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宴會

第124章 宴會

潘濬神情振奮,低聲道出十餘個名字,無一不是北方名士之流,說實話這樣大的陣勢他也是第一次見到。

這些人今日前來宋府赴宴,並非全是衝着宋忠而來,劉景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像是邯鄲淳、樑鵠、王粲、趙儼、繁欽等人,或多或少都與劉景有一些關聯。

除了這些北方高士外,荊州本土名士來的也不少,如與宋忠共同編撰《五經章句》的綦毋(闓)廣明、被劉表譽爲“雍季之論”的蒯(良)子柔、南陽名士韓(嵩)德高、沔南名士黃承彥……

望着堂中滿座的賓客,他們之中很多人都在史書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跡,算是這個時代最爲傑出的人傑,劉景面上難掩訝色,心道:“莫非整個襄陽的名士都來了?”

“仲達,你怎麼現在纔來?”貌寢而體弱的王粲大笑着走過來,對劉景說道:“仲達,我來爲你介紹兩位潁川才士,這位是趙儼趙伯然,這位是繁欽繁休伯。”

劉景肅容揖道:“在下劉景,久聞二君高名,今日得見,幸甚幸甚。”

兩人都是杜襲的同鄉兼好友,三人當年避亂至襄陽,曾“通財同計,合爲一家”,關係之親密由此可見一斑。

論名聲,繁欽不及杜襲、趙儼二人,昔日在家鄉潁川時,(定陵)杜襲、(陽翟)趙儼與(陽翟)辛毗、(許縣)陳羣並知名,享譽潁川,號稱“辛、陳、杜、趙。”

從後世來看,繁欽的成就也確實比不上杜襲、趙儼。

趙儼年長杜襲一歲,今年二十六,身長七尺餘,容貌剛毅,留着短髭,腰佩長劍,身上自有一股堂堂威儀。趙儼日後武至驃騎將軍、文至三公司空,可謂是文武雙全的人物。

只見他開口說道:“子緒舉家南遷至長沙,卻與我二人多有通信,而子緒信中提到最多的人,便是足下,子緒稱足下是‘荊南士之冠冕’,對足下可謂是推崇備至,在下與子緒相交多年,能得他如此欣賞的人,足下絕對是第一個。”

劉景笑着謙虛道:“大兄誇獎太過了,在下不敢當。”

繁欽年齡比趙儼稍小,體高七尺,容貌俊秀,氣質清新脫俗,繁欽道:“不止子緒,王君亦贊足下是‘南州士之冠冕。’見過足下的人全都衆口一詞,怎能說是誇獎太過呢?”

劉景忍不住瞥了王粲一眼,一篇《感士不遇賦》就將他徹底收買了?要知道這個“南州”可不是指荊南,而是整個荊州,他這麼說等於是承認劉景是荊州年青一代的領軍人物。

別看王粲纔剛滿弱冠之年,但他在襄陽南北士人中的影響力卻非常大,這個評語用不了多久就會在整個襄陽傳開。

王粲大笑道:“我來荊州數載,所見荊州才俊頗多,卻沒有能和仲達你相比的,南州士之冠冕,仲達實至名歸。”

劉景暗暗搖了搖頭,王粲這話說的太容易得罪人了。

同趙儼、繁欽略作寒暄,便望見宋忠向他招手,劉景將諸葛亮介紹給王粲認識後,才和潘濬一起去見宋忠。

“仲達,這是當朝太僕趙公。”宋忠當先爲他引介身旁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此人正是當朝太僕、關中名士趙岐,他已經年近九旬,身上卻毫無遲暮之氣,目光炯炯有神,鬍鬚雪白飄飄,渾身上下瀰漫着一股出塵之氣,令人不由見而心折。

劉景心中對趙岐充滿了敬意,想想這樣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經歷了半個東漢時期,豈能不讓人肅而起敬?

劉景深深一拜,說道:“長沙後進劉景,拜見趙公。”

趙岐打量劉景一番,手撫鬍鬚,對左右說道:“如今天子遷都許縣,國家百廢待興,四方仍有紛擾,也不知僕還有沒有機會看到社稷振興的那天。不過僕想來,國家有像劉仲達這樣的賢才,僕就算死了,又有什麼可擔心呢?”

聽了趙岐的話,劉景內心的某一根弦被觸動了,泛起層層漣漪,以前所未有的鄭重口吻回道:“景雖不才,長者之望,不敢負也。”

趙岐不禁一怔,劉景非但沒有謙虛,反而一副“當仁不讓”的架勢,他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振興國家,捨我其誰?”

