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蔣琬

第241章 蔣琬

聽到劉景招募縣兵的提議,嚴肅心中立時一動。褚方營,也就是現在劉亮率領的營兵,便是以酃縣縣兵爲骨幹擴充而成。

由於這兩年劉景麾下兵力不斷增長,酃縣周圍駐紮着多支水步軍,是以酃縣此後並未再招募縣兵,因爲完全沒有那個必要。

而招募縣兵,嚴肅正好可以以縣丞身份督之,不必再擔憂分心軍政兩面,難以兼顧的問題。

兩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先招募五百人。兵員不是問題,自去年長沙爆發大戰,數以十萬計的百姓南下躲避戰火,光是酃縣就多出了四五萬人。別說招募五百人,就是再翻一倍也沒問題。

軍市那邊暫時還離不開嚴肅,所以招募工作,交給了於徵。

於徵亦有從軍之志,只是因爲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如願。

五百縣兵,招募僅花了小半日,若非要精挑細選,怕是一瞬間就會滿員。

沒辦法,南下避難的百姓坐吃山空已經半年了,如今皆已陷入缺衣少食的境地,當兵雖然無比危險,卻能保證衣食無憂。

…………

湘水之上,一支由數量衆多的舸船組成的船隊,自南向北,魚貫而行。

由於戰爭的原因,本來繁茂的零陵、長沙湘水河段,而今變得異常冷清,像這樣大型的船隊,已經極少能夠看到。

高冠博帶,大袖披垂的蔣琬站在一艘大舸船的甲板上,此時他的視線內,酃縣城隱隱在望。

船隊在進入長沙,經停平陽鄉時,他意外發現當地百姓使用一種曲轅的犁。他雖然出身零陵大族,卻並非是一個對農事全無瞭解的人,他自然發現了,這種曲轅之犁比起時下常用的直轅之犁,犁架較輕,便於迴轉,操縱靈活,能夠大幅節省人力畜力。

蔣琬一問下才知,原來這種曲轅犁乃是由劉景發明。他心中一時間不免感慨萬千,不意劉景除了才兼文武,居然還有公輸般、墨翟、王爾一般的能力。蔣琬由此更加期待與他的見面了。

劉景並不知道蔣琬前來,他此刻正在接待臨湘來的使者。

荊州軍爲了完全困死臨湘,在城外挖了一條數十里長,深達丈餘的壕塹,並掘開瀏水灌之,日夜派兵巡邏,防守不可爲不嚴密。然而,俗話說“只有千日做賊,那有千日防賊。”這種長達數十里的防線,不可能沒有一點疏漏,總能想到辦法突破防線。

劉景手上拿着張羨任命他兼攝九縣的任命書,久久無語。

他畢竟大破蔡瑁,斬殺吳巨,立下了非常大的功績,如果張羨毫無表示或賞賜過輕,必會令包括他在內的所有人心寒,所以張羨必會厚賞。只是,這樣的賞賜,卻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長沙北部四縣淪陷且不提,除了郡城臨湘外,其他九縣皆交到他的手裡,等於是讓他代行郡事。張羨或許心裡有着自己的打算,可劉景仍然爲其做法動容。

如果他能夠徹底掌握九縣,實力絕對會更上一層樓。不過他懷疑,荊州軍會任由他發展下去嗎?不說其他地方,如果他派兵接管靠近臨湘的醴陵、湘南等地,必會遭到荊州軍的打擊。

另外連道、昭陵二縣在酃縣的西北方向,中間隔着零陵郡的重安、蒸陽、昭陽等縣,位置相對偏僻,而且人口也不多,更談不上富庶,對他的幫助有限。

真正對他有幫助的,是酃縣以東的安城、茶陵、攸縣、容陵四縣,這四縣可以和酃縣連成一片,劉景早就窺伺已久,只是之前一直沒有足夠的藉口,顧忌自己的名聲,不好採取強取豪奪。

如今他終於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不管是四縣令長也好,當地大姓也罷,都要俯首聽命。敢有抗拒,他便可派大軍擊之。

“劉君大敗北軍,斬俘甚巨,更是殺死了叛徒吳巨,府君聽說這個消息後大喜過望,不惜破例開放酒禁,與吏士同樂。”

臨湘來的使者乃是軍伍出身,劉景並不認識,問起張羨、劉蟠、褚方等人的狀況。

這半年來,張羨的身體已經是大不如前,可這事臨湘使者哪敢隨便和劉景亂說,只能說一切如舊。倒是劉蟠、褚方,身體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劉蟠、褚方一文一武,皆爲長沙俊傑之士,卻埋沒於歷之中史,八成是死於臨湘內,劉景對二人頗爲擔憂,如今知道他們安然無恙,不由稍稍鬆了一口氣。

劉景隨後又和臨湘使者聊了一會,這時主簿郭商悄然走進來,附到劉景耳邊道:“明廷,零陵的谷船到了,帶隊的人乃是主簿室書佐蔣公琰。”

