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葫蘆

韓礪道:“靈河鎮是衛州轄下,本來與滑州相接,只是黃河改道之後,有一股大支流穿滑、衛二州而過,正正阻了靈河鎮左近幾個大鎮來滑州道路。”

他認真給宋妙解釋了一番,道:“雖是臨時水汛,但按着往年情況,也要至少半個月才能退,這一陣眼下河水水勢甚兇,船不能行,陸路也堵了,人過不來,是以不好多做理會。”

宋妙聽得他說人過不來,忙道:“今日我遇得一位阿婆,乃是靈河鎮轄下村中來賣菜的——是不是另有道路能通?”

韓礪立刻來了興趣,問道:“怎麼來的?”

靈河鎮原來是個大縣,所轄人口甚多,前朝並本朝開朝初年一直歸屬於滑州,後因黃河在其南路改道,迂迴向西,爲了便於管理,降縣爲鎮,劃歸給了衛州。

而今黃河又改道數次,因其走向早與先前不同,朝中商議之後,年前已經決定將其重新併入滑州。

但此時詔令未下,自然仍舊分屬於衛州。

很快,那李婆婆就被請了出來。

宋妙先指韓礪,說了他來歷,又說滑州將要挖渠通水,但人力不足,有心同衛州換役,只是擔心交通不便,招募的人過不來。

等到一應交代完,她方纔問那李婆婆家中具體所在,距離靈河鎮鎮上遠不遠,左近有無,村鎮人口如何,今早是怎麼來的,本來預備怎麼回去。

本來只要是宋妙發問,那李婆婆就已經十分肯答,此時聽得她說了前情,竟是要通渠挖河,更爲激動。

她急問道:“我家有三畝田地都給水淹了,好不容易纔退了些,我那媳婦就是搶種累傷了,一時扛不住,才病的,村裡人人都怕夏汛來了又淹一回——要是那什麼王河挖通,是不是就不會往我們那淹了??”

韓礪道:“不一定完全不會淹水,若是水勢太大,還是有可能漫堤起汛的,但無論如何,肯定要比現在好。”

衛州與滑州由黃河主道分隔,雖說相較起來衛州佔着地勢較高的好處,但水汛一到,兩邊都要遭災,不過五十步同百步區別罷了。

世上事情,從來都是誰受害最大,誰最着急。

李婆婆家裡田畝近年來年年被淹,偏偏如此天災,尋常人力根本不能對抗,此時聽得官府要有作爲,簡直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甚至還絞盡腦汁幫着出起了主意。

她道:“我來時走的是條小徑,一年也就漲水這些日子能通,哪怕當地人也不是個個都曉得——幸而我那兒子走村串鎮的,比旁人多識得幾條道。”

又把自己如何從哪一條支流坐了船隻逆流而上,繼而翻一座山,再順流而下,每日什麼時辰纔有船家,要花多久時間過來,都說解釋得清清楚楚。

等一應說完,她還不忘問道:“我是來賣菜的,能趕着回去,要是來應役,只怕做完工,就來不及回去了,那怎麼辦?”

韓礪道:“可以搭棚屋,裡頭擺些通鋪,條件雖差,挨個一天兩天的,倒也勉強能撐得住。”

又道:“本來一天是包午飯那一頓,若是這樣,可以改成早晚兩班,早班包早,晚班包晚——就是宋攤主同夥房的人要辛苦些……”

宋妙並不說什麼不苦的話,而是回道:“辛苦也只是辛苦這一陣,若能成事,就不算白辛苦了。”

而那李婆婆在一旁聽得韓礪說話,已是又驚道:“這一回服役還包飯??”

又問道:“那算不算應了役的?”

原來此次的人力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自當地徵召徭役,管一頓飯,做得好,會有一點少少補貼,能算做應役,另一部分小時招募流民,除卻每日管一頓飯,這些人能得的補貼就會多一些,但是不算應役,日後回鄉,照舊要服役。

那李婆婆又問流民得的補貼價錢。

曉得那數額之後,她忽然問道:“要是我們當地人,願意不算服役,當自己是流民來做這個活,能不能按流民給錢的?”

