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挖通

那小吏忙道:“我不過幫着打雜跑腿,這些後頭事情,哪裡曉得。”

因怕再被追問,他放下花名冊,匆匆走了。

剩得蔡秀一人,越琢磨越覺得不對勁。

先前參知政事李齋着人調閱韓礪水事文章,而按照上官所說的,文章之中多爲危言聳聽,言稱六塔河必當壞事,禍國殃民。

當時他聽過就罷,但眼下見得韓礪去了滑州,一下子就坐不住了。

難道六塔河當真有什麼不爲人知的隱患?

不應該啊!

蔡秀匆忙去找了那一位管勾的心腹,旁敲側擊地打聽。

對方聞言,哈哈一笑,道:“多半是林頌林公事嫌他不討喜,所以不讓去吧!”

此人好心給蔡秀透了個底,道:“李參政調了那韓礪文章,聽聞找了好幾位官人做研判,裡頭就有林公事——林公事氣得當場拿了筆逐條批駁,據說出來時候,還跟左右人大罵‘豎子安敢’。”

“你們這一隊去了六塔河,多半都要在林公事手下幹活,鬧成這樣,說不得一應姓韓的都要被帶累,平日裡少不得夾着尾巴做人,那韓礪但凡聽到隻言片語,不躲纔怪。”

蔡秀早打聽過,知道那林頌在都水監多年,乃是數得着的水事專才。

此人說完,復又把蔡秀誇了一番,才道:“這幾日不少人來找公事,只要提起你的,無不稱讚,都說你會辦事!”

蔡秀笑了笑,謙虛道:“都是諸位官人擡舉,過獎了,過獎了!”

但他神情間,卻是頗爲自得。

能得一人誇獎容易,能得許多人誇獎,就難了。

六塔河既然是熱竈,自然會被許多人盯上。

挖渠對於有些人來說是苦差,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卻是肥差。

從材料採購,到徵召民伕、調撥軍士,等等等等,都有上下其手的空間在。

另還有些插不上手的,眼見此處好似容易得功,雖不捨得自己子侄去,卻也願意拿來做個人情。

於是自打蔡秀陸續拿到學生們的花名冊,發現其中不少與奢遮權貴攀親帶故的,就沒有得閒過。

他做了分組、安排,儘量保證每個需要特別關照的學生所在組裡都有幾個能幫着做事的,這樣既不會影響進度,也不至於叫那些個官宦子弟怨聲載道,或是背後告狀。

好事自然不能白做。

少不得還要與諸人私下相交,一來問對方想要做些什麼,雖未透露自己會爲對方做什麼,但人人都不是傻的,等到分組提前發出,哪裡還不知道後頭情況。

一時博得那個小圈子裡誇讚聲一片,人人都說這一位蔡才子懂得做事,知道進退。

眼下名聲傳回到都水監中,將來自然又是自己一塊漂亮墊腳石。

明明弄清楚了來龍去脈,可蔡秀走出衙署的時候,腳步卻是比往常都要沉重。

按理說,自己討人喜歡,那韓礪被人嫌棄,完全就是美夢成真,應當高興纔是。

不知爲什麼,他分明心裡也是志得意滿的,但那“得”和“滿”,卻是不斷在晃盪,一不小心,就要潑灑出來,弄得滿地狼藉,難以收拾的感覺。

差事已經領了,人已經點了,自己也很快就要出發,當然不可能因爲這一點奇怪的彆扭,就放棄如此大好機會。

況且朝廷撥了那許多銀錢、人力修六塔河,朝中也好,都水監中也罷,雖有許多質疑言論,但更多老於水事的官員出來力挺,多少奢遮爲自己門人子弟安插位置,這一切,難道還不能作爲佐證?

想通了這一點,蔡秀的步伐已是重新變得輕快起來,嘴上也再度掛上了笑。

韓正言,冷板凳不好坐吧?

呵呵,你也有今天!

雖不能把人呼來喝去,但轉念一想,來日自己六塔河歸來,已經得功,對方還不知道在哪裡弓腰挖土,倒也另有一番暢快!

