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袍鎧

第187章 袍鎧

劉景聞其豪言壯語,不吝誇讚道:“子謹有這樣的志氣,何愁他日不能建立一番功業。”

馬周好大名、大言,這也正是劉景最欣賞他的地方,大丈夫可以什麼都沒有,唯獨不可無志氣。

劉景心中想道:“若論世間大志者,想必沒人能超過我吧……

馬周心裡頗爲自得,口中說道:“千里馬亦需伯樂,否則雖是名馬,祇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這裡馬周引用劉景的《馬說》,稱讚劉景是自己伯樂的同時,亦自詡爲千里馬。

“說得好。”劉景撫掌笑道。

兩人這邊談話一止,鍾水、平陽二鄉的鄉嗇夫黃符、華授便立刻誠惶誠恐的上前,大禮參拜道:“下吏黃符(華授),拜見明廷。”

劉景目光瞥視二人,臉上笑容一收,微微頷首道:“近來縣丞嚴伯穆整頓縣中吏治,對鍾水、平陽二鄉的情況多有不滿,屢有南下之心,被本廷攔了下來。

本廷認爲,二鄉之前爲龔氏等豪彊大姓把持,積弊已久,你們倉促間難免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又念在你們近來勇於任事,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只要不是鬧得民怨沸騰,縱有小過,亦可暫容之。

不過,嚴伯穆其人,素來剛正不阿,本廷以敬憚三分,只能壓住他這一次,若是以後又讓他抓住什麼把柄,那你們就自求多福吧。”

“多謝明廷寬赦……”黃符、華授同時伏跪於地,額頭抵着地面,汗流浹背道:“明廷敦敦之言,下吏必定牢記於心,絕不敢忘。”

劉景神情淡淡地說道:“希望如此吧。”之後在馬周、黃符、華授等人的擁簇下,劉景登上帶有華蓋的馬車,前往鍾水鄉邑。

另一邊,在將劉景安全送達目的地後,褚方旋即率領營兵,駕船巡邏於湘、鍾二水間,以備寇盜。

入住鍾水鄉寺,劉景繼續拉着馬周問東問西,這數月來,兩人雖然時有通信,可書信受限於字數,很難面面俱到,有些事還是要當面詢問,比如,東南羣山中的荊蠻。

當初東南羣山中的七座荊蠻響應龔氏號召,派遣一千八百聯軍相助龔氏,但他們在酃縣城下,遭到了劉景的伏擊,幾乎全軍覆沒,成功逃回山中的人只有區區百餘人。

蒙受如此巨大的損失,七座荊蠻寨子頓時元氣大傷,陷入萎靡。

荊蠻久居山中,爲了生存,歷來信奉叢林法則,只要出現一點虛弱,馬上便會引起周圍的覷覦,他們面對“自己人”就已經夠焦頭爛額了,自然沒有空閒再找劉景的麻煩。

馬周從漢人行商那裡瞭解到的情況是:到目前爲止,荊蠻七寨已有五座寨子被吞併,剩下的兩個寨子因爲合併一處,才得以存活下來,不過也就只是苟延殘喘而已。

劉景聽到這裡,徹底放下心來,荊蠻這種敵人,固然沒有致命威脅,可也不能太過小覷。數百年來,漢軍流了無數血,伏波將軍馬援南靜駱越、北擊烏桓、西屠燒種,所向無敵,卻因他們而馬革裹屍。

劉景如今面臨的形勢頗爲嚴峻,所以只要荊蠻不出來鬧事,劉景暫時也就懶得理他們。

…………

衡山羣山之中。

一座斜伸的山嶺下,水源涓涓而下,及至山腳,瀑聲如雷。一座由竹木建成的蠻寨便立於嶺下。

此時,蠻寨之中,燃起熊熊大火,濃濃黑煙,遮天蔽日,廝殺之聲,直衝雲霄。

一名手持劍楯,椎髻裸足的荊蠻勇士,望着焚燒倒塌的寨門,以及潮水一般涌入進來的敵人,臉上帶着驚恐之色,根本不敢接戰,轉身便朝着寨子深處跑去,邊跑邊喊道:“寨子破了、寨子破了……”

