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遭遇

十一點十五分,美國太平洋艦隊派出了第一批偵察機。

可以說,弗倫奇的判斷非常準確,而且反應也非常迅速。當時,中國太平洋艦隊就在美國太平洋艦隊北面大約一千七百公里處,而向南前出的“偵察編隊”離美國太平洋艦隊大概只有一千公里。

問題是,弗倫奇無法肯定這個判斷。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美國太平洋艦隊在安排偵察機的時候,把搜索範圍鎖定爲北偏西六十度到北偏東六十度之內,即搜索範圍達到了一百二十度,九艘航母總共出動了一百零八架偵察機,確保在達到兩千公里的最大偵察半徑時,相鄰兩架偵察機的間隔距離在五十公里以內。

這樣的話,偵察機可以不用啓動雷達,用被動探測設備就能搜索整片海域。

凌晨零點不到,弗倫奇就收到了第一份偵察報告,準確的說是第一批報告,因爲有八架偵察機幾乎同時發回報告,宣稱發現了中國艦隊,並且遭到防空戰艦攻擊,其中一架偵察機還明確報告,用雷達探測到了數艘大型戰艦,其中至少有四艘是專門充當航母貼身保鏢的大型綜合戰艦。

問題是,這些報告中,都沒有提到航母。

遲疑了片刻,弗倫奇下達了攻擊命令。

雖然沒有發現航母,但是已經有情報表明,中國海軍的第二批“黑龍江”級大型防空戰艦已經服役,而且隨同艦隊出海。也就是說,中國艦隊裡有十六艘大型綜合戰艦,而掩護四艘航母,根本要不了這麼多大型綜合戰艦。弗倫奇由此得出結論,中國艦隊肯定讓部分戰艦前出掩護。

當時,弗倫奇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奇怪。

既然中國艦隊主動南下,表明牧浩洋已經猜到,美國艦隊進入了密克羅尼西亞,也就有足夠的理由讓部分大型綜合戰艦南下。這麼做,一來可以充當航母戰鬥羣的防空屏障,二來可以有效擴大反潛區域。要知道,在前出的戰艦裡面,還有四艘反潛戰艦,而這些戰艦肯定在引導與指揮系統作戰的潛艇。要不然,中國艦隊也沒有可能在一天之內,連續幹掉六艘美軍攻擊核潛艇。

顯然,弗倫奇並不知道,牧浩洋動用了四十八艘全電動潛艇執行反潛任務。

問題是,當時美軍艦隊還沒有做好攻擊準備。

按照弗倫奇制訂的打擊方案,九艘航母將各出動四十八架戰鬥機,其中二十四架戰鬥機擔任護航任務,二十四架戰鬥機負責攻擊中國艦隊。如此一來,還能留下一百零八架戰鬥機執行艦隊防空任務。等到偵察機返航之後,美軍艦隊能夠發動規模差不多的第二輪攻擊,並且用第一批攻擊機羣裡的返航戰鬥機執行艦隊防空任務。也就是說,弗倫奇始終保留了一支足夠強大的防空力量。

這也可以理解,因爲按照弗倫奇的判斷,兩支艦隊的距離在一千公里左右。

就算中國艦隊的偵察機還沒有飛過來,美軍艦隊也很容易暴露行蹤,因此必須留下足夠的防空力量。

一次出動四十八架艦載戰鬥機,基本上是美軍航母的極限出動能力了。

爲此,至少需要半個小時以上的準備時間。

事實上,因爲剛剛出動了偵察機,而且沒人知道能夠這麼快找到中國艦隊,所以航空勤務人員還在安排第二批偵察機。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美軍攻擊機羣最快要到零點四十五分才能準備妥當。

當時,弗倫奇只能祈禱,中國偵察機不要在這個時候飛過來。

他的祈禱產生了作用,可是也帶來了一個變數。

零點三十分,就在九艘美國航母積極準備攻擊機羣的時候,由有四架偵察機幾乎同時發來消息,宣稱發現了中國艦隊,而且遭到防空戰艦攻擊。這次,有兩架偵察機用雷達探測到了中國戰艦。

