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

“天下英雄,盡入我彀中矣!”

太宗皇帝駕崩已過去了大半年的時間,李來亨也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李定國、劉文秀等人歸附大順,他才終於露出喜形於色的表情,好像好幾個月大順朝廷裡那種悲傷哀愁的氛圍都被一掃而空了。

東京酒,梁園月,章臺柳,大將歸附,名王來投,烈火烹油的盛世好像將要來臨,鮮花裹錦的繁榮似乎同樣是醞釀已久。

開封人民翹首以盼兩位名王的歸附,他們都搶到了街頭上,歡呼雀躍,既是爲四川的平定歡呼,也是在爲大順朝海納百川的開國氣象感到鼓舞。

“聽說西寧公是秦逆義弟,情同手足,此人來降,看來西南大局是徹底平定啦。”

自從開封成爲順朝實際上的首府以後,開封市民對於軍事、政治的形勢便愈發關注。他們將生活裡本來用於嚼別人舌根的精力,都投注到了關注天下大勢上。

一個老翁端着大杯茶碗,連口飲茶,氣都不待喘的,喝的一聲便提出反駁的意見來:

“哪有那麼簡單!?秦逆孫可望修長安、封府庫,整軍退回四川,這回雖然被王師拿下了四川,可我聽說孫可望又全師退到了雲南去。

秦逆大軍始終未遭到王師的痛殲,兵力猶存,徹底平定一語,後生啊,這句話說得太早呀!”

市井中對西寧公李定國、南安公劉文秀來投的消息,抱持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意見:

有人認爲這意味着西南戰事的徹底結束,有人認爲孫可望爲天下大寇,平蜀恐怕還會有些波折,也有些人想到了鄭芝龍投降歸附的事情,認爲兩者皆來朝,意味着大順的金甌已然無缺。

還有少數前朝的遺老,不情不願地說:

“說到底,桂藩比起福藩實在難稱正統。僭越稱帝,現在落到被流寇裹挾去滇南的境況,也是自食其果了……”

“呵呵,老紳士,那福藩來朝又是什麼何因何果?”

“……這、這……”

“老紳士口稱流寇,哼哼,我看應該去龍衣衛的鎮撫司衙門上問問,這算不算犯禁!”

那老先生聽到這話,好像終於抓住對面市民言辭中的什麼破綻一樣,喜道:

“流寇、流寇!太宗皇帝去年親自頒下詔令,禁止各司衙門以所謂流寇犯禁爲罪名,懲治百姓!大順朝口稱流寇,豈能叫做違制?並無此制!”

那位開封市民反笑道:“哪一位太宗皇帝?不是成祖皇帝嗎哈哈哈。”

在大順政權的統治區內,依舊存在着數量不少的前朝遺老遺少。但是畢竟和後世清朝的統治不一樣,大順的治理雖然也在很大程度上壓制與剝奪了前朝官紳羣體的利益,但雙方並不存在生死存亡的衝突關係。

考慮到個人利益、考慮到仕途的發展,多數官員當然能夠直接接受新朝的管制——畢竟在另一條世界線上,他們中的多數人連東虜的統治秩序,都能夠百分百的接受。

另外一些無意於仕途的明朝士紳羣體,其中一部分同底層百姓有血仇的惡霸劣紳,已經遭到大順政權的鐵腕打擊,大批大批地被肉體消滅。

除此外聲譽較好的良紳,在見證了順朝“吏不敢舞文、民不敢犯禁”的整然行政之風后,多數人都能夠接受新朝的新秩序。

說來另一條世界線上多數人的抗清起義,雖然大多打出了復明旗號,但他們中的多數人並不對明朝懷有特別感情,而更多是對東虜的統治懷有深切的憎惡。

畢竟前有明末的農民軍們,在反明抗暴的十餘年戰爭後,又爲了抗清才選擇了復明的旗號。

後則吳三桂的吳周政權,在放棄復明宗旨以後,僅僅依靠抗清口號,吳三桂作爲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無底線屑人,竟然也同樣獲得大批漢族官紳的擁護和支持。

明朝的招牌經過了二百多年行之有效的治理以後,到了明末時代,其實已遭到多數民衆的拋棄。但東虜的殘暴秩序,竟然使得這塊腐爛的招牌重獲新生,甚至連過去反明抗暴的農民起義軍都被聚集到了這塊招牌之下。

李來亨正爲歡迎李定國的入朝而忙於佈置,他想到此處,就心生強烈的感慨之情。李定國爲了抗清在另一個歷史上選擇了成爲南明的支柱,而現在,他再沒有這樣的需求了。

“朕希望,朕希望……”

李來亨突然有些哽咽了起來,這讓在一旁收拾奏疏的女官們感到有些驚詫和困惑。

“朕希望天下英雄,今後能夠同坐於一桌,杯酒相會,這十幾年來的恩恩怨怨都該煙消雲散了……”

李來亨說的是這十幾年來的恩恩怨怨,但他心中所想的卻是孫可望和李定國的十五年、是夔東十三家的二十年、是鄭成功父子的三十九年……

在這近乎半個世紀的歷史裡,官紳們、義軍們、海賊們、士人們……有販夫走卒、屠戶盜賊,也有書生將軍、官員土司,那許許多多來自不同地方、來自不同勢力、來自不同派系的豪傑們,有的可以稱爲英雄,有的或許配不上英雄的讚譽……

但他們只要能夠爲抗清貢獻一份力量,便都能足稱豪傑。

李來亨很想邀請來所有的那些人,那些曾經互相攻殺、互扯後腿,也曾經飛兵救援、捨生取義的南明豪傑們,在西湖之畔選擇一間長亭,擺好酒宴,與衆人大飲一場,使一切的恩怨都淡漠在杯酒談笑之間……

“還是有很多人死去了……”

李來亨有些哀愁,“但也有很多人活了下來。”

李自成、劉宗敏、李過、牛金星、宋獻策……這個世界依舊死去了很多人。

但是也多活下了許多人。

許都、張家玉、史可法、何騰蛟、李懋亨、米剌印、賀珍、劉芳亮、袁宗第……

活着的人,將會看到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李來亨在御書房桌上的粗茶一口飲盡,他到底還是更加習慣湖北的碎茶葉。

“西寧公、南安公、延平公,三公都安頓好了嗎?”

李來亨好像也習慣了用京城來稱呼開封,其實他內心中早就有了重修長安和北京的藍圖,只是即便修復二城以後,到底定都何處,李來亨自己也沒有做好充足的打算。

他內心中對於將來的治國理政規劃,有着“十大工程”的方案。

花五十年,甚至是子孫後代一百年的時間,來徹底整治黃河、淮河、海河三條河流,就是李來亨心目中“十大工程”的一部分。

重修長安、北京二都,以及可能建造一座新的大順首都,同樣在“十大工程”的規劃範圍內。

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二章 惠世揚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二章 白土崗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二章 白土崗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六章 營田使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
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二章 惠世揚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動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二章 白土崗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五十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三)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十六章 鞏尚書的好文章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二章 白土崗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六章 營田使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聲震宇宙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