他並不是第一個逃跑的人,事實上所有守衛寨門的人都在逃,只有寥寥不多的人選擇直面敵人,拼死一戰,然而轉眼間便被敵潮淹沒。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不抵抗的情況,是因爲他們的對手,是令人聞風喪膽,可止小兒夜啼的單日磾。

自從一個月前,單日磾帶領上千勇士歸來,便開始展開了瘋狂的報復行動,短短二十餘日間,昔日六座參與進攻單家寨的寨子,已有五寨相繼陷落於單日磾之手。如今這個寨子,已經是最後一個了。

單日磾在回來的那一刻,便公然宣稱只殺“精夫”等罪魁禍首,若不抵抗,可以保全性命,若是抵抗,則被視爲“精夫”同夥,不僅本人要死,家人也要跟着一起死。

單日磾的做法,一舉瓦解了衆人的抵抗之心,因此才能連戰連捷。甚至有一座山寨,沒等他發起進攻,精夫就被手下之人殺死,舉寨向單日磾歸降。

綰髮錦衣,耳帶大環金的單日磾,在數十名荊蠻勇士的保護下,以勝利者的姿態踏進最後一處敵寨。

寨中雖然到處都是火光,可抵抗遠稱不上激烈,這自然與單日磾“只誅首惡,脅從不問”的做法有關。

其實這個主意,乃是出自於劉景的建議,雙方仇深似海,斷無迴旋餘地,若是不能有效分化對方,僅憑單日磾麾下一千人,就算全部賠進去,也未必能夠復仇成功。

單日磾素來信服劉景,幾乎沒有多做考慮就採納了這個意見。

事實證明,他的決定做對了。

敵寨最後的抵抗力量,全部聚集於山嶺下的寨樓中。

然而此舉不過是困獸猶鬥,單日磾方數百人將寨樓團團圍住。

這種對峙的局面,直到單日磾親自到來,他高喊若擒殺精夫出降,樓內之人,皆可免死。

寨樓先是陷入死一般的寂靜,繼而爆發出激烈的廝殺。

很快,寨樓大門打開,精夫雙手被人捆住,扭送至單日磾面前。

此人便是導致單家悲劇的罪魁禍首,單日磾雙目霎時變得通紅,一腳將其踢翻在地,狠狠踩在他的臉上,問道:“你想過今日嗎?”

精夫自知必死,顯得十分硬起,破口大罵道:“你這個小狗崽子!只恨當日沒能將你殺死……”

單日磾氣急而笑,從隨從手中接過一張木弩,對準腳下之人,扣動弩機,尖銳的弩箭瞬間穿透其胸。

“啊……”精夫吃痛,不由慘叫起來。

單日磾有意避開了其身體要害部位,對方的慘叫聲聽在他的耳中,便如同仙樂一般。

這半年來,他常常夜不能寐,即便陷入夢鄉,想的多半也是復仇的事情。如今日思夜盼的仇敵,就在自己眼前,他必要一舒胸中鬱氣,斷然不會讓對方這麼“便宜”的死去。

單日磾不疾不徐的上箭、扣動弩機,再上箭、再扣動弩機……

精夫連中十餘箭,身體如刺蝟一般,血液幾乎流乾,猶未死去。

這個曾經讓他恨得食不知味,夜難入眠的敵人,此時卻如同死狗一樣躺在地上,單日磾漸漸失去了繼續折磨對方的興致,將木弩遞給跟隨自己一路殺出的弟弟單欽,讓他出手,了結對方。

單欽今年才十四歲,身高不過五尺餘,長得又黑又瘦,可他臉上卻有一股狠勁,毫不猶豫接過木弩,對着精夫的腦袋射下。

看着最後一個仇敵在自己面前死去,單日磾心中頓時變得空落落的。不過他很快就重新振作起來,大仇已報,大恩卻未報。

劉景曾和他說過,未來幾年,長沙必將有變,他要儘快整合衡山諸寨,等待劉景的召喚。

…………

鍾水、平陽二鄉,湘江、鍾水兩岸,到處都是金光閃閃的景色,黃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頭,直令百姓笑得合不攏嘴。

尤其是得到授田的百姓,他們爲大姓當了半輩子的牛馬,心底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然而又有誰能料想到,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有一天真的實現了。

