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春 (三)

“姓王的,你這麼做可對得起先皇?”史弘肇勃然大怒,當着一衆侍衛的面,厲聲喝問。

王章在未曾與劉知遠相遇之時,僅僅是一個縣的戶曹小吏。非但仕途坎坷,文章、人脈和士林中的名聲,也都毫無閃耀之處。是劉知遠,不拘一格提拔了他,並且委其以主管錢糧供應的重任,一步步將其提拔到三司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這等人人仰望的顯職!

可以說,若沒有劉知遠慧眼識珠,王章這輩子能做到縣令,已經頂了天。再想往更高處走,則無異於癡人說夢。

因此,在史弘肇看來,劉知遠的知遇之恩,王章絕對應該粉身碎骨以報。哪怕劉知遠已經死了,王章也該爲其子孫鞠躬盡瘁。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稍微遇到一點兒挫折便想退養泉林。

然而,王章的自己,對史弘肇的觀點卻不敢苟同。只見他咧了下嘴,淡然迴應,“先皇臨終之時,命令我等輔佐少主。如今少主已經長大,我等當然就該自行離開。何必非要戀棧不去,徒惹人嫌。史兄,楊兄,咱們老了,能少操心,就少操點兒心吧。誰都不是諸葛亮,何必非要把自己累死才肯罷休?”

“你,你放屁!”史弘肇被惹得勃然大怒,舉起鞭子就想將王章抽醒。

對方託言不想戀棧,要主動還政於少主。事實上,卻是對大漢國徹底絕瞭望,打算抽身事外,任由小皇帝去糟蹋如畫江山。這,已經不僅僅是辜負了劉知遠的臨終託孤,甚至連當年一道同生共死的老兄弟,也都棄之不顧了。若不揍得他哭爹喊娘,史某人怎能消解心頭之恨?

然而,鞭子沒等落下,中書令,同平章政事楊邠卻搶先一步,擋在了二人之間。“史兄,不要莽撞。王賢弟,你也別盡說些喪氣話。如今大漢國外有強敵環伺,內有諸侯橫行,着實不是我等退養泉林的時候。即便想走,至少也得等南唐和南楚都鎩羽而歸之後,纔好俯仰無愧。”

“哼!”史弘肇對剛正不阿的楊邠素來敬重,冷笑一聲,緩緩收起了馬鞭。

王章隨便不贊同楊邠的觀點,卻也不願意在大街上跟史弘肇起了衝突,被某些居心叵測的傢伙看了笑話去。所以也冷笑了幾聲,懶得再多說半個字。

三位顧命大臣心事重重,沿着長街繼續前行。彌望之處,俱是雕樑畫棟。前日曾經姓過石,昨日曾經姓過李,過了明天,誰又知道其主人換成了誰?

晚春的斜陽從西城敵樓角上,灑下溫暖的柔光。將人和馬的影子,拉得老長,老長。幾隻獵食的燕子,叼着蟲兒掠過天空,來去匆匆。它們是最幸福的,不必管屋檐下到底發生了什麼。它們終日忙忙碌碌,不光是爲了自己,也爲了巢中那剛剛孵出來的生命。

“捅,捅,換個長點兒的竹竿,用力!”皇宮內院,劉承佑興高采烈地指揮着一羣太監,將屋檐高處的燕子巢,挨個捅落。

尚未睜開眼睛的乳燕,被摔得頭破血流。掙扎着,從碎裂的泥巢中往外爬。劉承佑擡起官靴迅速踏上去,將乳燕踩成一團團肉醬。“唧——”“唧——”有對兒覓食歸來的燕子夫妻盤旋下撲,試圖啄瞎兇手的眼睛爲兒女復仇。旁邊一名武將迅速拔刀,凌空劈斬,將兩隻燕子一刀劈成了血淋淋的四瓣。

“好刀法!”“聶將軍好刀法!”“聶將軍真令人眼界大開!”四下裡,喝彩聲響成了一片。後贊,李業、郭允明、劉承佑,帶着一羣太監撫掌讚歎,紛紛爲武將的高超身手而感到欽佩。

武將聶文進卻立刻將刀送回了鞘中,屈膝跪倒,“死罪,死罪。末將在君前拔刀,罪該萬死!”