蔡秀做了領頭,又帶着那許多有些背景一羣人,自然不肯隨隨便便。

等到了出發那一日,他特地託請上官,請了同判都水監丞出來給一衆學生訓話。

都水監衙署不大,自然站不下這上百號人。

一時衆人集聚於御街之側,又有喧鬧聲,應和聲,說話嘈雜聲,引得左右百姓來看,待聽說是都水監領着學生們前往六塔河開渠,更是議論紛紛。

蔡秀擅詩,使人備了筆墨,現場賦詩三首。

他那詩早早就開始準備,不知推敲鑽研過多少遍,富麗堂皇得很,不獨將今日場面描繪一番,還誇讚天子聖明、都水監上下得力,又有學生,尤其太學生多麼切心國是,實乃國朝之幸。

有如此臣子,必定很快六塔河通,水患盡消。

不獨如此,他在其中一首詩裡還特將自己同韓礪名字嵌入其中,只說昔日同爲太學四子,今日二人各奔東西,一向六塔,一向滑州,己爲開渠治水,彼爲修補堤壩,雖難易不同,繁簡各異,但一樣是爲了水事,爲了百姓,多麼激盪人心。

這樣的詩拿出來,就算質量平平,大家在外頭時候,也會捧場,更何況還寫得的確不錯。

又因那蔡秀早使了銀錢,又欠了人情,私下叫人幫忙,於是這詩寫好之後,很快爲人抄錄,不但在太學、都水監內傳閱,還有人拿出去在各處詩會、文會鑑賞,頗出了一番風頭。

京中學子,少有不知道那蔡秀領了成百學生,前往六塔河效力,而原本分明是太學四子之首的韓礪,卻只和十來人一道去了無人關注的滑州。

同樣也是蔡秀使的人在私下傳揚,於是那韓礪曾經寫過許多文章反對挖鑿六塔河,甚至引得都水監裡頭專於水事的官員們都開口駁斥的事,也慢慢在學生中傳開。

蔡秀本意是想叫人拿來比對,同爲四子,爲什麼二人在都水監中得到的待遇會相差這樣遠,那韓礪不過嘴響,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還常常爲博噱頭,大放厥詞。

剛開始時候,得人引導,倒也朝着他期盼的方向發展,然而有時候,人言一旦傳得廣了,往往不能控制。

京中隔三差五都漲水,莫說朝中相公大臣們,便是路邊的老叟小兒,一旦說起,誰會不罵幾句,更何況嘴巴最閒的的學生——正是見到路邊狗兒打架,都要上去跟着汪幾聲的時候。

朝廷開鑿六塔河,當時也是吵成一片,並非沒有反對者,學生們雖半懂不懂,自認懂了,此時也跟着吵起來。

有人還不知從哪裡得了韓礪先前議論水事文章,另還有其餘反對者文章,一起爲了這六塔河該不該修吵得天昏地暗,索性把各自先生拖了下水,再吵一遍。

吵到後來,幾乎已經沒有人記得當時是爲了什麼吵架,更無人去管韓啊蔡啊的,只顧着自己到底能不能爭贏。

***

被水阻在半路的一羣去往滑州學生,自然還不知道京中次第發生了什麼。

次日一早,衆人按着時辰收拾好了,在祠堂聚集,裡頭早擺了大大蒸籠——籠中躺的全是饅頭。

村子裡肉不好找,雞蛋卻好買,宋妙就將雞蛋用了個齊活。

那饅頭有香菇胡蘿蔔雞蛋餡的,韭菜雞蛋餡的,豬油拌茱萸碎油菜心餡的,還有一個茱萸碎炒酸醃菜雞蛋餡的。

饅頭們該香的香,該甜的甜,該酸的酸,該辣的辣,個個皮薄餡大,白白胖胖。

裡頭最受歡迎的不是韭菜雞蛋,而是香菇胡蘿蔔雞蛋餡。

香菇是幹香菇泡發,比起鮮貨的菌菇味更厚更香,雞蛋炒得非常蓬鬆,包得也蓬鬆,明明已經炒過再蒸,吃着居然還是嫩滑的,又有那胡蘿蔔因切得大小顆粒合適,以至於熟得剛剛好,咬下去既有一點甜甜的汁液,又不至於過軟過硬。

宋妙還補下了一點蝦皮,提那鮮味。

這一個饅頭吃下去,雖然吃的全是食材本味,但因餡料調製的好,菌菇、雞蛋、胡蘿蔔、蝦皮之間互相沾染借味,使得菌菇更鮮、雞蛋更香、胡蘿蔔更甜,又有那饅頭皮被那蒸出來的湯汁精華浸了一點點,浸潤的胡蘿蔔紅部分特別香甜。