韓礪猶豫了幾息,便點頭道:“能。”

又說了年齡、身體限制。

李婆婆原還坐着,此時卻忍不住站起身來。

她坐不慣這樣高凳子,左右找了找,找不到矮板凳,索性把坐着的凳子挪開,自己找個角落蹲在了地上,掰着手指頭算起來。

一時算完,她才起身走了回來,同韓礪道:“秀才公,我那老孃家族中有八十多口人,他們左右村裡也能拉來三四百人,不全是壯丁,但都是田間出來的,年紀、力氣都合得上,刨土、挖地,個個熟手。”

“他們住得村些,出來、回去不方便,秀才公,衙門要是能給地方住,哪怕有片遮頭的瓦,有幾塊木板搭着,就儘夠了——只要能按流民的錢來算,我打包票,全部願意來的!”

又道:“我兒子不曉得什麼時候回來,要是這兩天回得來,他一個就能幫着把人都帶出來,就算他不回來,喊個族裡頭有名聲的,也能帶頭——不如從我們這裡招人吧!”

眼下四處遭災,偏偏人人都曉得後頭還有夏汛,田裡的活幹也不是,不幹也不是,又都是看天看地吃飯的,誰心裡不慌?

衙門給流民的補貼不算多,但也是錢,還包一頓飯,要是這個河道挖好,堤壩修好,最後當真能叫夏汛不決堤,河水不氾濫,就是自己給自己幹活,還有錢掙!

她聽着都心動,回去把話一學,肯定願意來的人多,不願意來的人少。

韓礪便道:“我也不叫老人家你做白工,能招到一個人,帶來滑州城中報名,挖河處報到,我按一人十文的人頭給你算報酬——這報酬誰人都能來領,人滿爲止。”

李婆婆驚得聲音都快劈了叉,忙問道:“招一個人來,就能給十文錢嗎??”

韓礪點頭道:“正是。”

能給多少錢呢?

他剛剛已經算了一遍,哪怕招來三千人,足陌也就三十貫錢,比起安排不肯做事的胥吏層層通傳,又要預備車馬、人力並一應辦差人員、騾馬的口糧,花費少了一大半。

又道:“若不放心,明日我從衙門討一份公文出來……”

“放心!放心!秀才公是宋小娘子介紹的,哪裡有不放心的!”那李婆婆當即道。

她說完,不知想到什麼,急得不行,嘆了又嘆,道:“唉,我那兒子也不曉得這會子人在哪裡!他一向到處村裡轉,鄉下走的,最曉得哪裡有人——十文一個人頭,這樣好事!唉!唉!”

唉了好些聲,她忍不住又問道:“秀才公,最遲什麼時候人要到?會不會到得晚了,你們人夠了,就不要了,最後只好白跑一趟?”

韓礪只稍想了一想,便應道:“不會,只要四月間來的人都會要,但再往後就不好說了。”他出發前就已經熟記過京畿兩地各州縣人口、賦稅等等基本情況,曉得衛州五縣十六鄉一共多少人口,又有多少壯丁。

眼下衛州三縣也在招募徭役修堤,得空的不過小半人手,哪怕數招了過來——不過做夢——壯丁也不夠兩萬之數,況且還是分批前來。

這樣規模的人力,一波再一波,他自認還是安排得過來的。

那李婆婆又問了許多細節,一聽就是積年老人,此時乃是正經打算做事。

韓礪並不敷衍,有問有答,答得還十分細緻,最後又道:“正好我也要去一趟衛州城,明早我帶上幾個人,跟着婆婆你的來路一道跑一趟,也叫個同伴跟你回去,捎一份公文在身上,若村中有人不信,還能給做個證。”

那李婆婆自然不會拒絕,對着宋妙、韓礪兩個躬身又躬身,唬得二人連忙讓開,她卻死活不肯,硬要他們受自己的禮,又道:“宋小娘子真是老身的福星!還要多謝韓公子,若我能得這一筆錢財,尋個好大夫,把我那媳婦治好,我真是……真是……”

宋妙忙給她回禮,又道:“若是能找來這許多人,也算是幫了衙門的大忙,韓公子也要鬆一口氣哩!”

