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登陸山海關老龍頭

山海關老龍頭,微風,海面波瀾不驚。三艘風帆戰列艦和二十餘艘簇擁在它們周圍的硬帆戰船逐漸行了過來。

駐守山海關的八旗清兵早就鳴起了鼓號,大批甲兵向老龍頭聚集而來。可能是因爲多爾袞確信清兵入關後,山海關就已成爲後方,戰略地位已不是很重要。所以總共僅有數千名八旗兵和綠營兵駐防山海關和兩翼城牆。南北各衛城都沒設兵駐守。

風帆戰列艦並沒有對老龍頭用重炮轟擊,這是爲了不損害城牆。

只有幾艘硬帆戰船行駛至老龍頭數百米外,開始用臨時裝在戰船上的步兵十二磅野炮向向老龍頭的城頭投射榴霰彈和榴彈,進行覆蓋射擊。

隨着大炮的轟鳴之聲,老龍頭的城頭上和兩側海岸上,一片鬼哭狼嚎。頃刻間,聚集在這的千餘名準備防範明軍登陸的八旗兵幾乎損失殆盡。

緊接着另外幾艘硬帆戰船靠了過來,乘着漲潮時機靠上了老龍頭入海的一端城牆。這些戰船尾部打造了特製的飛梯,此時陸續將飛梯搭上了城牆。船上的數百近衛軍步兵們沿着飛梯蜂擁到老龍頭的城牆之上,跟隨在他們後面的是來自天津城守左營的官兵。

數千人踩着層層疊疊的八旗兵屍體沿着長城城牆向山海關蜂涌而去……

山海關關城內,殺聲陣天,銃矢亂飛,硝煙瀰漫。一名牛錄額真身披重甲,瘋狂的揮舞着雙刀向一名近衛兵奔衝而來。

這近衛步兵,端起步槍就向他射去,但目標並不是他,而是他身後正要彎弓搭箭的八旗射手。射手當即被子彈射穿胸膛,四仰八叉的倒在地上。步兵又一收槍,以標準的刺殺動作向牛錄的胸膛迅猛刺去。

牛錄額真的鋼刀離步兵頭顱還有兩尺距離時脫手,同時他的重甲也被工業時代精鋼打造的鋒利刺刀一下捅穿,一直扎入到心臟。但脫手的鋼刀還是在慣性作用下飛了過來,在近衛步兵的左臂上豁開一個大口子。這時刻,又有兩名八旗甲兵向步兵撲來。步兵將步槍棄於腳下,抽出腰間的柯爾特。左輪槍口噴出半尺長的火焰,砰砰的槍聲中,兩名八旗甲兵還未近前就應聲倒地。

一名白甲巴牙喇連斬一名明軍刀盾手和一名長矛兵後,又向一名三眼火繩連發銃手撲來。

後者只有最後一發銃彈未發,慌亂之下扣動懸刀。鉛彈以斜切角度射中巴牙喇胸部,厚實的棉包鋼重甲讓他只受到皮外損傷。

巴牙喇被衝擊力推的蹬蹬退了兩步後,再次衝了上來,帶着風聲,一刀就將胡亂揮舞着銃管的對方斬殺在地。另一名銃兵閉着眼,鼓足勇氣向他的後腦揮出被放空的“狼牙棒”,卻被這個巴牙喇一記”驢撩蹄“踢翻在地。

