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

翌日的清晨時分,陽光底下顯得熱烘烘的。李來亨帶着楚闖兵馬,正頂着初升的旭日行軍。將士們一個個汗落如雨,衣褲都溼透了,好像剛從水裡撈出來一樣。飛揚的塵土落在他們的身上頭上,左一道右一道地勾畫出凌亂的臉膛線條。

雖然是一場急速行軍,士兵們也確實又渴又累,但所有人還是保持着嚴整的隊形,顯露出楚兵過人的紀律和戰鬥力。

沒有敢大聲說話,只有腳步聲踢踏作響,長矛槍尖和大刀都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一羣騎兵親衛們簇擁着李來亨等人入城,劉芳亮摘下頭盔,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他到大名城以後,才發現其餘的大順軍士卒們,精神面貌相較於沮喪的楚闖和左營將士,居然還顯得更爲低落和不堪。

連城門處的守兵都是那樣的無精打采,大順朝的江山好像真的成爲了一間破屋子,只要有人在它的門上踹一腳,整棟房子就會土崩瓦解。

劉芳亮實在看不下去了,他飛快地跳下馬,衝入大名府守軍的人羣裡面,一把抱住了一個自己認識的陝北老兄弟,高聲笑道:

“你小子,這不是還活得好好的嗎?也沒有缺胳膊斷腿的,這模樣比狗韃子的狀況倒是好得多嘛!我和來亨在真定突圍的時候,我親手殺了狗韃子的一個漢軍旗副都統,一刀就將那廝右手上的五根手指,一併削去。你瞧瞧,狗韃子敗得更慘!幹嘛要這樣愁眉苦臉的?”

那名軍官先是苦着臉說不出話來,被劉芳亮連問一氣後,才侷促不安地搓着手說:

“那……那或許吧。韃子敗得真的是這樣慘嗎?”

精明的方以仁趕緊湊到了李來亨的耳邊說了幾句話,李來亨隨即就讓手下的親兵們將好幾個滿洲兵俘虜拉到了城門處。

郝搖旗抽出刀來,指着那幾個俘虜對順軍守兵們介紹說:“看看,都來看看。這些滿洲兵還不是被咱們隨侯活捉了許多嗎?你們都過來仔細瞧瞧,滿洲兵也不過是兩條胳膊兩條腿,他們死傷同樣很慘,俺看滿洲兵確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這些俘虜其實並非獲鹿大戰前後的清軍,而是早在碭山之戰的時候就被李來亨活捉的俘虜。

這羣俘虜多數都被抓去了山東,每天在山東各州縣“巡迴”,給當地的百姓們做公審大會的演出道具。

其中有那麼幾個碭山之戰的俘虜,就被關押在臨清。李來亨獲悉李過在大名府穩住腳跟以後,就決定將這些滿洲兵俘虜也一起帶去大名,或許能夠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

所以方以仁一看劉芳亮鼓舞將士們的說辭,並不管用。知道說的話,終歸比不上活的俘虜管用,這便和李來亨商量着,趕緊將這些俘虜兵拉出來,供將士們泄憤。

果然,守軍將士看到這些清軍俘虜以後,沮喪的心情才漸漸轉變爲激憤的怒火。人人臉上的神色都略微發生了變化,眼中的希望也變得更爲鮮明瞭起來。

李來亨拍拍手,讚道:“樂山一言,安定人心啊。”

城門守軍人心大定,接着望樓處的士兵就把號角吹響,嗚嗚嗚的長鳴聲響徹大名府,人們終於知道,李隨侯回來啦!

顧君恩、陳永福、牛成虎,還有李過的副將馬重禧都騎着馬親自到城門迎接李過的到來。親兵隊伍早在最前面,騎士們將李過的旌節高高舉起,一騎親衛馳至李來亨的身旁,將一頂小黃蓋舉到了李來亨的頭上。

李來亨心下略微吃了一驚,隨即問道:“好直,我義父呢?現在大軍又是何情況?尚能聚兵再戰否?”

顧君恩等幾人面色各異,顧君恩自己先是咳了兩聲,然後回答說:“君侯,獲鹿一場惡戰下來,荊侯是殊死拼命才奪回了大行皇帝的遺體……義侯傷勢很重,現在身體情況頗不樂觀。牛相等人在彰德方面,似有不聽宣召的態勢,如今局勢危殆,大順江山究竟能否危而轉安,一切都要靠君侯多做準備了。”

李來亨和劉芳亮兩人聽完顧君恩的回答,馬上就意識到了眼下時局的緊迫程度。

李過受了重傷,身體情況很不樂觀。那麼李自成留下的“我侄當爲武王”的遺詔,還能否說服大順軍中其他地位和李過等夷相當的大將們,接受李過登上皇位呢?

劉芳亮一甩手,憤憤道:“我絕沒想到啓翁會是這樣的人!我絕沒想到雙喜會和啓翁是一丘之貉!我劉芳亮真是一個瞎子!”

方以仁拍馬上前說:“好直,那田見秀呢?田帥表過什麼態嗎?荊侯……荊侯他自己又有沒有說過,到底要什麼時候舉行登極典禮,繼承皇位?或許現在戰況緊急,確實無力舉辦大典,但荊侯還是有必要儘快宣佈稱帝之事,好穩定人心。”

這回顧君恩沒有回答,而是李過的副將馬重禧替他做了回答。

馬重禧在軍中綽號馬柺子,善用騎兵,也是一個能夠獨當一面,文武兼備,且又足智多謀的大將。

獲鹿大戰以後,大順軍戰將凋零不少,像馬重禧這種有大局觀的將才,重要性就更是大大提升了許多。

馬重禧接道:“太原方面,現在遭到清軍從北面、東面一同夾擊,形勢非常嚴峻。田帥因此沒有對荊侯的事情說過半句話,他只是多次要彰德和大名府方面,儘快增派援兵支援太原前線。

田帥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也就沒有多說什麼話了。至於補帥他……他總說要等身體好起來,才能考慮稱帝的事情。還說當下要緊之事不在於稱帝繼位,而在於儘快穩住大順軍的陣腳,沿着晉南、豫北等地的地勢,儘快建立起一條新的防線,好阻止狗韃子殺進中州大地。”

從馬重禧支支吾吾的話語裡,李來亨也能聽出李過暫時不打算稱帝的意思來。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李來亨爲李過的慎重和無私感到扼腕嘆息,現在這種時候,人心未定,李來亨真的是希望李過能夠是一個更加自私、更加有野心的人一些呀。

“罷了,罷了。義父自己一定明白他的身體情況,也一定明白現在大順軍面臨的危急情況。我們現在都不是什麼危急存亡之秋了,而是韃子的刀刃已經架在了我們的脖子上面,再不有所振作,就將要引頸受戮了!

談何容易、談何容易呀。唉,馬叔,你快帶我去見義父吧。我必須親自勸勸他,時不我待,天下大業,容不得三退三讓的事情。”

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二章 白土崗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十八章 祝捷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六章 營田使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十六章 五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
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二章 白土崗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十八章 祝捷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八十九章 校場練槍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七十三章 軍官造成的騎牆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前卒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六章 營田使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二章 惠世揚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十六章 五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八章 濟南之屠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