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

當事情糟糕到不能再糟糕的時候,或許就是峰迴路轉的機遇——王永鎮本來是這樣想的。

王永鎮和哥哥王永強一樣,都是延綏邊軍將門世家出身。他們的家族世世代代以來都在和關外的韃子打仗,過去和盤踞河套的土默特蒙古人打仗,後來也曾與鄂爾多斯部、八旗兵交過手,這些邊牆之外、河套之上的敵人,王永鎮一概蔑視其爲套虜。

不僅他一個人這樣想,在董學禮的部下,還有其他許多秦軍的老兵老將。他們之中的多數人對於順軍仇恨並不深,因爲大順軍裡的陝北元從多出身邊兵、邊民,其實許多人都和秦軍將士有親緣關係,相反他們對於在懷來宴會上殺盡秦軍精華的滿洲人與吳三桂,則是恨之入骨。

雖然說,和滿洲人同樣存在數十年血海深仇的關寧軍,最後還是全體倒向了清軍一方。但現在陝西的局勢,亦未復發展到關寧軍所面臨的那種緊迫境地。

大順依舊能爲秦軍的後盾,從監國李過到經略關中的南陽公羅汝才,甚至是現在鎮守延綏的袁宗第,他們都正在迅速改變着大順過去的政策,對於這些秦軍舊部,給予了更有力的懷柔手腕,並根據時局的發展,授予秦軍舊將門以更爲合適的地位。

這樣一番做法,雖然還未能從根本上與清軍利用高官顯爵進行拉攏的手法,出現根本差別,但也的確爲大順軍穩固西北基本盤起到了一定作用。

王永鎮的哥哥王永強既然在大順軍中享有穩固的地位,又和吳三桂所部有懷來之仇,那麼王永鎮驟然發難,聯合同袍擊斃漢奸董學禮,也就是一樁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但是。

王永鎮本以爲他們驟然擊殺董學禮以後,利用秦兵人人憤慨的情緒,應該很快就能控制住部隊,甚至將有趁着陳之龍無備奪回寧夏的機會。

可是董學禮麾下部衆卻在短暫的混亂以後,很快由另外幾名董氏心腹率領,帶領家丁、部衆和王永鎮在營中互相攻戰。

交戰的兩軍都是昨天的手足同袍,大家對於對方都極爲熟悉,一瞬之間,曾經的音容笑貌就被殺氣四溢的屠戮所取代。

王永鎮雖然掌握一定優勢,可是董學禮的心腹餘部和嫡系家丁,還是聚集了相當一部分兵力擊破營牆衝入了龍州城中,據守城牆,妄圖等待清軍和蒙古外藩兵來援解圍。

王永鎮早已經把他擊殺董學禮,奪其兵權的消息通過大哥王永強告知於順軍方面。此時局勢卻發生重大變化,他生怕因此錯失了在大順朝中立下重要戰功的機會,心急如焚,馬上就分寧夏花馬池剩餘鎮兵爲數營,掘壕突進,想要立刻攻破龍州城,但用兵倉促之下,反被據城垣防守的董氏餘部反擊,遭到槍炮亂轟,死傷不少。

“秦軍中竟然有如許多的漢奸敗類!”

王永鎮一想到自己因爲過於樂觀,致使他和大哥謀劃的計劃竟然功虧一簣——他和王永強本打算在奪取董學禮的兵權以後,馬上就返旆偷襲寧夏,現在看來計劃完全落空,寧夏方面也很可能開始做起防備。

另外一名和王永鎮合謀襲殺董學禮的秦軍軍官,嘆道:

“躲進龍州城裡的人……除了董狗的親信以外,還有不少人是因爲田地被順軍清查,大約因此感到不平吧?”

王永鎮拍桌大罵道:“狗屁!什麼田地!還不是侵佔的大明衛所屯田,那田地本來就不歸他們所有!”

明朝建國之初,在軍隊編制上,自京師至地方皆立衛、所。凡衛所皆隸都司,而都司又分隸五軍都督府。有事命將征伐,調衛所軍,既旋,則將上所佩印,官軍皆回衛所。

衛軍寓兵於農,守屯結合,軍戶世襲。大明百年以後,國家承平漸久,衛所屯政日弛,其屯田多爲內監軍官佔奪,田法盡壞。

隨着衛所軍隊戰鬥力的衰退,營兵制和募兵制在局部地區和小範圍內開始施行開來,營兵逐步取代衛軍成爲戰時主要的軍事力量。之後,作爲明朝基本軍事力量的衛所軍逐漸發生了變化,軍隊管理體制和編訓體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衛所內部的土地、人口、管理與職能,漸漸脫離了“軍區”範疇,事實上和一般行政區的性質越來越接近,可區劃內的百姓卻依舊受到衛所軍官人身依附的捆綁束縛,給將門世家、邊軍軍官們侵吞屯田、奴役軍戶大開方便之門。

大順軍進入關中以後,經過短暫的動盪,迅速控制住了西北局勢。羅汝才又獲得李自成的高度信賴,得以以南陽公、西北經略使、陝西節度使的卓絕地位,重新清查土地,開始收回被西北將門侵吞的明朝衛所田地,這是導致董學禮部下許多人堅持和大順軍爲敵的主要因素。

羅汝纔對明朝原來的衛所區劃,已經做了大刀闊斧的裁撤和調整。屯衛之兵,屢經裁汰,衛所亦多歸併於州縣。與此同時,衛官大量裁汰,屯丁改爲民籍,屯田按民地起科。

除了少數邊區衛所仍舊保留外,其餘衛所都正在朝着被完全轉變爲州縣一級行政單位的方向進行調整。

大順軍逐步廢棄原本獨立於省府州縣之外的衛所體系,變更舊制、廢衛改縣的同時,還將大批衛所世襲軍職停襲,這自然嚴重觸犯到衛所軍官的利益,勢必引起強烈的反彈。

而且因爲明朝衛所設置的不合理處,在軍戶聚居屯地連片的地區,大順是廢衛所而設立新的州縣。可更多情況卻是明朝衛所的設置本來就和州縣錯雜相間,田地人戶也都散寄於各州各縣境內,行政區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飛地連綿,爲統一的行政管理造成巨大難度,也使得軍官們得以方便侵吞田地。

對於後一種情況,大順軍採取了將散居各州縣的衛所軍戶田地,全部直接劃入所在州縣,使得行政區劃高度統一起來的辦法。

在這個過程中又不免需要重新清查土地,和那些非法侵佔衛所田地的軍官,造成一輪新的衝突。

即便王永鎮再憤憤不平,在強大的現實利益面前,他也得低頭承認,董學禮這些餘部親信的抵抗實在激烈到了令其大感棘手的地步。

大順廢衛變田的改制尚在進行之中,即便部分地區改制已經完成,相當部分的侵吞田地也被大順政權重新掌握。

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六十四章 曹營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三章 林貓貓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十七章 無派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九十章 首都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六章 六尚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三章 林貓貓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
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六十四章 曹營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三章 林貓貓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十七章 無派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九十四章 天下與我何加焉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零六章 少虎帥破陣(一)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九十章 首都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六章 六尚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三章 林貓貓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