與此同時,三支矛刃向巴牙喇扎來,單腿立地的他無法再行閃避。矛刃全都扎穿他的身體,兩支被重甲所擋只造成輕度傷口,但另一支卻洞穿了他的顱骨。

一個時辰後,山海關城內和城牆上的抵抗完全就被瓦解。有三千多旗兵和綠營兵被俘虜,其餘全部被殲滅。

被俘的旗兵照舊全部被斬殺。綠營兵哨總以上的將官也全部被處決,剩餘的約兩千綠營兵俘虜被暫編入城守營,每人發一柄長矛協助守城。

……

十三萬八旗步騎組成的洪流沿着渤海海岸向東北方涌動。各色旌旗在滾滾飛揚的塵土中漫天飛舞。數萬鐵蹄的踢踏奔馳之聲如同夏日奔雷。

從天津到瀋陽,沿着海岸經過山海關,錦州進入遼河平原是最快捷的路徑。心急如焚的多爾袞不可能選擇其它路線。

爲了防止明軍追擊,他令所有綠營兵斷後。然而綠營兵無論是將官還是兵丁都知道清國當前的處境,也都知道北京又被明軍克復,甚至崇禎還未亡的消息。

他們本就有意反正重新投明,只是一直和八旗混雜在一起,懾於對方武力,不敢貿然行事。如今自己獨立行事,機會來了,紛紛反正投明。

夏華僅率兩千餘近衛軍和兩百多輛各式戰車遠遠的跟在八旗軍後面。抵達永平時,已收降各部綠營兩萬餘人。

夏華以六省都督的身份接見這些綠營的主將主官,表示對他們之前降清之事既往不咎,皆續任原職。並且許諾只要他們完成此次山海關會戰任務,無論官兵皆有豐厚封賞。衆將皆表示願以歸義伯號令爲尊,叩謝而去後,各自引兵跟隨在夏華左右兩翼。

……

心亂如麻的多爾袞催動大軍,僅用三日時間就跑了五百里路程。這個行軍強度,縱使大量配備騾馬的八旗也很難承受,大量的馬匹都因此而累癱。

他策馬停下,看着眼前的一條不寬不窄的河流。這就是石河。過了石河再行五里就是山海關。此時,前軍的隨旗包衣們剛剛在石河上紮起五座浮橋。如同洪流般的八旗兵陸續從橋上通過。

多爾袞擡頭向遠方望去,依稀已能望見山海關的城頭。心裡默默盤算着:【到了山海關,就集結起所有白甲巴牙喇和驍騎護軍,一人兩馬先行去救援盛京,盛京這幾天怎麼都應該堅持的下來吧。】

三名揹着三角旗的甲兵組成傳令小隊策馬向山海關關門飛奔而來。馬匹在關門前急急的扎住蹄步,令兵用滿語高聲喊道:“睿親王有令,速開關門迎大軍出關。“

回答他們的是一排魯密銃的轟鳴,三具被射成蜂窩的屍體和他們的馬匹一起倒落在地上。一日多以前,明軍已經完全控制山海關和兩翼城牆。

“報…啓稟主子,山海關已被明軍佔領。”一名蓬頭垢面的八旗令兵飛撲到多爾袞馬前報道。

周圍的諸將吃了一驚,但駐馬浮橋橋頭的多爾袞並沒有表現出很意外的樣子。他微微一愣後,說道:“本王事前已經想到有這個可能,但是沒有辦法,我們只能從山海關出關。從其它地方繞行,回到家裡,黃花菜也涼了。”

而後他對多鐸問道:“你的紅衣炮隊行到哪了。我們要用它們強攻山海關。”

多鐸甕聲甕氣的回答道:“炮隊行軍太慢,因此由尚可喜押在後軍。兩個時辰後,應該就能渡過石河,來到關前。”

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襲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十七章 北歸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八十七章 黃關張夜襲曹營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十七章 說服楊沂中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十八章 雲夢“斬蛇”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十章 立威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九章 翻臉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
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九十一章 轟滅宛城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襲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六十二章 決戰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十七章 北歸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八十七章 黃關張夜襲曹營第三十九章 隊伍不好帶了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十四章 逃亡大師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三章 恐懼的劉邦第四十一章 光復之後第八十一章 和孔明講道理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第七十二章 智取成嘟第十七章 說服楊沂中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三十五章 急紅了眼的多爾袞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二十八章 收降秦叔寶第五十八章 牧野洋洋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三十二章 決議北伐第四十八章 算計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三十五章 無盡的行程(本卷完)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七十八章 斬張鬆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三十三章 回洛倉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二十二章 大升級第十八章 雲夢“斬蛇”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二十六章 克城第十章 立威第四十九章 橫掃太行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九章 翻臉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