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

李來亨和劉芳亮兩人一起立於軍前,他依舊帶着那一頂模仿於李自成的范陽帽,着深藍色布面甲,只是於鐵甲之後又披掛了一件玄色的繡邊披風。

長長的披風在風中卷舞,劉芳亮打扮與李隨侯彷彿,只是他裹着的那一條白色披風,再加上手中掛着紅纓的長槍,讓李來亨想到了自己幼時所喜愛的一張水滸林沖畫像。

“劉師傅,我們守真定,都未必能夠守住。出兵援深州,或將和清軍野戰,勝算更是渺渺,若事有失機,致使天下敗壞,後世會怪罪於我二人嗎?”

劉芳亮未着頭盔,他將紅纓長槍靠在肩上,帶着無畏於世間的輕銳之氣笑道:“北地平土,無險可守,數日之間,深州必爲東虜所破。我聽說東虜破城必屠城,我等坐視一城被屠,棄晉州、深州、武強,乃至於山東於不顧,士氣之害,又過於數萬大軍了!”

二人的身後,是從真定城中卷甲而出的二萬餘精兵。劉芳亮砸下血本,李來亨同樣揀拔精兵,郝搖旗和谷可成兩位驍將都跟着出動,數不清的戰馬奔馳而走,四蹄之下,大地震顫。

即便是已經手握數萬甚至於十數萬將士性命的李來亨,也好像是第一次見到這樣“萬馬競馳如山海”的景象。

他終於明白了古時候爲什麼常有人用數百騎兵馬尾拖曳樹枝,就好像能夠掩人耳目,遮蔽起本方軍隊的具體兵力來。

當戰馬數量多達萬匹以上的時候,其勢真若山海動地,馬蹄踐踏揚起的煙塵,從初時像被狂風捲起的沙漠風塵,隨着大軍的前進,這些風中的沙礫越揚越高,漸漸化成了一道煙幕,又從煙幕變成了遮天蔽日的濃霧和厚雲,最終終於變成了山崩地裂時才能見到的飛塵蓋天之景。

萬馬如山海,與天競自由。

狂風之中,李來亨不能不升起一股雄心壯志。可他同樣知道,皇太極的近二十萬軍隊,其威勢又必然在大順軍這一支偏師的無數倍以上。

四萬人防守真定,都未必能夠守住,二萬人援救深州又真的能否起到什麼作用?

如果結果是深州陷落,二萬軍亦覆沒於野,李來亨和劉芳亮便是自己都要戰死軍前。

攻與守的選擇,彷彿一個天平。

陳永福建議大軍防守,坐待李自成親統大軍抵達,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審慎的建議。

但正如劉芳亮所言,雖然經過了碭山之戰和白溝河之戰,但是碭山之戰僅有楚闖參與,白溝河之戰敵人的主力又是關寧軍,順軍將士本質上依舊對東虜的實力,缺乏正確的認知。

在大決戰之前,如果坐視着深州的陷落,坐視着清軍的一再勝利,那麼毫無疑問,順軍將在開戰前,於精神上就落在下風。

東虜輕取北京,又掌握了宣府、關寧和京營的明軍,當前的形勢可說與後世歷史截然相反。

京師是天下之本,是多年來無數起義軍望而不可及的一個遙遠目標,現在卻這樣輕易地被皇太極控制。

就像後世歷史中,當大順軍搶在清軍之前佔領北京時,不可能不對清軍造成一種堪稱巨大的震動。因爲歷年以來,清軍對於明軍雖然屢戰屢勝,佔盡了上風,可是始終不能在關內奪取寸土進行穩定的統治,更不能佔領北京城。

當後世歷史中的大順軍突然完成這個目標的時候,清軍自然而然對於大順軍產生了高度的警惕和敬畏。

敵人的實力究竟如何?已經摧垮了大明王朝的大順軍,是否就要像漢擊匈奴、唐滅突厥一樣,以新生王朝的開國朝氣剿除遼左了呢?

在這種猶疑不定之中,起到巨大作用,使得清軍樹立戰勝信心,決心以一場大會戰擊潰順軍的,無疑當屬於洪承疇和吳三桂兩人的努力。

洪承疇對於秦中起義軍的瞭解,吳三桂與滿洲八旗軍的合流,終於使得清軍戰勝了他們的猶疑和敬畏,奪取了至關重要的山海關戰役的勝利。

而在現在,已經佔領了燕、雲的清軍,也正於無形中,於廣大大順軍官兵的內心中,造成一種不可言喻的敬畏感。

敵人的實力究竟如何?

這就是劉芳亮堅持一戰的用意所在。

如果坐視着深州被皇太極摧毀,大順軍將士心中隱藏着的敬畏種子,就會慢慢發芽,蔓延成一種可怕的恐懼感,並最終使得大順軍步上前明官軍的道路。

順軍裡面沒有一個像洪承疇這樣的經驗權威存在,更缺乏歷史岔路口上的引路人吳三桂……

如果孫傳庭還活着……如果孫傳庭站在了大順的一方,他無疑能夠起到歷史上洪承疇對於滿洲人的作用。

李來亨很快甩頭,將這個想法從腦海中肅清乾淨。

孫傳庭在河南的燒殺進軍,是很難讓人原諒的。他沒有死在關內起義軍的手上,而是在受到漢奸出賣以後,死在了抗清禦侮的戰場上,這已經比孫傳庭本來的人生和歷史上,榮耀太多了!

“這一戰也只能是破釜沉舟拼一把了……”

不論李來亨做出何等英勇的姿態,他內心裡對於跟着劉芳亮這樣去冒奇險的做法,當然是心存着疑慮。

劉芳亮卻毫無畏懼:“清軍兵馬多達二十萬人,豈可能盡置於深州城下?只要我們趕到晉州,控制晉州毗鄰深州的涅槃口、束鹿等地,利用之前我們在當地營建的壘塞,就可以起到牽制清軍攻城部隊,甚至擊其側翼,與深州守軍裡應外合的作用。

只要阻滯清軍,拖延數日時間,保證深州一線不被清軍徹底鑿穿戰線,等到陛下親統大兵抵達,就是我順軍大舉反攻的時候。”

李來亨卻想到了另外一些事情,他若有所思以後,忍不住苦笑道:

“劉師傅你知道嗎?晉州南面由漳水和滹沱河諸水匯衝而成的寧晉泊,又叫做大陸澤,就是古時候的鉅鹿澤。項羽破釜沉舟,擊破秦軍的古戰場,就在寧晉泊的附近。”

劉芳亮不明所以:“這有什麼不好?今日我們同樣破釜沉舟,何況我們還不需要擊敗清軍,只要遲滯敵人數日,等到援軍抵達就夠了。”

“唉!唐初竇建德的餘部,劉黑闥也是敗死於大陸澤附近……劉黑闥敗亡於此,建中年間唐軍的范陽節度使朱滔領張孝忠等部圍攻深州的時候,也是束鹿附近擊破了來援的成德軍主力。

河北無險要,求守者終難逃一死,期門受戰,究竟何爲!”

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六章 營田使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六章 裕州人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二章 顧炎武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九章 高家寨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七章 順兵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
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六章 營田使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二十六章 漢中制將軍賀珍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一十六章 難道歸來盡列侯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六章 裕州人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二章 顧炎武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一百零八章 多爾袞退兵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九章 高家寨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七章 順兵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