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馬

第二百章 馬

因爲瓦刺守將發現,城牆上反而縮手縮腳,反正來攻城的人並不多,不如干脆出戰。

所以,瓦刺人大開城門,已經其他各部騎兵衝了過來。

按理說,在城牆之下,騎兵對步卒應該很容易打贏,但是現實情況卻不一樣,無他,城外的屍體影響了這些蒙古騎兵。

這很多屍體,都是剛剛攻城時候留下來的。

蒙古人向來有一個習俗,那就是一個人戰死了,如果有人將他的屍體帶回去,就能繼承他的妻子財產。

所以,對很多蒙古人來說,這些屍體,不是屍體,都是財產。

更不要說,攻貓兒莊一戰,各部傷亡慘重,要知道伯顏帖木兒在河套的時候,號稱五萬人馬,縱然他留在河道五千作爲疑兵。他本部人馬有萬人,那麼也剩下三萬多人,而今城中卻只有兩萬多。

剩下的人在什麼地方?

就是在城外的屍體。

承受這麼高的傷亡之後,這些蒙古人對伯顏帖木兒難免怨聲載道,想要保留實力。比起城下的明軍,他們更喜歡戰馬。

就是武進侯留在城外的戰馬。

這些戰馬對蒙古人來說,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所以,他們先去奪戰馬,甚至爲了戰馬還起了內訌。給了武進侯極其寶貴的時間。武進侯到了城牆之上,更是奮勇廝殺。清空了一片城牆。

將明軍大部接入城池。

如此一來,就進入短兵相接的巷戰之中。

在這樣的戰事之中,並不是比誰更能打仗,而是比誰更不怕死。

所以明軍雖然不多,卻壓制蒙古人打。

武進侯就站在城頭之上,不再親自下場。

就在雙方交戰正酣的時候,又是一批人再次來了,卻是一隊瓦刺騎兵。緊跟着卻是一支明軍。

一直糾纏在一起明軍與瓦刺大軍,一起到了。

但是面對這樣的局面,瓦刺大軍也沒有辦法。

派人進城增援,很抱歉,在這樣狹小的地方交戰,人多了敗不開,人少了更不頂用,明軍比瓦刺更善於步戰。

最後,一道火光沖天,瓦刺燒了城中糧倉。、

瓦刺大軍就退了出來。

明軍這才進入貓兒城之中。

成國公進入貓兒莊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搶救糧食。拼命搶救之下,總算是有幾千石糧食能夠吃。

成國公這才鬆了一口氣。

有糧食就好。

雖然一人一天大概一升,一旦糧食大概一百升,幾千石看似很多,但是對十幾萬大軍來說,也不過幾日口糧而已。

甚至成國公唯一慶幸的是,他麾下將士損失慘重,而今各部雖然都還有建制,但完全不能與之前相比了。

人數大概只剩下六萬多一點了。

從集寧海子到這裡,一路上折損了一半左右。這就是也先鈍刀子割肉的殘酷。

真正要是與明軍正面作戰,自然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而這樣的辦法,明軍傷亡不少,但是瓦刺傷亡卻並不多。

同樣慶幸人死的比較多的,還是城中的面積。

前文說過貓兒莊並不是一個城堡,裡面的空間有限,之前都將物資放在城外,也就是因爲城中空間有限。

只是有限的空間,也要看怎麼安排了

成國公自然要讓大家擠一擠,幾乎所有人都席地而坐,根據編制的不同,坐的地方也不同,城中密密麻麻擠滿了人。

至於帳篷什麼的,更是沒有了。

也就是這樣,才勉強裝下數萬大軍。

成國公忙完之一切之後,才忽然想起來,問道:“武進侯在什麼地方?”

