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

李來亨病情的突然恢復,是連方太師都沒有預料到的事情,太師不得不爲自己的失策苦笑。

好在結果算是各方都能接受,趙王李自敬保有他的爵位,被髮配到了天保府爲太祖太宗守衛陵寢。今後這一支家族,都將在陝北過上富足、安定但又並不過分奢華的半隱逸生活。

而那些在背後唆使趙王府的科道官們,經龍衣衛的細緻調查以後,並沒有重臣元老參與其中。

皇帝沒有殺人,只是輕輕揭過了這一頁。幾個品級不高的官員被流放,天子用這種做法表明了他無意興起大案的想法。

朝廷大臣們的內心都因此鬆了口氣,開國無大案,對這些官員們來說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

只有吏政府的尚書宋企郊惶惶不可終日,因爲前幾天他曾經親自到趙王府的門上去送過禮,目的無非是套套近乎、發展一下關係。

沒成想到事態發展這樣快,宋企郊一下就成爲了衆矢之的。

雖然皇帝並沒有要處理宋企郊的意思,但他思前想後,還是主動提出了致仕還鄉的決定。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較好的結果,天子恩准了宋企郊的榮退,並下令由文諭院總裁謝徵接替了吏政府尚書的位置。

結果一切爭端,便在發生以前煙消雲散了。

許多人預期中的一場血雨腥風並沒有出現,執掌龍衣衛的飛龍使嚴薪頓感失望。此事後不久,嚴薪也被調到了西南軍前效力,改由李遠出面執掌龍衣衛。

關於嚴薪的左遷,產生了很多不同的觀點。

但毫無疑問,嚴薪同這樁最終並沒有發生的趙王案可能存在很深的關係。

有人認爲就是嚴薪在幕後推動趙王案的發生,天子的行動、趙王府方面的上躥下跳,都可能同龍衣衛有關。

目的的話,後世有一些史學家便認爲,嚴薪推動趙王案的發生,便是希望天子會依照歷朝歷代開國時期掀起大案的舊則,對朝臣大將進行徹底的清洗。

而在這樣的清洗過程中,龍衣衛這種特務機關的地位必定大大上升,嚴薪作爲飛龍使的權力也會大大增大。

只不過最後李來亨因爲各種各樣的考慮,放棄了發起大案清洗功臣的打算。

一場慘烈的腥風血雨在無聲中消匿,唯有嚴薪左遷的一件事情,在歷史上留下了微不足道的一行痕跡。

這以後順朝的重點就轉移到了徵遼戰爭上了,這年夏天,大順軍終於對遼西走廊發動了總攻。

雖然數年間,清軍已經將大批剃髮的漢人百姓,從遼西走廊和遼東半島,強行遷徙到了遼東邊牆以北和朝鮮半島居住。

但在廣寧各城附近,還住有不少漢人百姓。

當大順的北伐軍開入遼西走廊的時候,清軍又未作抵抗,主動將守軍回縮到遼東半島內地,這些飽受滿洲暴政壓迫的遼人土著百姓,便紛紛揭竿而起,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漢人們紛紛割去辮子,將城中負隅頑抗的綠營兵將或殺死、或繳械,開城迎接大順王師。

劉芳亮的北伐軍進展極爲順利,他自己都感嘆:“這是真正的以順擊逆,無往而不利。”

幾乎沒有經過什麼值得一提的激烈戰鬥,大順軍就已經差不多收復了遼西走廊的全境,在天法四年的夏天結束以前,就將順清兩軍對峙的戰線,推進到了遼河口一線。

順軍在遼河一線停下步伐,只是在等待着秋天的到來。秋天枯水期會改變遼澤的地理形態,更方便順軍收復遼陽等地。

而清軍則加緊其堅壁清野的步伐,妄圖利用東北秋冬之際的嚴寒天氣,逼退順軍。

此外,登萊一線的大順軍渤海道兵團,也開始積極行動了起來。

清軍雖然在擄掠日本的過程中,重建了一些水師部隊,但同當年鼎盛時期的三順王水師戰船相比,如今的清軍水師根本不值一提,也就只能對付對付閉關鎖國的德川幕府了。

順軍渤海道兵團的水師,多數是從寧波和福州調來的。

其中一半爲鄭芝龍的舊部,另一半則是劉希堯當初了爲了對付鄭家而在寧波編練的順軍嫡系水師。

這兩支水師的船隻,都是爲了海戰而專門打造的,戰鬥力遠在清軍水師之上,而且數量上也佔據不小優勢。

張國武有幸跟隨寧波的水師戰船北上登州,他本來的職責,只是負責率領駐防浙江的陸師而已。

現在卻因爲機緣巧合,帶領一部分浙江的順軍駐軍跟隨水師一同北上,補足渤海道兵團兵力上的不足。

“可以從軍恢復遼東,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張國武是姜瓖的舊部,出身於前朝宣大邊軍之中,如今卻以大順軍渤海道兵團一員的身份,登上戰船,乘風破浪,隨同大軍直挺遼東,恢復金州。

這是他原來的人生裡,絕沒想到的。

但是身爲武人,可以參與到這樣恢剿前朝失地、驅逐韃虜夷狄的遠征裡,張國武便分外感到榮幸。

順軍水師爲海戰的需要,都裝備了大量紅夷炮。船隊剛剛靠近遼東半島附近的一些島嶼,便先依靠強大的炮火進行覆蓋性射擊。

不過實際上清軍已經放棄了遼東半島南面的全部離島,直接將兵力都龜縮到遼陽內地一帶。

所以渤海道兵團,兵不血刃,就恢復了東江鎮滅亡以後,明朝喪失的各個遼東離島。

不少人心之念唸的皮島,也是這樣回到了順朝的懷抱之中。

本來大順軍的登陸將士,每個人都還揹負了一大堆建材材料。谷可成考慮的是清軍可能趁着順軍立足不穩,在海岸地區發動猛烈的反擊,所以他制訂了戰兵每人皆揹負一包建材,一旦登陸上岸,一部分精兵在外圍設防,剩下的人則急速在海岸地區修築營盤和工事,抵禦清軍的反攻。

結果金州一帶僅僅駐紮有少量八旗兵,而且都是一觸即潰,僅僅經過少量戰鬥,他們便主動放棄了金州、蓋州一帶,向北方撤去。

谷可成精心設計的登陸作戰方案沒有起到多大用處,順軍很輕鬆地就從金州登上了遼地,隨即大舉北進,恢復了復州、蓋州。

張國武帶着一支約一千多人的步卒部隊,追趕清軍潰退的殘兵,急速前進,反而追趕到了本部騎兵馬隊的前面,最早在海州附近的塔山鋪同劉芳亮麾下遼東道兵團的先頭部隊匯合。

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六十章 反對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
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六十三章 孫可望出手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順軍萬勝(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六十章 反對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殺爲慮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四章 於大忠第一百零二章 九條龍谷可成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