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

第三十三章郕王就封

斷事官是做什麼的。

兩人也是心知肚明的。

就是不寫作監軍的監軍。

所以,曹義如果與王越之間,如膠似漆,反而兩個人都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而今兩人之間,雖然顯示出矛盾重重。

但是正事並沒有耽擱,大軍上下都知道,曹將軍與王斷事之間的矛盾,一旦形成這個共識了,即便他們兩個人私下關係不錯,雙方所代表的勢力也不可能有太親密的合作了。

畢竟王越也是武學出身,而今武學開設已經十幾年了,在軍中也算是一個不大不山頭了。

兩方這種近乎公開的表態,是演戲,也不是演戲。

是演戲,是淹給朱祁鎮看的,不是演戲,卻是下官各級將領,恐怕真搞出火氣來了。

朱祁鎮只能難得糊塗,不說誰對誰錯,而是下詔撫慰兩人,激勵他們好生做事。攻克漢城之後,必有重賞。

隨後,朱祁鎮又下令,徐有貞爲都察僉事總督朝鮮軍政事。

朱祁鎮其實,想給徐有貞直接封爲朝鮮巡撫。

但是朱祁鎮也看得很明白。

之所以打得這麼順利,並非朝鮮士卒不能打,當然了,朝鮮軍隊與大明軍隊相比,是差了一檔次,但是也不是軟到這個地步。

不說現在,即便是一百多年後,壬辰之役,朝鮮當時軍事腐朽之極,但是仍舊有不少地方官員,圍城死戰到底。

如果朝鮮百姓真的反抗到底,大明陷在朝鮮三四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擊敗李瑈的一半,是大明,一半是朝鮮內部的反對者。

所以,在此之前。

在塵埃落定之前,朱祁鎮也不會做出太明顯的舉動。

只是能不能將朝鮮吃下來,就要看徐有貞的手腕了。

隨即,朱祁鎮又下令封郕王爲朝鮮王。雖然封號是兩個字,但是在待遇上依舊是親王,封地就在漢城。

雖然漢城而今還沒有打下來。

這個消息傳了出來,雖然再朝野上有些騷動,但是朱祁鎮的威信,與當初封襄王於麓川的時候,是遠遠不能相比了。

甚至有很多人贊成。

大部分大臣,都擔心朝鮮變成了與越南一般的泥潭。將人力物力都消耗在朝鮮。

雖然不將朝鮮納入郡縣,而封國治之,也不失爲一個好辦法。

朝中各種議論,形成不了合力,就無法阻止朱祁鎮的決斷。

郕王也早有準備,等到詔令之後,立即開始準備。

朱祁鎮從京營之中拔除一個營,五千人,作爲朝鮮王護衛。並從內庫撥出五十萬兩,作爲郕王的經費。

其實,這也是變種的增加的朝鮮軍費。

畢竟這些錢,都是要花在朝鮮戰場之上的。

郕王於五月末,從北京出發,從天津乘船,到平壤,加入徵東軍之中,不過依舊要聽曹義號令。

就在大明打朝鮮,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橫掃千軍的時候,也先對付孛兒只斤家族的戰爭,也是順利無比。

畢竟,也先多少年修煉的老狐狸,在戰爭之上,還真很少輸給誰。

瓦刺大軍,追了三天三夜左右,終於在河套地區,鄂爾多斯抓住了這些人。

與瓦刺大軍對陣,這些部落根本不堪一擊,不過是一場漫長的追擊戰而已。

也先坐在高頭大馬上,輕蔑的看着下面的人說道:“你們倒是逃好,能逃到什麼地方去?”