百姓們穿梭于田間,一邊賣力收割稻子,一邊由衷想道:“這都是劉君的恩德啊……”

秋收之際,百姓忙得不可開交,劉景不願在這時候跳出來“添亂”,因此來到鍾水、平陽二鄉後,只公開露過一次面。

這日,劉景在馬周的陪同下,來到昔日龔氏的冶訪所在。當初選擇這裡的原因,一是龔氏冶訪規模最大,二是附近就有一座露天鐵礦,深不過四五丈,方便獲取原料。

經過馬周的有效整合,而今冶訪各式煉爐、熔爐、鍛爐一應俱全,每日皆可生產大量農戰之具。

劉景對漢代冶鐵頗感興趣,當即不顧炙熱,近距離觀察兩座煉爐,只見裡面火焰跳躍,鐵水四濺。

這兩座煉爐皆是用能耐高溫的磚石砌成,高度約八尺左右,上口圍圓約四尺左右,上下部分均較窄,爐腹則較鼓,通過爐前,向內添加薪柴和鐵礦石,從而煉造生鐵。

這樣煉造一爐,大概需要兩個時辰,生鐵纔會從鐵口汩汩流出。

劉景觀看冶鐵之餘,不時詢問身旁的馬周。

馬周從小在自家鐵肆中長大,雖然不喜歡打鐵,但長期耳濡目染下,也算是半個內行人,對於劉景的問題,他基本都能應對自如。

劉景前世對冶鐵一竅不通,只知道可以用煤炭代替木炭薪柴作爲燃料,能夠極大提高鐵的產量。不過用煤作燃料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燒煤會影響生鐵的質量。

參觀完冶鐵,馬周帶着劉景穿過冶坊,走進後方的連排屋宇。

劉景進門後,發現一羣人正在埋首穿針引線,縫製鎧甲。衆人看到馬周到來,紛紛放下手中活計,離席下拜。

馬周剛要爲衆人介紹劉景,被他用眼神制止,馬周便不再多嘴,引着他直入後室。

劉景才入內,目光就被一具明亮照人、威武不凡的魚鱗鎧甲吸引住了視線。

襦者,短衣也,袍者,長服也,如果說僅能護住上半身的鎧甲稱爲襦鎧,那這具鎧甲甲裙一直沒過膝蓋,直至小腿,足以稱爲袍鎧了。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全身鎧。

這具鎧甲看上去分量可不輕,劉景不禁扭頭問馬周道:“此鎧甲用了多少甲片,重量是多少?”

馬周想也不想回道:“此鎧甲一共用了一千八百五十七枚甲片,重量超過一百斤,達到了一百零八斤。”

劉景聽得暗暗咋舌,漢斤比現代斤輕許多,可一百零八漢斤也差不多有二十多公斤重了。

劉景又問道:“製作這麼一具鎧甲,用時多久?”

馬週迴道:“三十皮鐵匠,差不多四五日才能做出一套。”

“需要這麼久嗎?”劉景聽得直皺眉,也就是說,三十名皮鐵匠,一年才能製作出七十到九十具這種鎧甲?

哪怕將皮鐵匠人數再擴充十倍,每年也難以超過一千之數。問題是,三百皮鐵匠,怕是荊南唯一設有鐵官的耒陽,也拿不出來吧?

劉景心裡不禁一涼,又問道:“此鎧甲造價如何?”

馬週迴答道:“此鎧甲所費共計一萬六千錢。”

一名市中普通傭工,一個月可賺一千錢,這樣一具鎧甲,他需要不吃不喝乾十六個月,才能買起。

這個價格,貴得驚人,不過劉景對這個數字卻並沒有太過驚訝,它值這個價錢,尤其是在亂世之中。

馬周忍不住說道:“劉君,這樣一具鎧甲的用料,足夠做出兩具襦鎧,還綽綽有餘。”

劉景綜合考慮了一下,認爲馬周說得有道理,他現在的兵力已經不少了,蔡升、劉修別部司馬營超過千人,褚方靁縣兵八百,馬周以鍾水、平陽二鄉授田的編戶齊民組建的營兵超過八百,劉祝、王彊船隊棹夫、棹卒近千人,總人數三千餘人。

然而裝備的鎧甲,不過二百餘,只有十幾比一的比例。此時實在沒必要一味追求鎧甲的“質”,而是要先將“量”提上去。

想到這裡,劉景頷首道:“子謹,你說得有道理,之前是我將事情想簡單了。”

馬周道:“此鎧甚是精良,只是短時間難以大量裝備,不過若是褚子平身披這具鎧甲,用以衝鋒陷陣,誰能當之?”

