚第52章 歸家第451章 水鏡第131章 嫁妝第481章 團圓第490章 盡出第347章 鬱林第367章 跛馬第368章 江東第65章 後續第516章 夜取第392章 落幕第453章 攔路第25章 吏舍第389章 戰死第105章 八陣第474章 柤中第314章 賢妻第64章 擒獲第122章 贈文第466章 射策(上)第156章 邀請第464章 上書第279章 連雨第299章 兵臨第348章 南下第499章 縊殺第477章 要求第537章 茂才第226章 死第219章 開戰第41章 吟詩第520章 厚禮第527章 有君第525章 劉曄第414章 託孤第421章 三英第401章 城塌第102章 劉修第534章 歸心第287章 自刎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113章 啓程第111章 歸來第96章 建安第365章 劉備第15章 救命恩人第88章 臘月第359章 八月第161章 良法第103章 營壘第423章 戰死第517章 古樟第281章 面見第474章 柤中第28章 暢談第78章 曬書第453章 攔路第193章 耒陽第488章 柴桑第129章 雙戟第95章 別部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