幾十個人雖然很是狼狽,但是從衣着上看出來,他們都不是尋常牧人,都是蒙古貴族。其中一個七八十歲的老者,怒斥也先道:“也先,你這個狗崽子,黃金家族,是決計不會斷絕的,你今天做的事情,總有一天,會用人報復在你身上,長生天在上,我等着你,我等着。”

也先臉色猛地一冷,說道:“也好,你們想死,我賜你們不流血的死亡。”只見他一揮手,立即有人用毯子,麻袋,將所有人都罩住,包裹好,放在草地之上,隨即瓦刺數千騎,狂奔而過,無數馬蹄踏遍了每一寸土地。

在馬蹄之前,還在拼命蠕動的毯子,在萬馬踐踏過後,就與大地混在一起,只是顏色有些發暗一些。

這也是蒙古人的傳統。

處死貴人的時候,就用這個辦法,傳說鐵木真的結義兄弟札木合,就是這個死法。

也先手段,越是兇殘,就越是說明了也先的擔心。

黃金家族在草原上威望太大了。已經與蒙古民族深深的糾葛在一起了。殺人的刀,再鋒利,也不能斬斷這種羈絆。

也先忽然想起什麼,說道:“八白室就在附近的吧。一併處置了吧”

八白室就是爲成吉思汗的守靈之人。

因爲成吉思汗在蒙古的特殊地位,八白室的守墓人,地位也是相當之超然,一般的政治紛爭,都遠離八白室。

而八白室的人,也不怎麼參與草原紛爭。

此刻,也先忽然下這個命令,連身邊的人都有一些遲疑。

也先本來對這個命令,有些猶疑,但是見身邊的親信都表現遲疑,心中立即下定了決心,在他想來,連瓦刺核心親信之中,都對這一件事情,有這種的想法,那麼成吉思汗的威信,在其他各部更是深入人心。

既然如此,就非殺不可了。

也先冷冷的看着身邊的人,說道:“怎麼讓我再說一遍。”

“我等不敢。”身邊的立即說道,隨即分出一隊人馬,就去執行也先的命令了。

“報。”一騎飛奔而來,在也先之前十幾步的地方,翻身下馬,連跑幾步,跪倒在馬前,將一個竹筒雙手呈上。立即有人拿了,雙手遞給在馬上的也先。

也先結果竹筒,打開抽出一卷紙來,隨即打開一看。卻見一張紙上密密麻麻的寫滿了蒙古文。

也先看完,勃然大怒,說道:“廢物。”

也先所看的,就是鴨綠江之戰情報。

在李瑈決定與大明開戰的時候,他最重要的兩個外交活動,就是向大明請求贖罪,與向大元稱臣。

也先對李瑈的稱臣,也很重視。

無他,如果朝鮮倒向瓦刺,那麼遼東與海西都呈現腹背受敵之勢。對瓦刺來說,是大大的利好消息。

只是他當時無暇顧及,只能口頭答應去救援,在他想來,朝中怎麼說也是一個大國,不說與南朝僵持一兩年,但是三五個月總是可以的吧。

但是萬萬沒有到,不過一兩月之間,明軍就有了一場大勝,朝鮮根本支撐不下去了。

這個消息,打亂了也先的計劃。

也先本以爲在消滅這一次叛亂之後,可以休息一段時間,但是現在看來是不行了。

他必須立即向遼東與海西發起進攻,接應朝鮮。

這數年以來,也先數次求和,都是被拒絕了,九邊對草原經濟上的封鎖,與日俱增。從這種態度上,也先明白,他遲早會在草原上,見到大明的軍隊。

局勢如此,也先決計不是坐以待斃的人。

他自然要先下手爲強,在開戰之前,能消弱明軍一分就是一分。

也先立即下令道:“各部集結,大軍轉向去遼東。”

也先整頓人馬,轉向向遼東,大軍還沒有到遼東,無數消息就飛一樣的到了北京。也先並沒有直接攻遼東,而是重臨他所設的遼陽行省治所,肇州。

並在肇州會盟遼東各部落,言語之間,先禮後兵,凡是不到肇州朝見的,就要面臨也先大軍的討伐。

以兀良哈等部落爲首的遼東牆頭草們,一時間得不到大明的迴應,只是怪怪的去肇州會盟。

畢竟這些部落,或許知道大明很強,但是他們更怕瓦刺。

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二十章 真相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
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二十章 真相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