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

李來亨病情的突然恢復,是連方太師都沒有預料到的事情,太師不得不爲自己的失策苦笑。

好在結果算是各方都能接受,趙王李自敬保有他的爵位,被髮配到了天保府爲太祖太宗守衛陵寢。今後這一支家族,都將在陝北過上富足、安定但又並不過分奢華的半隱逸生活。

而那些在背後唆使趙王府的科道官們,經龍衣衛的細緻調查以後,並沒有重臣元老參與其中。

皇帝沒有殺人,只是輕輕揭過了這一頁。幾個品級不高的官員被流放,天子用這種做法表明了他無意興起大案的想法。

朝廷大臣們的內心都因此鬆了口氣,開國無大案,對這些官員們來說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

只有吏政府的尚書宋企郊惶惶不可終日,因爲前幾天他曾經親自到趙王府的門上去送過禮,目的無非是套套近乎、發展一下關係。

沒成想到事態發展這樣快,宋企郊一下就成爲了衆矢之的。

雖然皇帝並沒有要處理宋企郊的意思,但他思前想後,還是主動提出了致仕還鄉的決定。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較好的結果,天子恩准了宋企郊的榮退,並下令由文諭院總裁謝徵接替了吏政府尚書的位置。

結果一切爭端,便在發生以前煙消雲散了。

許多人預期中的一場血雨腥風並沒有出現,執掌龍衣衛的飛龍使嚴薪頓感失望。此事後不久,嚴薪也被調到了西南軍前效力,改由李遠出面執掌龍衣衛。

關於嚴薪的左遷,產生了很多不同的觀點。

但毫無疑問,嚴薪同這樁最終並沒有發生的趙王案可能存在很深的關係。

有人認爲就是嚴薪在幕後推動趙王案的發生,天子的行動、趙王府方面的上躥下跳,都可能同龍衣衛有關。

目的的話,後世有一些史學家便認爲,嚴薪推動趙王案的發生,便是希望天子會依照歷朝歷代開國時期掀起大案的舊則,對朝臣大將進行徹底的清洗。

而在這樣的清洗過程中,龍衣衛這種特務機關的地位必定大大上升,嚴薪作爲飛龍使的權力也會大大增大。

只不過最後李來亨因爲各種各樣的考慮,放棄了發起大案清洗功臣的打算。

一場慘烈的腥風血雨在無聲中消匿,唯有嚴薪左遷的一件事情,在歷史上留下了微不足道的一行痕跡。

這以後順朝的重點就轉移到了徵遼戰爭上了,這年夏天,大順軍終於對遼西走廊發動了總攻。

雖然數年間,清軍已經將大批剃髮的漢人百姓,從遼西走廊和遼東半島,強行遷徙到了遼東邊牆以北和朝鮮半島居住。

但在廣寧各城附近,還住有不少漢人百姓。

當大順的北伐軍開入遼西走廊的時候,清軍又未作抵抗,主動將守軍回縮到遼東半島內地,這些飽受滿洲暴政壓迫的遼人土著百姓,便紛紛揭竿而起,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漢人們紛紛割去辮子,將城中負隅頑抗的綠營兵將或殺死、或繳械,開城迎接大順王師。

劉芳亮的北伐軍進展極爲順利,他自己都感嘆:“這是真正的以順擊逆,無往而不利。”

幾乎沒有經過什麼值得一提的激烈戰鬥,大順軍就已經差不多收復了遼西走廊的全境,在天法四年的夏天結束以前,就將順清兩軍對峙的戰線,推進到了遼河口一線。

順軍在遼河一線停下步伐,只是在等待着秋天的到來。秋天枯水期會改變遼澤的地理形態,更方便順軍收復遼陽等地。

而清軍則加緊其堅壁清野的步伐,妄圖利用東北秋冬之際的嚴寒天氣,逼退順軍。

此外,登萊一線的大順軍渤海道兵團,也開始積極行動了起來。

清軍雖然在擄掠日本的過程中,重建了一些水師部隊,但同當年鼎盛時期的三順王水師戰船相比,如今的清軍水師根本不值一提,也就只能對付對付閉關鎖國的德川幕府了。

順軍渤海道兵團的水師,多數是從寧波和福州調來的。

其中一半爲鄭芝龍的舊部,另一半則是劉希堯當初了爲了對付鄭家而在寧波編練的順軍嫡系水師。

這兩支水師的船隻,都是爲了海戰而專門打造的,戰鬥力遠在清軍水師之上,而且數量上也佔據不小優勢。

張國武有幸跟隨寧波的水師戰船北上登州,他本來的職責,只是負責率領駐防浙江的陸師而已。

現在卻因爲機緣巧合,帶領一部分浙江的順軍駐軍跟隨水師一同北上,補足渤海道兵團兵力上的不足。

“可以從軍恢復遼東,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張國武是姜瓖的舊部,出身於前朝宣大邊軍之中,如今卻以大順軍渤海道兵團一員的身份,登上戰船,乘風破浪,隨同大軍直挺遼東,恢復金州。

這是他原來的人生裡,絕沒想到的。

但是身爲武人,可以參與到這樣恢剿前朝失地、驅逐韃虜夷狄的遠征裡,張國武便分外感到榮幸。

順軍水師爲海戰的需要,都裝備了大量紅夷炮。船隊剛剛靠近遼東半島附近的一些島嶼,便先依靠強大的炮火進行覆蓋性射擊。

不過實際上清軍已經放棄了遼東半島南面的全部離島,直接將兵力都龜縮到遼陽內地一帶。

所以渤海道兵團,兵不血刃,就恢復了東江鎮滅亡以後,明朝喪失的各個遼東離島。

不少人心之念唸的皮島,也是這樣回到了順朝的懷抱之中。

本來大順軍的登陸將士,每個人都還揹負了一大堆建材材料。谷可成考慮的是清軍可能趁着順軍立足不穩,在海岸地區發動猛烈的反擊,所以他制訂了戰兵每人皆揹負一包建材,一旦登陸上岸,一部分精兵在外圍設防,剩下的人則急速在海岸地區修築營盤和工事,抵禦清軍的反攻。

結果金州一帶僅僅駐紮有少量八旗兵,而且都是一觸即潰,僅僅經過少量戰鬥,他們便主動放棄了金州、蓋州一帶,向北方撤去。

谷可成精心設計的登陸作戰方案沒有起到多大用處,順軍很輕鬆地就從金州登上了遼地,隨即大舉北進,恢復了復州、蓋州。

張國武帶着一支約一千多人的步卒部隊,追趕清軍潰退的殘兵,急速前進,反而追趕到了本部騎兵馬隊的前面,最早在海州附近的塔山鋪同劉芳亮麾下遼東道兵團的先頭部隊匯合。

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八章 熊耳山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六章 營田使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十三章 隨州夜
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八章 熊耳山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二十五章 洛陽春光好(二)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嘔血三升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六章 六尚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二十四章 富水堡第六章 營田使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八十九章 張獻忠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六十四章 左良玉之賊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陽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十三章 隨州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