因爲美國艦隊保持着無線電靜默狀態,所以沒有調整偵察機的飛行線路。

也就是說,當時美軍偵察機發現的,其實是第二支“偵察編隊”,而飛往中國艦隊的偵察機已經被另外一支“偵察編隊”攔截了。

這些偵察報告,不但讓弗倫奇大驚不已,更讓美軍參謀萬分錯愕。

要知道,這兩支“中國艦隊”相隔大概有一千公里,而且航向夾角在七十度左右,且規模都相差不大。

更重要的是,兩批偵察報告中,都沒有提到航母。

也就是說,偵察機發現的只是護航戰艦

如果說,中國艦隊向南面派遣戰艦可以理解,那麼向東南方向上派遣戰艦,就沒有合理的解釋了。

更重要的是,這兩支艦隊裡總共有八艘大型綜合戰艦。

由此推算,掩護四艘航母的,只有八艘大型綜合戰艦,等於把直接掩護航母的兵力縮減了一半。

弗倫奇從不懷疑牧浩洋的膽量,但是他也沒有辦法相信,牧浩洋竟然如此大膽。

當時,弗倫奇甚至覺得,牧浩洋是在故弄玄虛,中國艦隊根本沒有南下,而是在馬里亞納羣島附近。

只是,弗倫奇很快就否決了這個判斷。

要知道,落單的戰艦很容易成爲航空兵的活靶,根本沒有生存能力可言。牧浩洋的膽量再大,也不可能拿半數護航戰艦冒險,更不可能故意丟掉半數護航戰艦。也就是說,中國艦隊肯定在附近。

問題就是,中國艦隊到底在哪?

在南面那支編隊的後方,還是在東南那支編隊的後方?

面對異常詭異的局面,弗倫奇不得不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並且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偵察機發回的報告上。

很快,就他就注意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細節。

這兩支中國艦隊的航速並不相同,而且向南的分速度一樣。

也就是說,兩支艦隊在以同樣的速度向南航行,只是東面那支艦隊的徑向速度更快,因此也在同時向東航行。

做出這個判斷後,弗倫奇猛然意識到,中國艦隊就在這兩支編隊航線垂直交匯處。

至於牧浩洋爲什麼要這麼做,弗倫奇還搞不清楚,但是他已經感覺到,這將是取得勝利的重大機會。

當然,擺在他面前的現實並不樂觀。

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亞海戰中,中國艦隊已經用行動證明,大型綜合戰艦上的大口徑電磁炮能夠對八百公里內的敵艦進行致命打擊,而此時,正在向南航行的那支編隊與美國艦隊的距離已經不到一千公里了。更重要的是,這支編隊被偵察機發現時,航速只有十多節,如果以四十五節的速度南下,大概兩個小時之後就能炮擊美國艦隊。在美國艦隊中,沒有任何一艘戰艦能用炮火還擊八百公里外的敵艦。

也就是說,弗倫奇必須首先打擊這支編隊。

問題是,如果攻擊前出的護航編隊,就無法及時攻擊中國艦隊的主力編隊,甚至有可能讓中國艦隊搶先攻擊。

面對這個難題,弗倫奇決定孤注一擲。

零點四十五分,弗倫奇調整了空中打擊安排,讓每艘航母把剩下的十二架戰鬥機也全部放出去,並且用這些戰鬥機集中攻擊前出的護航編隊。因爲護航編隊裡面沒有航母,所以只要及時攻擊中國艦隊的主力編隊,就能阻止中國艦隊爲前出的護航編隊提供防空掩護,也就不需要爲攻擊機羣安排單獨的護航戰鬥機。

