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

土默特部是個源遠流長的蒙古部落,它誕生於貝加爾湖畔的森林之中,史籍中稱爲“林中百姓”的“禿馬惕”部;在大蒙古帝國時受命鎮守過阿爾泰山十二關口,被叫做“十二土默特”;十五世紀開始徙牧於陰山和土默川富饒的土地,成爲達延汗時期的蒙古右翼土默特萬戶。

蒙古崛起初期時,成吉思汗派其長子朮赤收復了林木中百姓,並令部將豁兒赤統領禿馬惕部。由於蒙古帝國的需要,一些禿馬惕人蔘加了蒙古鐵騎征服歐亞大陸的西征和對金朝的戰爭,參加了對被征服地區的統治而留在了異地。

另一些禿馬惕人逐漸遷徙離開了貝加爾湖地區,進入阿爾泰及周邊草原地帶經營畜牧業,其中部分禿馬惕人被派往阿爾泰山的十二個關口駐防。最後這些禿馬惕人陸續遊牧來到了河套一帶,分成十二鄂托克駐牧,史稱十二土默特。

達延汗重新統一東蒙古後各部後,即將左、右翼六個萬戶除兀良哈萬戶之外的五個萬戶分封給了自己的子孫。其中把右翼的土默特部分封給四子阿爾蘇博羅特。

明朝後期以來,由於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率領的察哈爾部與後金進行戰爭,土默特部一部分留住大同邊外土默川一帶,一部分東遷遼東地區,故有東、西土默特之稱。

天聰六年,皇太極調清兵及東部蒙古四子部落、烏喇特部落、茂明安部落征討宣化、大同邊外林丹汗部、西土默特部,該二部戰敗降清。

此後皇太極便將西土默特部編爲左、右翼二旗,設都統、副都統、參領、佐領等官以統轄旗衆。

東土默特部則很早就因爲畏懼林丹汗的勢力而投奔了皇太極,天聰四年東土默特部按皇太極的旨諭,率領各自的部衆東遷,到達錦州邊外。

所以此時佔領河套地區的,就是原本屬於清軍建制之下的土默特左右兩翼旗。

但自從去年的徐州會戰以來,滿清八旗的力量在關內遭到沉重打擊,原本依附於滿清的各支附庸力量也紛紛叛離清軍。

在關內是以孫三桂和孔有德爲首的各路叛王紛紛另謀出路,在塞外地區便是像土默特左右兩翼旗這樣的蒙古勢力,甚至於是遠到黑龍江一帶的索倫人部落,都開始尋求獨立,脫離了清軍的管控。

清軍中善戰的親王宗室幾乎全部戰死在關內,代善老邁無力,手頭的滿洲兵員也在關內消耗殆盡。他帶領清軍殘部退守盛京後,又在去年年底和光中二年的初春,由於遼東饑荒問題,內部發生了數次漢民和包衣起義的動亂,實力再度受到重大削弱。

到現在李來亨兩路出兵,一路搜套打擊重獲獨立的土默特部、一路南下和孫可望對峙時,清軍完全無力出兵干涉。

按照參軍院的估算,很可能此時清軍可以調動的全部作戰兵員,僅僅只剩下了不足五萬人。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人幾十年的努力完全付諸東流,滿洲人經過了幾十年的奮鬥擴張,到今天其力量卻又倒退回了薩爾滸之前的時代,甚至還有不如!

不久前河北節度使馬重禧已經將代善遣人送來的國書,遞呈到了天保府。滿洲人在國書之中,已經聲言削去帝號、年號,廢棄大清國號,改稱建州國,昭和帝福臨亦改稱建州國主,並聲言若上國願與女真國議和,他們便會立即將明帝朱慈烺送回關內。

幾十年的努力,到頭來,不過是從“建州”回到建州。爲着努爾哈赤的野心,建奴空擲數十萬人頭,終究一切成空。

由於孫可望蠢蠢欲動,他的身後又有一整個四川地區作爲後盾,人力物力都不是精兵不過三千騎的套虜可比。

所以毫無疑問,李來亨在西北的主要目光都聚焦到了孫可望的身上。對於搜套作戰,他主要委託於劉芳亮,現階段順軍出塞作戰的主要目的,也只是以“搗巢”爲主,而非“復套”爲主。

“搗巢”和“復套”不同,順軍出塞“搗巢”屬於一次性的軍事行動,只要動用精幹騎兵採取突襲戰法,攻破並焚燬蒙古人的聚居點就可以——自從明朝中葉以來,隨着藏傳佛教在草原上的傳播,蒙古各部,特別是農業條件較好的套虜,早就開始以寺廟爲中心形成了許多固定的聚居地。

這可是真正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了,順軍兵員本就以陝北緣邊邊民爲主,他們和蒙古人的相處經驗並不少,對於河套草原也並非完全陌生。土默特部即便能夠避開順軍精騎的“搗巢”打擊,但他們的佛寺、聚居點可沒法隨牛馬那樣遊動。

當然,“復套”的難度就比單純的“搗巢”大得多。

“復套”的困難不僅在於軍事問題,而更在於經濟問題。雖然河套地區的農業條件較好,如前套、後套地區都有適於耕作的田地,但是前、後套與內地被毛烏素沙漠瀚海阻隔開來,臨時進行移民,一旦套虜復來襲擾,大順駐軍遠隔沙漠是很難保護和救援好移民的。

要開發河套地區,必須先有長期持續的投入,組織人口移民、外加官方的投資,纔可以實現。

政治穩定、剩餘人口多、長期移民活動、沒有敵情威脅……這其中沒有敵情威脅,只是最簡單的一步。

沒有幾十年的長期投入,要使得河套地區重新成爲一塊田地密佈的農業區,是絕無可能的。

當然大順的行政組織能力遠勝滿洲人,李來亨手中充沛的物質資源也比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更豐富,大順政權爲了屏蔽祖陵,對於恢復河套的需求也遠勝於明清兩代。

將來“復套”勢在必行,現在劉芳亮出塞遠征“搗巢”也是“復套”的先聲。

東蒙古早被皇太極所馴服,力量遭到很大削弱。現在清軍由於在關內遭到重創,其對於草原蒙古各部的支配力已經完全瓦解,漠南草原正處在一個空前混亂的權力真空期中。

這就給了未遭滿洲人打擊的漠西蒙古準噶爾部,一個很好的向東侵犯的機會。

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六章 六尚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九十章 首都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三章 龍鳳廟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十六章 五軍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四章 於大忠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
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六章 雪花無辜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六章 六尚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九十章 首都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三章 龍鳳廟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十六章 五軍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四章 於大忠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五十章 革裡眼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營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