趙岐深深地看了劉景一眼,彷彿要把他印在心上,半晌,言道:“勉之、勉之……”

宋忠雖覺得劉景有些過於自負,卻也很欣賞這種擔當,要想在這個大亂之世有所作爲,就必須有這種豪情壯志。

之後劉景又拜見了邯鄲淳和樑鵠兩位大書法家,劉景之所以能夠揚名襄陽,二人可說是居功至偉。他們並沒有因爲劉景年輕,就以晚輩視之,完全把他當做書法同道。三人的書法造詣遠超他人,他們探討書法時,其他人只能側立旁聽,根本沒有插話餘地。

可惜今日乃是酒宴,言談難以盡興,而劉景明日就要啓程前往新野迎親,三人下次再見,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接下來劉景又被宋忠帶着拜見荊州本土名士,其中最引他關注的無疑是蒯良和黃承彥二人,蒯良才能不及蒯越,亦是難得的良才。而黃承彥,則是諸葛亮未來的老丈人,兩人現在十有八九還不認識。

劉景見他姿容不凡,高爽開列,頗有名士風采,心裡不由生出一抹好奇,不是都說女兒長得像父親嗎?他女兒真的是“黃頭黑膚”的醜女?

宋忠領着劉景轉了一圈,認識了一羣南北名士後,宴會正式開始,劉景是今天的主角,是以坐於宋忠下首。諸葛亮則坐到了劉景後面,今天他收穫不小,攜帶了二十餘枚名刺,一枚不剩,全部送了出去。

由於宋忠是一個性格嚴肅,謹守禮儀的儒者,在座者也皆爲名士,因此酒宴氣氛相對平和,不顯喧囂,大家邊飲邊聊,縱論古今,不勝酒力者也不勉強,宴會從日中一直持續到日落。

劉景早已習慣醉香坊的高度酒,如今再喝這種寡淡無味的漢酒,簡直就像喝水一樣,直到宴會結束也沒喝醉。

(本章完)

第459章 焚橋第325章 泉陵第311章 吐血第144章 褚方第404章 赴死第83章 預言第14章 市井第73章 送別第7章 劍術書法第535章 人望第7章 劍術書法第190章 三窟第311章 吐血第62章 拔刃第188章 三年第331章 倚仗第49章 醫聖第206章 逃亡第206章 逃亡第527章 有君第7章 劍術書法第483章 定議第530章 仁義第524章 馬尾第465章 出使第528章 惡氣第365章 劉備第63章 突襲第534章 歸心第408章 試探第45章 弩第150章 開戰第271章 火攻第106章 調離第142章 計劃第536章 邀請第368章 江東第352章 尊卑第481章 團圓第229章 鳴金第70章 攤牌第162章 免役第426章 拔箭第528章 惡氣第114章 襄陽第108章 名望第43章 荊蠻第175章 授田第149章 要求第466章 射策(上)第188章 三年第76章 新左史第81章 必須死第170章 斬首第1章 重生第307章 談判第412章 刺史第492章 名士第415章 龐統第208章 斬殺第179章 到來第393章 破城第517章 古樟第532章 用意第40章 悲歌第526章 薄行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0章 劉伯嗣第191章 計議第533章 勸止第123章 赴宴第492章 名士第449章 隱戶第215章 南下第164章 動手第74章 變化第249章 聞訊第283章 洪水第490章 盡出第209章 攻城第121章 王粲第261章第275章 交趾第314章 賢妻第387章 夏口第418章 預備第485章 誓師第241章 蔣琬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42章 計劃第267章 比箭第319章 還禮第303章 復仇第474章 柤中第445章 薦才第27章 皓月第333章第195章 韓廣第384章 招攬
第459章 焚橋第325章 泉陵第311章 吐血第144章 褚方第404章 赴死第83章 預言第14章 市井第73章 送別第7章 劍術書法第535章 人望第7章 劍術書法第190章 三窟第311章 吐血第62章 拔刃第188章 三年第331章 倚仗第49章 醫聖第206章 逃亡第206章 逃亡第527章 有君第7章 劍術書法第483章 定議第530章 仁義第524章 馬尾第465章 出使第528章 惡氣第365章 劉備第63章 突襲第534章 歸心第408章 試探第45章 弩第150章 開戰第271章 火攻第106章 調離第142章 計劃第536章 邀請第368章 江東第352章 尊卑第481章 團圓第229章 鳴金第70章 攤牌第162章 免役第426章 拔箭第528章 惡氣第114章 襄陽第108章 名望第43章 荊蠻第175章 授田第149章 要求第466章 射策(上)第188章 三年第76章 新左史第81章 必須死第170章 斬首第1章 重生第307章 談判第412章 刺史第492章 名士第415章 龐統第208章 斬殺第179章 到來第393章 破城第517章 古樟第532章 用意第40章 悲歌第526章 薄行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0章 劉伯嗣第191章 計議第533章 勸止第123章 赴宴第492章 名士第449章 隱戶第215章 南下第164章 動手第74章 變化第249章 聞訊第283章 洪水第490章 盡出第209章 攻城第121章 王粲第261章第275章 交趾第314章 賢妻第387章 夏口第418章 預備第485章 誓師第241章 蔣琬第329章 康伯 (感謝盟主北極熊2018)第142章 計劃第267章 比箭第319章 還禮第303章 復仇第474章 柤中第445章 薦才第27章 皓月第333章第195章 韓廣第384章 招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