李婆婆“嗯”了一聲,又說些保證的話,說着說着,眼圈已是紅了,聲音也甕甕的,背過身去擦了把臉,忙藉口後頭有事,匆忙走了。

宋妙實在看不得這樣老人落淚,見她離開,方纔鬆了口氣,一轉頭,卻見那韓礪也一副放鬆了許多模樣,不免與他相視一笑。

那韓礪臉上含笑半晌,給她倒了盞茶,道:“我晚些就去安排明日事情,但今次若非宋攤主機敏,一時都找不到同衛州往來捷徑,不曉得要多費多少功夫——李婆婆都有十文一個人丁的人頭費,宋攤主幫了這樣大的忙,要給多少好處才合適?”

宋妙本就帶笑,聞言更是連那笑渦都深了,道:“公子下回不要時時談錢、談好處,你給得已經很足夠,談多了傷情誼不說,小心把人胃口都養貪了!”

說完,她卻捧了那茶,隔空與他舉了一下杯,笑道:“只當這是謝我的好了。”

果然捧了那茶,起身往後頭走。

韓礪目送她進得二門,再看不見,方纔給自己也倒了一盞茶。

茶水放了這半晌,早已冷了,也不知泡的什麼葉子,反正不是正經茶葉,俱是茶梗碎葉,入口先苦後澀。

但韓礪喝了一口,看一眼二門,其實什麼也看不到,也不知爲什麼,就着那空蕩蕩二門,光禿禿門框,他總覺得茶水有滋有味,比起從前從自師兄哪裡得來的龍鳳茶團更有喝頭,好似還品出了回甘。

他喝完一盞茶,也跟着回了後院,同吳公事、盧文鳴等人說了那李婆婆的事,又特地選了三名學生,讓明天跟着自己去衛州。

等交代完畢,他纔回了自己屋子。

此時那孔復揚還在桌邊算數。

韓礪也不吵他,先自桌面上拿了鑰匙,開鎖拿了一份空白嘉獎令,又取了紙筆,拿硯臺分了些孔復揚磨好的墨,交代一聲,叫他早些洗漱睡覺,不要熬夜,又說自己把東西帶走了,方纔離開。

而宋妙回屋稍稍收拾了一番,把下午寫的方案檢查了一番,又做些添補刪改,將將寫完,就聽得有人來敲門。

她先還以爲是項元到了,驛卒前來送信,不想聽那聲音,竟是韓礪的。

果然一開門,對方就站在門口,遞過來一份信封,道:“這是那空着的嘉獎令。”

又道:“我就在外頭,一會你若要坐,最好選張離我近些的桌子。”

宋妙笑應了。

而那韓礪送完嘉獎令,也不多話,出了外堂擇了個面朝外頭,能清楚看到門口的位置坐下,攤紙放墨,寫起明日要用的榜文、文書,並做起一應安排來。

他一走,宋妙心中一算,也覺得快到了先前項家約定好的時辰,想了想,收好東西,剛鎖了門,忽然記起來一件事,也不着急出去外堂,而是又回身去了廚房。

在廚房裡環視了一圈,她最後在角落裡看到了自己要找的東西。

是一個葫蘆。

宋妙取了那葫蘆,打開看了看裡頭,聞了聞味道,確沒有錯,方纔找了根草繩綁起來提着出了門。

沒走幾步,就見一人對面而來——正是那驛卒。

對方見了宋妙,忙招呼道:“小娘子,外頭有個姓項的,帶着個小孩,說下午同你約好了,此時上門來拜訪。”

宋妙道了謝,出得前堂,果然見得那項元帶着樑嚴在堂中坐着。

她忙上前打了個招呼。

剛落座,叫了茶,項元便指那樑嚴笑道:“這混小子先前總不肯說,若不是我逼問,都不曉得他得宋小娘子許多照顧,這兩日事情雜,沒顧得上,眼下得了點空,乾脆帶他來坐坐,道個謝。”

又道:“晌午小娘子上門來送錢,倒叫我回去仔細想了想,的確是我做事不夠仔細,乍然一問,又風風火火的,只怕叫你誤會了其中誠意——我回去之後,已是把此事理清楚了,做了份契書出來。”

說着果然從懷裡掏出一份摺好的契書遞給宋妙。

宋妙伸手接過,卻不着急打開,而是笑着道:“樑嚴特別耐得住性子,脾性又好,幫了我許多忙,倒不是我照顧他,不過有來有往而已。”

說着,把手中那葫蘆放在項元面前,道:“正要給項爺送過去,還怕騰不出手,不想這樣巧,竟是遇得您上門,省了一趟腳力。”

項元看着那葫蘆,愣了愣,問道:“這是什麼?”

