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送禮

第259章 送禮

迷濛的煙雨中,荊州軍的隊伍宛如一條巨龍,沿着湘水東岸,蜿蜒南行。

馬車輪聲轆轆,在泥濘的道路中艱難行進,蒯越坐在車中,被顛簸得心亂意亂。

荊南不比江北,素來多雨少晴,而六月正值汛期,幾乎無日不雨,對行軍造成了極大不便。

蒯越心裡始終認爲,八九月份,纔是出兵的最佳時機,不僅能夠收割長沙諸縣稻穀,以充軍資,亦可避開大雨季節。

可惜,劉表急於平定荊南,而蔡瑁則出於個人私怨,全都主張儘快出兵,蒯越孤掌難鳴,即使心裡再不情願,也只能妥協。

馬車的帷帳忽然大開,伴隨着風雨,蒯祺鑽入車中,其摘下頭上斗笠、解去身上蓑衣,說道:“大人,今天天黑前即可抵達衡山鄉,一過衡山鄉,酃縣就不遠了,三日可至。不過……”

WWW▲ ttkan▲ ¢Ο

“不過什麼?”蒯越問道。

蒯祺說道:“據探騎回報,衡山鄉邑中不僅空無一人,就連邑中屋舍也都盡數毀去了。”

蒯越點點頭,倒也沒有太過意外,在醴陵劉景亦是這麼做的,只是不像在衡山鄉這麼徹底。說道:“看來劉仲達是做好了與我軍長期作戰的準備。”

蒯祺皺眉道:“此戰的關鍵,在於步軍,更在於水軍,蔡軍師若能擊敗劉仲達的水軍,我等便可進退自如,反之……”

這也正是蒯越擔心的地方,相比於自己麾下的步軍,他對蔡瑁的水軍就沒有那麼充足的信心了。

據蔡瑁描述,劉景的戰艦裝有一種大型戰具,如發石車一般,近距離發石攻擊,當者立碎。荊州水軍前部便是覆滅於此。

遺憾的是,蔡瑁只遠遠見到過實物,而與之交戰過的水軍將士,也只能描述個大概原理,是以荊州軍難以仿製這種武器。

當然了,這一年蔡瑁也沒閒着,他根據對方武器的原理,製作了長岐木,以爲應對之策。

岐代表着分叉之意,長岐木即頂端有分叉的長木杆,安裝於船首,用來格擋對方的巨石攻擊。因爲尚未交手,具體效果還不得而知,卻也聊勝於無。

畢竟之前一戰輸得太慘了,水軍前部幾被全殲,死者無慮數千人,將士無不大感畏懼。

因此,蒯越對蔡瑁的要求是,利用己方兵船數量上的優勢,壓制住對方的水軍就行了,不必非要追求擊敗對手。

然而蔡瑁未必會如其所願,他現在滿腦子都是復仇的想法。

蔡瑁並非一個愚蠢之人,相反,他才智出衆,不然也不會擔任劉表的鎮南將軍軍師一職。奈何其出身豪家,性情驕矜,平生少有挫折,以致對慘敗於劉景之手,心裡始終耿耿於懷。

也許只有擊敗劉景,一雪前恥,他才能徹底放下執念。

“唉……”蒯越心底深深一嘆,說道:“希望蔡軍師能夠知恥而後勇吧……”

…………

荊州軍的後方,區雄騎在一匹青色健馬,督促部曲行進,右肩一陣陣的疼痛令他焦躁不已。

當年他因交州貴客在市中被市吏逮捕,自感顏面大失,一怒之下,率領數十門客衝入市中,當衆鞭笞市吏,以泄心頭之憤。

之後他沒有聽從妻弟宋麟的勸告,迅速離開市井,這個決定,令他每每回想起來便悔恨不已,奈何這個世上沒有後悔藥。

面對初出茅廬的劉景,他根本沒有將其放在眼裡,哪曾想到,這是一頭蛟龍,區雄爲自己的輕視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

劉景一聲令下,一市之人,皆對其拔刃相向。他右肩之傷,便是被蔡升所創,蔡升當初下手頗爲陰狠,不僅貫穿其肩,更是狠狠剜了一劍。

如今每到陰天下雨,區雄的肩膀便會隱隱作痛,而荊南之地,常年陰雨,在巴丘守江的日子裡,傷痛時刻提醒他復仇。

後來荊州軍南下,擊破巴丘大營,區雄亦被荊州軍所俘,但他一開始卻並未歸順,一來張羨對他有恩,二來區氏與張羨可謂休慼與共。區雄頗引以爲傲,他認爲自己比吳巨強多了,至少沒有幹出吃裡扒外的事情來。

