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

已經是掌燈時分了。

縱然是紫禁城之中,除卻數個宮殿之外,也都陷入黑暗之中。

朱祁鎮御案之前,兩側都有兩排燭光,無數星星點點彙集在一起,越發命令了。大殿之中,雖然有一點昏黃。

但能見度卻也不差。

王振站在朱祁鎮身側。輕輕的研墨。

而朱祁鎮懸腕持呈上了大部分奏疏都是照準的。

王振或許有挑刺的地方,但是太皇太后決計不許朱祁鎮處理朝政。

也就是隻能看而已。

但是每一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李時勉爲朱祁鎮佈置的功課很重,特別是練字上面,每天朱祁鎮都寫得手腕疼。

但是沒有辦法,一筆臭字,實在太難看了。

甚至讓李時勉覺得根基已壞,無可救藥。想要救藥,就只能加大力氣扭轉,也就多練多寫,多臨帖。

朱祁鎮並不覺得李時勉所教授的就不重要,但是他更覺得,比起儒學與書法,大明朝本身更有意思。

他更想明白,而今大明朝是什麼樣子。

這纔是他這個做皇帝的本質。

所以他需要更多的時間,卻是與李時勉的功課衝突了。

王振在朱祁鎮身邊時間很長了,他又善於揣摩人心,雖然朱祁鎮什麼也沒有說,但是就將朱祁鎮的想法揣摩出來幾分。

王振安置朱祁鎮睡下之後,出了乾清宮,一招手,來一個小太監。

小太監不過十三四歲,看上去分外激靈,說道:“乾爹您叫我。”

王振臉色陰沉,遠處的燈籠照射在王振的臉上,越發有一種陰晴不定的感覺,他淡淡的說道:“明天你去見馬順,告訴他,給雜家盯死了李時勉。但凡有一絲差錯,就報上了。”

這小太監聽了,笑道:“乾爹何必如此,錦衣衛從來就是栽贓陷害的行家?沒有差錯,造出差錯,不就行了。”

王振“啪”的一聲,王振一巴掌打在小太監的臉上,一個鮮紅的巴掌印,印在小太監的臉上。王振厲聲說道:“你懂什麼?李時勉怎麼說也是陛下的老師,太皇太后盯着的,這種事如何能做?”

“速去。”

小太監立即說道:“是,乾爹,我這就去宮門處等候,明天一開門,我就去傳話。”

王振一擺手,讓他去了。

王振心中感嘆道:“咱們這位小爺,可不是省油的燈。”他心中很是奇怪。其實皇帝越精明,王振就越難過,但是王振畢竟看着朱祁鎮長大的,當初他剛剛進宮的時候,見到的可是太宗皇帝。

朱棣在整個明朝都是難伺候的皇帝之一了。

見識過太宗皇帝威風,在王振心中,做皇帝就應該像太宗皇帝一般,朱祁鎮越是精明,讓下面人不敢欺瞞。

他反而有一種,吾家有子初長成的感覺。

當然了,這種感覺,他是萬萬不敢說出口,只敢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想一想而已。

隨即他就將心思放在怎麼弄掉李時勉上面。

李時勉的名聲,王振也是知道的。想來錦衣衛不憑空捏造的話,很難抓住什麼把柄,但並不是沒有把柄就弄不掉了。

王振心中暗道:“李時勉名聲固然大,但是獨霸講官之位,翰林院那邊就能答應嗎?讀書人的臭德行,雜家不知道嗎?”

“爲帝王師,這麼大的榮耀,就甘心讓給李時勉?”

“三楊老了,或許不爭了,畢竟等小爺長大親政,他們大抵都該告老還鄉了。不過下面的人就一點想法都沒有了。”

“即便沒有想法,我也讓他有。”

“李時勉,你講官的位置,待不到明年的。”王振眉目之間的恨意,幾乎要凝結爲實質,暗道:“數次辱我之事,雜家如果放過你,我就不姓王了。”

“等下了講官之職,且讓人活上幾年再處置不遲。”

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八十章 經筵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十四章 遺詔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十章 真相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
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八十章 經筵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十四章 遺詔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十章 真相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