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

蔡伯俙踏上高原之後便覺得整個隊伍都變得不一樣了,不少招募來的勞工已經出現高原病症,對於沒有接受過訓練的普通人來說,高原並不那麼容易上。

還好蔡伯俙帶了許多藥材,同時只要抵達瑪兒敢,之前大軍用剩下的藥材也夠用度。

對於蔡伯俙來說,這也是一場戰爭,只不過打的是一場後勤戰爭而已,他現在所調用的不是大宋的軍隊,而是更爲強大的大宋國力!

前來高原的勞工隊伍十分龐大,雖然人數補給大軍,但隊伍卻龐大異常,各種各樣的工具,器械數不勝數,甚至還從格物院調來了大批的匠人!

營造這件事對於大宋的匠人來說已經極爲熟練,在不同的地形營造不同的城池,大宋格物院的匠人們已經能夠準確的指揮工匠進行建設。

而高原上的城池都是低矮的,吐蕃人沒有技術也沒有人力物力維持高大城池的建設和維護。

但對於大宋匠人們來說這都不是事,瑪兒敢的吐蕃百姓第一次發現原來大宋的築城是如此的簡單快捷。

在瑪兒敢第一個建立起來的不是別的東西,而是有着高高地基的糧倉,巨大的糧倉一個接一個的被建立起來,接着便是一車車的糧食被運進了糧倉之中,很奇怪,這些糧食不是從門口被運進去的,而是從糧倉的頂部被運了進去,或者說這糧倉連個門都沒有。

除了糧倉之外,第二個便是庫房,一個巨大的院落中很快也樹立起一座有一座的庫房,吐蕃人不知道這裡是作何用的,但他們知道一定不能隨意靠近,門口站着手持火器身穿鎧甲的士兵,鷹一樣的眼睛警惕的等着每一個靠近的人。

巨大的塔吊被搭建了起來,只需要有人推動地下的圓盤,塔吊上的臂膀就能把吊起的東西運送到任何一個地方。

厚實的城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堆砌起來,宋軍使用的是泥土修建的城牆,這是吐蕃人第一次見到,稀泥和草莖和出的泥塊居然能變得一塊塊磚石,這着實讓吐蕃人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城牆的作用是放止敵軍越過城池直接對城池內的事物進行打擊,同時也給守軍提供製高點的一個作用。

別小看踩在腳底下的泥土和草莖,這些看似最不結實的東西一旦經過巧妙的組合便會成爲極爲堅固的防禦。

大宋的匠人自然有自己的辦法可以把這些東西變成堅固的所在,一塊塊磚石很快便會出現,在炙熱的陽光下,結成一塊塊堅實的磚塊。

如此大量堆砌起來,就成爲了一面城牆的中的一部分,擁有大量工具的大宋勞役行動迅速有條不紊,這不是他們第一次出現在工地上,多年的經驗使得他們速度極快。

而這樣的場景深深的刺激到了瑪兒敢的吐蕃百姓,他們被宋人的智慧和高效所折服,看着半日功夫便快修建好的半塊城牆,以及城牆兩邊的臨時角樓,他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這樣高大的一面牆出現在西面,即便是吐蕃王朝的大軍攻伐而至也會相當麻煩。

城牆可以使得守軍居高臨下的攻擊,城牆在高原上能夠起到極大的作用,不光是吐蕃人這麼看,最重要的是宋軍善於防守,可以把城牆的作用極大的發揮起來。

宋軍在出發前便定下了倆個要塞之地,也是保障大宋後勤補給線的重要所在,一個是積石關,另一個便是瑪兒敢。

在這倆個地方要做到萬無一失,那大宋就不會輸掉這場針對吐蕃的戰爭。

這兩天無論是楊懷玉所部還是王韶所部都收穫了大量的榮譽,兩位當事人自然也是信心滿滿,不過另外兩個人卻在幕後默默的付出,一個是四川路轉運使田況,另一個便是涼州轉運使蔡伯俙。

爲了保障大軍的後勤,在三個月前他們就開始秘密調集物資了,蜀道難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雖然趙禎大力修復前人古道,但要想做到天塹變通途還是頗爲不現實。

蜀道穿越秦嶺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嶇,難以通行,由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儻駱道以及由漢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倉道,哪一個不是華夏先人付出慘重代價所修建的?

便是到了現在的大宋,每年都有多少蜀中男兒爲了維護和維持這條蜀道而付出生命的代價,前輩先人的付出就更不用說了。

歷史總是最好的答案,瞧瞧歷史上吐蕃和中原的戰爭,爲何總是爆發在西域?那是因爲只有那裡纔是兩軍交戰的最好地點。

漢家王朝不是上不得高原,之所以在西域和吐蕃人作戰,爲的就是避免從東南和吐蕃人交戰。

川蜀之地算是最好的屏障不假,可同樣也是對自己人關上了大門,物資後勤走蜀中?這是沒人能想象得到的事情。

之前趙禎也考慮過從南面的雲南向吐蕃發動進攻,可高高的大雪山和橫斷山脈就在雲南和吐蕃的交界之地,那裡把高原和平原區分開。

趙禎當然知道橫斷山脈,這座山脈乃是中國最長、最寬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羣體。

想要翻閱這座山脈,宋軍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有時候趙禎都在感嘆吐蕃的地利,這裡彷彿是老天賞賜給吐蕃人的地方。

不光是高原給了吐蕃人所謂的“屏障”事實上大地也給了吐蕃人以保護,如同守護神一般的守護在吐蕃的四周。

若是從高空俯瞰吐蕃就會發現,吐蕃的四周皆有高大綿延的山脈,北面有崑崙,祁連兩座山脈,西南乃是讓人卻步的喜馬拉雅山脈,東南則是橫斷山脈,這樣的地形使得吐蕃人擁有了一個獨立於任何王朝的能力。

即便是華夏和吐蕃爲敵,也難以徹底消滅和吞併吐蕃,也是爲什麼在宋之前的歷史上華夏曆史上和吐蕃不斷交鋒的原因。

吐蕃人依仗高原地利,從高原一路衝擊而下,對漢家文明發動打擊,當遇到強大阻力的時候便可退守高原,如此一來漢家文明當然要吃虧。

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
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