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伏擊

第434章 伏擊

就在張允、劉備準備放棄宜城,撤往中廬時,卻不知劉景早在數日前,便明修堤渠,廣樹旗幟,以張聲勢,實則暗遣甘寧、韓廣、劉亮等,將步騎萬人,伏於宜城西北的柤中山谷。

沒錯,這個柤中就是柤中蠻的聚居地,夷王梅平剛剛逃回柤中不久,劉景軍便殺過來,梅平以爲劉景軍是來圍剿他的,登時嚇得魂不附體,一邊斂衆據險而守,一邊派遣使者請降。

爲了向劉景展示誠意,梅平不惜派出自己的長子梅敷。衆將來之前已得到劉景的授意,對梅平、梅敷父子善加安撫,而後靜待張允、劉備自投羅網。

雞鳴時分,張允、劉備令將士飽食一頓,接着捨棄一切輜重,乃至重傷員,全軍輕裝簡行,魚貫而出宜城,往西北而去。

中廬距離宜城約百里,而漢代行軍,通常日行四五十里,不過若是急行軍,亦可日行百里,荊州軍便準備一日趕回中廬。

開始張允、劉備還有些膽戰心驚,見劉景軍始終沒有追來,一直懸着的心稍稍落回了肚裡。

不過他們仍不敢掉以輕心,途中未作停歇,一口氣奔出數十里,至食時中,已是行程過半。

荊州軍趕了半天的路,將士又累又餓,步履蹣跚,有人建議張允休息片刻,再繼續趕路。

張允想也沒想便拒絕了,眼下他們尚未脫離險境,劉景軍隨時都有可能追來。他計劃再行十數裡,等渡過維水再休整不遲,到時候就算劉景軍追來,亦只能隔水相望,拿他們無可奈何。

荊州軍將士爲了儘快脫離險境,唯有咬緊牙關,繼續趕路。

“來了……”甘寧站在半山腰,望着荊州軍自南向北而來。這支荊州軍雖經歷大敗,猶有七八千人,行進之間,塵土飛揚,頗具聲勢。

不過劉景軍人數更多,足有上萬步騎,且又是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飢……面對荊州軍,劉景軍可謂佔盡優勢,此戰結果早已註定,毫無懸念可言。

甘寧傳令各部,掩旗息鼓、消聲匿跡,不得發出聲響,另一側的韓廣亦下達相同的命令。

不一刻,荊州軍前部便踏入伏擊地點,一路向北而去。

劉景軍將士伏於道路兩旁山谷、密林間,或臥或坐,弓弩持滿,屏住呼吸,放任荊州軍前部從面前通過,耐心等待時機。

荊州軍將士只顧埋頭趕路,渾然不覺已落入埋伏。

當荊州軍全部進入伏擊圈,山林間頓時鼓聲大作,劉景軍弓弩手大叫而起,發動攻擊,箭矢如疾風驟雨般飛射向荊州軍。

“咻……咻……咻……”

一波波密集箭雨,傾瀉而下,荊州軍輕裝而行,被甲者少,將士無備,一時間死傷狼藉。

“完了……”張允、劉備面面相覷,心裡皆是一涼。他們一直在防備劉景軍從後追來,卻不想劉景已提前在這裡設下埋伏。

“這麼說來,蓄水灌城也是假的,只爲逼我等棄城而走,以便半途伏擊?”張允、劉備很快反應過來,臉上難掩震驚之色。

原來他們之前做出的每一個決定,不是出於自己,他們就像提線的木偶一般,被劉景玩弄於股掌之間,而不自知。這樣的發現,實在讓人有些難以接受。

“殺啊……殺啊……”

數輪箭雨打擊過後,甘寧、韓廣一左一右,自山谷、密林中殺出,夾攻道中大亂的荊州軍。

甘寧一馬當先,勢如猛虎,自山上俯衝而下,當先撞入荊州軍隊伍中,雙戟左右揮擊,所向披靡。部曲緊隨其後,蜂擁衝上道路,與荊州軍白刃相接。

荊州軍將士一連趕了數十里路,不管是精神,還是身體,都已十分疲憊,連面對弓弩都有些力不從心,更何況近身肉搏。雙方一經交戰,荊州軍便如紙糊的一樣,一觸即潰,四散奔逃。

另一側的韓廣同樣勢如破竹,兩人一左一右,對荊州軍前、中、後發起潮水般的猛攻,荊州軍頃刻間四分五裂,潰不成軍。

同時劉亮親將二營騎兵,自後方密林中馳出,從背後對荊州軍發起衝鋒。

看到騎兵狂濤駭浪般奔涌而來,綴在後面的荊州軍士卒恐懼到了極點,根本不敢與之對抗,士卒發一聲喊,立時作鳥獸散。

劉亮率領二營騎兵,如一柄利刃,一路長驅直入,所過之處,荊州軍波開浪裂,無敢擋者。

張允、劉備眼見七千餘大軍,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土崩瓦解,縱然孫、吳復生,怕是也無力迴天,二人這一刻十分有默契,相視一眼,果斷棄軍而逃。