早飯宋妙給配的米茶。

拿大米炒制,不放油,炒成焦黃色,直接用水煮開,喝起來焦米香味很濃,微微甜,微微澀,但是並不苦口,很有風味。

吃完饅頭,邊上又有幹荷葉包好的人頭餅。

大大一張迭在竹簍裡,又有單獨荷葉包的菜裝在帶了熱炭的食盒裡,雞蛋炒酸醃菜、茱萸碎炒胡蘿蔔絲、素炒香菇絲——是給衆人中午拿來就餅的。

一行人睡得飽飽的、吃得飽飽的出發量測,又有韓礪逐一教,一個一個帶着做,連躲懶都找不到理由。

忙到中午,找幾塊石頭,拿油紙墊着坐下來吃飯。

餅冷了,竟是依舊柔軟得很,吃起來還筋道,涼餅夾熱菜,叫那餅也變得溫了,菜也沒那麼熱了,可以一大口一大口的吃,本就好吃,還餓了,更好吃了,滋味十足。

晚上回來,主食吃的是飯,但一坐下來,見得那端上來的一大盆香炸魚塊,衆人顧不上吃飯,人人搶着先去拿魚塊吃。

魚塊裹了麪糊去炸,剛出鍋不久,外皮非常酥脆,薄薄一層,一咬就是“咔嚓”一聲。

熱油把魚的油脂都逼了出來,被殼包在裡頭,還滾燙着,非常鮮香,尤其吃到肚腹肉的時候,最肥的肚子那一塊地方時能咬出油汁來的,尤其好吃,還帶一點糯口,魚背則是很緊實、幹香。

這魚塊完全炸透了,通身都是香的,鹹鮮辣,很好的把那一股草魚的泥味給去了個乾淨,不但是肉,就連骨頭都可以嚼着吃——尤其是尾巴骨,又酥又香。

飯還沒吃,一羣人就幹掉了一盆香炸魚塊。

一時吃飽,衆人收拾東西,正要各自回屋,那盧文鳴卻是忽然被人叫住。

他轉頭一看,才發現居然是孔復揚。

“正言想找你坐一坐。”

其餘學生都走了,只剩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明明坐的位置跟剛剛一樣,對面來的人也是近來日日接觸,其實比自己還要小上二十多歲的學生,但很奇怪,盧文鳴心中就是有一點侷促。

韓礪把一迭紙放在了桌上,又開門見山地道:“今日耽擱盧兄片刻,有幾個地方想要請教。”

說完,就對着那紙上內容,一樣一樣問了起來。

問的有計算方式,也有具體做法,還有原始記錄紙頁上某些字符。

盧文鳴雖然不知道對方目的,還是全部都認真回答了。

然後他就聽到那韓礪道:“有一樁事想要麻煩盧兄——眼下人手不夠,白日量測時候,我想把人分爲三組,我與孔復揚各領一組,盧兄也領一組,不知你意下如何?”

盧文鳴下意識就搖了搖頭,苦笑道:“韓領頭是見我盧文鳴資歷最老,所以才把這事交給我吧?其實不必理會這個,我雖說年紀大了些,資質平平,不管量測還是算數速度,都比不得他們年輕人,還是是叫個當得起這位置的人吧。”

韓礪搖頭道:“並非因爲資歷。”

他指了指那一迭紙頁,道:“我連着跟了好幾日,盧兄是唯一一個同一個點位會測四次來取均值的,比起我的交代,還要多一次,你的驗算也最準,幾乎從未出錯過,雖然速度不如旁人的快,但量測之事,本來就圖不得快——你肯用兩個算法來核流徑,已經當得起這個位置了。”

又道:“你行事穩而平,不緊不慢,遇得旁人不懂,也肯耐心去教——這樣多好處,跟資歷又有什麼關係?”

眼見韓礪逐件數出的那些優點,全是自己近十年間平日裡暗暗做的,本來只是慣來行事,從未想過會有人看在眼裡。

可他此時才知道,原來被人看在眼裡,並且拿出來說的時候,心中那份說不上來情緒,是會莫名其妙化作酸鹹液體,想要從眼睛裡涌出來的。

他還想了幾句客套話,但話未出口,鼻子已經微微發酸了,忙遮掩一般側轉過身,咳了兩下,扮作拿手捂嘴,其實是用袖子往那不爭氣的眼睛胡亂一蹭。

盧文鳴到底還是把這一組之長的位置接了下來。

只他忍不住問道:“咱們只是去給滑州修堤壩,這一路量測,又是爲了什麼?”

韓礪道:“盧兄知道王景河吧?”