“哎,愛卿這是什麼話?”劉承佑迅速彎下腰,雙手拉住聶文進的胳膊,“若不是你反應快,朕今天差一點就被兩個帶毛的畜生給欺負了。況且你是朕的御前侍衛都指揮使,帶刀入宮,理所當然。都走到朕三尺之內了,刀拔出來和不拔出來,還有什麼區別?”

“這,末將,末將謝陛下!”右衛大將軍,禁軍都指揮使聶文進聽了,感動得兩眼發紅。又堅持着給劉承佑磕了頭,才緩緩順着對方的拉扯起身。

“不用謝朕,朕今後仰仗愛卿的機會有很多。那時,纔是你真正一展身手的時候!”劉承佑微微笑了笑,話頭若有所指。

“刀山火海,莫不敢辭!如口不對心,天打雷劈!”聶文進立刻又跪了下去,大聲發誓。

“平身,平身,朕都說過,愛卿不用多禮了!”劉承佑心裡歡喜,趕緊又伸手將此人扯了起來。

“謝陛下!”聶文進這回沒有耽擱,迅速站直了身體,持刀而立。“末將願爲陛下手中之刃,斬盡天下奸佞!”

“好!好!”劉承佑欣慰的點頭,隨即,又將目光轉向了郭允明,“郭卿,禁軍的甲冑、器械和軍餉,最近可曾有短缺?”

“啓稟陛下,微臣一直暗中加了三成調撥。”郭允明想都不想,大聲迴應。

“好,好!”劉承佑繼續點頭,然後接茬詢問,“神武軍和護聖軍呢,他們的輜重可有短缺?”

“神武軍輜重糧草一直按時調撥。護聖軍人員不足,所以按照六成調撥。”郭允明笑了笑,快速給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心領神會的答案。

護聖軍在上次平叛之戰中,功勞顯赫。但護聖軍都指揮使趙弘殷,卻養了個不知道深淺的兒子。平素仗着其父親的官威,橫行霸道不說。去年居然還跟郭威的養子郭榮、前朝餘孽石延寶兩個義結金蘭。這,就不能怪郭允明剋扣護聖軍的錢糧了。畢竟養條狗,還指望其看家護院。養一支誰也掌控不了的軍隊在汴梁城內,又怎麼來保證皇宮的安全?

“陛下,末將聽聞,最近有南唐和南楚的兵馬犯境?此事可否爲真?”不甘心讓郭允明一個人獨佔小皇帝的恩寵,飛龍使後贊向前湊了兩步,笑嘻嘻地問道。

“當然是真的了,朕正爲此事煩心呢!幾個顧命大臣自己拿不出好辦法來,卻又不想讓朕插手。好在朕今天堅持住了,纔沒讓他們得了逞。”劉承佑聞聽,臉上立刻露出了幾分驕傲。點點頭,大聲說道。

能逼得幾位顧命大臣答應,今後做決策之前先向自己彙報,是他即位以來最最得意之筆。因此不待衆人追問,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炫耀,“朕讓他們儘快拿出方案來給朕過目,他們幾個雖然氣得要死,卻不得不答應了朕。呵呵,老是把朕當個小孩子糊弄,朕今天就讓他們知道知道,小孩子早就長成了大人!”