像壯士斷腕這種事,張允、劉備做過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毫無心理負擔,可謂是當機立斷。

而也正是這份果決,讓他們在劉景軍完成合圍前成功走脫。

此時劉亮正率騎兵在後方衝殺,甘寧、韓廣則缺少騎兵,最終只能眼睜睜看着張允、劉備二百餘騎,突破封鎖,揚長而去。

等劉亮率領騎兵趕來時,張允、劉備早已離開多時,劉亮心有不甘,率騎急追,可惜一直追至維水岸邊,也沒有看到張允、劉備等人蹤影,劉亮只好放棄追擊,改爲抓捕荊州軍潰卒。

當劉亮及麾下騎兵押解着數倍於己的俘虜歸來時,甘寧、韓廣這邊也早已結束戰鬥。

由於荊州軍在開戰前就已筋疲力盡,將士毫無戰意,因此荊州軍降者超過五千人,另有千餘人趁亂逃走,戰死者僅數百人。而劉景軍的傷亡則微乎其微。可惜被張允、劉備逃脫了,不然這就是一場完美的伏擊戰。

捷報於午後傳回,此時劉景已不在軍營,而是身在宜城。

張允、劉備出逃後,宜城吏民十分知趣,天不亮就牽着牛酒來到軍營拜見劉景,獻城歸順。

宜城北面十數裡外的邔國,也在聞訊後開城投降。

至此,南郡十七縣,除了襄陽、中廬二縣,其餘十五縣皆已落入劉景手中。

接下來,便是直搗黃龍……

(本章完)

第39章 自負第40章 悲歌第400章 大雨第256章 說客第268章 填塹第150章 開戰第289章 倒戈第324章 膝席第17章 杜襲第111章 歸來第136章 婚宴第148章 警鼓第97章 目的第506章 桃李第210章第521章 傾出第378章 策反第259章 送禮第291章 召見第397章 攻城(1)第172章 出兵第39章 自負第371章 慰問第76章 新左史第72章 偷長第60章 跋扈第395章 悲涼第57章 示好第247章 病逝第219章 開戰第455章 投降第347章 鬱林第147章 衡山第538章 董和第334章 洗兵第479章 蒼梧第19章 桓階第72章 偷長第25章 吏舍第248章 心絞第176章 親耕第173章 南下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242章 三爵第162章 免役第379章 屈服第219章 開戰第216章 取名第320章 來投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97章 來投第227章 火攻第39章 自負第518章 海昏第396章 怒吼第208章 斬殺第370章 同州第380章 津鄉第251章 入主第541章 有望第487章 盛匡第419章 猛將第325章 泉陵第134章 流淚第225章 勇悍第33章 示衆第423章 戰死第347章 鬱林第7章 劍術書法第211章 計劃第485章 誓師第398章 攻城(2)第499章 縊殺第417章 柤中第364章 使者第479章 蒼梧第62章 拔刃第375章 返回第126章 六禮第168章 募兵第364章 使者第281章 面見第191章 計議第296章 捷報第531章 放歸第242章 三爵第65章 後續第236章 看清第128章 甘寧第190章 三窟第75章 百石第132章 同席第39章 自負第225章 勇悍第334章 洗兵第148章 警鼓第30章 陶觀第521章 傾出第294章 輕鬆第272章 魏延
第39章 自負第40章 悲歌第400章 大雨第256章 說客第268章 填塹第150章 開戰第289章 倒戈第324章 膝席第17章 杜襲第111章 歸來第136章 婚宴第148章 警鼓第97章 目的第506章 桃李第210章第521章 傾出第378章 策反第259章 送禮第291章 召見第397章 攻城(1)第172章 出兵第39章 自負第371章 慰問第76章 新左史第72章 偷長第60章 跋扈第395章 悲涼第57章 示好第247章 病逝第219章 開戰第455章 投降第347章 鬱林第147章 衡山第538章 董和第334章 洗兵第479章 蒼梧第19章 桓階第72章 偷長第25章 吏舍第248章 心絞第176章 親耕第173章 南下第201章 北上 (感謝盟主浮沉一年間)第242章 三爵第162章 免役第379章 屈服第219章 開戰第216章 取名第320章 來投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497章 來投第227章 火攻第39章 自負第518章 海昏第396章 怒吼第208章 斬殺第370章 同州第380章 津鄉第251章 入主第541章 有望第487章 盛匡第419章 猛將第325章 泉陵第134章 流淚第225章 勇悍第33章 示衆第423章 戰死第347章 鬱林第7章 劍術書法第211章 計劃第485章 誓師第398章 攻城(2)第499章 縊殺第417章 柤中第364章 使者第479章 蒼梧第62章 拔刃第375章 返回第126章 六禮第168章 募兵第364章 使者第281章 面見第191章 計議第296章 捷報第531章 放歸第242章 三爵第65章 後續第236章 看清第128章 甘寧第190章 三窟第75章 百石第132章 同席第39章 自負第225章 勇悍第334章 洗兵第148章 警鼓第30章 陶觀第521章 傾出第294章 輕鬆第272章 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