“誰?蔣公琰?”劉景本沒怎麼在意,可是聽到蔣公琰這個名字,不禁扭過頭看着郭商。

“是。”郭商再度點頭確認。

劉景聽聞蔣琬到來,當即結束了與臨湘使者的談話,反正該知道的都已經知道了,讓郭商派人送對方去都亭休息,他則等待蔣琬的到來。

對於蔣琬,劉景不管是前世,抑或今生,皆聞其名,而這也是被劉景視爲囊中之物,勢在必得的人才。

蔣琬最爲後人熟知的,便是諸葛亮接班人的身份。不過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政事方面,軍事才能卻未有顯露的機會。

而他這個人,非常值得玩味,陳壽評其爲“方整有威重”,也就是說他性情穩重,舉止端莊,甚有威嚴。然而他早年擔任地方縣令時,不但不理政事,而且還喝的爛醉如泥,被巡視地方的劉備撞個正着,要不是諸葛亮在旁苦苦相勸,盛怒之下的劉備,十有八九會砍了他的腦袋。

沒過多久,身姿修長,容貌端雅的蔣琬便在一名門下吏的引領下走進室中。

劉景大笑而起,繞案來到蔣琬的面前,說道:“蔣公琰,我可是久聞足下的大名,一直想要和你見面,只是總是沒有合適的機會,今日終於見到了。”

蔣琬從容施禮道:“不敢當。足下之名,在下亦聞之久矣。”

(本章完)

第124章 宴會第161章 良法第541章 有望第472章 失策第497章 來投第33章 示衆第131章 嫁妝第332章 徐庶第353章第526章 薄行第137章 洞房第398章 攻城(2)第263章 水戰(下)第12章 質書救鄰第434章 伏擊第539章 所求第382章 西進第166章 崩潰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87章 袍鎧第233章 圊溷第403章 破城第377章 再孕第48章 取字第411章 不義第104章 軍法第303章 復仇第348章 南下第229章 鳴金第19章 桓階第268章 填塹第355章 立春第40章 悲歌第408章 試探第117章 清茶第184章 七夕第395章 悲涼第123章 赴宴第211章 計劃第368章 江東第464章 上書第57章 示好第333章第9章 躬耕養客第397章 攻城(1)第377章 再孕第322章 馬鞍第433章 堅韌第388章 突破第2章 劉亮第220章 拍擊第407章 烽火第389章 戰死第359章 八月第325章 泉陵第438章 勸降第264章 突襲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361章 巨樓第10章 劉伯嗣第121章 王粲第261章第362章 臨衝第523章 南下第117章 清茶第380章 津鄉第350章 歸來第36章 劉瑍第410章 中箭第88章 臘月第347章 鬱林第144章 褚方第162章 免役第135章 歸來第520章 厚禮第77章 赤驥第381章 江陵第220章 拍擊第467章 射策(中)第356章 請婚第519章 抵達第140章 二年第529章 詔書第38章 諸葛玄第358章 戰略第279章 連雨第171章 結束第374章 圍攻第497章 來投第151章 全殲第523章 南下第272章 魏延第489章 太史慈第209章 攻城第399章 攻城(3)第361章 巨樓第537章 茂才第29章 承諾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32章 同席
第124章 宴會第161章 良法第541章 有望第472章 失策第497章 來投第33章 示衆第131章 嫁妝第332章 徐庶第353章第526章 薄行第137章 洞房第398章 攻城(2)第263章 水戰(下)第12章 質書救鄰第434章 伏擊第539章 所求第382章 西進第166章 崩潰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87章 袍鎧第233章 圊溷第403章 破城第377章 再孕第48章 取字第411章 不義第104章 軍法第303章 復仇第348章 南下第229章 鳴金第19章 桓階第268章 填塹第355章 立春第40章 悲歌第408章 試探第117章 清茶第184章 七夕第395章 悲涼第123章 赴宴第211章 計劃第368章 江東第464章 上書第57章 示好第333章第9章 躬耕養客第397章 攻城(1)第377章 再孕第322章 馬鞍第433章 堅韌第388章 突破第2章 劉亮第220章 拍擊第407章 烽火第389章 戰死第359章 八月第325章 泉陵第438章 勸降第264章 突襲第302章 富貴還鄉第361章 巨樓第10章 劉伯嗣第121章 王粲第261章第362章 臨衝第523章 南下第117章 清茶第380章 津鄉第350章 歸來第36章 劉瑍第410章 中箭第88章 臘月第347章 鬱林第144章 褚方第162章 免役第135章 歸來第520章 厚禮第77章 赤驥第381章 江陵第220章 拍擊第467章 射策(中)第356章 請婚第519章 抵達第140章 二年第529章 詔書第38章 諸葛玄第358章 戰略第279章 連雨第171章 結束第374章 圍攻第497章 來投第151章 全殲第523章 南下第272章 魏延第489章 太史慈第209章 攻城第399章 攻城(3)第361章 巨樓第537章 茂才第29章 承諾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32章 同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