第一章 傳說 (四)第八章 人心 (九)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一章 初見 (六)第八章 崢嶸 (十)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八章 烏鵲 (一)第九章 長纓 (四)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七章 治河 (十)第六章 疾風 (六)第五章 迷離 (五)第九章 萍末 (四)第二章 款曲 (八)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二章 謀殺 (六)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七章 塵緣 (十 補昨天)第六章 綢繆 (六)第八章 雄關 (七)第四章 答案 (五)第五章 求索 (三)第六章 紅妝(一)第三章 收穫 (三)第十章 餘韻 (一)第七章 鹿鳴 (九)第九章 暗流 (五)第五章 逝水 (五)第七章 勁草 (三)第三章 抉擇 (三)第九章 奪帥 (四)第六章 破繭 (四)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六章 綢繆 (七)第十章 餘韻 (三)第二章 蓬篙 (六)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一章 家國 (七)第一章 磨劍 (二)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四章 耕耘 (六)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五章 逝水 (七)第七章 勁草 (八)第五章 迷離 (六)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二章 蓬篙 (一)第九章 暗流 (八)第四章 虎狼 (六)第二章 霜刃 (四)第二章 謀殺 (六)第五章 逝水 (七)第六章 疾風 (六)第七章 鹿鳴 (二)第四章 虎雛 (六)第三章 父子 (六)第九章 暗流 (三)第五章 黃雀 (四)第一章 磨劍 (七)第四章 虎狼 (九)第九章 奪帥 (八)第九章 長纓 (八)第六章 帝王 (三)第一章 問道 (二)第二章 風雲 (七)第三章 收穫 (三)第四章 撲朔 (二)第一章 家國 (二)第八章 麋鹿 (三)第四章 饕餮 (二)第八章 崢嶸 (二)第六章 綢繆 (二)第四章 撲朔(一)第八章 人心 (九)第一章 磨劍 (五)第四章 虎雛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二章 款曲 (十)第一章 初見 (一)第八章 人心 (十)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七章 塵緣 (九)第一章 問道 (二)第十章 宏圖 (五)第六章 帝王 (五)第二章 蓬篙 (二)第八章 崢嶸 (三)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七章 勁草 (八)第四章 虎雛 (一)第一章 新春 (八)第五章 求索 (七)第四章 虎雛 (七)第六章 綢繆 (三)第二章 風雲 (六)第二章 霜刃 (一)第七章 鹿鳴 (三)
第一章 傳說 (四)第八章 人心 (九)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一章 初見 (六)第八章 崢嶸 (十)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八章 烏鵲 (一)第九章 長纓 (四)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七章 治河 (十)第六章 疾風 (六)第五章 迷離 (五)第九章 萍末 (四)第二章 款曲 (八)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二章 謀殺 (六)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七章 塵緣 (十 補昨天)第六章 綢繆 (六)第八章 雄關 (七)第四章 答案 (五)第五章 求索 (三)第六章 紅妝(一)第三章 收穫 (三)第十章 餘韻 (一)第七章 鹿鳴 (九)第九章 暗流 (五)第五章 逝水 (五)第七章 勁草 (三)第三章 抉擇 (三)第九章 奪帥 (四)第六章 破繭 (四)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六章 綢繆 (七)第十章 餘韻 (三)第二章 蓬篙 (六)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一章 家國 (七)第一章 磨劍 (二)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四章 耕耘 (六)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五章 逝水 (七)第七章 勁草 (八)第五章 迷離 (六)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二章 蓬篙 (一)第九章 暗流 (八)第四章 虎狼 (六)第二章 霜刃 (四)第二章 謀殺 (六)第五章 逝水 (七)第六章 疾風 (六)第七章 鹿鳴 (二)第四章 虎雛 (六)第三章 父子 (六)第九章 暗流 (三)第五章 黃雀 (四)第一章 磨劍 (七)第四章 虎狼 (九)第九章 奪帥 (八)第九章 長纓 (八)第六章 帝王 (三)第一章 問道 (二)第二章 風雲 (七)第三章 收穫 (三)第四章 撲朔 (二)第一章 家國 (二)第八章 麋鹿 (三)第四章 饕餮 (二)第八章 崢嶸 (二)第六章 綢繆 (二)第四章 撲朔(一)第八章 人心 (九)第一章 磨劍 (五)第四章 虎雛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二章 款曲 (十)第一章 初見 (一)第八章 人心 (十)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七章 塵緣 (九)第一章 問道 (二)第十章 宏圖 (五)第六章 帝王 (五)第二章 蓬篙 (二)第八章 崢嶸 (三)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七章 勁草 (八)第四章 虎雛 (一)第一章 新春 (八)第五章 求索 (七)第四章 虎雛 (七)第六章 綢繆 (三)第二章 風雲 (六)第二章 霜刃 (一)第七章 鹿鳴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