當然,前提是首先攻擊中國艦隊的主力編隊。

如此一來,弗倫奇就得首先讓護航戰鬥機起飛,而且讓這些戰鬥機繞過護航編隊,以偵察搜索的方式向北飛行。

一點十五分,第一批戰鬥機升空。

到這個時候,弗倫奇依然對勝利充滿了希望,因爲還沒有中國偵察機到來,即美國艦隊還沒有暴露行蹤。

只要及時發起攻擊,就能瓦解中國艦隊的反擊能力。

在各出動六十架戰鬥機的情況下,美軍艦隊只需要二十分鐘就能放飛所有戰鬥機。

必須承認,美軍官兵的素質很不錯,至少在航空出動能力上足以與中國艦隊匹敵,官兵的鬥志也很高昂。

到了一點四十五分,弗倫奇拋出了撒手鐗。

弗倫奇毫無保留的派出了艦載戰鬥機,根本沒有考慮退路。以當時的情況,弗倫奇這麼做沒有任何錯。要知道,在兩支艦隊離得足夠近的時候,任何一支艦隊都別想在徹底打垮對手之前離開戰場。如此一來,只有集中力量發起攻擊,纔有希望取得決定性勝利,而任何遲疑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對美國艦隊來說更是如此,因爲美國戰艦的防空能力較弱,抵擋空中打擊的能力明顯不如中國艦隊。

從某種意義上講,弗倫奇孤注一擲的打擊行動,差點改變了這場決戰的結果。

原因是,在零點左右,第一支“偵察編隊”被美軍偵察機發現的時候,牧浩洋並不相信美軍艦隊已經近在咫尺,而且前出的大型綜合戰艦提供的報告也證明了他的觀點,即遭到攔截的美軍偵察機都在發出電報後轉向返航了。由此,牧浩洋認爲美軍艦隊還在大約兩千公里之外,偵察機在極限半徑上發現了“偵察編隊”。只到零點三十分,第二支“偵察編隊”被美軍偵察機發現,牧浩洋才猛然明白過來,意識到美軍艦隊就在附近,而且距離不會超過一千七百公里。

也直到這個時候,牧浩洋才決定出動偵察機。

零點五十分,第一批偵察機從“泰山”號航母上升空。

第298章 決裂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118章 和解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26章 威逼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27章 戰略目的第47章 第一槍第28章 裁軍大會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47章 證據第79章 盲目猜測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53章 軍事部署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4章 掃帚星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11章 矛盾心態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5章 預判第5章 是戰是和第40章 突襲第56章 抽身第47章 金蟬脫殼第67章 突然打擊第30章 虎口逃生第55章 積極外交第141章 入朝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36章 小心過頭第17章 經貿競爭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233章 蠶食第71章 打撈沉船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8章 泰然處之第55章 兩手準備第228章 導火索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274章 覺悟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17章 運氣不錯第46章 豐收年第35章 聲東擊西第68章 南海戰略第77章 太有主見第3章 本性難移第77章 太有主見第27章 地面戰爭第85章 欲擒故縱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17章 緊急出動第20章 混戰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0章 補充攻擊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298章 決裂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3章 狙殺第194章 誘餌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7章 緊急出動第5章 夜空魅影第33章 最後反擊第54章 最後衝刺第211章 大包抄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36章 分外之責第18章 雙輸第36章 破例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9章 水深火熱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69章 登門求教第44章 艦炮怒吼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34章 空軍出擊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83章 科學寶藏第50章 關鍵技術
第298章 決裂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118章 和解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26章 威逼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27章 戰略目的第47章 第一槍第28章 裁軍大會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47章 證據第79章 盲目猜測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53章 軍事部署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4章 掃帚星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11章 矛盾心態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5章 預判第5章 是戰是和第40章 突襲第56章 抽身第47章 金蟬脫殼第67章 突然打擊第30章 虎口逃生第55章 積極外交第141章 入朝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36章 小心過頭第17章 經貿競爭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233章 蠶食第71章 打撈沉船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8章 泰然處之第55章 兩手準備第228章 導火索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274章 覺悟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17章 運氣不錯第46章 豐收年第35章 聲東擊西第68章 南海戰略第77章 太有主見第3章 本性難移第77章 太有主見第27章 地面戰爭第85章 欲擒故縱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17章 緊急出動第20章 混戰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0章 補充攻擊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298章 決裂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3章 狙殺第194章 誘餌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7章 緊急出動第5章 夜空魅影第33章 最後反擊第54章 最後衝刺第211章 大包抄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36章 分外之責第18章 雙輸第36章 破例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9章 水深火熱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69章 登門求教第44章 艦炮怒吼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34章 空軍出擊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83章 科學寶藏第50章 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