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二年

第140章 二年

於徵開始不免有些拘謹,因爲劉景已不再是他熟悉的那個少時玩伴,然而劉景雖然變化巨大,就像換了一個人,對他的情誼卻並未改變,不住噓寒問暖,關心備至,令亡命數月、吃了不少苦頭的於徵心裡感到十分溫暖。

劉景支鍋煮茶,讓於徵驅逐寒氣,說道:“我之前北上迎親,途經襄陽時本打算和大家聚一聚,卻得知你與蔡氏子弟發生衝突,刺傷對方後出逃……”

在他的印象中,於徵可不是一個衝動易怒的莽夫,他雖遊俠,性格卻穩重又不失雄氣,是他們這些人裡唯一拿得出手的人。

於徵娓娓說道:“本來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無奈近年蔡氏得勢,子弟驕豪狂勃,我已經一再相讓,而那個狗輩仍然不肯罷休,實在是欺人太甚!我一怒之下,便拔劍將他刺傷……”

劉景說道:“我在襄陽時,曾託人與蔡氏交涉,可惜蔡氏心中怨恨甚深,並未答應。”

這事他沒好意思找老師宋忠,他找的是關係更加親密的賴恭。可惜,不管是賴恭,還是他自己,都不足以讓蔡氏放下仇恨。

於徵聞言頓時一怔,隨即憂道:“蔡氏多是心性狹小之輩,仲達這麼做,極有可能被蔡氏記恨,從而遭到無妄之災。”

劉景失笑道:“無妨,被蔡氏記恨就記恨吧,反正我短期內不會再去襄陽,蔡氏能奈我何?”

於徵聽得感動萬分,世間敢爲他不惜得罪蔡氏者,僅劉景一人而已。人生有此朋友,足矣。

劉景又道:“對了,子祥,你怎麼現在纔到長沙?”

“此事說來話長,”於徵詳說道:“如今南郡的太守正是蔡氏的族長蔡瑁,從襄陽至江陵,一路上可謂是處處設防,我已經一再小心,還是在當陽附近被吏卒擒獲。若不是我命大,尋到機會逃脫,性命必將難保。我在鄉野躲藏了足足兩月之久,直到搜捕不再嚴密,纔敢繼續南下。”

原來還有這番波折,劉景忍不住撫掌而笑道:“子祥,此番大難不死,必將有後福。”

於徵道:“仲達,我來投奔你,不求後福,能有一口飯吃足矣。”

說罷,兩人相視一眼,齊齊大笑。

之後兩人又聊了一會,此時纔剛剛中午,於徵不好一直待在主簿室,劉景喚來劉亮,讓他帶於徵去吏舍休息。

劉亮是近來被他安插進來,目前擔任小史。小史職位很低,可他乃是劉景的族弟,倒也沒有人真敢把他當做小史隨意使喚。

於徵走後,劉景專心處理公事,等到下職之際,劉景直接告假三日,回到吏舍,和於徵各騎一馬,返回龍丘。

回到家中,劉景帶着於徵拜後母,見妻子,兩人少時交好,又是久別重逢,有着說不完的話,一直聊到深夜,劉景甚至忽視了妻子鄧瑗,與於徵抵足而眠。

一連兩日皆是如此,等到第三日,也就是休沐的最後一日,劉景問於徵道:“子祥來投我,我自然保你衣食無憂,然子祥之志,怕是不止於此,不知你對未來可有打算?不管是從戎、爲吏、經商,我都可爲你安排。”

爲吏、經商還好理解,可從戎?於徵知道劉景擔任長沙郡府主簿之職,權力很大,但也沒想到他的權力大到可插手軍伍。

當於徵從劉景口中聽說他目前掌握一營之兵,心裡不禁大吃一驚,劉景在長沙已經是除了太守張羨外,權力最大的幾人。

他掌握兵權幹什麼?

看來其志不小啊!

於徵沒有選擇進入軍營,因爲別部司馬營已經成立大半年之久,哪裡還有空缺職位,他也不願從一個小卒做起。

經商一項他也放棄了,即使經商只是名義,實際則是率領船隊,不過他水性一般,不願漂泊水上。

最終於徵選擇爲吏,而劉景又給了他兩個選擇,一是入市井,二是進賊曹。於徵毫不猶豫選擇了前者,他之前和賊曹相處不甚愉快,肯定不會去賊曹,而市井則是劉景的崛起之地,舊故極多,去那裡最合適不過。