盧文鳴點頭。

韓礪道:“修堤不過權宜之計,就算修好,按着今年水勢,等到夏汛時候,十有八九河堤還是會塌——但今次黃河改道,正向滑州西北方向,其中一道較大支流,距離王景河西段支流僅有四里路。”

“黃河數次改道,王景河反覆用而復棄,距離上次通河已經有八十餘年,但河道仍在,河渠也仍在,其修成存復的八百餘年間,黃河此道少有氾濫,哪怕潰了堤,其勢也可控。”

他道:“我已經說服了岑通判與都水監今次派來的吳公事——我們挖通它。”

明明只是一句話,盧文鳴聽着聽着,只覺自己渾身燥熱難當,血熱得難受,恨不得立時就去挖河。

是個輕鬆文,我爲了劇情爽什麼都做得出來,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帶腦子考據哈,不然可能真的就看不下去了,就是下飯用的,當不得真。

第十章 野蔥第十七章 幫忙第六章 奪食第122章 逃脫第74章 意外第十九章 嘴賤第七章 福糕第三章 說服第31章 吃痛第67章 驚叫第100章 上門第145章 作本第114章 唾沫第30章 建議第十七章 幫忙第81章 不對第77章 猶豫第63章 蜂蜜第一章 要債第155章 順風第138章 分產第140章 骨頭第60章 拖沓第39章 毛病第116章 斗笠第66章 叫門第65章 拜帖第143章 如何第32章 幫忙(二合一)第113章 冤枉第78章 犯傻第52章 斡旋第134章 惡虎第101章 假道第107章 土產第77章 猶豫第十三章 充飢第154章 生意第38章 主意第二十一章 潦草第33章 難得(二合一)第十一章 敲門第48章 官差第130章 安排第78章 犯傻第九章 幫忙第68章 布料第38章 主意第95章 怠慢第十一章 敲門第72章 幫忙第十二章 漿糊第74章 意外第69章 躲懶第81章 不對第91章 開口第89章 銀絲第138章 分產第150章 換役第37章 無奈(三合一,給madoka1013的加更)第十章 野蔥第127章 成精第135章 說笑第138章 分產第70章 聽勸第151章 葫蘆第49章 巧合第52章 斡旋第84章 成績第十三章 充飢第105章 乾淨第130章 安排第69章 躲懶第152章 離開第147章 架起第32章 幫忙(二合一)第101章 假道第四章 出攤第二十四章 學我第105章 乾淨第二十五章 柚子第67章 驚叫第151章 葫蘆第148章 坐船第126章 葫蘆第九章 幫忙第69章 躲懶第十一章 敲門第116章 斗笠第120章 改姓第81章 不對第二十三章 客氣第二十一章 潦草第70章 聽勸第35章 羨慕第115章 把握第129章 賠禮第116章 斗笠第七章 福糕
第十章 野蔥第十七章 幫忙第六章 奪食第122章 逃脫第74章 意外第十九章 嘴賤第七章 福糕第三章 說服第31章 吃痛第67章 驚叫第100章 上門第145章 作本第114章 唾沫第30章 建議第十七章 幫忙第81章 不對第77章 猶豫第63章 蜂蜜第一章 要債第155章 順風第138章 分產第140章 骨頭第60章 拖沓第39章 毛病第116章 斗笠第66章 叫門第65章 拜帖第143章 如何第32章 幫忙(二合一)第113章 冤枉第78章 犯傻第52章 斡旋第134章 惡虎第101章 假道第107章 土產第77章 猶豫第十三章 充飢第154章 生意第38章 主意第二十一章 潦草第33章 難得(二合一)第十一章 敲門第48章 官差第130章 安排第78章 犯傻第九章 幫忙第68章 布料第38章 主意第95章 怠慢第十一章 敲門第72章 幫忙第十二章 漿糊第74章 意外第69章 躲懶第81章 不對第91章 開口第89章 銀絲第138章 分產第150章 換役第37章 無奈(三合一,給madoka1013的加更)第十章 野蔥第127章 成精第135章 說笑第138章 分產第70章 聽勸第151章 葫蘆第49章 巧合第52章 斡旋第84章 成績第十三章 充飢第105章 乾淨第130章 安排第69章 躲懶第152章 離開第147章 架起第32章 幫忙(二合一)第101章 假道第四章 出攤第二十四章 學我第105章 乾淨第二十五章 柚子第67章 驚叫第151章 葫蘆第148章 坐船第126章 葫蘆第九章 幫忙第69章 躲懶第十一章 敲門第116章 斗笠第120章 改姓第81章 不對第二十三章 客氣第二十一章 潦草第70章 聽勸第35章 羨慕第115章 把握第129章 賠禮第116章 斗笠第七章 福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