宋妙道:“一點小東西,給樑嚴的回禮——他先前幫我剝蒜,我也回他一葫蘆蒜。”

又道:“是我小時候家裡人用的偏方,白醋泡的獨蒜,專治鼻窒,也能治傷風時候鼻塞——我看他鼻子常常不舒服,堵得厲害,或是鼻涕多的時候,開蓋聞一聞,能好受些,裡頭蒜也能吃,泡得越久越有效。”

第81章 不對第91章 開口第十三章 充飢第66章 叫門第127章 成精第125章 技巧第106章 盤算第88章 奇怪第94章 誠實第93章 等待第39章 毛病第150章 換役第十二章 漿糊第57章 請教第84章 成績第145章 作本第64章 焦躁第101章 假道第130章 安排第131章 麻巾第31章 吃痛第77章 猶豫第二十八章 舊事第151章 葫蘆第67章 驚叫第71章 催促第45章 妥了第102章 署名第78章 犯傻第111章 桌椅第139章 道歉第108章 書信第十章 野蔥第43章 嘴賤第145章 作本第30章 建議第43章 嘴賤第九章 幫忙第二十八章 舊事第137章 做主第116章 斗笠第二十九章 毛病第57章 請教第二十六章 香口第59章 懂事第116章 斗笠第二十六章 香口第82章 三頁第72章 幫忙第137章 做主第112章 搜查第85章 行李第44章 不必第34章 耽擱第二十二章 改換第146章 接手第115章 把握第75章 順手第十九章 嘴賤第96章 額頭第71章 催促第143章 如何第十三章 充飢第二十五章 柚子第150章 換役第37章 無奈(三合一,給madoka1013的加更)第三章 說服第127章 成精第95章 怠慢第53章 叨擾第84章 成績第130章 安排第五章 失算第57章 請教第152章 離開第43章 嘴賤第70章 聽勸第140章 骨頭第135章 說笑第158章 踢踏第二十一章 潦草第97章 潔淨第87章 彎腰第98章 節禮第86章 繡工第155章 順風第94章 誠實第十七章 幫忙第十三章 充飢第118章 講究第122章 逃脫第40章 關門第78章 犯傻第81章 不對第105章 乾淨第134章 惡虎第112章 搜查第123章 黑痣第145章 作本第四章 出攤
第81章 不對第91章 開口第十三章 充飢第66章 叫門第127章 成精第125章 技巧第106章 盤算第88章 奇怪第94章 誠實第93章 等待第39章 毛病第150章 換役第十二章 漿糊第57章 請教第84章 成績第145章 作本第64章 焦躁第101章 假道第130章 安排第131章 麻巾第31章 吃痛第77章 猶豫第二十八章 舊事第151章 葫蘆第67章 驚叫第71章 催促第45章 妥了第102章 署名第78章 犯傻第111章 桌椅第139章 道歉第108章 書信第十章 野蔥第43章 嘴賤第145章 作本第30章 建議第43章 嘴賤第九章 幫忙第二十八章 舊事第137章 做主第116章 斗笠第二十九章 毛病第57章 請教第二十六章 香口第59章 懂事第116章 斗笠第二十六章 香口第82章 三頁第72章 幫忙第137章 做主第112章 搜查第85章 行李第44章 不必第34章 耽擱第二十二章 改換第146章 接手第115章 把握第75章 順手第十九章 嘴賤第96章 額頭第71章 催促第143章 如何第十三章 充飢第二十五章 柚子第150章 換役第37章 無奈(三合一,給madoka1013的加更)第三章 說服第127章 成精第95章 怠慢第53章 叨擾第84章 成績第130章 安排第五章 失算第57章 請教第152章 離開第43章 嘴賤第70章 聽勸第140章 骨頭第135章 說笑第158章 踢踏第二十一章 潦草第97章 潔淨第87章 彎腰第98章 節禮第86章 繡工第155章 順風第94章 誠實第十七章 幫忙第十三章 充飢第118章 講究第122章 逃脫第40章 關門第78章 犯傻第81章 不對第105章 乾淨第134章 惡虎第112章 搜查第123章 黑痣第145章 作本第四章 出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