直到今年初,張羨病逝,區雄才算正式投入荊州軍麾下。

對於劉景,區雄心情極爲複雜,他內心對其仍有極大恨意,可另一方面,他亦對其人深感佩服,可惜雙方已經無迴轉餘地。

只要有機會,區雄不介意親自斬下其頭,以作爲進身之階。

…………

隨着荊州軍的日益臨近,劉景召集衆將,做最後的安排。

劉景自率蔡升、馬周、褚方、韓廣四部,合計約五千人,守酃縣。

族兄劉修同劉亮、嚴肅部,合計約三千餘人,守酃縣舊城,與劉景隔着湘江形成掎角之勢。

另外劉宗、劉祝、王彊率領水軍,駐於酃湖以南的營塢。

正在這時,劉景忽然聽到外面有人稟報,荊州軍派出使者,前來求見。

劉景面露不解,心道:“這個時候,對方還派人來幹什麼?”劉景猜不出對方的意圖,卻也不介意見見,示意將人帶進來。

不久,荊州軍使者懷抱兩個漆盒走入室中,衝劉景稍稍躬身,說道:“在下奉蔡軍師之命,將此禮盒送給足下及劉伯嗣。”

兩個漆盒上面,分別寫着劉景、劉宗之名,蔡瑁的用意再明顯不過了,此二盒便是爲二人頭顱所準備。

正所謂“主辱臣死”,室中諸將紛紛大怒,劉宗更是氣得拔刀出鞘。

使者來時便已抱有必死之心,是以面對衆將,不改顏色。

劉景倒是未曾生氣,勸劉宗道:“從兄息怒,此事乃蔡瑁所爲,與此人無關,《春秋》之義:‘殺使非禮也’。從兄若含恨殺之,豈不知正中蔡瑁心意?”

劉宗聞言面色稍霽,將刀緩緩收入鞘中,恨恨道:“蔡瑁豎子,今日之辱,他日我必十倍報之。”

劉景讓於徵取來使者手中的漆盒,饒有興致的把玩。

不難看出,二盒採用了上好的木料,而且上面黑紅之漆明顯髹飾了多層,做工十分精良,倒是不負蔡瑁豪奢之名。

(本章完)

第170章 斬首第78章 曬書第260章第92章 先賢第416章 暢談第519章 抵達第139章 於徵第287章 自刎第150章 開戰第206章 逃亡第462章 郊迎第112章 擔憂第514章 後事第127章 襦鎧第182章 慈幼第483章 定議第250章 說服第320章 來投第502章 選將第212章 寫信第529章 詔書第103章 營壘第81章 必須死第72章 偷長第162章 免役第522章 變故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533章 勸止第332章 徐庶第289章 倒戈第218章 樓船第221章 矢石第405章 防疫第283章 洪水第186章 八月第254章 突圍第514章 後事第469章 重法第375章 返回第151章 全殲第126章 六禮第363章 攬才第467章 射策(中)第530章 仁義第306章 遣使第241章 蔣琬第123章 赴宴第276章 張津第518章 海昏第293章 奇策第258章第269章 地突第471章 官爵第298章 歸來第168章 募兵第21章 未婚妻第113章 啓程第402章 噩夢第257章 爭執第429章 逆轉第537章 茂才第114章 襄陽第294章 輕鬆第433章 堅韌第109章 難題第340章 部督第104章 軍法第110章 主簿第370章 同州第106章 調離第197章 喜事第96章 建安第299章 兵臨第321章 瀏陽第113章 啓程第35章 馬周第526章 薄行第191章 計議第424章 入陣第240章 說和第452章 自白第281章 面見第1章 重生第71章 洗手第149章 要求第361章 巨樓第511章 開戰第190章 三窟第292章 救治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87章 袍鎧第61章 鞭笞第305章 內附第293章 奇策第320章 來投第353章第472章 失策第132章 同席第274章 攻城(下)第128章 甘寧
第170章 斬首第78章 曬書第260章第92章 先賢第416章 暢談第519章 抵達第139章 於徵第287章 自刎第150章 開戰第206章 逃亡第462章 郊迎第112章 擔憂第514章 後事第127章 襦鎧第182章 慈幼第483章 定議第250章 說服第320章 來投第502章 選將第212章 寫信第529章 詔書第103章 營壘第81章 必須死第72章 偷長第162章 免役第522章 變故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533章 勸止第332章 徐庶第289章 倒戈第218章 樓船第221章 矢石第405章 防疫第283章 洪水第186章 八月第254章 突圍第514章 後事第469章 重法第375章 返回第151章 全殲第126章 六禮第363章 攬才第467章 射策(中)第530章 仁義第306章 遣使第241章 蔣琬第123章 赴宴第276章 張津第518章 海昏第293章 奇策第258章第269章 地突第471章 官爵第298章 歸來第168章 募兵第21章 未婚妻第113章 啓程第402章 噩夢第257章 爭執第429章 逆轉第537章 茂才第114章 襄陽第294章 輕鬆第433章 堅韌第109章 難題第340章 部督第104章 軍法第110章 主簿第370章 同州第106章 調離第197章 喜事第96章 建安第299章 兵臨第321章 瀏陽第113章 啓程第35章 馬周第526章 薄行第191章 計議第424章 入陣第240章 說和第452章 自白第281章 面見第1章 重生第71章 洗手第149章 要求第361章 巨樓第511章 開戰第190章 三窟第292章 救治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87章 袍鎧第61章 鞭笞第305章 內附第293章 奇策第320章 來投第353章第472章 失策第132章 同席第274章 攻城(下)第128章 甘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