劉景聽得連連點頭,說道:“那就暫時只做幾具出來,到時候你們一人一具。”

(本章完)

第294章 輕鬆第290章 可惜第351章 班底第160章 搶權第327章 西鄂第189章 噩耗第464章 上書第137章 洞房第371章 慰問第109章 難題第488章 柴桑第25章 吏舍第339章 出戰第270章 醫所第184章 七夕第292章 救治第8章 腫足第346章 青綬第334章 洗兵第113章 啓程第489章 太史慈第33章 示衆第401章 城塌第441章 大罵第172章 出兵第104章 軍法第258章第9章 躬耕養客第133章 鄧芝第283章 洪水第397章 攻城(1)第465章 出使第182章 慈幼第228章 斬首第450章 官學第310章 親近第385章 夷陵第276章 張津第503章 餓虎第292章 救治第346章 青綬第74章 變化第409章 詐降第147章 衡山第454章 委蛇第235章 軍市第263章 水戰(下)第256章 說客第398章 攻城(2)第325章 泉陵第265章 再勝第4章 賴慈第253章 戰死第107章 轟動第270章 醫所第170章 斬首第312章 心意第331章 倚仗第319章 還禮第420章 評價第10章 劉伯嗣第486章 主力第197章 喜事第153章 龔氏第496章 鐵壁第8章 腫足第434章 伏擊第494章 戰臨第183章 吏治第43章 荊蠻第124章 宴會第38章 諸葛玄第300章 召集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291章 召見第142章 計劃第150章 開戰第240章 說和第432章 獻計 (2)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501章 彭虎第109章 難題第455章 投降第253章 戰死第45章 弩第477章 要求第154章 縣舍第43章 荊蠻第105章 八陣第529章 詔書第497章 來投第81章 必須死第131章 嫁妝第217章 牀弩第117章 清茶第148章 警鼓第536章 邀請第50章 寶珠第282章 建言第389章 戰死
第294章 輕鬆第290章 可惜第351章 班底第160章 搶權第327章 西鄂第189章 噩耗第464章 上書第137章 洞房第371章 慰問第109章 難題第488章 柴桑第25章 吏舍第339章 出戰第270章 醫所第184章 七夕第292章 救治第8章 腫足第346章 青綬第334章 洗兵第113章 啓程第489章 太史慈第33章 示衆第401章 城塌第441章 大罵第172章 出兵第104章 軍法第258章第9章 躬耕養客第133章 鄧芝第283章 洪水第397章 攻城(1)第465章 出使第182章 慈幼第228章 斬首第450章 官學第310章 親近第385章 夷陵第276章 張津第503章 餓虎第292章 救治第346章 青綬第74章 變化第409章 詐降第147章 衡山第454章 委蛇第235章 軍市第263章 水戰(下)第256章 說客第398章 攻城(2)第325章 泉陵第265章 再勝第4章 賴慈第253章 戰死第107章 轟動第270章 醫所第170章 斬首第312章 心意第331章 倚仗第319章 還禮第420章 評價第10章 劉伯嗣第486章 主力第197章 喜事第153章 龔氏第496章 鐵壁第8章 腫足第434章 伏擊第494章 戰臨第183章 吏治第43章 荊蠻第124章 宴會第38章 諸葛玄第300章 召集第58章 摺扇 (感謝盟主sofia若冰)第291章 召見第142章 計劃第150章 開戰第240章 說和第432章 獻計 (2)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501章 彭虎第109章 難題第455章 投降第253章 戰死第45章 弩第477章 要求第154章 縣舍第43章 荊蠻第105章 八陣第529章 詔書第497章 來投第81章 必須死第131章 嫁妝第217章 牀弩第117章 清茶第148章 警鼓第536章 邀請第50章 寶珠第282章 建言第389章 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