左右說道:“似乎在城牆之上。”

成國公擡頭一看,城牆之上有一個黑影,依稀是武進侯的樣子,他從一側登上城牆,走過去,行了一禮說道:“多些老弟了。”

武進侯卻一點反應都沒有。

成國公覺得不對勁,按照武進侯的爲人,一定會歉然纔是。於是他就走上去,說道:“老弟。”

武進侯不動,連轉身都不轉身,已經看着城中。

成國公上前細看,卻見武進侯身上,插滿了箭矢,一時間不知道中了多少箭,而地面上滿都是血。

而血已經乾涸了。

武進侯身體向前微微傾斜,靠在女牆之上,一支手撐在牆面之上,另外一隻手扶着長槍,而頭就斜靠在長槍的槍桿之上。

成國公見狀,好像忽然明白,想將長槍從武進侯手中取出來,卻發現握的太緊,根本取不出來。

武進侯大概在剛剛登城不久,就已經重傷在身了。不知道那一支箭穿透了甲冑命中了要害。武進侯不敢影響戰死,纔在城上旁觀。

隨即就死在城頭了。

成國公對左右說道:“給老弟找一個好一點地方,不要讓韃子發現了,也要好找,等將來將老弟給遷回去。”

“是。”成國公的身邊的家將立即答應道。

幾個人將武進侯的身體放倒,卻見武進侯的身子已經發僵了。武進侯將自己的親兵也投入慘烈的貓兒莊爭奪戰之中,傷得傷死得死,武進侯本部人馬,這個時候已經處於不存在的情況之下。

而且即便有將士看見武進侯,他們也不上前打擾,只是行禮之後,遠遠的避開。

這才讓武進侯在這裡站了一個多時辰。

成國公見武進侯雙眼瞪圓,用手撫,卻是死不瞑目,成國公小聲說道:“老弟,你安心的去,朝廷一定會我你報仇的,當今少年意氣,吃了這麼大的虧,說什麼也會找回場子的,你又是戰死,家裡會給安排好的好,侄子侄女,說不定因禍得福,你又什麼好擔心的,安心的去吧,下去之後,給老哥我找一個地方,老哥我隨後就到,你就當給我打前站。”

武進侯忽然流下兩道淚水,眼皮就軟了下來,成國公輕輕的合上。

這個時候,吳克勤來報,說道:“國公馬不行了。”

成國公心中咯噔一下,說道:“怎麼回事?”

吳克勤說道:“一句兩句,說不清楚,還是請國公去看看吧。”

此刻的吳克勤已經將一塊白色的帶子綁在頭上了,卻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撕下來的。吳克勤雖然對成國公滿肚子不滿意,甚至將大哥之死,也算在成國公的頭上。

只是他更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個時候,不是鬧內訌的時候,反而要更加的團結,大家才能從這裡走回去。

回家。

但是即便如此,吳克勤也遮蓋不住他口氣之中硬邦邦的味道。

成國公此刻卻不注意這一點了。

他立即跟隨吳克勤走道馬場,所謂馬場其實並沒有什麼馬場,與人也不過一線之隔,城中的環境,已經不允許單獨建立馬場了。

很多騎兵都與自己的馬在一起。

成國公發現不少馬已經躺在地面之上。

要知道馬是一種不會輕易躺下來的生物,連睡覺大多數時候也是站着。

吳克勤蒙古人出身,他家裡還在甘肅一帶放牧,對牲口的情況,是行家裡手,他給成國公說道:“這些都是脫力了,如果有時間養的話,是可能養好的,但是而今我們沒有時間。”

成國公說道:“也就是說,這些戰馬明天不能用了?”

吳克勤說道:“何止是明天,一兩旬之內都不能用了。”

很多機械固然故障率高,但其實馬匹並不比機械可靠,這要高強度的,殘酷環境下的行軍,明軍的戰馬都先支撐不住。

這個固然是因爲瓦刺戰馬多於明軍,也是因爲明軍戰馬在品質上就不如瓦刺。戰馬平均壽命十幾年,所以這一批戰馬都不是出身草原的,而是人養出來的。

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二百章 馬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
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二百章 馬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