於徵雖是外鄉人,可市井本來就不受郡府重視,過去馬週一個亡命徒都能成爲市門卒,劉景讓於徵入市井,不過一句話而已。

待安排完於徵的事,建安元年正好走入尾聲,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式到來。

劉景的擔憂並未發生,正旦朝會,一切如常。

去年劉景的排序固然極爲靠前,但那是因爲大家顧及他的名聲,有意相讓的結果。

今天他的身份已經變成主簿,名正言順站在朝班前面,僅次於功曹桓階、五官掾劉蟠二人,還在中部督郵李永之前。

熙熙攘攘的朝會過後,劉景立刻同族兄劉蟠等人還家祭祖。

這次祭祖,劉景帶上了妻子鄧瑗,按照正常程序,她應該在婚後三個月行“廟見之禮”。

所謂“廟見之禮”,是指婚後三個月,男方帶新娘至宗廟祭告祖先,表示該婦從此正式成爲家族一員。

劉景與鄧瑗乃是十一月初結婚,距今還不滿兩個月,不過正旦乃是大祭之日,鄧瑗的廟見之禮”提前至正旦亦無不可。

正旦之後,劉景像去年一樣休沐數日,訪問親友,接待賓朋,直至初四纔回到郡府。

雙方彷彿商量好了一樣,這天劉表使者亦來到郡府。

當時張羨正和劉景、桓階、劉蟠三人商量事情,接到稟報,心裡不由“咯噔”一下。

劉表第一次徵辟劉景爲荊州刺史部從事,第二次任命劉景爲鎮南將軍從事中郎,從事中郎已經是比六百石的官位了。

那第三次呢?

不用想也知道,必是舉茂才無疑,劉表莫非是瘋了不成?

劉景今年才十九歲,未滿弱冠而舉孝廉,已經是天下極其罕見之事,他敢舉其爲茂才?難道他就不怕手下心懷不滿嗎?

桓階與劉蟠亦忍不住面面相覷,張羨能猜出,他們當然也不例外,劉表爲了挖長沙的牆角,真可謂用心良苦啊!

室中諸人,唯有劉景,不動聲色。

(本章完)

第470章 策論第281章 面見第141章 酃縣第367章 跛馬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360章 獻計第520章 厚禮第439章 文聘第474章 柤中第7章 劍術書法第305章 內附第259章 送禮第494章 戰臨第298章 歸來第131章 嫁妝第135章 歸來第64章 擒獲第127章 襦鎧第494章 戰臨第401章 城塌第175章 授田第88章 臘月第73章 送別第109章 難題第166章 崩潰第425章 中箭第236章 看清第316章 禁酒第311章 吐血第462章 郊迎第393章 破城第454章 委蛇第513章 斬當第291章 召見第342章 陷陣第82章 圍攻第400章 大雨第251章 入主第507章 占卜第216章 取名第189章 噩耗第161章 良法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79章 命案第183章 吏治第384章 招攬第437章 薨第204章 曲轅第263章 水戰(下)第269章 地突第76章 新左史第161章 良法第469章 重法第125章 新野第5章 虎頭第89章 桃板第499章 縊殺第245章 巡視第195章 韓廣第317章 祭祖第182章 慈幼第515章 不忠第482章 預言第518章 海昏第132章 同席第435章 裴司第439章 文聘第384章 招攬第280章 投靠第509章 設計第480章 買馬第63章 突襲第383章 李嚴第403章 破城第457章 飛矢第98章 高利貸第229章 鳴金第140章 二年第296章 捷報第173章 南下第458章 斬羽第175章 授田第41章 吟詩第402章 噩夢第481章 團圓第254章 突圍第361章 巨樓第28章 暢談第248章 心絞第524章 馬尾第392章 落幕第165章 猛將第461章 守節第496章 鐵壁第14章 市井第20章 南陽來客第413章 潘濬第269章 地突第5章 虎頭第95章 別部司馬
第470章 策論第281章 面見第141章 酃縣第367章 跛馬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360章 獻計第520章 厚禮第439章 文聘第474章 柤中第7章 劍術書法第305章 內附第259章 送禮第494章 戰臨第298章 歸來第131章 嫁妝第135章 歸來第64章 擒獲第127章 襦鎧第494章 戰臨第401章 城塌第175章 授田第88章 臘月第73章 送別第109章 難題第166章 崩潰第425章 中箭第236章 看清第316章 禁酒第311章 吐血第462章 郊迎第393章 破城第454章 委蛇第513章 斬當第291章 召見第342章 陷陣第82章 圍攻第400章 大雨第251章 入主第507章 占卜第216章 取名第189章 噩耗第161章 良法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79章 命案第183章 吏治第384章 招攬第437章 薨第204章 曲轅第263章 水戰(下)第269章 地突第76章 新左史第161章 良法第469章 重法第125章 新野第5章 虎頭第89章 桃板第499章 縊殺第245章 巡視第195章 韓廣第317章 祭祖第182章 慈幼第515章 不忠第482章 預言第518章 海昏第132章 同席第435章 裴司第439章 文聘第384章 招攬第280章 投靠第509章 設計第480章 買馬第63章 突襲第383章 李嚴第403章 破城第457章 飛矢第98章 高利貸第229章 鳴金第140章 二年第296章 捷報第173章 南下第458章 斬羽第175章 授田第41章 吟詩第402章 噩夢第481章 團圓第254章 突圍第361章 巨樓第28章 暢談第248章 心絞第524章 馬尾第392章 落幕第165章 猛將第461章 守節第496章 鐵壁第14章 市井第20章 南陽來客第413章 潘濬第269章 地突第5章 虎頭第95章 別部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