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

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案之始

朱祁鎮微微一想,也就明白了。

即便魏源說施禮糊塗,但是想來施禮能在朝廷混這麼長時間,最基本的情況還是知道的。析產案是民事案,南京刑部雖然被北京刑部奪了很大的權力。

但對南直隸內部的情況,還是有管轄權的。

如果施禮真是一心想幫謝肇,是有辦法的。

但是決計不是這個辦法,一句弒父,不管是口不擇言也好。還是確有其事,這一件事情就通天了。

一個地方官要是將這樣的大案給判錯了,那是要犧牲自己的政治生涯的。

但是有時候,真相併不重要,重要的是朱祁鎮想要的真相。

謝啓也好,謝肇也好,朱祁鎮從不關心這裡面誰是苦主,而是關心到底有多少官員牽扯進來,或者說,能牽扯進來多少官員。

朱祁鎮看向劉球,說道:“劉球,朕準備派卿南下兩淮,主審此案。不知道劉卿意下如何?”

劉球說道:“老臣乃國家重臣,此案雖然有涉人倫天道,但不足以讓老臣前往,都察院一御史足矣正視聽。陛下如果另有使命,還請名言。”

朱祁鎮也知道,很多事情都糊弄不了這些人精,特別是鹽法的風聲,還沒有傳到下面的人,但是這些人都是大明決策的核心圈的人。

該知道都知道了。

朱祁鎮也不必隱瞞了。他說道:“劉卿所言極是,一樁案子而已,自然不比驚動朕,還有一個大學士,刑部尚書,都察御史在這裡商議。”

“朕要卿南下,所查的不是區區一樁案子,而是鹽政,其中有多少情弊,有多少不堪,通通給朕查出來,朕要看看,朝廷給竈戶撥的銀子,哪裡去了,太宗皇帝所定下的餘鹽官收,就這是這麼收的?”

這是朱祁鎮最最憤怒的一點。

是的,除非謀反大案,什麼案子要皇帝過問細節,根本不用,當下面敢什麼吃的,除非這樣的案子涉及了黨爭。

就如同楊士奇之子的殺人案,朱祁鎮也從來沒有問過,其中經過,所殺何人。

因爲不用問,刑部,大理寺,錦衣衛,東廠,早就將這一件事情查得清清楚楚的了。

其實鹽商貪得無厭,朱祁鎮雖然感到無奈,但是也並不意外,畢竟鹽商豪富,後世都有傳聞。

而且總體來說,鹽商或許有枉法之輩,但是本質上是鑽了朝廷的漏洞而已。

這是商人的本質,不好說什麼。

朱祁鎮即便處置他們,也不過要錢,未必要命。但是有些人卻不一樣了,特別是餘鹽高價收購所用的銀子。

朱祁鎮是在戶部查過的,這銀子撥下去了,而且一年比一年多,似乎餘鹽的產量一年比一年高。

但是竈戶那邊卻是沒有。

或者說不能說沒有,不過折三,折二,甚至是折一。

如果說用寶鈔賣定額鹽,是歷史遺留問題的話,那麼高價收購餘鹽的政策,是純粹被人層層扒皮。

反正這些竈戶也是求告無門。

而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朱祁鎮用腳趾頭想,剛剛開始他們不過是想剋扣一點,結果越來越多,有些地方乾脆不給了。

鹽商賺得錢,還情有可原,但是這些銀子,卻是要人命的。不能讓人活,就會有人造反。江山不是他們,他們不心疼,朱祁鎮卻是心疼的。

劉球也是一個剛正無私的大臣,聽了朱祁鎮的話,說道:“陛下之意,臣知道了,只是臣請陛下一事。”

朱祁鎮說道:“何事?”

劉球說道:“請陛下派一員大臣,去南京坐鎮。”

魏源一聽,立即說道:“陛下,不至於此吧。”

揚州與南京相距太近了。

想來就知道,揚州的事情,南京那邊是少不得有干係的。派重臣坐鎮南京,也就是說劉球打擊範圍,將會空前的大。

否則不需要一個重臣坐鎮南京。

一時間,朱祁鎮也愣住了。

劉球這樣大臣,有時候朱祁鎮也壓不住他們。一個秉承爲民請命之心,此刻又有了朱祁鎮的尚方寶劍。自然是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但是這未必是朱祁鎮所想要的結果。

雖然現在看起來,裡面僅僅牽連一個南京刑部尚書。但是誰知道這些鹽商背後有誰?不說在大明,就是在現在,那一個富豪背後沒有靠山。特別是其中很可能有勳貴參與。

朱祁鎮一時間有些猶豫。

劉球自然是一把好刀,卻不知道會不會割傷了自己。

不過片刻,他下定了決心,心中暗道:“朕已經提前給張輔打過招呼了,至於不聽招呼的,就不要怪朕了。”

給朱祁鎮決心的不僅僅是張輔的支持,還有孟瑛此刻就坐鎮京中,手中有數萬人馬。再加上宣宗皇帝留下的御前兵馬。還有朱祁鎮權威日盛,對京營的掌控也不如當初那麼無力了。

如果勳貴真不聽話,該修剪枝葉,也是要修剪一二了。

朱祁鎮說道:“正好,魏國公一直想去南京,就如他所願吧。豐城侯李賢久鎮南京,與社稷有功,就召入五軍都督府吧。”

“如此,卿有後顧之憂嗎?”

劉球說道:“沒有了,臣此去,即便是粉身碎骨,也要還天下一個郎朗乾坤。只是臣定然會秉公執法,如果下面官員安安分分,臣也決計不是酷吏。”

朱祁鎮聽了,居然想笑,劉球話裡的意思,居然擔心朱祁鎮爲了政治目的,大搞株連。但是朱祁鎮早就看清楚了官僚的性子,很多時候,都是大查有大問題,小查有小問題,不查就沒有問題。現代的官員是如此,雖然正統年間總體來說,政治還是比較清明的,楊士奇的眼光可是毒辣的很。但真以爲就是太平盛世,官員個個堯舜。打死朱祁鎮都不相信。故而朱祁鎮說道:“就依卿之言,朝廷也絕對不會冤枉一個好人的。”

劉球答應下來,立即準備行狀。居然將隨從丟下,自己帶了幾名隨從,輕車簡從,先去揚州瞭解情況。

就在劉球之後,都察院又派出幾名御史領銜,奔赴各地了,雖然兩淮是主要的鹽業產地,但是並不是說,除卻兩淮之後,就沒有地方產鹽了。

且不說沿海的海鹽,就是山西,甘肅,四川,雲南,都有池鹽與井鹽,都是要一一清查的。

不說都察院這邊的行動。

單單說魏國公徐顯宗,進宮一趟,回來之後,就有一點神色恍惚。

他一直想坐鎮南京,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一回南京,就有這麼大的事情,鹽商背後到底有什麼,魏國公或許要比朱祁鎮清楚。

別的不說,魏國公在南邊就有關於鹽的買賣。他雖然不過問,但是也知道其中利益特別大。

這一下,他手中就接了一個燙手山芋。

讓他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他思來想去,暗道:“罷罷罷,既然皇帝想,我魏國公就納一個投名狀了。”

想來想去,徐顯宗心中還是不甘,畢竟同樣是國公,他祖上還是開國第一功臣,中山王徐達。而今卻比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差多了,甚至還在黔國公沐家,定國公一脈後面。

徐顯宗委實不甘心,而且徐家富貴已足,什麼鹽利不過是錦上添花,沒有鹽上這些錢,難道魏國公府就過不下去了?

徐顯宗一點都不在意這點錢,他在意的卻是要得罪不少勳貴了。

只是而今得勢的都是靖難勳貴,即便不得罪,他們對徐家就多友好了嗎?

故而徐顯宗立即下令將家中任何關於鹽利的事情,都清理乾淨。

至於如何清理,自然是帶血的。

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六十章 明浪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四十章 輿情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五章 太后二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
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六十章 明浪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四十章 輿情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六十章 明浪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五章 太后二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